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上的“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数学思维的逻辑性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教育比起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教育都要难一些。在教学工作中,怎样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并应用于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和交流,发展情感和态度,从而能主动学习,成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而这些抽象教学任务,不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学生的活动,这些知识技能不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才能达到知识的过手和能力的获得,“动”,即是动手和动脑,利用动手活动,比较,观察,探索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获得数学能力,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动脑活动。要使学生参与进来,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到。
  首先,情景问题要有韵味
  让他们的思维先活跃起来,提高探索兴趣,他们会更容易接受知识。例如,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需要对结果进行是否符合实际的验证,如果对同学们说:“要注意了,一定要检验你的结果是不是合理”,也许作用不是很大。换一种方式,举一个求班级人数的问题,然后验证结果时问:“同学们,你们谁是半个人呢?有没有五分之一的人呢”?同学自会想“咦,什么半个人啊,不可能的,人只能是整数个啊”,自然就注意验证结果的合理性了。对于才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烈,思维活跃,问题对于他来说,只要感兴趣,他会很快进行思考探索,形成思维模式。
  其次,要让学生动手
  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课堂活动,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数学思维,获得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如图所示,要在长为a宽为b的矩形花园里修建宽为c的横纵两条小路,用代数式表示草坪面积。
  这个问题中,要表示出小路之外的草坪面积,按照求形积的一般方法,可以分为四块求,也可以用整块面积减去小路面积来求,这是同学们已有的思路,对于这个问题,设计出来,是要培养一种化零为整的数学思维模式,而思维的形成,不可能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后,学生就可以理解接受的。所以,我利用一个活动,让同学们用一个矩形纸片,在纸片中剪去横纵两条等宽的纸条,然后把剩余的纸片再拼接在一起,这时让他们观察拼接好的图形,并说出他们的发现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同学们会发现剪去纸条后,拼起来的图形仍然是一个矩形,也就是四块草坪合为一体后,仍然是一个矩形,只是这一个矩形和原来的矩形比较,长和宽都减少了c个单位长度。经过这一个过程,同学们会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也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理解它的思考途径了。在过程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并进行数学思考,从中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数学交流培养同学们的情感和态度。
  第三,选择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一个不熟悉的活动怎样让学生参与进去呢?
  因此,现代教育说:数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使学生真正变得更聪明,更富有智慧。我认为,那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D型光纤Bragg光栅(D-FBG)测量加速度信号的方案,并对测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该加速度传感器具有尺寸小、质量轻、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等
一次,我随学校数学组在八年级某班听公开课。教师讲到“梯子沿墙下滑”问题时,特意将书本上的探究例子改变了数据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  “如图,一长10米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墙壁AO上,梯子顶端A与底端B可自由滑动。已知:OA=8米……”  很快三个小组的学生就给出了答案:  第一组:若顶端A下滑1米,则底端B外滑(51-6)米;若底端B外滑1米,则顶端A下滑(8-51)米。  第二组:若顶端A下滑2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然而随着高中数学内容的不断深化,高中生在数学能力上体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许多同学有怵头、恐惧、厌烦学数学的心理。由于怵头、恐惧、厌烦这种心理的存在,又形成不爱学、不想学甚
期刊
众所周知,课本上的例、习题是题目之精华,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良好尺度。在例、习题教学中,教师若能对课本中的例、习题进行适当的引伸改造和推广,充分挖掘它的潜在智能训练因素,就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启迪思路,注重方法  教师要致力于暴露数学的思维过程,重思路、讲方法要贯穿于例题教学的始终,给学生以怎样,怎样做,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的本领。
期刊
【摘要】针对初中和高中的平均数和方差的知识内容,有很多通过几个数的平均数和方差找规律的题目,但是没有相关的课程设计和一般性的结论,这里给出相关的课程设计和一般性的结论。  【关键词】平均数方差规律课程设计  提出问题:观察下列各组数的特点,并找出规律,求出平均值和方差[1]:  发现1:第(2)组数可以由第(1)组数的各数分别扩大3倍得到;由公式(A1)得:第(2)组数的平均数是9,9这个数可以由
数学知识间普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新授教学或进行专项训练都可以题组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它对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数学知识的特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有效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
期刊
目的:观察通脉祛浊汤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模型大鼠的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一名言,道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的一环。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实现教学行为,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以往那种灌输式、一潭死水的课堂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热热闹闹的景象。课堂提问特别是教
期刊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设计是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好数学课堂问题情境设计意义非凡。  【关键词】新授课以生为本课堂问题情境设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土壤”。良好的问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