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社区合作关系的重构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园与社区三方积极主动的合作可以提升家、园与社区工作的质量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传统的家、园与社区合作主要是家园共育沟通不畅;大众对社区概念较为陌生,社区资源潜力未被激发;研究家园社区合作的理论众多,但理论与实践却联系的较少等问题。为此,幼儿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树立大教育观念,家庭与社区应明确自己的主体角色意识。基于此提出建立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创建高度文明的学习型社区。
  关键词:家园社区合作;家园社区关系;家园社区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2-0044-04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三方在幼儿的教育目标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三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配合与支持,通过多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均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主导,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任何一方均无法单独为幼儿提供完整的教育,只有三方互相配合、协同共育才能建构适合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需的生活场所与教育环境。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凸显,社区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被人们所熟知。1999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召开“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在《全球幼儿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是家庭、教师、保育人员和社区共同的责任。在家庭和社区里,所有成员应共同为儿童的利益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衡量园所质量的高低,家园社区工作是一把重要的标尺。但实践中仍然发现,家园社区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来推动幼儿的学习与身心发展,因而如何重新审视和建构家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主体关系,调和三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协同性,避免幼儿教育的单向化发展,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现状与困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和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之间应是相互合作、协同一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而努力。而在现实调查中发现,三者之间是独立的个体,或家庭和社区被动参与,或基于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而不敢实施,或园区合作需要的手续繁杂、拖延时间等情况存在。
  (一)家园社区间沟通不畅
  首先,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地位不平等,使得三者之间在合作时有心理的距离性和权利的攀比性。幼儿园以其具有理论的专业性自居,认为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认定社区是幼儿园行动的“辅助者”身份。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社区则认为幼儿园的活动可参与可不参与。这就造成了三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也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和三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家园社区间沟通不畅。
  其次,幼儿园、家庭与社区间的沟通机会少。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仅限于早上家长送孩子入园和离园的短暂时间,或者是每学期少有的家长开放日。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之间则只针对活动需要,如幼儿园的户外春游活动、家庭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或是为了幼儿园的生源任务时才会有沟通的机会。
  再次,幼儿园、家庭与社区间在沟通中的信息交流不畅。家园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基于所有家长共性的问题,教师的回答也比较笼统、模糊,偏向于形式化,如“挺好的、今天表现得很棒”等,缺乏沟通的深度和质量,也缺乏针对某个幼儿个体化需求的沟通和交流,追踪沟通和持续性沟通做的不到位。
  (二)社区资源潜力未被激发
  首先,“社区教育”概念在我国大众头脑中较为陌生。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等文件都反复强调了学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对于什么是“社区教育”,如何与社区合作,怎么开发、挖掘社区资源等问题广泛存在,社区资源的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多数幼儿园是为了生存,即幼儿园招生需要,或出于应付上级的评估,或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等考虑,而与社区发生互动。
  其次,社区资源较碎片化。幼儿园或家庭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多是在有活动需要时才会与社区发生互动,社区也缺乏主体意识,单纯的为了活动而被动参与。因此,社区对于每次活动的参与就会缺乏整体的设计,如上次活动与本次的相关性、本次活动和预计下次参与活动的关联性等,都并非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长远考量,主要是以零碎的片段式互动活动为主,追求的是资料和工作业绩的积累,缺乏长期的规划和设计,也无具体的制度化安排,缺少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效果有限。
  最后,社区资源缺乏系统设计。我国的社区资源本身是相当丰富的,有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资源等。然而,这些资源主要是为社区大众服务的,专门针对幼儿园的社区资源不太明显或是缺乏系统设计,如公园的设计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即我国目前大多数的社区资源并没有针对幼儿年龄阶段提供独有的社区资源和教育资源。
  (三)理论多,实践少
  目前,国外研究家园社区合作的理论模型有家庭、学校和社区的重叠影响理论、家長参与的四种模式和三全模式等,我国家园社区互动模式主要有中心辐射型、互惠组合型等。关于家园社区的理论还有很多,可是真正能推广的、具有普适性的合作模式却凤毛麟角。国外的理论模型不具有本土化的特征,国内的理论模式因其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师素养、社区支持力度等差异原因呈现显著的地域性,借鉴的难度很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度也很高。   此外,在各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发现,关于家园社区合作的内容也只是在基础理论课程的某章节呈现,多是文件或是概念、特点等介绍,缺乏深度研讨;没有设置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合作的专业课程,也没有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以致学生在实践中家园社区合作问题间的可操作性差,做不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没有给予学生以科学先进的理念引领和具体方法策略的指导与参考,大多也只是泛泛之谈。
  二、重构家园社区合作关系的缘由
  新型的家园社区合作关系必须突破传统家园社区关系中单纯以幼儿园为主导的枷锁,三方需将对幼儿的教育置于一种关系网络中重新进行审视。重构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对当前家园社区协同共育低效性的回应,同时也是对幼儿园教育本质以及发展趋势的把握,只有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去把握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才能更好地通过家园社区的合作来达成教育的目标。家园社区共育日益被视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政策杠杆,促进家园社区“三位一体共育”已成为多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可能面临某种直接经验的缺失,教师不可能因为在大学课堂中学到的仅是书本知识层面的内容就可以教授幼儿所有的直接经验,如保护牙齿、消防认识、地震演习等,而幼儿教育是需要全面、整体性的发展。幼儿园虽然为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创设了各种主题活动区环境,但这种加工过的环境毕竟不能代替、展现和还原事物的原貌,也不能只依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来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思想根基,在各异质文明空前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个性的文化、世界性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文化自信,从小就要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该及时地去挖掘、利用社区的文化资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景中来,从小就在幼儿的心中种下一粒自己所在地区“特色文化”的种子。
  (二)幼儿园应树立大教育观念
  学前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是幼儿园单方面能够胜任的,也不是家庭或社区单方面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育人系统,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幼儿园成为家庭、社区早期教育中心的主要障碍就在于多数幼儿园缺乏共同体意识,大多数幼儿园所开展的家园合作活动、园社教育活动只是从自身出发,没有做到同家庭、社区的协调互动。此情况下的家园社区合作只是一种教师主导的单向性行为,不仅忽视了家长、社区各界人士的教育需要和教育诉求,始终将家长视为缺乏能力的行动者,将社区看做活动的被动执行者,而且没有调动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对幼儿园教育参与的积极性,试图以自身的专业来统摄对幼儿的教育。
