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铺平儿童的习作之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
  一、游戏精神的具体内涵
  (一)游戏是一种让儿童回归本性的教育方式
  进入21世纪,人文关怀成为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承认个体生命的存在,鼓励个性自由地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游戏精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人们所重新关注,其内涵也必将更加富有时代气息。为此,我们既要借鉴后现代的各种游戏说,又必须重新反思、批判、超越它们,建构符合时代需要和顺应社会发展的新游戏理论,从而实现游戏说的真正创新。
  (二)游戏是一种脱离分数而追求快乐的忘我教育方式
  苏格拉底从不为钱而教,他从未索取过报酬,粗茶淡饭、衣衫褴褛形同乞丐,但他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从未感觉到精神的空虚和生活的匮乏,他不仅为世界树立了不朽的学术丰碑,也树立了为师、为人的典范。孔子以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态度,无忧无惧、矢志不渝地追求其崇高的道德理想,成为万世师表。他们的思想态度正是游戏精神的实质。
  二、游戏精神在儿童习作中的诠释
  (一) 由静态习作到动态习作
  动作游戏是游戏的最基本形态,也是迄今为止在写作教学中最常应用的游戏形式。游戏情景激活了写作主体内在的表达潜力,又提供了可应用的创作素材。这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习作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写作教学静态、单向、僵化的格局,使游戏精神获得了可操作的教学形式。
  (二) 从动作游戏到精神游戏
  在下笔之前,充满动感的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感性生活积累,使之获得现场游戏带来的清晰记忆。当学生的兴奋点处于最高潮时,让他们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此时,思想、情绪和语言恰好汇合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了一股合力,这就为写作预设了精神和物质的前提,实现了动作游戏到精神游戏的过渡和结合。
  (三) 儿童作品主题中的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是人与生俱来的,并且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而发展,它不但是一种儿童精神,更是儿童文学的精神,因为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真正体现或确立儿童文学的个性或美学品格。实践证明,渗透游戏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受到儿童的喜欢和欢迎。因此,我们应该以这种游戏精神引导儿童习作,多给他们看一些这方面的文学作品,比如郑渊洁的童话等。游戏精神也应该成为作家创作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审美原则。
  三、游戏精神在儿童习作中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为儿童习作提供一个宽阔的创作空间
  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拓展习作空间,才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凸现出美好的童心。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教师不要一味地灌输写作方法,而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现在学生常常为习作中无话可说而烦恼,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可写的材料,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营造一个轻松的写作环境。
  (二)有利于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爱想象、爱创造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教师,就更应该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不要用理性的现实来扼杀孩子们的感性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有些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但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是成人所没有的童真、童趣。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们能够自如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习作中。
  (三)有利于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儿童非常爱好游戏,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仅应当给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儿童的全部生活,也就是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围绕课题的设计游戏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设置游戏、丰富教学情境是指凭借一定的载体,设定某种活动的场景、事件、情节及氛围,并规定操作内容,进行角色设置,让学生参与并感受其丰富的内涵。
  四、游戏精神在儿童习作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循环日记,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
  合理利用游戏精神来培养孩子在写作上的热情是从儿童爱好出发的一种方式,容易被他们接受。例如,教师们可以在班级里推行一种叫做“小组合作循环日记”的游戏。在操作时,组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写好小组合作循环日记的前提。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男女性别、个体差异、能力强弱等状况进行合理地搭配,组成教育、教学相对固定的4人小组,经常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项活动。写“循环日记”就是众多活动中的一项。在游戏活动中,需要组员们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团队。合作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深深地体会到感染与激励、约束与合作的巨大魅力,感受到志趣相投的快乐。
  (二)巧用日记互动,让荷花别样红
  下面是我校给家长发出一封信的内容。
  尊敬的家长,您好!这一年来,我们班好多孩子的日记进步了,他们需要表达了,也爱上写作了。虽然这种进步还没有绵延到每一位学生,但他们正被这种氛围浸润着。今天,请家长欣赏孩子最近的日记,不一定紧盯语句的流畅度、字词的准确性,我希望你们看到的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心里的想法与成长。静下心来读读孩子的日记,欣赏孩子的想法,写下你的感言,题为《我读孩子的日记》。我没有权力给家长布置作业,只希望你们能从内心深处去关爱孩子,呵护他们的成长。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太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地关注了。   当这样的校信发出之后,孩子和家长之间出现了这样感人的场景:
  “老师,我的日记本在第一本,最上面!”说着,朝我使了一个会意的眼色,我马上回应:“你妈妈作了答复了吧!”
  “嗯,昨天我妈妈写到很晚的,她打过草稿才誊写上来的呢!”
