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观察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小儿,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倍受家长关注。本文通过科学观察,得出良好的保健是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生长障碍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目前仍有一定的发生率,它的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本文收集了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分析
  资料来源于湘潭市中心医院儿科近十年来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即来在医院儿保门诊进行系统体检。本文以2005年湘潭市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指标评价表为准。另取同年出生的各50例出生体重大于1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儿作为对照组。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重情况及性别 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重范围在1000克~<1500克,最低体重为1084克。男生19例,占39.58%,女生29例,占60.42%。孕周在29~38周之间。(见表1)
  1.2 出生体重与胎龄符合情况 根据我国15个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1],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均是小于胎龄儿,胎龄均小于第十百分位,其中有36例是小于第三百分位,占75%,这些新生儿有严重的宫内发育不良。48例中有37例是早产,占77%。
  1.3 出生后六个月体重增长情况 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六个月平均体重增加4847克,每月平均增加807.9克,对照组低体重儿六个月内每月平均增加803.5克,经统计学t检验,t=0.721,P>0.05,二组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正常儿六个月内每月平均长磅798.4克,经统计学t检验,t=1.44,P>0.05,二组无显著性差异。
  1.4 周岁时体重与身材情况 根据2005年湘潭市区儿童体格发育评定表,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周岁时体重达第二十百分位有18例,而对照组的低出生体重儿达第二十百分位有30例,经统计学卡方处理,x2=4.95,,P<0.05,结果二组有显著性差异。
  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周岁时身长达第二十百分位有7例,而對照组低出生体重儿达第二十百分位有24例,经统计学卡方处理,x2=12.95,,P<0.01,结果二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1.5 换佝偻病和盆血情况 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佝偻病有19例,患病率39.6%,与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比较,x2=0.61,P>0.05,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正常儿比较,x2=6.83,,P<0.01,有极显著差异(见表2)
  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患盆血有33例,患病率68.8%,与对照组低体重儿比较,x2=4.35,,P<0.05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正常儿比较,x2=35.65,,P<0.01有极显著差异(见表3)。
  2 讨 论
  2.1 目前极低出生体重儿仍有一定的发病率,占低出生体重儿1.18‰[2],虽然为数不多,但对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来讲带来极大的不利。文献曾报道,1001~1500克早产儿存活率只有32.6%[3],故我们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2.2 本文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均是小于胎龄儿,均小于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十百分位,而且有75%是小于第三百分位,这说明宫内就有严重的发育不良。为此,围产期保健中,医生要密切观察宫内胎儿发育情况,努力发现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正确估计胎儿的成熟程度,注意孕妇的营养和健康。
  2.3 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六个月长磅来看,他们的平均月增磅与大于1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儿无差异,这说明他们与其他新生儿一样,体重增长的绝对值不低,但由于出生体重太低,在周岁时,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大于1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格发育就存在显著差异了,在身长方面出现极显著差异。由此看来,宫内发育不良对生后身长的影响比体重更明显。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盆血、佝偻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故对该类儿童要密切随访,我们采取每月随访一次,对他们的营养、睡眠、活动以及生活制度进行特别指导,尤其是营养,要进行膳食分析,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以及各类维生素、矿物质,使其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树立信心,使其在良好的保健条件下较好地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杨作成.我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8,4,:206
  [2]朱丽萍,宋石英,中国城市活产儿低出生体重比的描述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4,4,:39
  [3]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第7版.2005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23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经实验室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术后确诊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例患者经手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探讨ghrelin对小鼠子宫内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Ghrelin剂量分别为10 ng/只, 15 ng/只, 20ng/只,注射后继续饲养24h、36h、48h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近视成因较多,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现在小学生近视率很高。虽然近视存在某种的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唯有持久地开展预防措施。中学生极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根据尿的生成教学实践,从导入课程,展开布局;承上启下,突破难点;提纲挈领,分层剖析;歸纳总结,升华课堂等四个环节步步为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一气呵成,对生理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理教学体会 尿的生成  一直从事中职生理教学近9年,感觉教的很吃力,学生学的也很吃力。毕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14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多见(43.5%),但胃溃疡出血发生率增加(22.58%),稍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20.97%),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强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区 2013年登记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 50 例。给予常规组患者日常管理,如宣讲知识、监测血压控制饮食等;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社区强化管理,包括建立健康档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研究B超结果对于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意见。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胆囊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B超检查。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观察指标。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超声室行产前超声检查,分娩,产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胎盘植入的患者的超声检查报告单。结果:56例术后诊断胎盘植入的患者,产前超声诊断43例,诊断准确率为76.79%,漏诊13例,漏诊率为23.21%。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对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 观察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肥胖动物模型因其培养周期短,观察方便,已经成为研究肥胖症的重要手段,而其中又以肥胖大鼠模型运用最为广泛。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不同肥胖大鼠模型各自的优缺点和实用范围,以期为相关肥胖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肥胖大鼠;模型;进展  目前,世界范围内肥胖的发病率呈逐年显著增加的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