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恐惧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理咨询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我的心理问题能不能解决?做咨询是否有效果?是否会让我得到更好的改变?我很想换一份工作,但万一新工作还不如现在的工作好怎么办?我们已经恋爱好多年了,我要不要和这个人结婚?我总是觉得他不够爱我,万一结婚后他对我不好怎么办?我该不该和她离婚?离婚了孩子怎么办?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会不会心理不健康?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一个问题:对可能产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让当事人感到无法果断地做出决定。一般而言,假如一个选择的结果能够确定,能够看到清晰的结果,我就可以选择并做出一个决定;如果不确定,无法预测后果,那我就会被困在其中,无法做出选择和决定。
  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往往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才是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
  对待不确定性的结果,会导致两种结局。一种人会恐惧,不确定性对他意味着威胁。如果一切都不确定,那么人岂不总是活得忧心忡忡?的确,焦虑的人总是为生活中各种可能的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弄得失眠,得病,丢了工作,丢了婚姻,活着似乎不是为了好好生活,而是为了防备那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例如,一个来访者他总是纠结于到底心理咨询能不能帮助他,这个不确定会让他不停地游走于“开始还是不开始”、“继续还是结束”、“选择这个咨询师还是那个咨询师”,他关注的不是咨询要完成的工作和目标,而是不确定带给他的焦虑和担忧。这样,失败的结果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另外一种人接受不确定性,不确定对他意味着有更多的可能和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体验和收获。例如,这样的人去旅游会这样理解不确定性:假如一切都是确定的,那还有什么乐趣?但是假如我在旅程中会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发生一些什么故事,不知道,没有人知道,这才充满了期待和乐趣。别人的旅程再怎么精彩那也是别人的旅程,都不能代表我的旅程也会相同。可以说,精彩的旅程往往是那些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更多可能性的旅程。
  我的一个来访者,在决定正式找我做咨询前守在工作室门外,询问做完咨询后出来的其他来访者:“效果怎么样?这个治疗师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做咨询有没有用?”有趣的是一个来访者回答:“我没有办法回答你,因为对我有用的对你不一定有用;对我没用的可能对你有用。我又不是你,怎么会知道对你有用没有用?”
  当一个人总是遭遇不确定的事情时,就会渐渐变得失去耐心和自信,感到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和决定,生活会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僵持状态。当他来到咨询师面前,会问:我该怎么选择?实际上他只是暂时地失去了做决定的能力。当他通过咨询恢复了做决定的能力时,他自然可以轻松地做出各种选择,而不是依赖咨询师告诉他哪种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咨询师也不例外。
  做决定的能力与一个人的自信心密切相关,自信心来自于对不确定性的包容能力。在精神分析中有一个专业名称叫抱持力或负能力,即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极度焦虑感受的容忍和耐心,以及足够的好奇心和开放态度,以及有勇气去感受这种情绪的强烈冲击而又不会被这种情绪所淹没的能力。这种抱持力就像是一种温柔而强大的母性力量,当婴儿彻夜啼哭时,母亲对这没完没了的“折磨”的耐受力和包容力——因为母亲并不知道这种啼哭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哪一种抚慰的方式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但是她依然会耐心地抱着婴儿并且不断调整安抚的方式,直到有效为止。抱持力就是对不确定性持续的包容的能力,这种包容应该是开放的,勇敢的,主动积极和充满好奇心充满创造力的。有趣的是,往往越是欢迎和愿意主动面对不确定性的人越是能够收获更多的确定感和自信心,越是自信的人越是欢迎不确定性——因为在这些人眼中,不确定性意味着充满活力和不断更新的生命。
  带着不确定性开始你的旅程,随时可以开始你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旅程——无论是外在的旅程还是内在的旅程,只要你有足够的开放、好奇、耐心与勇气,对生命,你一定会有不同的观感。
其他文献
上大学时,曾酷爱林清玄的散文作品,差不多每有其新书,都要买。后来,林的婚变让热爱他的读者有些失望,包括我——原以为,那样美丽的文字,自然出自一颗一尘不染的心。  再次“遇见”,是前不久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林清玄从容地讲述他成长的痛。仔细地看完这期节目,也接受了作家的不完美。于是隔了多年,买了林清玄的新书《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成人版》。  “活在苦中,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
