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境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298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藝境——“千錘百煉出佳作”
  “完美的作品除了呈現出繪畫技巧的成熟外,還需要畫家所具備之品德和智慧;同時也表現出畫家心靈的境界和修養。”這是陳勉良先生作品集中的一句話,也是他多年專心繪畫、鑽研藝術的心得,更是他對藝術恪守着的原則,無論經歷了多麼漫長時間的洗禮,抑或在逐夢路上的艱辛探索,他仍不改初心,堅持一如既往地專注提升藝境。
  早年,對繪畫擁有濃厚興趣的他,在家中就開始了自學。雖無名師的指導,但興趣使然,專心致志,讓他對美術的感悟不斷深入,審美能力也在不斷加强,他的美感與眼光,逐漸地提升到一個不凡的層面。
  1967年,正值青春年少的他,獲悉明德青年中心有教授國畫的培訓,因而欣然報名,開始了系統學習中國畫,了解及掌握了許多專業的知識,對此類國粹藝術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後來,機綠巧合之下,他進入薰風畫院習晝數年,苦心鑽研,幾經寒暑,終於技藝成熟,從傳統手法和西方繪畫中分别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並經過實踐和改良,自成一體。可晝出大氣磅礴的山水晝,其中也不乏採用光影手法營造物體的質感及整體的氛圍;或者是温婉細腻的白蓮池,卻又有聊聊數筆點明“雨”的主題,既有真實,又仿佛夢幻。
  因此,陳勉良先生開始在業界嶄露頭角,成為本土優秀的新晋畫家。爾後,由於陸續創出佳作,他在藝壇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並於1973年及1977年分别榮獲繪畫首獎。之後,香港藝林中時常可以看到他活躍的身影:他常常携着作品,積極參與各個年展、交流展;或者自己組織個展,至今已有十多場之多……
  從跟隨老師學晝,到自己探索了好長一段時間,再到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法門路,至今日技藝出眾。一路走來,陳勉良先生一直在修煉自己,不僅讓繪畫技藝出類拔萃,更有令自己終身受益的心得:“我屬於嶺南派,所以喜歡運用靈活變化的手法。我的追求比較簡單,只希望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加入一些較為新穎的元素即可。”雖是一點創新,但要實現藝術美的實質,没有相當的功力用作調和,作品會顯得突兀。所以,陳勉良先生在創作中,經過反復的嘗試,直到實現自己滿意的效果為止。而晝出作品後,他還要品味多曰,讓時間過濾其中浮躁的因素,作品能越看越有味道後,才放心推出。
  陳勉良先生的作品可謂“千錘百煉”,藝術本真的美因此凸顥,而為了追求這種美,他一直没有停下前進的脚步,鍥而不捨地探索更高级、更深層的藝術境界。曾經他在興趣盎然之下,連續作晝不知疲倦,竟忘卻自己已經熬過三個通宵,以至最後落款寫歪。還有幾次,他為了把握晝的層次,盯着作品遠遠近近走來走去,只為看出近實遠虚表現出來的山水是否到位。
  “層次感是作畫中最難把握的要點之一,例如晝水常常是創作時無法看出好壞,只有等墨和顏料乾後才知道優劣,所以畫家要積累同類的經驗,達到相當的水平才能解决這個問題。”可見,懂晝之人,欣賞的角度也與大眾,境界也是如此。“有時,一副作品未必得到大眾的認可,不過業内人能越看越有感覺,這就是意境的不同。”
  懂晝、賞晝、作晝,陳勉良先生的藝術之路是一個遞進的升级,他的生命與美產生了交相輝映的共鳴,他一邊摸索一邊創作,體會藝術帶給自己不同的滋味。那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想表達又無法表達的心境,卻是藝術家真實的性情,是追求藝術者欲求之藝境。
  心境——“德隨藝而高”
  不被條條框框拘束,不被世俗觀點局限,藝術之美,也與其自身自由的屬性有關。例如有人以師出名門為榮,也有人以顛覆傳統為樂,卻都能成就百花齊放的美麗。陳勉良先生對藝術的摯愛,也帶有一種灑脱的閒適。
  “畫畫能隨心所欲地釋放自己的情感,要表現什麼,只需自己掌握即可。所以我創作心情也會一摸一樣,每一副晝,都能帶來不同的感受。”因此,生活中,不用刻意尋找,只要靈光一閃,便可能成就一幅傑作。有一次,陳勉良先生的一位學生送來了新鮮的芥蘭,葱翠欲滴、嬌嫩可人。陳勉良先生觀之起了興致,進而取出纸筆寫生,滿足心中的創作之樂。然後才想起,眼前的芥蘭是食材,而不是一直供自己創作的模型。
