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开所有花的梦想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y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打开刚刚批改完的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找到陈昊的试卷——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得分栏里赫然写着“95”,还画有一张卡通笑脸和五颗璀璨的钻石。我的思绪飞到两年前那个桂花飘香的日子——
  一
  班主任田老师从教导处领来从乡下转学来的陈昊。他个头矮小、敦实,脑袋挺大,说话细声细气,眼睛从不和人对视。我猜想,这是个性格极为内向孤僻的孩子。打开他的成绩报告单,我仿佛看到一棵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
  第一天,陈昊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大课间到了,高亢激越的《运动员进行曲》在校园里回荡。学生训练有素地在走廊里排起两列纵队,班长举着班牌,站在队伍的最前列。这时候,田老师会习惯性地到班上转一圈,看看有没有身体不适的孩子不能出操。突然,教室里传来陈昊尖锐的咆哮:“我不会做操,为什么要出操?”我连忙走进教室。田老师怒目圆睁。陈昊上身像焊接在课桌上,双手攥着桌沿,脸色涨红,眼睛盯着地面。田老师告诉我,陈昊说他在原来的学校从来不做操,于是她建议他站在队伍最后一排,依葫芦画瓢,照着样子学。做操又不是什么难事,但他坚决不去。为了打破僵局,我提出个折中的方案:留下一个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教室里教陈昊做操,一个月后,陈昊必须和大家一道出操。我还说,班级是个大集体,有困难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不能我行我素,更不能搞特殊化。陈昊极不情愿地点点头。田老师走出教室,嘟哝了一句:“不是盏省油的灯。”
  我说:“田老师,陈昊不会做操,你强迫他出操,他会认为这是让他在同学面前出丑,是你故意和他过不去,是老师充满敌意的行为,所以他才会歇斯底里地反抗。教育环境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既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我们应当尽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安宁、赞美、宽容、舒适的环境中,练就包容、耐心、自信等优良品质。”
  田老师笑了。陈昊就像一只莽撞的小鹿,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教师首先要给予他的,不是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是安全感。学生只有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才能学会信任他人,才会拥有自信。
  二
  没过多久,陈昊又出事了。他在班上大发雷霆,掀翻了课桌凳,像一头发疯的野牛,因為有同学喊他“乡巴佬”,讥笑他吃饭把碗底舔得干干净净。这一次,我又充当了陈昊的“保护伞”,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那天,刚好有一节少先队队会课,主题是“爱惜粮食”。我顺势而为,在课堂上“大放厥词”。我说——
  为了让你们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校长在升旗仪式上讲爱惜粮食,有的同学也在作文里谴责浪费粮食的行为,少先队大队部还发放了节约粮食的倡议书。可是,学校食堂每天倒掉的饭菜就有几百斤,一年下来,该是怎样的数字呢?这需要多少亩地的产出呢?同学们不妨算一算,做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我相信这对你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去年暑假,我到北京拜访了一位老同学,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请我吃饭,有两个举动让我感动。一是他吃完了饭,舀上一勺汤倒在饭碗里,然后美美地喝下去,这样他的碗里连一粒剩饭也没有了。我们在师范学校读书时,他就有这个习惯。那时日子苦,还可以理解。想不到时隔三十多年,时代变了,个人的境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这一良好的习惯。二是他将剩饭剩菜分类打包带回家,连一根菜叶也不留下。一个博士生导师,一年的科研经费就有好几百万元,为何会如此节约呢?他说,每当看到桌上的剩饭剩菜,他就会想起母亲飘动的白发,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节约粮食,这样才会心安!
  我们吃到嘴里的饭菜,从田间来到餐桌上,凝结了无数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我们班许多同学来自农村,我和他们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乡巴佬”!国庆节就要到了,大家放假回到乡下,一定要到田间地头看望爷爷奶奶,看看他们佝偻的身子,看看他们蹒跚的步伐,看看他们在夕阳下飘动的白发!
  同学们,你们并没有为自己、家人和社会创造出哪怕是一颗粮食的劳动成果,所以,你们没有资格倒掉碗中的饭菜。这是我对你们的忠告。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歌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有时候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忘记了感恩……
  我故意不在讲话中提到陈昊的名字。许多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陈昊挺直了腰杆,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感激。
  有人说,师爱是一种等待。这种等待不是随遇而安,不是守株待兔,不是得过且过,更不是率性而为。教育的等待是一种智慧,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智启智。当然,赏识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赏识学生,并且真诚地相信学生会一点点地进步,耐心地等待他的“花期”。
  我时常说,学生是花,教师充满智慧的教育就是风,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一番风来,一种花开,直到吹开所有花的梦想。风有约,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
  三
  教育是农业,教师就是农夫。有经验的农民在播种时,把种子埋在土里,都要重重地踩上一脚。小时候第一次去播种,我也很好奇,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破土而出?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长不出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
  我找来了陈昊。我问:“陈昊,你觉得自己的字写得怎么样?”
