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疑—问—议—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教学改革,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分层教学法”正在成为众多数学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我摸索出“疑—问—议—论”的课堂教学思路,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疑问为探索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就此本文谈一点肤浅体会。
  【关键词】引疑探究自主学习思维品质
  一、引导寻找疑点,启迪思维的灵活性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会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疑,生疑,学会质疑。常用的方法有:
  1、设问式引疑。即是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的大门,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通过教具长(正)方体萝卜横截的演示活动后让学生思考:把一个长(正)方体横截一刀后,它的截面与原来比,有什么变化呢?如果截两刀呢?这些截面有规律可循吗?从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中得出:每截一刀,增加两个截面的规律。设问式引疑,能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寻求新的发现。
  2、自学式引疑。即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纲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形成渴求新知识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时,学生通过自学提纲中的准备练习的铺垫,为后继学习近似值打下了坚实基础,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学后有存疑生疑,就会急切需要解疑,进而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下阶段的学习中去。
  3、悬念式引疑。悬念式引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和疑问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答案的需求,随后的讲授以形成对学生需求的满足。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向每位学生发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白纸,让他们猜一猜:这张纸对折多少次就可以达到珠穆良玛峰的高度?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猜300次,有的保守些,猜100次……学生在认为不可思议的同时,又非常好奇。教师就势引入新课:“想知道对折多少次吗?学完这节课,我们便可解开这个谜。”这个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兴趣倍增,急于去学习新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
  引疑的方法还很多,如迁移式引疑、练习式引疑等,引疑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存疑生疑后,还要引导学生勤于质疑。在学习中形成“疑问”后,通过自学思考,自己不能解决,就要勤于质疑,只有这们勤于质疑,才会提高质疑的质量,善于质疑,从而也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二、鼓励提出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为了鼓励学生敢于问、善于问,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融洽师生感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如在课外多参加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求学,在愉快中成长。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问题提出后,教师逐一讲述,学生被动听或单一问答,然后让学生教条式记忆,再重复做单一化、模式化、静态化的练习,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生硬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效果很差。这种创新模式把具有丰富知识和思维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即给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先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独立思考、大胆实践与猜想等活动。
  这种模式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切忌设问后马上让学生讨论或急着让学生个别发言或小组交流,这样,表面上非常热闹,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短,尤其是思维较慢的学生还没有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结果影响知识的掌握。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条件”时可编拟这样的问题:判断三角形全等仅需如:SAS,ABA,AAS,SSS三组对应量相等即可,那么判定两个四边形全等仅有四组对应量相等可以吗?在大家思考讨论后得出判定两个四边形全等至少应具备五组对应量相等,为此,让学生“分层探究,合作交流”以下三个问题:①请写出两个四边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②证明你的判定方法是正确的;③画图说明仅有四边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不一定相等。
  通过科学的设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讨论不仅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并探索出四边形全等的条件,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指导学生后反思,培养思维的完善性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让学生回顾归纳本课新授内容,思考本课关键之处,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让学生完善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经常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进行反思,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实施该模式教学,立足于学生思维的培养,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长足发展,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课堂上引导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大胆质疑,人人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老师指导下的让学生积极地学习,重点抓“疑—问—议—论”四个要素,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生动,也促进了思维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一名言,道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的一环。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实现教学行为,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以往那种灌输式、一潭死水的课堂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热热闹闹的景象。课堂提问特别是教
期刊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设计是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好数学课堂问题情境设计意义非凡。  【关键词】新授课以生为本课堂问题情境设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土壤”。良好的问题情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数学思维的逻辑性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教育比起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教育都要难一些。在教学工作中,怎样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并应用于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和交流,发展情感和态度,从而能主动学习,成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而这些抽象教学任务,不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学生的活动,这些知识技能不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
期刊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更多的人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许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都将孩子送到师资相对较强的城镇学校就读,这就导致城镇学校的学生猛增,我校正处于这种情况。在这类学校人满为患的同时,教师们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生源参差不齐。基于这种情况,为了全面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成绩,本人就课堂教学展开了一些研究,现将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与同行们分享。
期刊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老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的发展。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
期刊
1990年能源部首次颁发“煤炭露天剥离工程综合预算定额”,但未同时颁发配套使用的费用定额。笔者就参加霍林河、伊敏河等矿区露天煤矿基建剥离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体会,谈谈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泽泻调脂颗粒方改善脾虚痰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观察及评价,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和本研究
【摘要】新课标提倡教给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发展思维,建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方法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
【摘要】数学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并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就是主导者教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从而,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去关爱主体者,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和求知欲,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激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
时代的进步预示着各个阶层的建设都需要不断的优化,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县级党校文化建设,希望通过全文的论述,能够给我国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