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造物思维探索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f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
  白族文化经历了原始文化、滇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元明清文化这个几个阶段。因此,白族文化在继承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因此,白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云南矿产资源丰富,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古代居民即开采银矿和使用银器。南诏大理国时期,银矿采冶和银器制作已经较为发达。云南境内丰富的银矿资源为大理白族银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南诏时期,大理鹤庆地区是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统治者开明的 “移民宽乡”和“授田制”使农民不再承担严苛的赋税负担,使他们自愿走上从事手工业的道路。 新华村作为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便携的交通为商贸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华村银铜手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2、动因
  在鹤庆地区,白族的宗教信仰呈现的是儒教、道教、本主崇拜、佛教、等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格局。多神崇拜的民间信仰使白族人民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其他宗教神灵。白族人民不断吸取歪理啊文化精华,发展壮大自己。白族工匠们尊奉太上老君为“小炉匠”的祖师爷。对祖师爷的崇拜使得新华村的工匠们非常有凝聚力。在民族交往中,由于白族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白族人民会主动适应其他一方,入乡随俗,积极了解当地文化习俗,适应融入其中。这也是白族银器能够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白族早期的传承方式是家族传承。匠人一般只会把手艺传授给子女或直系亲属,很少外传。儿子是首要传承的对象。新华村也没有传男不传女的,传儿子不传女婿的观念。只要女儿愿意学习,父辈也会把手艺传授她们。对于女婿,如果是上门女婿,他必须更改为女方家的姓氏,这样才会被认可是家族成员,传承手艺就可与家族成员一样的待遇。而女儿外嫁,一般手艺是不传授给女婿的。家族传承能够保证手艺传承的完整性。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新华村白族家庭作坊规模也扩大,师徒传承因此应运而生。师徒传承有两种形式:一是学徒制和雇佣学徒制。这种传承方式扩大了鹤庆地区银器手工技艺行业的人数和规模。
  3、汉化的表现
  白族是善于吸纳、借鉴与求全的民族。西汉前,汉文化与云南地域文化在金工艺术的层面是一种互动交流的关系。自南诏建国到盛唐起,云南地域诸部落被中原文化吸引。从王宫建筑到宫廷服饰礼仪等,都以中原文化为模本加以效仿。这种仰慕之心通过长期积淀,必然升华为一种文化上的认同。表现在银器上主要有纹饰和器皿类别两方面。纹饰上的龙纹、凤纹、梅兰竹菊、石榴花莲花、喜鹊、猴子等等都是明显的汉族吉祥元素。莲花纹、六字真言、八吉祥等则是属于佛教文化。工艺制作上吸收了历代中华工艺技能精华,包括铸、敲、锤、镂、掐、錾等等,如白族工匠锤揲、錾刻技法是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技术。银器类别上:装饰陈设品类、用类、宗教法器类。因每个少数民族信仰风俗不同,白族工匠会根据各民族的不同需求,打造的风格样式也不同。
  4、发展中的创新
  一是工具的改良和创新。早期白族工匠奔波于各民族之间,学习其他民族技艺。由于西南少数民族种类太多,白族工匠不得不对多个民族的手工技艺进行复制、模仿,无形中奠定了白族银铜手工技艺的多元杂糅特征。但面对效率低下等生产问题,白族工匠开始改良工具。如:改良剪刀、改良勾当锤因此现在每个白族作坊的工具都有经过自家改良或者自己制作。二是工艺上的学习与创新,霰打工艺追根溯源应该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和木纹金工艺原本是制作刀具的工艺,聪明的白族银匠思考出制作原理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霰打工艺一般用于制作壶,白族工匠则会用到其他器皿上,并且改变传统霰粒的排布。对于木纹金工艺也是如此,工匠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在一次次尝试中,制作出有别传统的木纹金银器。三是造型和纹饰的创新。时代在改变,人的审美在改变。银器如何保留传统又与时俱进,白族银匠们也一直在尝试新的东西。从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应用以及不规则构图与点线面元素的结合,都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方式。如近几年出现的瓦猫壶,这是个古老的题材应用到银器上的例子。
  5、传统设计思维分析
  传统设计思维可分为天、地、人、物、工。天即天时即順天行,应时变,。从壶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和受众审美的变化,白族工匠抓住了时机,纹饰上和造型上趋向于简约和日常。顺天时,应时变。 “地”即受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限制,又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符合人文特性。云南银矿的开发冶炼历史悠久。为新华村金工发展提供基础物质条件。白族主要聚居在苍山洱海一带,经历了采集、渔猎、农耕的劳作生息方式的变迁。自然环境给银器纹饰提供了素材。“人”指用户,即关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又强调对人自身合理需求的满足。白族工匠奔波于少数民族地区,适者生存和入乡随俗的品性让他们更易于关注不同民族的需求差异,做出的器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银器种类的多样性也满足人们生活、装饰及精神需求。物:指人工物,既充分认识和利用材料、形态、结构、技术的独特属性,又要遵循其间的客观规律。银能使水质软化,因此多用于茶具酒具。质软洁白珍贵,也用来做饰品,工艺品。工指设计者。工综合前面几大因素,在造物设计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白族工匠学习金工工艺,摸清银的脾性,在此基础上创新,如木纹金工艺等等。玉霰壶,乳钉壶,九龙壶等例子,工匠用自身技能,最大限度扩展银的发挥空间,用当地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不失传统又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陈燕琳. 云南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银铜手工技艺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韩澄.云南鹤庆白族金属工艺的技能特征[J].装饰,2006年第12 期
  [3梁永华. 白族银器手艺传承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1]邹凤波.论《周易》之“观”与中国传统设计思维的融通性[J].周易研究,2012(02):19-23.
