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 砥砺前行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力量,他们用青春来践行,不畏艰辛,在实践的路上他们只相信真理,满怀青年的热情行走于祖国各地。
  “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是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发起并联合《中国周刊》举办的,面向内地及香港的青年大学生,以调研实践为核心的暑期社会考察活动。活动旨在为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志愿深入民间了解中国社会状况的优秀大学生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接触和思考。
  2016年,“青年中国行”扩大了对学生团队的支持力度,共有三十支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优秀大学生团队获得了组委会提供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暑期中,大学生调研团队带着众多的期望奔赴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调研社会、担当责任、实践理想。继火热的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结束后,作为后续活动之一的校园汇报会,近期在各个参与“青年中国行”活动的高校中举行,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10月9日,“青年中国行”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汇报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专场在中国石油大学南教100报告厅举行。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项目组高宇慧主任、黄岛环保局宣教中心官东政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团委吕宏凌书记等出席了石大的专场汇报。汇报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滨海学院的各环保组织和学生代表。汇报会上,高宇慧主任针对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和“青年中国行”项目做了详细的介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青年中国行”活动。同时她介绍了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的其他一些项目和参与方法,同样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关注。
  随后,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调研团队“蓝星护卫队”队长葛振友为到会人员分享了他们暑期调研实践的经历和成果。“青年中国行”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项目启动以来,中国石油大学组建学生团队积极报名参与,蓝星护卫队申报的《“智慧城镇”背景下电子垃圾回收模式探索》成功入选“青年中国行”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实践全国三十强。调研团队在暑期社会调研实践中表现优秀,从全国数千支高校调研队伍中脱颖而出。
  2016年,8月11 日,蓝星护卫队在青岛市及其周边城镇展开了为期15天的“智慧城镇”背景下电子垃圾回收模式探索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自下而上,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了解电子垃圾回收的情况,同时全程宣传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


  葛振友同时分享了调研中的一些精彩故事。如队员们在调查过程中扮作卖家,探底青岛某二手家电交易市场,调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最终流向,“他们不会向别人透露二手家电的流向,所以我们只能以这种方式和他们交流。”通过和商家的交谈,队员们发现,现在二手市场处于无序状态:二手电器随意倒卖,超期服役,废旧电器回收后卖给小商贩。随后队员们还参观走访了海尔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国美电器仓储中心、苏宁易购销售商家、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有限公司等。半个月的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始终相互扶持,亲如一家,认真完成自己的每项调研任务,才确保团队最终任务的顺利完成。葛振友的分享获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随后,项目指导老师王佳对本次社会调研项目进行了点评。他说:“由电子垃圾回收到环境保护层面,扩而广之,联系到中国的‘APEC蓝’‘阅兵蓝’,要想真正的做好环保工作,我们还需要深思。”
  在汇报会上,黄岛环保局宣教中心官东政主任针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在场的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环保课”。在场的学生代表也积极踊跃发言,与蓝星护卫队的队员们探讨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同学们表示,在电子垃圾的科学回收之路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但新一代青年应当树立起环保意识,学习合理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有关知识并付诸实践,努力创新回收新技术、积极开拓回收新渠道,为碧水蓝天的梦想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经验分享,我们一起出发。”高宇慧说,调研阶段结束后的汇报会不仅是对调研项目的总结、分享,同时也激发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梦想,拓展着他们的视野。“‘理论与实践、理想与行动’,‘青年中国行’希望成为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材路上的‘良师益友’”。