  陈昊脸红了,低下了头。
  脸红,说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了改进自身不足的欲望。我笑着说:“你的字也不是一无是处,就是笔画太潦草了。”
  陈昊抬起头,憨厚地笑了。
  “我这儿有一本钢笔字帖,你拿回去,每天写一点,认真地写,假以时日,你的字一定会写好的。”
  我将一本钢笔字帖郑重地交给陈昊。他接过字帖,又一次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眼神中透出自信:“谢谢老师!”
  接下来的日子,陈昊每天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我办公室上交字帖。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面批字帖,在写得好的字上画红圈;经常夸他写字有天赋,字写得一天比一天棒!   渐渐地,我发现陈昊变了。下课时,他也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走廊里经常传来他细细的笑声。每次听到他的笑声,我总会想,教师的爱,多么像一颗缀在叶尖上的露珠,也许很小,但可以滋润一朵花,让它美丽绽放。
  四
  我喜欢用批注式阅读来教课文,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圈点勾画写批注,写阅读感悟。我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必须提出问题,我会选出最佳问题作为教学“主问题”,以此来设计教学。自己提出的问题能被老师选为教学“主问题”,在学生眼里,这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啊!为了让陈昊更加自信,我决定再送给他一份“惊喜”。
  下午放学后,我把陈昊请到办公室,开門见山地说:“陈昊,明天我们就要学习《盘古开天地》了,我想请你提出教学‘主问题’。”
  陈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显然不想推却这份荣耀,半信半疑地问:“老师,我行吗?”
  “你行的!来,把语文书拿出来,我们一起寻找‘主问题’。”
  我先让陈昊反复读课文,找到文中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接着,我让他在中心句中圈出关键词“创造”,引导他说出“创”是“立刀旁”,创造需要工具,需要力量;“造”是“走之底”,要创造,必须行动起来,让他初步感受课文的主旨。最后,他找到了“主问题”——盘古是怎样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在我和陈昊共同的期待中,我们迎来了《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课上,陈昊宣读“主问题”时,腰板挺直,两眼闪闪发光,像一株挺拔的小白杨!我惊讶地发现,陈昊的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还贴上了几张彩色的贴纸,上面写满了“阅读感悟”。我颇为得意地举起他的课本展示给学生看,像举起一枚沉甸甸的勋章。陈昊又一次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我,眼神里满是坚毅与担当。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
  五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田老师喜气洋洋地走过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鲁老师,下周一轮到我们班派学生代表去‘国旗下讲话’,我让同学们毛遂自荐。你猜,谁最终获得了这份荣誉?”
  我心里有数,却故意问:“谁呀?那么大胆!”
  “陈昊!太出人意料了!”
  是啊,虽说是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属于陈昊的“花期”到了!
