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九子海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m888c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从朋友处听说过了九子海的美丽,早就在照片中赏过了九子海的风采。雪山脚下,一片有花有湖有牛羊的美丽景致,令人很是神往。今夏,在一个有雨的日子,朋友相约,一同去探访这片土地,高兴的心情可想而知。
  过了玉龙雪山收费站不远,一个右拐,我们驶入了一片森林。在弯曲的山地间行走,越野车显示出了它强悍的真实能力。
  正值雨季,弯曲的道路从低矮的林间伸向远方,浓雾锁住了路的尽头,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路的两侧,松林与灌木依次铺陈,伏在地上的是那种矮丛杜鹃,一大片连一大片。可以想象,如果在春末夏初来此,杜鹃花构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而此时,花们却正昂着头,尽情吸吮夏日的阳光雨露,等待来年再把自己打扮成灿烂的花仙子。
  在雾中行了约十公里,车停了下来,向导说到了。举目望去,碧绿的草甸上,平坦的山野间,几十面镜子般的水塘镶嵌在其中,构成了一幅奇妙的景致。草甸边上,稀稀疏疏散落着几十户人家,古朴宁静。
  当我们的车开到草甸边上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远看碧绿的原野,其实是花的海洋。红、黄、白、紫、蓝,五彩缤纷,交错生长,使人想起有些少数民族的赛装节。
  向导是本地人,他告诉我,九子海的花要开三波,第一波在五至六月,以大报春为主,颜色最多为紫红。他给我看他的照片,那被称为云南八大名花之一的大报春,宛若天上飘下的彩霞,又仿佛是画师泼洒的水彩,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花竟然可以开成这个样子。
  第二波开在七月底,各种各样的花都有,但以白色为最多。第三波开在八至九月,花以黄色为主调。而十月以后,这里将归于沉寂,好像压根儿就没有花儿来过。
  我无缘在每个花季都来到这里,但不难想象,这里的花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可是,九子海的最大特点并不止在于花海,而是花海中有水的“海”。高原人见不到大海,一个小湖也要称为海,这也就是九子海地名的来由,用九这个数字强调这里的“海”很多。这些“海”,如一面面镜子,很圆,好像人为剪裁过,散布在花海里,据说共有三十多个。它们像是草甸的眼睛,亮闪闪地注视着来客,只一眼就让人记住了她的美丽。“海”边有树,不多不少,就一棵,像是垂钓的老者,又像是守卫草甸的哨兵,更像是湖边等待约会的情人,虽然显得孤单,但却让人感动。
  我在同行的影像中见过最美的一幕:当是雨后初晴,背景是高洁的玉龙雪山,近处是一望无际的花海,花海中散落着一面面明镜,镜中平静地映照着雪山的容颜。有牛羊缓缓地走进画面,悠扬的铃声传过来,青草的芳香飘过来。那不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了吗!
  可是,如果只有花,如果只有“海”,而没有人的踪影,那这里会显得多么单调啊。所以,九子海的又一个动人之处是有人家。古朴的院落,掩映在树木之间。山路弯弯曲曲,栅栏起起伏伏,柴堆,草垛,炊烟,鸡鸣,狗吠……这一切,传递着人间的消息,更辐射着人类的温暖,闲散,舒适,和谐。
  有妇女身负篮子而来,近前一看,却是满篮的山珍野菌。很多种,有的硕大无比,从未见过。问价,便宜惊人:一公斤一块钱。
  在农家吃午餐,菜是常见的土鸡、火腿、豆腐、野菌,但味道却是格外的鲜美。大家边吃边不解地问着,难道山野里的厨师手艺更高?当大家鼓腹离席,最后的结论是:非也,乃是原料地道,真正绿色无污染也!