  因此,幼儿园必须克服自身角度看问题、关门办教育的倾向;要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为家长、为社区服务的意识,要在争取更多社会支持的同时,扩大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并主动接受家长及社区公众的监督,努力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幼儿园教育必须延伸到家庭、社区,通过家园沟通、家园社区同步教育,使家长、社区人员达成共识,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家庭与社区应明确自己的主体意识
  学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维互动,共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除了幼儿园起主要的主导作用外,也需要发挥家庭与社区的主体参与性。
  家庭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主体角色是多维度的,既是幼儿教育的消费者和教育者,又是幼儿园教育的观察者和评价者,还是不断进取的学习者和家园社区合作的支持者。
  三、家、园、社区合作关系重构的策略
  (一)建立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进行深层次合作是必要的,而这种合作要以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为基礎。新型家园社区关系的建构也要求视家长、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为一种关系性存在,让不同的教育主体和教育资源都能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支持要素。幼儿园教育作为主导责任体,要积极努力营造宽松、融洽的合作气氛,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与家长、社区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规避传统家园社区关系中幼儿园对家长和社区的单向支配,合理地听取家长、社区的意愿、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特点和家庭情况,钻研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做到真诚合作,切忌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依靠家长和社区的双向互动,甚至多边互动,不断交流总结,共同探索、开发和创造更多适宜幼儿发展的新内容。
  (二)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园社区合作也应顺势而为,树立全方位发展理念,尽一切可能为幼儿提供与时俱新的教育支持,突破时空上的限制,构建一种新视域、全天候的关系,以优化家园合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社区,可以通过建立社区资源网站、开设资源分类库等手段,尽可能地向幼儿园和家长提供社区的可利用资源。对于幼儿园,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手段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以及与家长沟通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态,了解幼儿的园外发展动态。对于家长,可以通过QQ 、微信等手段与幼儿园进行沟通和协商,让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家长的教育诉求和需要。
  (三)创建高度文明的学习型社区
  社区的发展,需要社区内的幼儿园和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社区内的幼儿园所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及各种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积极创建文明程度和综合功能高的学习型社区也必将影响社区内居民和幼儿园的风气与氛围。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协同共育在增强社区的教育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营造浓厚的社区学习气氛和社区文化氛围、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等方面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创建学习型社区时,也不能忽略儿童的参与权利,应尽可能的让儿童参与具体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晓巍,刘倩倩,郭媛芳.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发展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9,(02):12~20.
  [2]李   毅.全球幼儿教育大纲——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文件(下)[J].幼儿教育,2001,(04):6~7.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红梅.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类型及其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05):49~54.
  [5]侯   丽.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关系的重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10):89~92.
  [6]常瑞芳.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88.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子女也涌入城市,成为外来流动儿童。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习俗等原因,很多外来流动儿童在城市学习中出现了
摘 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和措施,推广了线上教育的理念。反思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究其本质仍属于线下课堂教学的延伸,并未真正地与线下教学一同构建起系统的、全方位的教学体系。为促使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发展,有必要以“混合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工作,不断建构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和家校共育模式。同时构架新型的家校共育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学成效,并为学生构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教学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建议从基于经验、基于传统、基于个人
语文学科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认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学习成果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言这项工具,学习语文知识既是为了能够进行口头
日本的教育史研究自19世纪70年代受欧美教育史研究的影响而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教育史学会的成立为日本教育史学界聚集了一批专业的研究队伍,其出版发行的年刊《日本的教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帮学生们认识汉字,培养小学生们基础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则需要语文老师通过创造实际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们对语
摘 要:初中化学复习课要做到“温故知新”,并尝试开展“以化学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同时开展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如此可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效果。以“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為例,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策略;情境创设;探究;酸和碱;化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1-0
摘 要:“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正确认识化归思想的数学本质和教育价值,通过针对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渗透策略,实现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新知为旧知、化抽象为具体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进而优化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  关键词:化归思想;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加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推行,互联网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包含对幼儿教育课程的介绍,但是却缺乏对地域农村幼儿教育课程的认识和分析。其中,部分农村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很少,使得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较为单调。基于此,探讨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开展户外活动的有效案例及经验,既可以为幼儿户外活动开展提供对策,又可以促进各种活动课程模式的开放与整合。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儿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