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 塑造未来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校在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中心课题组的热情关怀和科学引领下,在县教研室的亲切指导和精心扶持下,设计实施了子课题《传承创新发展母语教学》的实验研究,我们按计划完成了各阶段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该项实验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为目标,实现语文教学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学生构建和谐、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热爱母语的情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实验的主要做法
  1.培训。在学校课题组成立之初,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心课题组专家、教授关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专题论述,学习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方案和建立实验学校的通知。教师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传承历史的需要。
  学校课题组每学期逐月安排了实验教师培训学习的内容、目标与方式。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心课题组推荐订阅的课题选修教材,二是古诗词品读、经典名著阅读、地方文化浏览,三是中心课题组编印下发的各期实验辅导材料。采取定期集中组织学习与教师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实验教师自觉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走进经典,丰富和积累母语文化,让阅读与实验同行,与教学同步。
  2.教学。我校子课题实验坚持“服务教学、优化课堂、提高素养”的主旨,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实实在在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上好一堂实验示范课或汇报课。学校组织观摩、研讨活动,同时积极倡导教师之间自由听课与交流。
  在教学内容上,以优秀的经典文化为主体,包括现行语文教材里的传统德育、礼仪、文学、艺术、体育、医学、历史名人、民俗风情、珍贵文物、名胜古迹、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结合《古典诗词读本》的内容,联系地方特色文化——江西、泰和的红色旅游、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文化遗产、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引导、鼓励教师去寻找、挖掘社会生活中的优秀经典,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既传承“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教法,又依据新课改“三维目标”,以情感、价值观教育为导向,以教材中的经典诗文为范例,合理拓展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
  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的表现手法与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有机结合。传统的图片、板书等表现手法具有示范性、直观性、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通过下载、刻录等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网络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学增添了魅力与活力。
  3.科研。在中心课题组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子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吸纳了系统的实验理论,支撑实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并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受益,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和合作精神,实施学法指导,追求“自能读书”“学会学习”的境界。如古诗词教学,我们从实验教学中总结出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知背景、顺句意、补空白、调词序、明意境。同时,鼓励学生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法带多法,一篇带多篇,不断生成,日臻完美。
  课内联课外、校内联校外等方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极大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营造了大语文教育的科研氛围。我们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小书屋”, 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开设了读书活动课,举行了读书汇报会、故事演讲会、诗词朗诵会和戏曲音乐会等专题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共享文化滋养。
  三、实验的收获与感想
  在三年来的实验研究中,我们突出了以传统文化“树人立品”的特色,坚持“文道统一、重在育人”的原则,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社会,在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强体魄,使他们既习得传统文化知识,又受到人文精神教育。
  这项实验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学校连续三年被中心课题组授予“全国优秀实验学校”称号;在实验中期总结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获得中心课题组表彰;组织开展了“区域性实验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审阅编辑了实验成果性资料。这些成果获得中央教科所和中心课题组专家的好评,并在延安举行的课题总结交流大会上获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我们开展《传承创新 发展母语教学》这项实验,工作是艰辛的,靠的是勤奋认真、合作探求的团队精神;收获是喜悦的,靠的是兢兢业业、潜心钻研的求实精神。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初中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也越来越密切,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总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太难,提不起兴趣,导致数学成绩低下,从而更加厌烦学习数学,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应该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
期刊
摘 要:外来民工孩子在当地就近入学读书,却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对少先队活动不感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现象,应该探究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让他们也能自信地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本文从几个方面做了探索,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民工孩 队活动 无兴趣 拯救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大中城市中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外来民工群体,而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需要拥有一双“慧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中捕捉思想品德知识,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创设快乐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呢?  一、创设“
期刊
叶圣陶先生有言: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由此可见,语文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而且,面对高考的压力,分值不少的写作单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大作文还是小作文,都不容小视。  站在理论的角度,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乐于和善于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并不容易,对高中理科学生来说尤其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试题向着更加灵活、更加综合、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一系列的的变化,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复习,获得最佳效果,笔者归纳为抬头看路——把握高考方向;埋头拉车——夯实基础知识;协调应考——注重复习中的关系协调。  从最近三年来的文综历史命题可以看出,其命题原则与重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创新性。具体如下:  首先,重视教材不同视角的切入,
期刊
中学《教育学》理论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积极影响,使他们具有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历与涵养。其教育方法有“情理交融说服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等六种。在此,笔者就其中的“自我教育法”进行一些探讨。  笔者认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可分为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和集体内的(含家庭中的)自
期刊
如何让信息技术这块“好钢”用在语文教学的刀刃上,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适合”,一是“有效”。  什么是“适合”?那就是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体现语文教学的韵味。换句话说,就是在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品悟文章的韵味,而不是成为“暴风影音”的播放器。比如在教授《再别康桥》时,笔者就在这一方面作了一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回归根本就是回到文本的备课,讲课;着眼文本,用好文本;拓展文本,开发文本。一句话,就是要紧紧围绕文本核心内容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回归文本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这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
期刊
俗话说:“见字如见其人。”写好字是每个小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然而,平时学生在写字时,“凑字”“拼字”“画字”现象司空见惯,教师和家长都头痛不已。记得带一年级时,有位家长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的孩子写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缺臂少腿,好不容易写正确了,也是像木匠一样拼凑的。”显然,家长是在批评教师淡化了按笔顺笔画写字的养成教育。笔者听后感到内疚,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从细微处入手,更加重视生字
期刊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写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根治学生害怕作文心理障碍的良方。所以从小学的启蒙作文抓起,就要培养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为使学生有话可写,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表象,或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有目的地观察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及风雪云雨等自然现象;或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