  归途,吹拂着洁净的山风,感受着清凉的雨丝,遥望着平静的九子海,一个真实的世外桃源,被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出行参考:九子海最适宜旅游的季节是每年的5至9月份,景区风光以雪山、花海、草甸、水景为主要特色。九子海距离丽江市区30公里,可乘车前往,也可徒步前往。当天可往返,如果想在景区宿营,可自备帐篷露营,也可到当地村民家借宿。如果乘车,要选用高底盘的野越车,四驱车最好。也可徒步,先乘车到东巴谷,然后开始步行,约两个小时到达。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向导。
  
  联系单位:丽江九子海旅游开发公司
  联系人:周先生 13170770999
  涂先生 13578488002
其他文献
蚂蚱教授:“我一年可能才用一袋洗衣粉。”    蚂蚱教授可算老丽江了,他是六年前我见过的“病人”,是真正的“有病”,因为他说的话总是和各国的总统们联系在一起,是关于他们如何接见他,如何送给他各式收藏品的故事。但是坊间就有流传说他曾经是北京某大学的教授,懂好几国语言,后来为什么在丽江卖手编的蚂蚱谋生,谁知道呢,也许蚂蚱教授自己也忘了。  现在的他还是常年地穿着冬夏的几套熟悉的衣服,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期刊
和自兴率团访问日本韩国  应日本高山市政府和韩国釜山市政府的邀请,以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为团长的丽江市代表团于7月12日-22日对日本、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公务访问。5年来,双方建立起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训,观光,传统民族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高山市对于丽江市近年来经济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丽江机场迎来暑运高峰  进入7月以来,丽江机场日平均保
期刊
柳生:“我并没有刻意的追求什么,喜欢而已。”    束河一个偏僻幽静的小巷里有个顺洲府,主人名曰柳生,是顺舟土州同子氏第27代传人,所以顺洲府取顺舟二字,“州”之为“洲”,乃借水之灵气,寓五湖四海的人相聚一起。名字取得古,主人柳生常年一身飘逸的黑色,长发,瘦,不知是天生的,还是学来的一股仙风道骨的味道。  但凡知道柳生的人,听他谈得最多的是《文武真经》。《文武真经》据说产生于唐末,是一部流传民间的
期刊
啊东:“以前是会考虑到取悦别人,现在则更多地取悦自己。”    “艺术家?”啊东摇摇头,“我是一个木匠。木匠是要养老婆,儿子和母亲的人。”  但是这个木匠一个月才做两件活,在丽江古城的现文巷小小铺面的墙上,挂的东西不会超过五件——都是等着油漆干了要发给订货人的。木匠啊东几乎不做同样的活,他称自己是古城里“存活”下来最早的那批本地木刻者,为什么能存活,也许就是因为在丽江吧,也许是因为坚持吧,也许是因
期刊
邱林:“性格里最牛的一部分也是爱做梦。”    邱林最近的一部电影是《香巴拉信使》,男一号。对,就是张艺谋《千里走单骑》中那个“三句半”导游邱林。  我听到很多个关于邱林的小段子:一个说因为四环素牙和长相问题,邱林屡考导游不中,愤然改阵地上了网,成了最先在网上介绍丽江的纳西人之一,反倒成了真正的“丽江名导”。又有的人抱怨不管什么场合,只要邱林在,其他人完全没有插话的份,能做的事情就是笑,这些话亦真
期刊
一次次走進丽江古城,即使我们每天通往同一条青石板路,也会发现一些微妙的不同。2008年,很多熟悉丽江古城的人便开始慢慢注意到在古城四方街通往五一街和七一街的两条主要道路上都多了一家很时尚的店铺。它的外衣仍然是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而店内着装却充满了时尚气息。更让人感到好奇的,可能是它还是一家专门经营当下各大都市里都很流行的时尚之物——精油。甚至,它还有一个很洋派的名字——丝柏纳。不过回头再仔细一想,
期刊
路平:“我喜欢凡事都简单一点。”    公务员和流浪歌手的距离有多远,有北京到丽江那么远?  路平太正常了:头发没有卷、短到绑不起来,耳朵和牛仔裤上都没有洞。隔着原木桌子和白开水,我好像仍能闻到来苏水和砚墨的微凉。  好像每个人小学班上的同学中,总会有一个小胖子、一个爱画画的、还有一个医生家的孩子,手指永远洁净,不玩泥巴——路平就是最后那个。  在丽江我见到过很多流浪歌手,在大石桥、在四方街、在古
期刊
1922年5月9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特约撰搞人约瑟夫·洛克第一次看见了玉龙雪山。这个探险家、测量员和资料收集员,其实是一个具有科学头脑的枯燥乏味的家伙,他的箱子里全是那些叫做工具的东西,甚至包括一套用来拔牙的外科器械。这些东西在丽江闻所未闻。那是一个遍布神灵的土地,河流有河流的神,山有山的神、水洼有水洼的神,一棵树有一棵树的神……万物有灵,与人共享大地,人们从未想到要测量考察这大地,把它条分
期刊
柯燕:“我觉得我的前世今生都在丽江。”    生病是什么样子?主持人、歌手,电波中和银幕上的柯燕,快乐而充满活力。所以当她说自己几乎患上自闭症的时候,很难由眼前的她,去想象一个在感情和人事漩涡中挣扎过的女孩。“一个人走在校园的路上,我觉得世界和自己是分隔开的。”那段时间她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小心翼翼地不去提及关于她的任何事,但是记忆仍然如影随形,丽江是唯一可以让她暂时逃离的地方。  她是家里最小的乖
期刊
其实一切并不是那么遥远,我终于站在你面前,是这样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了时间?给了心里的那丝柔软,我终于有了方向感,原来我的另一半灵魂归属于这原始,天空、草地、大自然……  我们的队伍将从距离丽江100多公里的黎明徒步穿越,攀到海拔3800多米的原始草原,这是我渴望已久的,第一次徒步探险之旅,我知道会坚持到最后,相信我们的劳累会被沿途的景色所征服!  唱着山歌,我们蹋上了征途。红色砂岩形成的丹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