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是莫言的,还是集体的?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先张扬的获奖事件
  10月10日晚上,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一天,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出了一条信息,披露央视采访组受邀前赴斯德哥尔摩,首次采访这个奖项。该微博还说,全球获准采访诺贝尔文学奖的只有3家电视台,这其中来自中国的央视就占一席位,这是“莫言获奖的信号”?
  关于莫言能不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论,其实已经在网络上持续了两个多星期。早在一个多月前,莫言已经成为诺奖的大热门。这个热门的根据是什么?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由“瑞典几个看不懂欧洲以外文字的70岁以上的老头子”评选出来的,评选过程隐秘得连提名者名单都得在50年后才对外公布;就在莫言有没有获得提名都无法说清的情况下,2012年8月欧洲“全球博彩”公司(Unibet)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预测获奖名单的赔率,莫言以1赔6.5位列第一(截至10月1日),而连续三年猜中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投注公司“立博”(Ladbrokes),则把莫言列为第二热门——中国作家从未在这些博彩网中攀上这么高的位置。
  莫言能获奖的推测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根据诺贝尔文学奖“风水轮流转”的概率,今年有可能轮到亚洲国家,德国《图书报道》认为今年将是一场“亚洲的竞赛”,法国《世界报》称两名亚洲作家最有可能获得本次文学奖,所指的就是莫言和村上春树。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莫言的作品是被翻译得最多而又相对全面的。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将近20种语言,法国人和日本人对莫言尤其热衷,几乎翻译了他的所有作品。更贴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是,他的三部书《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劳》已经被翻译成瑞典文,其中由陈安娜翻译的《生死疲劳》今年刚出版。因此莫言获奖之后,很多网民首先感谢的竟然是译者陈安娜,赞扬她让北欧人远隔千里地看到了中国。
  把自己放在众生喧哗之中
  
  每年都有中国作家被传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据说,最接近这1000万瑞典法郎奖金的人是北岛——他把《今日》杂志社都搬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对面,日夜相望。2011年盛传严歌苓、曹乃谦获奖,余华、贾平凹也都背负过人们的期望或者意淫,不过这都停留在网络的流言蜚语上。一直到欧洲博彩网站盯上了莫言,大家才一激灵:这次真的有戏了!
  十一长假期间,网络上充斥着莫言能不能获奖的讨论,主持人崔永元说“莫言被传为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热门——希望他得奖,他配得上这个奖”。评论人止庵则泼冷水:“也有可能是博彩公司借此吸引更多的中国人投注,所以依照赔率表预测诺贝尔文学奖不太靠谱。”挺和骂,不一而足。
  网络毫无意外地把一个奖项的归属变成政治立场的讨论、挖旧事、表态度的是非场,有人干脆立下誓言:要是莫言获奖我就绝食一个月。这已经超出了文化的讨论范围。
  在喧闹中,莫言则彻底成了“不言”。他回到了高密老家,只是通过出版社回应媒体道:“希望低调处理,要专心写作。”不过在这场舆论狂欢中,莫言要安静下来是不可能的了。获奖之后,放松下来的莫言才承认这次喧闹对他并非全无影响,“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过去的平媒时代,一个作家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在喜欢你和厌恶你,(这些争论)对我有很大帮助,就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世态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这些争论还照出了一个事实,人们对于中国人能不能获诺贝尔奖的关注程度让人吃驚。翻译着莫言《蛙》的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一个采访中坦率地说,“这么多人对这个奖如此痴迷地关注令我感到不安。对于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人来说,是否获得此奖已经关乎整个民族获得承认或者遭受轻视的地步。得了,乡亲们!这只是一个关于某位作家(或诗人)作品的奖项”。
  