其他文献
充满诱惑、令人着迷却又杀机四伏,从神奇药剂到健康杀手,从通神媒介到时尚标志,亦魔亦仙,亦善亦恶,亦美亦丑,亦褒亦贬,荣辱并存,禁倡交替,究竟是天赐尤物还是凶残屠夫,究竟是在鼓舞人还是在奴役人,这种名为烟草的植物到底来自何方?又是什么让烟草这种不会行走的植物,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传播全球?要知道,能维持人类生存的四大农作物稻、麦、谷、豆,从发现到普及种植经历了千余年,而从哥伦布发现烟草到烟民遍及世界
期刊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昌平六十余次赴昆仑山北麓的和田地区。作为一位人文地理摄影家,她坚持了一个正确的方式,即系统性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将摄影家导向深刻。  美国作家福克纳说自己只写家乡邮票那么大的地方。现代化进程截断了美国南方传统文明和传统精神,福克纳的作品概括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整整一代人。对于摄影,完成既丰厚扎实又叙述得十分锐利的“点”是困难的。一个“点”即是一个专题。拍到最后,一辈子下来,
期刊
人類共同面临着一个尴尬而危急的局面。联合国2030年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一个是到2030年在世界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穷。而时至今日,世界上还有30亿人生活在每天2.5美元以下的水平里。地球上的贫困顽固地在持续!一方面与人类社会的分配制度有关,一方面与3000年来的农耕文明、200年来的工商业文明发展模式有关。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专家小组分析了各国的消费数据
期刊
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的挑战。小额赠款计划在关键的时刻来到中国,支持数万个成长中的民间社会组织,以自下而上的模式解决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化学物污染和国际水域问题。它能够到达大型保护和开发项目难以到达的最脆弱人群和最偏远地区,解决当地的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冲突。除了财务机制之外,小额赠款计划还为民间组织和当地社区提供了培养其可持续生计和良好资源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心;还为民间社会组织,当
期刊
一个背影,如何能让你看到正见?  佛陀把光蕴含在笔直跪拜的背影中,你看到那背影,被那光照射,就是与佛陀的正见。在这纷繁扰攘的尘世中,这束光引领你走进自己的内心,了悟:“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  这样一种温暖而剔透的光芒,隐隐闪烁在一本佛国的影像素描里——就是你将要读下去的这本:一位叫做张源的摄影师,以他自然单纯的心思,在缅甸所造就的正见
期刊
科学家断言:气候变化将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巨大环境灾难。  气候和所有人相关,似乎又和所有人无关!这是人类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中的一个巨大悖论。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公地的悲剧》,展现出一幅个人利用免费公共资源时的不堪悲剧景象:没有规则,没有制度,没有制约,在公共领域内,勤劳的个人为一己生机不顾一切攫取自然果实,众多个体的同样行为,导致最后众生赖以生存的公共摇篮彻底崩塌。  
期刊
随着天气的转冷,以中国北方为代表的雾霾天气开始肆虐抬头。尽管,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以及节能减排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北京等地的空气正在逐步好转,有时候,北京市民也开始在手机上刷蓝天白云的照片。但大多数日子,让人心情愉悦的天气环境还是属于稀缺资源。  再现蓝天白云, 低能耗建筑大有可为  雾霾治理虽任重道远,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国人从没停止节能减排的尝试,一直努力践行保护大气环境的承诺。  有数
期刊
《Science》  中文翻译:《科学》  出刊时间:2016年10月21日  网址:http://www.sciencemag.org/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制止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确保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工业革命前温度的摄氏2度以内。虽然适应气候变化在巴黎协定中得到空前加强,但是仍存在风险。若要达到联合国气候公约订定的巴黎协定目标,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坚持华沙损失和损害国际机制。第22届联合国气
期刊
双廊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2009年,艺术家沈见华从上海搬来双廊定居,他看到村子里老人没有肖像照,以至于出殡时候的照片都是模糊的,于是就在自家门口挂了个小牌子“免费为双廊村民拍摄全家福”,这样可以婉转地为老人们留张肖像照。照相这件事儿吸引了左邻家的大儿子,托了自己的爷爷来和沈老师说要拜师,于是沈老师收了第一个徒弟定龙。第二个徒弟是当年78岁的王秉
期刊
广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始于2010年,为解决城市中“最后一公里”而生。但是,和许多推行公共自行车的城市一样,囿于运营问题、道路资源分配制约等,一直备受利用率不高的诟病。  创新城市发展的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显得日益迫切。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2009年,一个倡导绿色出行的公益组织,拜客绿色出行成立了,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画了一幅广州自行车友好城市的蓝图,他们希望通过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