  “老师,严尚渊的爸爸说他准备星期天回家好好写,昨天他实在来不及了,听说他爸爸看了日记,感动极了!”又一个课代表向我汇报。
  更有几位家长几天后还陆续递来感言,或是工工整整地书写在孩子的日记本上,或是摊开一张陈旧发黄的信签谱写心声,当我接过一份又一份来自家长的感言,我突然被种种感动包围着。
  家长A:今天闲下心来,翻开女儿的日记,触动的却是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没有想到我那内向的女儿,文笔如此优美,感情如此丰富。(摘录)
  ……
  因此,关怀型日记的最后坚守,必须让孩子的日记走近家长。只有赢得家长的共同关注与真切的细微体察,才能使得孩子的日记真正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并学会发现生活、创造生活。孩子就是一首诗,一个童话世界。在他们价值丰富的世界里,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当家长走近他们的生活世界,肯定他们的情感体验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喜人景象,一定会在我们的身边出现。
  (三)多彩的阅读与游戏精神相结合
  游戏精神是一种极富动感的玩的精神,它建立在儿童游戏生活之上,与儿童的游戏心态共鸣。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游戏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童性,是儿童在文学欣赏中得到与生活一样的愉悦,并于愉悦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我们以《子儿,吐吐》图画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将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传递给儿童的问题。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讲一只叫胖脸儿的小猪误食木瓜籽后由害怕头上长出一棵树到期待长出树来,最后发现瓜子没有长出树却出现在便便里的故事。这样一个故事,如果教师用平淡的语气指着书读给儿童听,就大大降低了其趣味性;如果教师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其他小猪见到胖脸儿误食瓜子时的惊讶而惶恐的表情,故事将变得生动、立体。另外,胖脸儿的心理变化也极具戏剧性,教师的面部表情应尽可能地丰富,将小猪由悲到喜、由期望到失望再到轻松的一笑置之的过程夸张地表现出来,以此激发儿童的兴趣。当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演将胖脸儿的心理活动过程再现时,儿童也将随之完成一次愉快的心理体验。听完本故事,解除了很多孩子心中关于“肚中长树”的隐忧,也让他们从故事中体会到主人公面对困境的精神。当然,教师没必要向孩子们生硬地提问“从中懂得了什么”。伴随教师的朗读,儿童已经随胖脸儿一起经历了一次积极的情绪变化和心理体验。诚然,儿童文学也许并不全都是快乐的文学,但它却需要有快乐精神的教师朗读给孩子们。
  (四)把儿童习作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
  对《吃西瓜》习作教学,我不仅让学生细细地观察我手中的西瓜外形、颜色,还乐呵呵地让学生吃西瓜。吃西瓜时,我奖励吃得快、吃得干净的学生再多吃一块西瓜,让还想吃西瓜的学生自由上来再拿一块西瓜,学生充分感受到吃西瓜的乐趣。然后,课堂录像重现学生吃瓜、“抢”瓜、品瓜的环节。从表面看,录像的确是在重现生活,学生的确是在观察生活,但请注意,这是在学生有了尽情尽兴地吃瓜、“抢”瓜、品瓜的真切体验之后,那是在学生依然沉浸在美好体验之中。因此,这一环节不是冷冰冰的观察,而是在通过营造一种新的氛围,以强化和彰显这一过程的重新体验。
  当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学会表达所见和感受,并发现其中的乐趣时,他们对生活本身的关注度和兴趣指数也随之提高。因此,当游戏形式升级以后,学生反而更加乐于参与其中并时时关注亲历的过程。只要对生活有了足够的关注,习作的资源就变得源源不断,永不衰竭。
  总而言之,游戏精神从本质上就是让儿童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深刻的感受,自己的语言才是最真实的语言” 。当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经历了游戏的过程后,自己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和表达的需求被激活了,这时候,将“生活”还给学生,又给了他们表达的实践机会,他们的笔下便源源不断地流淌充满情感的语言。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感”为“情”之基,有“感”才有“情”,无“感”则无“情”。然而,在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中,我们常把感情朗读的着眼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诸如:这几个字要读“重一点”;声调要“高昂些”;速度要稍微“慢一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何才能让学生读出真感情呢?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笔者着重于以感促情,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充分感悟中,升华了情,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质量。  师: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大体了解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已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合作学习中打造高效课堂,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适度调控能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乱”而有序;教师深入课堂能使小组讨论不只是停留在场面热闹上,而是能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褪尽浮华显本色,繁华落尽见真淳,小组合作学习正在一步步走入正轨。  一、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置要有探究价值  不是所有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许多孩子比较内向,有的不敢说,不想说;有的较毛躁,说话声音响亮,但是想说什么表达不清楚,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可是始终不能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因此,培养学生大胆地说,清楚地表达,是我们首先要达到的目标。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总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多元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升国旗》这首诗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发现美丽  1.导语:这节课接着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大家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外表。这些美丽就像夜空的繁星一样晶莹发亮,吸引着我们一点点去看。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用了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2.文中最感动你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默读课文,划出能够触动你心扉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为
辩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狼和小羊》讲的是小河边的狼和羊的故事,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课文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可辩论因素,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一、 让学生理解争辩的含义,围绕争辩理解课文  争辩是《狼和小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给学生解释了争辩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联系课文
[附文章最后一段]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一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课堂实录]  师: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因为他可以用画画的钱养家了。但王冕并不愿意把画卖给所有的人。有一个当官的想要买他的画,王冕知道他不是个好官,任多少钱也不肯卖给他。为了躲避报复,王冕甚至跑到山里躲了一段时间。他的为人在一首诗
词语是汉语言中音义结合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表明,小学生积累的词语越丰富,表现力就越丰富,语感就越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效组织词语训练?笔者认为可采取情趣教学策略,即在词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趣味,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一、丰富联想,绘词语之美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把教材中的课文当做一种静态语言规
一、猜猜谜语。引出广告    1.想想“我”是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告的世界——说说广告。  师:①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脑白金”营养品)  ②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师:是啊!这个年代谁还不知道广告呀。看,有的商品名称就隐藏在广告里面呢。    二、关注话题。认识广告    1.广告‘知”多少?  (1)师:看这则广告,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广告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而不教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升华情感、领悟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领悟课文的知识、情感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年段特征,创设“多姿多彩”的阅读教学。结合我教学苏教版
《渔夫的故事》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节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思绪。执教者试图以此童话为范例,让学生初步掌握童话的一般特点。  【学习目标】  1.读对生字词,读好课文。  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  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学习过程】  一、垫场准备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怎么玩呢?我说一句话,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