  对中国创造力的善意表达
  《卫报》评论家朱利亚·罗唯也在第一时间撰文指出,莫言的获奖能舒缓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在很多国家,诺贝尔文学奖可能被视为颁给创意个体的奖项,没有任何更广泛的集体象征。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的。自从中国在80年代重归世界的经济和文化版图里,就希望诺贝尔奖能落入一个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手里,以印证中国已成为一股现代的力量。”
  事实上,今年中国在国际奖项上收获丰富,创造力屡屡获得了国际的认同。今年5月,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第一次颁给了中国人,获奖者王澍并没有建造太过夸张的地标性大楼,却被同行们赞誉风格独特,“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
  不到半年,莫言又以大热门的姿态威武地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这些奖项是颁给了个人,但借用作家韩少功的话,这是对中国创造力的一种善意表达,因为这两个人的作品都根植在中国的乡土和历史中。王澍喜欢钻研传统的建筑材料,对手工匠人和苏州园林的哲学有着骨子里的迷恋,其“让建筑慢慢生长”的理念也贯彻着东方哲学——这与莫言从乡土传说鬼话中汲取素材、野性表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大奖都是突如其来地降临到中国贫瘠的文化图景里,以至于每次都让人意外。2012年,大城市到处充斥着国际明星建筑师异形般的地标建筑时,普利兹克奖却给了偏居江南、从未留过学、只做过一些地方建筑的本土建筑师;2012年,传统作家的销量节节败退,甚至要靠青春写手推荐护航时,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很少写当下城市”的老作家。与其说这些奖让国际认识到中国,不如说它让中国重新接纳自己。
  诺贝尔文学奖有望在中国制造一波文学热——或者至少是莫言热。据悉,莫言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蛙》从2009年出版至今共印刷20万册,十一长假时库存的5000多册被抢购一空,现在出版商还在加印中……
  莫言为什么获奖
  诺贝尔评委彼得·英格伦说:“莫言写了农村、写了乡土的生活,以及那里的人怎样为生存和尊严而挣扎,有时候他们的挣扎能带来好的结果,但通常他们都会失败。他作品的素材来自于儿时听到的民间故事。魔幻写实主义常常被用在他的身上,但我认为这贬低了他。他的风格不来自于马尔克斯,而是他自己的。”
  像《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一样,莫言也塑造了自己的文学之乡高密。自早期作品《白沟秋千架》起,莫言笔下那些浓烈的故事就发生在高密这个地方。现在的高密是个小城市,既有四星级豪华酒店还能端出生蚝海参这样的海鲜盛宴(《时代》周刊记者在高密采访时曾为此而惊叹),而莫言笔下的高密却超越了现实时空,伸展着广袤田地和灰土弥漫的小路。
  莫言说,每年他都要回到高密去,回到乡亲之间,让自己接接地气。这不是说去观察浮在城市发展上的喧嚣,而是回到这片土地的核里,钻进由历史、民俗和人心结合成的精神之乡。
  作为一个山东人,莫言的身量算是细小的。他说话慢条斯理,细细的眼睛总是看不出波澜,这双眼审视四周时,却是藏着锋芒。被茫然的西方记者问及,如果要了解莫言应该从哪本书入门时,瑞典老头推荐了《天堂蒜薹之歌》,这部根据莫言身边的真实事件写成的长篇小说。与莫言长期合作的出版人曹元勇说,这部小说讲述邻县蒜薹丰收,却因为地痞流氓和官僚等原因卖不出去、烂在田地里而引起农民骚乱。他还透露莫言因为写了这个真实事件而被威胁。
  《丰乳肥臀》里的性描写和母性历史、《蛙》涉及了“计划生育”,莫言曾经说他写小说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不过他的锐利包裹在文学的处理中,“作家应该把思考深深地埋藏,并且转化到角色里面”。
其他文献
一个月时间红透全球,“鸟叔 ”——韩国歌手 PSY推出的主打歌《江南 Style》红遍全球,歌迷、明星等各路人物纷纷登场试跳马式舞步,制作模仿视频,甚至还有汤姆 ·克鲁斯这样的巨星在 Twitter上跟随并推荐《江南 Style》。  PSY早年以歌曲《 Bird》被歌迷熟知,遂被称为“鸟叔 ”。江南区是首尔最繁华富庶的区域,歌曲表现出的韩国式“高帅富 ”幽默引得每个观看者忍俊不禁,目前 Yout
期刊
欧债危机、金融泡沫、物价高涨,这一连串的消极信号,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大萧条再度来袭。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产业会幸免于此,其实不然。“口红效应”是大萧条的伴生现象,指的是某些产业会因经济的萧条产生上行趋势。比如,萧条时期,消费者最大的变化就是金钱减少,而此时有助于消费者省钱的商品,也就成为了能逆市而上的“口红商品”。  遇上经济大萧条时期,食品消费会大幅压缩,但食品总消费量却不可能减少。于是消费者