  作者简介:叶春(1993-10-10),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研究生,单位全称:云南艺术学院单位,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其他文献
【摘要】戏剧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原始时代与封建时代着实明显。在文明时代,戏剧仍然作为人类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就欧美、非拉、东方这世界文化三大区域的情况来看,戏剧这种文化形态,从它步入人类文明历史渊源开始,便与人类生命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形态产生交缘。然而,人类达到对戏剧这种单薄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观察此过程中生物与非生物的荡涤现象,也许能够给今天或将来的戏剧带来些许启迪。  
期刊
响水崖村位于乔官镇,在远古火山口群地质公园以南,是旅游总体规划中“一轴四区”中古火山群地质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响水崖村三面环山,沿小丹河水系流域连片自然形成,村南东西虎头山系小丹河水系发源地、位于该村南部的韩家山是新生代古生界化石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距今约1800万年的远古火山群。村内街巷体系完整,一条县道穿村而过与省道相接。  目前,该村户籍人口为678人,长期常住人口超过500人。 村里的姓氏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期间必然留下了大量文物。文物本身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其本身也具有极高的价值,这就体现出文物鉴定的重要性。文章重点围绕文物鉴定工作,对这一项工作的概念、特征进行了介绍,从辨伪、断代、等级评定是三个方面阐述了文物鉴定内容,阐述了鉴定需要遵守的要求与规定,分析了文物鉴定现状与相关问题,以青铜器、竹器、古代家具等为例对文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文
期刊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音乐底蕴深厚,若想了解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那么对于《声无哀乐论》的阅读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美学初学者的角度,从《声无哀乐论》这本著作出发,浅谈笔者对于嵇康的美学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嵇康;音乐美学;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从音乐本体入手,透彻的阐述了作者的音乐美学观点,文章由“秦客”(嵇康自设的对立面)和“东野主人”(嵇康本人)的八个回合的答难来
期刊
【摘要】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同源性体现在其线条表现的一致性上。总的来说,中国画的书写性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一线画出,既要有行笔要求,又要具体到结构的表达;既有线的形态要求,还要求作画时能动地表现作画者的思想感情。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在人物、山水、花鸟画等领域,都强调以线塑造形象。  【关键词】十八描;中国画;绘画;工笔画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长
期刊
【摘要】每款产品都是有生命的,而每个设计师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都是以爱的形式来赋予产品的美。而我们却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  【关键词】设计;生命  一、设计与服务  “设计”实际上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一种手段,而怎样才算是服务呢,极尽所能的讨好群众,满足一切的可能性么?那么设计就是愚昧的,其实人们所希望的只是事事随心,能吃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期刊
冕服,是我们中华民族衣冠服饰的起源,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始源性思维,它体现了中国远古先民头脑中思维方式的雏形,是中国本土设计艺术思想理论的源头。“古者黄帝初作冕”,这是《说文》里的记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冕服大致起源于黃帝时代,大约在夏朝就初见服饰制度的端倪。《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圣典,大约也是发源于黄帝时代,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资料可考据冕服和《周易》到底具体起源于何时,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两种起
期刊
【摘要】县域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群众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县域文化认识不断提高,但在推进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甚至口头重视,行动上迟缓现象。而且,县域群众文化牵涉面广,面向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短板更大。本文就当前县域群众文化存在的不足和发展繁荣作出一些探讨,以利于推进这一领域的群众文化,为建立公共文
期刊
【摘要】文物是承载历史记忆的符号,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所共有。随着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然而,我国保护文物的现状却始终不容乐观。现实中的一些问题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考验,继而重点就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宣讲;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
期刊
【摘要】易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体现在创作主体自然而然的遵循其规律,依据辩证方法,观物取象,体现人与天地宇宙的和谐统一。象思维形成依赖于实践的规律性与主观的经验判断。故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深入理解象思维的意义,以心观物。通过对“贲”卦的探索,认识到艺术的最高的美是本色之美,即白贲的境界。第二部分运用中国美学中的刚柔特点分析书法风格中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结合变的规律,阐释其对书法创作的启示。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