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归根本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回归根本就是回到文本的备课,讲课;着眼文本,用好文本;拓展文本,开发文本。一句话,就是要紧紧围绕文本核心内容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回归文本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这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其实质是关注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以期找到对策,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钟启泉教授在他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提到“有效”时说:“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由此可见,有效教学充分吻合了“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能否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关键,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则是保障。
  一、教师与文本
  教师处理好与文本的关系,即所谓备课是教学的前提,也是能否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单位时间内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习内容的质量如何?学习情绪体验怎么样?是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打擦边球,还是进入了核心,理清了难点,摸透了重点?这些都与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有关。如何处理好文本,我认为:
  1.着眼文本,用好文本
  于漪老师认为: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文本的质量。语文教材是落实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强学生文化积累的基本材料。教师独立处理教材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我认为教师熟读教材,钻研教材,既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走进作品,通过作品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才能真正走进作品,真切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语言。
  2.拓展文本,开发文本
  新课程指出:教学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要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这就昭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好的拓展不仅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还有反哺文本的作用。在一节题为《阿里山纪行》的授课中,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台湾阿里山是著名景区,请你根据本文的学习为阿里山设计一张风景名片。这个拓展既要学生深究文本,又出色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创造的机会,也加深了对文本中阿里山风光自然美、人文美的内涵的理解。
  二、教师与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学习,就会学得更好。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学生喜欢哪个教师,那么这门功课便会在这位学生的所有学科中相对突出,甚至达到优秀。我觉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是影响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来思考,怎样在这种关系中创造最大效益呢?
  1.对师生关系的准确定位
  现在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时代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有个性。很多教师抱怨:学生怎么越来越不听话?有人说:“师道尊严”并非尊重教师,而是对教师的知识的尊重。这句话很有道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距离,那是学生对知识的敬重和崇拜,而非对老师的顶礼膜拜,所以他没必要绝对盲从老师的,这其实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如果把教学效果定位在假想中的学生对教师的言听计从,当然是一种幻想。事实上,如果我们故作威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权威”时,学生不仅不会理睬,还会逆反、抱怨。相反,当教师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情感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的爱心和好感奉献出来。彼此心灵才会敞开,才会流动、沟通、吸纳,才会产生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在语文这门特殊的学科中尤为明显。
  2.教师语言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于漪在《课堂要追求“三动”的境界》一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回忆中学的语文课时说道,同一个作者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教,影响可谓天壤之别。初中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对于同样一篇感人文章,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作了一点客观的叙述,结果未留下半点痕迹。高中学史铁生的《合欢树》,老师讲得激动万分,甚至把个人的坎坷遭遇袒露在学生面前,用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剖析史铁生的心灵倾诉,至今教师的神情和文中的一个个形象仍然镌刻在我心里。我第一次认识了邻居的真挚情谊,感受到了亲情的无私无价,“悲伤也成享受”,那无言的悲痛时刻在我脑中萦绕。后来我自己也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只有一种平面的感觉,少了心灵的震撼,看来教师教课要有打动学生心灵的语言啊!
  课堂上教师富有激情、扣人心弦、感情丰富的语言往往更能叩开学生的心扉,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激情洋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学生与文本
  《语文》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学生是否乐学、好学、善学决定着其语文素养的高低。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呢?
  1.让自主学习模式奠定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探索发现,解放自己的大脑,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乐趣。较为深奥的、抽象的知识一定要自己动脑、参与其中。事实上如果学生的学习是强制的、被动的、受训的,那么不仅不能实现多元化的目标,就连知识也难真正落实到位;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反应,才能激发创造力,激活潜能,激起学语文的浓浓乐趣。
  2.让灵活的教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精心创设一些紧扣文本理解、有一定思考性的、能激发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欲,能使学生潜心于文本,获得解决问题成功的体验,增加阅读兴趣。
  在篇幅较长的《国宝大熊猫》这样一篇说明文中,对大熊猫的相关知识的介绍比较散,那么怎样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大熊猫拟一份小档案。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而有时借助一些媒体也能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教宋学孟的《柳叶儿》时,考虑到文中所叙之事离现实较为遥远,学生对文本兴趣不浓,对文中情感会把握不准,我挑选了两段风格有差异的音乐,让学生生挑选哪个更适合配乐朗诵。学生在辨别、思考中生发了对文本的兴趣。
  3.良好的习惯维持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学贵有疑”“疑是知之始”,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要能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问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造性的想象,课堂上要多提供这样一些机会,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其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将思维成果转化为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反过来能促进思维的深化。思维深了,学语文的视野就宽了。除此,还要养成多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见多识广,厚积薄发,思维就活跃了,语言就精彩了,兴趣就提上来了。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学校是以文化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求知、健体场所。何况,中国是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璀璨的文化,杰出的人才。作为学校应义不容辞地传承祖国的文化,让她在校园发扬光大。其实,精神和文化是教育的根,办学校办的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充盈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于各个领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它是学校的灵魂,又是发展的根基,既是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又是学校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
期刊
如果我们把“阅读”与“训练”作为两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的话,那么,我想“作文批改”则可以与前两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只有这三个环节都做好了,高考作文方能真正有备无患。要架起这样的桥梁,笔者认为还是应让“第三者”插足为好,这个“第三者”就是学生互改作文。因为学生互改作文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  首先,让学生互改作文是提高学生独立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
期刊
摘 要:在CDIO这一先进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下,通过对《建筑CAD》这门建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几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以工程设计规律为主线、突出实用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较为完整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模式 建筑CAD课程 教学模式 教改研究  一、概述  《建筑CAD》课程覆盖了土木、建筑、造价、装饰、工程管理多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初中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也越来越密切,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总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太难,提不起兴趣,导致数学成绩低下,从而更加厌烦学习数学,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应该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
期刊
摘 要:外来民工孩子在当地就近入学读书,却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对少先队活动不感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现象,应该探究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让他们也能自信地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本文从几个方面做了探索,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民工孩 队活动 无兴趣 拯救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大中城市中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外来民工群体,而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需要拥有一双“慧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中捕捉思想品德知识,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创设快乐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呢?  一、创设“
期刊
叶圣陶先生有言: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由此可见,语文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而且,面对高考的压力,分值不少的写作单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大作文还是小作文,都不容小视。  站在理论的角度,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乐于和善于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并不容易,对高中理科学生来说尤其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试题向着更加灵活、更加综合、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一系列的的变化,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复习,获得最佳效果,笔者归纳为抬头看路——把握高考方向;埋头拉车——夯实基础知识;协调应考——注重复习中的关系协调。  从最近三年来的文综历史命题可以看出,其命题原则与重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创新性。具体如下:  首先,重视教材不同视角的切入,
期刊
中学《教育学》理论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积极影响,使他们具有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历与涵养。其教育方法有“情理交融说服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等六种。在此,笔者就其中的“自我教育法”进行一些探讨。  笔者认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可分为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和集体内的(含家庭中的)自
期刊
如何让信息技术这块“好钢”用在语文教学的刀刃上,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适合”,一是“有效”。  什么是“适合”?那就是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体现语文教学的韵味。换句话说,就是在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品悟文章的韵味,而不是成为“暴风影音”的播放器。比如在教授《再别康桥》时,笔者就在这一方面作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