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课程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围着教师转,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于是体育教师传统的独统教坛局面被打破,一种自主、平等、合作、互动的“学生主体性学习”氛围在体育课堂中呈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教学理念与学习方法也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学”比“教”更重要,教学就是参与、体验、沟通、合作,不再需要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了,教师的“讲解、示范”完全可以用多媒体取代,体育教师可有可无,最后课堂教学演变成了“放羊式”。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新课改中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倘若这个问题不能予以恰当地解决,那么教育质量的滑坡,学生体能的下降恐怕就不可避免。
  一、关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
  1.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多元与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教材内容的开放性、选择性、多元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性和激励性等,只有被教师真正掌握理解后,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课堂改革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2.科学知识是学生发展的资源和起点,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将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传授科学知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对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课前的准备等都要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而又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就说明教师是学生获取更多更深知识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是学生认知的先导。
  3.我们说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但学生主体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成人主体,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活动中进行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知识间接地认识世界和发展自身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前人经验”,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一切围着学生的“兴趣”转,一切都由着学生的“天性”和 “本能”来,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况且,并不是所有的体育知识、技能,都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去“发现”的。因此教师是学生主体发展过程的主持和主导,是学生固成因素养成的实施者。
  二、关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
  《课堂标准》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保证”。这不仅说明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是教师的组织与教法,同时它也体现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问题。
  1.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作用。体育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教师的各种思想意识一般不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学生在体育教师身上感受到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远比其他文化课教师更形象,更直观;再加上其健康的身体,较好的运动技能,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勇于拚搏等优良品质,这是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
  2.体育课教学的特点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意识,掌握健身的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过程。体育课的教学是典型的互动式教学,它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模仿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加密切,师生的相互认识更加深刻而可观。体育教师通过自身对体育的理解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示范、讲解、纠错,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运动技能,通过多种方式的竞赛,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是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把握“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是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学生及教与学问题的关键。“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成是教师的指导性,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和强度的指导。“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中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学习过程”。其实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地主体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的学,只能是一种无序的和充满危险性的学,而缺乏学生主体性的教,那也只能是一种消沉的死板的充满枯燥的教。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反之学生的主体性也差。由此不难看出“要淡化教师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是错误的,使教学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而是片面追求欢乐气氛的虚无和肤浅的教学,实际上这是一种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认识的结果,也是没有正确发挥教师主导性的结果。
  素质教育既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任何贬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和看法,都应防止和予以纠正。
  收稿日期:2013-10-12
其他文献
摘 要:管理学产生于80后出生以前,大多经典的管理理论也形成与80后出生之前,虽然管理尤其普遍性和一致性,但我们无法否认,随着80后走向工作岗位,日趋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们对于80后的管理产生了新的认识,同时对管理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以一所新建幼儿园10年的发展为例,谈谈对“80后”的管理。  关键词:80后; 管理  “80后”是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的一个代名词,具体是指80
期刊
摘 要:通过自制教具改进实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制教具; 改进; 兴趣; 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实验的特殊魅力,在激发和保持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他们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观察仔细,思维活跃,记忆
期刊
美国亲子教育倡导者Thomas Gordon曾指出:“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幼儿园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才能提高家庭亲子活动的频率及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经途径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经历科学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 实验; 比较教学; 思维和方法; 应用  初中物理的内容涉及到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以及能的转化等物理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起基础性作用,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学习和认知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
期刊
摘 要: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安全教育,做出了细致、全面的论述,系统论证了加强安全教育就要树立安全意识,积极预防,科学精心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全面地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活动; 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 预防; 精心组织  中学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和运动过程。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和安全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显的尤为突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和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课标; 自主; 合作; 探究; 创设情景; 评价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课程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变革,在探索中也带来了不少争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困惑中不断地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是根本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
期刊
在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使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自觉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围绕解决问题,通过活动和尝试体验来运用知识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由于许多教学理论在研究和形成过程中,都有其侧重,并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发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应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数学教学活动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把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创设一些数学情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