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挖掘家乡民间美术教育资源?下面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吸纳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内容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让其了解家乡美术,将大量的家乡民间艺术资源吸纳和融入到美术教学内容之中,将丰富多彩的家乡民间美术引入课堂。由于家乡民间美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因而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如在教学中,像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都涵盖了大量的民间美术内容。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内涵,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挖掘和加工,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
二、探究乡土工艺,丰富美术教学形式
实践是生活体验的最佳方式,家乡民间美术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美术知识,而且要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合作的精神。如家乡的瓷塑是民窑瓷塑的杰出代表,其创作不受官窑繁琐拘谨的羁绊,取材广泛,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胎釉坚固致密,其产品器型丰富,集实用、装饰、观赏于一体,具有民间陶瓷艺术的芬芳。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乡土文化,专门设计了一课《陶瓷烧制技艺》,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陶瓷制作的各种工艺,欣赏陶瓷的精品,精心地设计陶瓷烧制技能体验、设计运用、绘本创作等各种实践活动,运用个体实践与小组合作创作的不同方式,提供给学生各种条件,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同时,开放性、实践性作业形式的设置,也使学生的艺术知识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形成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意识,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三、挖掘乡土特色,开发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自古以来,家乡的民间手工艺就十分发达,如家乡永春的纸织画已有1400多年历史,因为它具有立体感,且色彩淡雅,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始于明正德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漆篮制作工艺,编制精细、质地端庄、典雅大方,有“一尘不沾显光亮、色丽画绝夺天工”的美誉。有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三大技艺之一的闽南民居建筑技艺。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打包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李尧宝刻纸。还有依附佛像雕塑产生的漆线雕艺术等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创作出一幅幅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贴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把这些家乡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四、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会议(1993)《行动纲领》中“基础教育的行动指南”部分就“文化的针对性”提出:“基础教育应设计成不仅提供必要的学习内容,而且还应发展对个人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批判性意识,但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确保这种意识不会使学习者疏离于他们的根源:其家庭、社区和环境。”
家乡的风景优美,有百丈梯田、千年古柏、村烟点点,慈峰毓秀、还有挺拔的现代建筑群,令人心旷神怡,都会让我们情不自禁拿起画笔,描绘这美丽的风景。结合春游、秋游组织学生到郊外写生、拍照,回校后作修改整理,举办小型展览,让学生体验绘画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学习制作漆篮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开展专题讲座,调查漆篮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结合现实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创设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展示平台,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在现实生活和科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改善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总之,家乡的民间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材料。积极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避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陈茹《开发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2005年第五期《中国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第三中学)
一、吸纳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内容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让其了解家乡美术,将大量的家乡民间艺术资源吸纳和融入到美术教学内容之中,将丰富多彩的家乡民间美术引入课堂。由于家乡民间美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因而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如在教学中,像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都涵盖了大量的民间美术内容。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内涵,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挖掘和加工,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
二、探究乡土工艺,丰富美术教学形式
实践是生活体验的最佳方式,家乡民间美术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美术知识,而且要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合作的精神。如家乡的瓷塑是民窑瓷塑的杰出代表,其创作不受官窑繁琐拘谨的羁绊,取材广泛,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胎釉坚固致密,其产品器型丰富,集实用、装饰、观赏于一体,具有民间陶瓷艺术的芬芳。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乡土文化,专门设计了一课《陶瓷烧制技艺》,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陶瓷制作的各种工艺,欣赏陶瓷的精品,精心地设计陶瓷烧制技能体验、设计运用、绘本创作等各种实践活动,运用个体实践与小组合作创作的不同方式,提供给学生各种条件,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同时,开放性、实践性作业形式的设置,也使学生的艺术知识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形成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意识,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三、挖掘乡土特色,开发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自古以来,家乡的民间手工艺就十分发达,如家乡永春的纸织画已有1400多年历史,因为它具有立体感,且色彩淡雅,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始于明正德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漆篮制作工艺,编制精细、质地端庄、典雅大方,有“一尘不沾显光亮、色丽画绝夺天工”的美誉。有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三大技艺之一的闽南民居建筑技艺。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打包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李尧宝刻纸。还有依附佛像雕塑产生的漆线雕艺术等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创作出一幅幅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贴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把这些家乡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四、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会议(1993)《行动纲领》中“基础教育的行动指南”部分就“文化的针对性”提出:“基础教育应设计成不仅提供必要的学习内容,而且还应发展对个人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批判性意识,但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确保这种意识不会使学习者疏离于他们的根源:其家庭、社区和环境。”
家乡的风景优美,有百丈梯田、千年古柏、村烟点点,慈峰毓秀、还有挺拔的现代建筑群,令人心旷神怡,都会让我们情不自禁拿起画笔,描绘这美丽的风景。结合春游、秋游组织学生到郊外写生、拍照,回校后作修改整理,举办小型展览,让学生体验绘画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学习制作漆篮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开展专题讲座,调查漆篮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结合现实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创设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展示平台,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在现实生活和科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改善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总之,家乡的民间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材料。积极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避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陈茹《开发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2005年第五期《中国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