期刊
提起《易经》,人们往往想到“歪门邪道”,就是舞台上那些身穿八卦道袍、呼风唤雨的妖道,还有江湖上那些算命的、看风水的招摇撞骗的人。这真是对《易经》的天大误解。事实上,《易经》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的智慧,“是哲学中之哲学”。  但《易经》实在太难懂了。《易经》最初只是一幅图,为伏羲氏所作,当时还没有文字。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孔子等等为它加注,那“注”也是高深莫测。所以当我读到“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
期刊
墓地前的宏愿  1905年5月9日,美国费城,西桂树丘公墓。  一群身着黑衣的人围在一个墓穴前肃穆静默地注视着里面的棺木。整个现场异常安静,甚至能听见春日的微风吹动周围茂密的月桂树叶时轻轻的沙沙声。默哀完毕,听着牧师低声地讲述着这位逝者的生平,安娜?贾维斯那在黑纱下的脸庞上已经流满了泪水。棺木里的逝者是她的母亲安?贾维斯,一位辛勤抚养了11个孩子并为社区学校和教会奉献了几十年的伟大女性。  “在南
期刊
在传统的集体意识日渐解构的今天,个体的自我意识愈来愈强,生活方式的私人化成了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节日并不只是全民的狂欢和传承,也可以是一个人休憩放松的秘密花园。一个为自己订制的节日,不仅仅是给自己在焦虑、紧张的生活中找到一个特别的释压出口,更是寻求个人价值和自我认同感的一种独特方式。私人定制的节日,可以让你摆脱愈来愈无厘头的假日办的放假安排,你只需要安排好自己就可以享受一个能激发你热情的节日,
期刊
八:你的名字中为什么取“男”字呢?  余:我是湖南人,最初是南方的“南”,湖南的“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三个重名的同学,我改成了“楠”,但还是有重名的,最后改成这个“男”就没有重名的了。  八:1995年北京电影学院在大连招生,你是当时大连市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唯一应届高中毕业生。作为非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此前想过做演员吗?走这条路是最适合自己的吗?  余:当时在学校里,长得不太难看的女生有时
期刊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便宜”。  为什么人会一见“便宜”就购买呢?其实除了“双11”,网店平时也在打折,有时打得比“双11”还要狠,但“双11”却比平时火爆得多,这当中的原因可不仅仅是“便宜”这么简单。  让我们从简单的经济学概念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吧。  消费者剩余  在购买行为中,买方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叫支付意愿。支付意愿衡量买者对商品的评价。  每个人都想用低于支付意愿
期刊
一名女性,多年前在上大学时交了一个男友,交往不久便发现两人性格不合适,于是提出分手。男孩纠缠不休,还四处散布谣言意图毁坏她的名声。她很恐惧也很痛苦,于是休学一学期回家躲避。可是当她带着一颗脆弱和受伤的心走进家门后,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失恋算什么事,又要多花一学期的学费,你看看别人家的女儿早就挣钱给家里了,我们还得倒贴……”母亲也在一旁喋喋不休地附和着父亲的话。  在面对前男友无耻纠缠时没
期刊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可爱的许三多反复表达一个意思:人“要好好活”,而他理解的好好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  “好好活”是民间的白话,历史久远。它不仅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受人尊重,而且常常安康长寿。  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形成了“全德保形”思想,即道德良好,可保健康。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其实,在此之前《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
期刊
《身份的焦虑》  作者:阿兰?德波顿  翻译:陈广兴 南治国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时间:2009年4月  定价:27.00元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前仆后继地走在追求名利的路上,甚至不惜付出欢乐、青春、健康直至生命?  阿兰?德波顿说,他们是为了获得“上层身份”。“获得上层身份令人惊喜。由于会得到别人的邀请、奉承、捧场的笑脸、与众不同的待遇和注目……一种受人关注、富有价值的感觉。”  换言之
期刊
如果知道未来,你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活……  人们都喜欢用各种方法预测自己的未来,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无非是对当下不如意的担忧。但生活不是双向选择题,不会呈现非黑即白、非东即西的单纯,当生活出现岔路,所有的预想与假设都变得毫无意义。  所谓的崎岖或者顺遂,都不过是人生下一秒钟的铺垫。就如失马塞翁,祸福相倚,他与故事的开头巧遇,却猜不中故事的结尾。就像那个得到王位的李煜,雕栏玉砌、后宫粉黛这些凡人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