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少年湛蓝的梦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众多青涩时节缓慢而优雅成长的风华少年一样,裴章程也是一个追梦人。这不,他最初刊登在地方文化小报——《松滋杂文》上的《我想》一诗,就运用质朴无华的文笔,真切地展示了他心中荡漾着的湛蓝的梦:
  我想化作一只大雁,
  远离尘世间的忧伤,
  去拥抱湛蓝的天,
  去迎接自己的幸福和梦想。
  我想快点把作业做完,做好,
  和伙伴们去打篮球,
  我传你,你传我,
  一记投球,就是一个童年的符号。
  此时的他读小学六年级。
  感谢本土文化名人杨东鲁,用伯乐识马的眼光,在《松滋杂文》上将裴章程的写作亮点一次次“放大”。2012年阳春三月,《松滋杂文》特意为裴章程这名七年级学生开设专栏,陆续推出了他的《第一次看海》《香港印象》《雷雨》等习作。“当我看到那一望无际、清澈透亮的大海时,应该是我九岁的时候。湛蓝天空,碧海之上,绿树相衬,银沙环绕。这里是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海的一切,都美!”裴章程把暑期“第一次看海”的情景与读者一一分享。行走在香港繁华的大街上,他从“市民们捂着口鼻从一个个乞讨的流浪歌手面前经过,翻着白眼,快速走过”的细节里,读出了“霓虹璀璨”的背后所掩藏着的“人情冷漠”。短小的《香港印象》,亮出了精悍的思想。
  课余时间,他要么动若脱兔,在篮球场上与队员们挥洒激情,体验运动的乐趣;要么静如处子,在书房里,在花坛前,在凉亭里,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话”,咀嚼余华《活着》的真谛。深入的阅读催生其创作灵感,他把阅读的心得铸成了一行行瓷实的文字,文章《读(百年孤独)有感》《只为活着而活》无不闪耀着一个文学少年的思想之光。
  很多孩子怕作文,苦于“无米可炊”,热爱写作、拥有湛蓝之梦的裴章程会告诉你:只要善于擦亮发现的眼睛,写作素材俯拾即是。你看吧,一只可爱的流浪狗,一个小小的水坑,点燃了他的才情,于是一篇《我只求一个小水坑》一气呵成,篇末释放的哲理——“平安是要珍惜的,它胜过一切虚幻”,自然提升了一个追梦少年的幸福指数。
  “我应该也绝对要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追逐,我不能停,不能枉负亲人的期待和我内心的信念。”他在自己《我的文学梦》一文中这样倾诉。他对写作有恒久的坚持与迷醉,蛇年他以《大漠深处的胡杨》获得本市中学生作文大赛银奖,马年岁末他出版了作品集一一《写在青春边上》。那一刻,裴章程心中的文学梦闪现出湛蓝的色彩!
  《我读书,我快乐》的裴章程,找准你《青春》的《位置》,用《燃烧着的灵魂》,《把世界点燃》。在未来的岁月里,你将会对自己说:《其实,我真的很棒》,你将会绽放更曼妙、更湛蓝的《梦想》的光芒!这是老师对你的期望。
  董新明,任教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1991年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已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世界》等70多家刊物上发表教研著述900余篇,发表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100余篇。教研论文获省级、国家级一等奖10余项,参与或主持省级、国家级三项科研课题实验工作。主编、出版语文教学用书10余部。现任松滋市第三中学校报《开拓》主编,兼任荆州市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其他文献
读王开岭的文章使我想到两个人:一是当代散文家刘烨园,一是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前者是王开岭的良师益友,后者索尔仁尼琴与王开岭素昧平生,但是他赠予了王开岭成长所必需的诸多元素。我们不能说王开岭在叙述风格上与上述两人存在着某种相似,我们要进行深入地判断:这是他们的人格与灵魂在最深处的一致。索尔仁尼琴的文学殿堂建构在古拉格群岛之上,刘烨园的才思迸发于“文化大革命”的废墟中,经过古拉格与“文化大革命”的人是
期刊
最近于正版《神雕侠侣》正在热播,看着演员们的浓妆艳服,我不由得想抒发一下对金庸原著的感想。  看《神雕侠侣》,多少人钟情于飘飘欲仙的小龙女,可爱敏锐的郭襄,多情委婉的公孙绿萼,彬彬有礼的陈英,甚至刁蛮任性的郭芙,但是,我却独独偏爱如烟花般耀眼夺目,一闪而过的她——陆无双。  无双,她人如其名。金庸笔下终成眷属的女主角,多半是柔美温婉的鲜花,不食人间烟火纯洁无瑕地生长着。而无双,你可以说她泼辣,说她
期刊
期刊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写作中要有“读者意识”,为身边的师生或社区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假想的读者而创作!正如名家夏丏尊所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不要使读者得到厌倦。”由此可见,心无“读者意识”,岂能写好文章?要想让写出来的文章抓住人心,就要加强“读者
期刊
1.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2.A (困:困惑,理解不清。)  3.D(切磋。)  4.C(强调超过了时间再去学习就很困难了。)  5.①(问题)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叫作预防,在适当的时候(学习)叫作适时。  (禁:防范。豫:预防。当:介词,在某个时候。时:适时。)  
期刊
1. C。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 ⑤ 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 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  2. A。先看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独坐书斋,怡然自乐,唯书为友。在此好情趣之下,自己平时喜好的一些东西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期刊
如今冯骥才以文化遗产、民俗学研究者的身份为公众所熟知,而留在文学读者记忆中的,仍是那个写 《神鞭》《三寸金莲》,写《一百个人的十年》的作家冯骥才。而奔波于乡野,为即将逝去的民间文化大声疾呼的冯骥才,其实也并未忘却自己的文学来路,当从友人那里得知坐落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老楼将要拆除翻盖新楼时,“好似碰到我心中底层的什么东西,怦然一动”,这便是《凌汛 :朝内大街166号1977~19
期刊
我在风铃草的树林里寻找你,  却不见你的踪迹。  你无影无痕,  但我能感觉到你与我同在。  在小银莲花金色的六角星里?  在四散的嫩鹅黄的九轮草里?  在迷途的知更草粉红的花瓣里?  我无从知晓。  然而,突然间,我知道了:  在栗色的树干间,目力所及之处,  那齐膝的风铃草就是你:  何处?无处?某处?处处。
期刊
台静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五四”文学家,鲁迅先生弟子。鲁迅先生曾对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写下过这样的评论:“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台先生有学问,交游广泛,思想激进,曾被反动当局阴差阳错地逮捕过三次。抗日战争后,到了台湾,在大学教书,后来阴差阳错地又遇上了蒋介石兵败大陆移避台湾。他不敢有任何言论,老老实实做学问,以教书和写字为生,结果不仅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学者、大教育家,又阴差阳
期刊
学生写作方面的困惑非常普遍、非常真实。且听心声一二:  怀揣满腹故事,却至今未能有助自己的写作。为凑足字数,一个例子不够就再加一个,然后两个、三个、四个,怎么写也就一个基础分。不多想了。  从选材、用材角度进行思考,我认为可尝试着为他们作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浪花朵朵:择其善者而用之  在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关于内容方面,基础等级中的要求是“充实”,发展等级中的要求是“丰富”,这就告诉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