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写作中的“虚构”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作者在写作文章时都不可能只照搬生活,为了形象的典型,为了文章的感人,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虚构。许多名人大家的创作经验也告诉我们:虚构在写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虚构就没有创作。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在初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高中阶段应当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联想虚构能力,因为它是发展学生创作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虚构在写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一、虚构的原则
  虚构必须以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基础,必须真实、逼真、有生活实感。
  艺术源于生活,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任何文章都不能脱离客观的现实生活,否则,它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没有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便没有《水浒》和《水浒》所揭示的当时那种“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本质。在文学史上,凡是成功的传世之作,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有生活实感的,都是真实或比较真实的,因而作品能吸引人,感动人和教育人。所以,写作时虚构出来的人物、情节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必须具有生活实感。这是虚构的前提条件,这也是对虚构的基本要求。
  初学写作的人也许会问:要虚构,又怎能真实呢?这就涉及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问题。我们考察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能以它是否真实,不能以它是否酷似生活原貌为准则,不能要求文章中的一人一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草一木都符合生活事实,而要看它是否揭示了生活的本质。正如鲁迅先生在论连环画时所说的,艺术上的真,“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有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的纸张,地球便无法绘画”。这可以说是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事实的科学概括。我们写作时进行虚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文章的艺术真实。当然,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
  二、虚构的方法
  1、杂合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或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虚构方法。
  高尔基说:“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到五十个,甚至几百个小商人、官吏、工人的每个人身上,抽出他们最有特征的阶级特点、性癖、趣味、动作、信仰和谈吐等等,把这些东西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商人、官吏、工人的每个人身上——那么这个作家靠了这种手法就创造出典型来了。”高尔基这些话的主要意思,一是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生活经验中来的,都有实际生活的来源;二是为了写作的需要,无论人物和事件,都是通过杂合法作了加工改造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分马》一文中郭全海这个形象,就是作者周立波把众多的土改积极分子的优秀品质进行杂合,集中在郭全海身上,塑造出的一个典型。可以说“杂合法”是虚构最基本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写出的文章既有生活实感,又有典型性,所以读者阅读作品后,对人物形象总是难以忘怀。
  2、巧合法——巧设文章中矛盾冲突的焦点,巧置文章结局的虚构的方法。
  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深思熟虑后,把不相关的人撮合一处,让似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出来,这本身就是巧合的作用,所谓无巧不成书,也正是这个道理。生活的美,往往在于偶然性,巧妙地安排文章中矛盾冲突的焦点,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结局,有时会有意想不到地效果,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使文章增辉。但是,我们不应一味地盲目地追求离奇的巧,不要弄巧成拙。
  三、虚构的注意事项
  写作时运用虚构应注意:“四宜”“一不要”,写作前收集写作素材宜多、宜细;写作中运用虚构方法,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宜准、宜精。虚构不是凭空胡乱编,所以写作时不要瞎编乱造。
  1、宜多、宜细。作者在写作前,都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透彻的认识生活。作为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社会生活是生动丰富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作者在写作前就应多方面,多角度的收集写作素材。作为学生一般不可能放下课堂学习,专门到社会上去收集写作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身边的生活,多留心身边的人,把观察到的有用材料细致的记下来,到需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材料收集得越多越细,虚构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2、宜准、宜精。在实际生活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数不清的事件,呈现出纷纭复杂,变化多端的现象。作者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所有的生活现象都描绘出来。这就要求作者善于从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中,根据人物和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最富有个性特征和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选取恰当的虚构方法,经过集中,概括提炼,然后写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文章来。
  3、不要胡编乱造。要知道虚构并不是瞎编,不是离开生活想入非非,而是在对生活的规律和人物性格十分熟悉,占有大量生活素材并对生活有丰富的印象之后,所作的合情合理的挪用、组织和补弃,是对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只有对生活了解、体验得越深,虚构也才会越好。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对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当关键。那么,如何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呢?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
期刊
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深入,阅读也活跃在教师、学生中,但面对着浩瀚的书海,首要任务是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之余应该怎样去阅读呢?怎样才能既不影响学习,又能得到很好的课外知识呢?英国思想家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如果你能读一读名人传记,就把择友和择书巧妙地结合起来了,这样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一、为什么要选择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记述的是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所贡献的人物,优秀的名人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已经逐步走出了仅利用黑板和粉笔从事教学的历史,正逐渐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的语文教育方式中解脱出来。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结合了传统的教学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教学,这一新兴的教育技术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它提供给师生互动的机会和教师创造的机会,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演示、批注功能,是作文教学中的亮点  我在《写人
期刊
作文评语,亦称批语,是指教师对学生习作所写下的旁批和总批。作文评语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有着必不可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主要通过评语把自己对每个学生习作的评价传达给相应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每个学生主要通过评语来从较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文,明确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说,作文评语是教师大面积检验作文训练成果的重要手段,体现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比较忽略对学生思想、情感、审美的教育,即忽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就是说,注意了“为文”,却忽略了“为人”,这是很不好的。幸运的是,现在的语文教育注重了二者的结合,而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春笋萌芽之势,这是令人万分欣喜的!  下面,笔者也来谈谈这方面的一些粗浅感受。  一、寓教于情  新教材的许多文章都是思想性、情感性、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他跟外界的交流,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个人的发展。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
期刊
我觉得,一位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位优秀的任课老师,一位任课老师要能够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首先靠的就是他的课堂。赵培正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他总是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语文知识浅显易懂,记得当时讲文言句式,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句式更是雾里看花,不知如何判断,他是这样举例说明什么是文言判断句式的,“屁者,臭气也”。事隔三十多年,我依旧记得我和我的同学们当时是在笑声中豁然开朗,从此我们同
期刊
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作为一门有着鲜明人文特点的学科,对于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恰当的情感渗透,是进入语文殿堂的金钥匙。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何搞好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首先,教师的自身修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  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本职、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教学
期刊
现代社会的最大优点,就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它以强大的功能、巨大的开放性、难以胜数的共享资源,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运用语言。网络世界,为学生自主地组织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新的场景和工具。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适应了信息时代发展和学生终身学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如“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这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他们下笔有神,乐于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