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素材源泉书写灵动文章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缺乏写作素材是学生写作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其对一门语言掌握水平的体现,当学生进入高中后,语文写作能力面临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素材的收集及积累,帮助学生夯实寫作基础。很多人一直在高呼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往往忽视了语文课文中的素材资源。本文主要探讨高中作文教学中有关素材运用的问题。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普遍存在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教师教学费力,效果不佳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不够,教师无法带动学生从文本中发掘素材源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发掘作文素材源泉,解决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的方法。
  1.高中语文文本素材资源发掘
  高考作文对学生写作有明确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的写作明朗清晰,这就要求学生在遵循章法技巧的基础上多练习,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文本,从文本本身的内容与素材着手,善于发现可利用的范例,举一反三,强化写作技巧的训练。其次要求学生写作井井有条,绝不能出现思路模糊,段落颠三倒四,不知所云的情况。从现有的语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来看,学生能从文本中学到一些写作经验。(1)倒叙写法。比如《祝福》一文,开篇就渲染出一种较为悲情的气氛,明明在喜庆的除夕夜,祥林嫂却偏偏在各种祝福声中死去,这样就很好地设置了悬念,容易将读者带入故事中思考祥林嫂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倒叙手法的应用能够引发读者兴趣,为后文展开写作打下基础。(2)情线串珠法。同样可参考鲁迅先生的文章,如“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这样的素材应用方法能使情感的表达淋漓尽致,让人产生情感共鸣。(3)一波三折法。参考《鸿门宴》一课,以叙事的方式将鸿门宴作为故事铺展的核心,同时又提供了杀和不杀刘邦的线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循着项羽筹备出兵攻打刘邦起,到说合项伯赔罪和轻信项伯美言罢兵,有张有弛,直到宴会中项庄舞剑,气氛紧张,宴会后一一退席,转化内部矛盾,这样跌宕起伏的情节非常适合学生在叙事写作中借鉴应用,掌握“牵着别人鼻子走”的叙事写作方法。
  技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往往能为后续情感的表达铺路,正如中心为文章的根,技法则是文章的叶,技法的应用能使文章枝繁叶茂。从高中文本中可学习的技法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比如《荷塘月色》中,作者带着不宁静的心情欣赏宁静的荷塘月色,无论是月色下荷塘,或是荷塘上月色,都形成意趣相应的画卷,这给学生写作以提示,即通过景的变化折射人情感的转变,确保两者之间融合在一起。(2)以小见大,正反论证。比如《拿来主义》就是通过细小事物的描述来阐明深刻道理的,从文章来看,用“鱼翅”“鸦片”等小事物比喻文化遗产,又用了“废物”“昏蛋”等批判对文化遗产错误的立场与观念,学生写议论文时,就可以从不同态度立场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以小见大,增强论证的科学性。(3)夸张修辞,展现特色。比如《蜀道难》中夸张手法的应用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人们都知识登蜀道艰险,但作者用了“四万八千岁”“百步九折”等形容秦蜀交通、青泥岭山路盘曲等,学生要学习作者描述蜀道的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夸张手法。
  2.善于从文本中获取素材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最直接的写作素材借鉴工具,通过阅读与借鉴,精心挑选文本中的内容,获取前人的智慧,激发学生鉴赏兴趣的同时,激发表达欲望。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美感和诗意地去欣赏文本。比如欣赏边城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等等,从沈从文的笔下感受和领略那一片清澈美丽,却透露着哀婉的美。同时对比“康桥里的柔波”“彩虹似的梦”等,发现建筑美和音韵美。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激活写作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比较阅读文本,鉴赏分析,获得写作素材与技法。比较的过程要充满质疑和思考,注重比较中的挖掘。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孙犁的《荷花淀》,尽管两篇文章都表述了作者在有荷花的月色下有自己不宁静的心绪,但写景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再者,学生还可以从研究过程产生的问题上进行文本的对比与思考,发现其中可借鉴应用的素材,形成全新的写作意图,比如《蜀道难》中如果不用夸张手法形容蜀道之难,而是由对蜀道有多难的好奇心展开,引出“不如早回家”的结论,写作又是另一番要求了。
  要有不同的表达视角,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趣、情、理,语文文本的写作也是作者生活点滴的挖掘和记录,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学生应提高观察的能力,在每天经历的各种情景中发现亮点和稍纵即逝的感悟,及时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后续作文写作的素材,达到丰富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素材少的问题,教师首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所学文本中获取素材,掌握方法后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避免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丰富写作内容,深化文章内涵。
其他文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加入个性化特征,以便使作品更加富有创新性,同时将作者真实的内心情感展现出来。采用传统作文教学法的教师,通常会为学生讲授固定的写作思路,要求学生照搬这种写作思路。这种教学法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甚至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作品在内容和格式上大同小异,整篇文章充斥着各种官话和套话,没有学生自身的写作个性。  教师要想培
期刊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好这则漫画材料作文要走好下面三步。  第一步:读懂漫画材料,准确挖掘焦点内涵,提炼主题思想。首先“入画”:根据画面呈现的道具、文字及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态、思想,综合得出结论:买卖双方互相质疑、互不信任。其次要“出画”:这种买
期刊
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对审题、构思等有不同的要求,写作的重点自然也不同,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弄清这些作文题型之间的区别,在作文上吃了大亏。下面试着从题目材料的要求上,探讨一下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  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最根本的区别在“任务”二字上。我们不能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任务”,而新材料作文没有“任务”。只能说两者对“任务”的要求不一样。先来看下面作文题实例:  文题一:  根据
期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二十四节气,我尤爱小满,因其最具哲理,蕴涵智慧:万物小得盈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5月20-22日之间,此时,北方麦类的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满”,表达了一种收获在即的喜悦。古人极具造字的智慧,如果“滿”有表情的话,定然是张扬的大笑。饱满,充盈,骄傲,一切都到极限,不留余地。  
期刊
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阅读与写作分离会影响信息的加工处理质量,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增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品读经典,学习写作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中,能够充分发掘学生内在潜能,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依托课内经典名篇,探寻表情达意技巧  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其中的课文均是经典名篇,仅仅作为材料满足阅读需求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
期刊
聚焦生活,有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精彩激烈的比赛、热火朝天的运动会、紧张的考试……或庄严,或精彩,或快乐,或紧张,每种场面都有其独特的氛围。叙述时,出色的场面描写能够凸显人物性格,渲染特定的气氛,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何才能写活场面,留住精彩呢?  一、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所谓“面”,指的是对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积极探索总结,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将情境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置生活情境,开展写作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影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写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具备一定的难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能有所提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对认识汉字、运用词语、组织句子以及语言的表达都有较高程度的掌握,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读写结合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读写结合对提高写
期刊
2021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共同建设;绿水青山,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让绿色理念薪火相传,让美丽家园生生不息。  要闻篇  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  2021年1月1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改革的推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针对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新的教学尝试进行分析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的信息时代,特别是像手机这些移动的智能终端更是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相关调查发现,如果一个人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他就会掏出手机玩游戏或浏览新闻等。因此,对于整日处于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