  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一位隐士隐居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只要台阶上的野草刚露头就被他拔掉了。一天,隐士要出远门,请来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朋友很懒,任由台阶上的野草自由疯长。几个月后,隐士回来了,看到神奇的一幕——台阶上的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呈蜡黄色,散发出阵阵幽香。隐士喜出望外,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植物学家。植物学家大惊失色:“这是蜡兰啊!蜡兰是兰花家族中的贵族,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没能找到它。在城市的花市上,一株蜡兰至少要一万元!”隐士无不感慨地说:“其实蜡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我把这个小故事说给老师们听……恍惚间,办公室里似乎也氤氲着蜡兰的幽香。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团结街小学 )
  (插图:喵    黑)
其他文献
“故乡是个山村,在温州雁荡山的东外谷。仿佛千年万年都是静止的。山鸟的声音、虫子的声音、山涧的流水声,让山中的世界变得更静。我从小就体验着这种静止,比寂寞更深的静止。外界的消息到了这里,都是零零星星的。外界很远,这里的生老病死、嫁娶婚丧,也都显出寂寞来,就连山间的花开花落也是那样的寂寞。”  在有回忆录性质的新作《开门见山——故乡雁荡杂忆》中,傅国涌先生这样平静地记述故乡雁荡山与早年的山居岁月。他说
期刊
暑假后,我接手二年级2班班主任。有这样一个孩子,全校的师生都知道——陈鹏飞,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瘦弱的身体 ,皮肤、头发亮白。为了掩饰自己的头发是白色的,他总是戴着帽子,故意把帽檐拉得很低。他眼睛的瞳孔是红色的,而且还伴有口吃,说话“磕磕巴巴”。  要知道,这样的孩子就像一只被折断羽翼的“白鸟”,没有了翱翔蓝天的本领。在这个本该充满欢笑的年龄,他的心被自卑感所占据,他紧紧关上了那扇小小的心窗。  鹏
期刊
孙绍振  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进修,1992年在美国南俄勒冈大学英文系讲学,1995年至1996年在香港岭南大学做访问研究。论文《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成为新诗发展史中的重要文献。著有《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期刊
这几年,每次接手新班,总会碰上一两个智障孩子。当然,他们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斜眼、歪嘴、流口水。其实,他们眉清目秀,天真烂漫,从外表上看和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他们本应去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专业的教育,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父母不忍心给自己的孩子贴上“智障”的标签,同时怀着自己孩子和正常孩子多接触后能慢慢“聪明”起来的希冀。每天面对他们,我常常陷入沉思:他们也是天使啊!只可惜,思维的翅膀被折断!我该如
期刊
都说“后妈”难当,我还不以为然:不就是中途接个班吗?能难到哪里去?虽然早就知道这个班的学生难管,总不至于翻了天。  然而走进班里,我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些学生对我的抵触情绪,虽然他们与原来的“老班”相处得并不融洽:几乎天天都惹是生非,原来的“老班”王老师不堪其扰,每天都疲于应对。最近她又意外怀孕,精神压力很大,学校领导便决定由我来接替她的工作,却没想到学生又开始怀念原来的“老班”,打着王老师的幌
期刊
他,是那年毕业班时转入我们班的一个帅帅的小男生。最初几天,他得到同学们的喜欢,可没到一个月,就被同学们“排挤”。通过调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讨同学喜欢的原因不光因为他学习成绩差,还因为他说话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时还喜欢炫耀。同学们觉得他一无是处,就不再接近他。他在新的环境里很难融入集体,只能当个“独行侠”,每天沮丧地耷拉着小脑袋。  孩子妈妈到学校来跟我交流情况,我了解到孩子多么希望在新的环境里
期刊
近日举行的诸城市2020年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有16位语文老师同台竞技,阅读教学同课异构,展示了诸城青年语文教师队伍的风采。赛事尘埃落定,我不禁回顾反思,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从哪些标准来观课议课呢?以阅读教学为例,笔者认为,一堂好课,通常绕不过以下“五看”。  一看文本处理。文本的处理,应恰到好处。拿来一篇文章,即便不会教学,也知道读一读。教参中都有关于文本的解析,这是现成的。但单是这些还不够,只
期刊
邀请学生来评课?乍一听,您一定很诧异:小孩子会评什么?作秀吗?简直是胡扯!  告诉你,这可真不是作秀。最初,我们并没有预期计划,只是受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的感染,突发奇想而已。要说有所设想,也是源于那次和孩子们不经意的闲聊。  又到了中午闲聊的时间,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我们的“心语小屋”。每日的聊天没有固定的主题,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和喜欢的老师。  “我喜欢上英语课,朱老师说话
期刊
暑期快结束时,学校让我从九年级接一个班。想想距离开学仅有三天时间,我深感纠结。既然决定要换班主任,何不提前一段时间通知我呢?毕竟,九年级不同于其他年级。你想,如果早一点交接,这个假期,我们可能就完成了先期的磨合。而不到开学不通知,到了开学再磨合,人家从七年级带过来的班级,都研究如何补缺补漏、全面提速了,我们这“新班”还要从头开始,我得去了解班情、组建班委、对接老师,岂不是慢了好多拍啊?  但事已至
期刊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的教室是上锁的,可是,没有同学愿意管钥匙,估计是嫌麻烦、怕担责,或是想每天早上多睡一会儿。问了个遍,转了一圈之后,没办法,班主任蓦地把拴在红毛线上的钥匙直接挂在了我的脖子上,旋即莞尔,不由分说,他径自走了。于是,惊讶之余,愣傻之际,“黄袍加身”一般,我莫名成了同学们口中的“锁长”。  老师何以这般?对此,我一直在沉思:难道是因为我一向那么怕羞,比如见到女生就会脸红,老师意欲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