期刊
折扇扇,古称箑(sha)。《说文》:“ 箑 ,扇也。”扇子,是中国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历来文人墨客喜欢在扇子上面题诗作画,言情托志。    制扇工艺在中国历史悠久,尤其是在江浙一带,制扇大师辈出。从宋代起江苏苏州一带便有人自制折扇。北宋以来,社会上流行折扇,制扇业日益发达。明代,南京是全国制扇业的中心之一,明周晖《金陵琐事》载:“南京折扇名扬天下。成化年间李昭竹骨、王孟仁画面,称为二绝。”当时制扇工
期刊
以冠军之“芯”献礼时间之城  159年前,天梭诞生于瑞士小镇力洛克,从那时起,抽象的时间以天梭之名,被具象的钟表记录下来。如今正有这样一款腕表,它带着人们梦回力洛克小镇。天梭力洛克系列在2003年天梭诞辰150周年之际首次推出,以优雅之姿向品牌诞辰献礼。如今,采撷来自国际计时大赛的冠军之“芯”,天梭隆重推出力洛克系列自动机械天文台腕表,以优雅的外观、复古的设计,诉说着其与时间之城的不解之缘。  在
期刊
每年这个时候,我国人民和媒体都要为诺贝尔奖狂欢一回。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情结在发酵,特别是争先恐后的民族自豪感和患得患失的纠结心理作怪,滋生出形形色色的怪异腔调。最著名的就是那个1968年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因为含冤死于“文革”而便宜了日本人川端康成的传说。  当然,国人最关切的还是哪些“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能够在诺贝尔的舞台上“为国争光”,但是面对自然科学奖项和人文科学奖项又
期刊
10月11日晚7点,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尘埃落定。  两个月前,博彩网站Unibet就开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赢家赔率表,莫言以一赔六点五,位列榜首。诺贝尔奖里只有文学奖与和平奖会受到博彩网站的青睐,而各大博彩公司也确实为此煞费苦心,公司会针对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特别的团队,这些人员既是文学爱好者也是精算师,他们负责计算赔率以及排列表格。  莫言总算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文学品质高
期刊
高密之喜  从莫言到红高粱再到高密,一人诺奖背后的财富众生相。  如今,在莫言的故乡高密县,酒桌上多了一条新规矩:当高密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这第一杯酒定是敬给莫言的。  不仅在酒桌之上,高密的喜悦随处可见。从前,这里是青岛的后花园,而伴随着莫言的获奖,高密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文学之乡。  在莫言获奖的第二天,孕育了莫言的东北乡,便高高挂起了30盏大红灯笼,进村的桥也被粉刷一新。面对纷至沓来的全球记者,
期刊
戏中戏外皆孤独  看着走进摄影棚的陈晓东,记者不禁在内心暗暗感慨“果然还是那个美少年”,像小鹿斑比一般的眼睛,嵌着长长的睫毛,眼神友善却带着些距离,好像随时都会受惊而去。  就是这么一位看起来好似漫画中走出来的人,却最讨厌饰演“漫画型人物”,在新杀青的电视剧《兰陵王》中他就饰演了一位有着复杂个性的皇帝,这部戏也是他再次打开内地市场的一部戏,一直在港台发展的他,最近把事业重心放在内地,“因为这里的戏
期刊
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系的领带非红即蓝,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打的领带松松垮垮,但是他们在美国大选期间,大多数时间穿着的都是藏青色西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讲,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就是你投票给哪个穿着藏青色西装男人的全民活动。  当然,在这个喜欢穿着藏青色西装的“俱乐部”中,还有一个成员就是英国首相卡梅隆。为什么这些政治男人,都喜欢穿着藏青色西装这同样的行
期刊
在幕后做中国电影护航者  活动当日,在由汉米尔顿创办、高端男性杂志《ELLEMEN睿士》聯合主办的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盛典颁奖典礼上,包括此次盛典评委贾樟柯、余男、叶锦添、严歌苓在内的四十多位中国电影圈、娱乐圈明星、名人及资深的幕后工作者盛装出席。此次获奖名单涵盖甚广,从年度大片《金陵十三钗》到小制作文艺佳片《钢的琴》,从收获大众感动的《桃姐》到调侃黑色幽默的《Hello!树先生》。  票房不是评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