  還有的時候,陳勉良先生甚至不用借助寫生的幫助,憑借豐富的作畫經驗直接提筆,將心中所想描繪出來,除了需要其嫻熟的技藝,更重要的是他足夠的自信,能跳出約定俗成的步驟之外,依照自己的心意進行創作。
  “個人的興趣,是繪畫最重要的基礎之一,之後有了自己辛苦的耕耘,以至收獲成就,便是藝術家修成正果的途徑。不過這個過程中要記住,有些作品未必會得到别人的欣賞,有些風格未必與時代相符。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應該知道自己功夫處於什麼層次,這樣就能理解自己眼中的作品和别人眼中的作品所存在的差異,知道不同的人看同一幅作品的感覺都是不同的。”對陳勉良先生而言,美的陶冶,同樣也是心的修煉。所以他既可以天馬行空地自由創作,又能嚴謹地遵循傳統和規定,使兩者和諧統一,融會貫通。
  在教學工作中,陳勉良先生也是如此,在鼓勵學生積極創作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對方擁有扎實的基本功。他表示,畫家想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作水平,先要積澱出足夠深厚的基本功才行,做足了準備,才能翱翔藝術的天際。所以他在教學中毫無保留,盡量滿足學生的求知。他根據學生的領悟能力及擅長的晝風,結合對方的優點因材施教,並跟對他們所處的階段,給予相應的建議和培訓,助之提升技藝,從繪畫中需找快樂,實現價值。也讓自己在教學中慢慢成長,促進思想的提升。德藝雙暮,可以源於教學相長。
  “真正的藝術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沉澱出來。”當情感與歲月都凝聚成晝面上純粹的美時,相信再多的文字都會變成多餘。因此,欣賞畫作,體會其中的意境和奥秘,進而反鴒自身精神高度,提升心境,其實也是一個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再觀陳勉良先生的作品,高山流水、花開花落,也展現其心境,萬物榮枯與喜怒哀樂交相呼應,春風秋雨反映着人生的悲歡離合。懷着一顆執著虔誠的藝術之心,陳勉良先生也將把相應的心境與情懷繼續融匯進去,成就出一幅幅令觀眾賞心悦目,又能感受其中韻味的佳作。
其他文献
德国联邦教研部10月27日在柏林举行2016年度“绿色精英”奖颁奖典礼,为全球25位傑出青年学者颁奖,中国学者刘竹和佘乾洪分别获奖。  刘竹目前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博士毕业於中科院。他主要研究的是从人类活动碳排放的角度来分析全球应当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佘乾洪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后。他目前在研究一种用於回收清洁能源的膜分离技术,该技术可降低海水淡化的能耗及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德国联邦
期刊
近日,由德国红点奖机构发起的、中国工业设计最具国际化水凖的“中国好设计”奖(简称CGD)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来自臻迪的无人机家族——PowerEgg小巨蛋、PowerEye黄金眼、PowerBee编队飞行无人机,凭借创新的设计和优異的性能同时荣膺中国好设计优胜奖。  PowerEgg小巨蛋让无人机更加便携和易用,创新的蛋形外观,引入了创新体感操控模式,这也是首款支持体感操控的无人机。PowerEye
期刊
林贝聿嘉博士  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爭取男女平等的斗士,致力於香港妇女的独立自强事业,是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的发起人,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服务社会,在长达半世纪的时光中,她圆了一场千百年来的“男女平等梦”,树了一座女性丰碑。她说:“女性,是家庭的半边天,更是世界的半边天。”从小家到大家,她带领无数女性实现了平等,提升了价值,升华了人格,成为社会和谐发展中不容小觑的
期刊
黄建喜女士  是一位整脊理疗师。为了术业专攻,习得精湛的技艺,她不惜耗时多年,投入大量精力学习专业知识,考取相关的高等凭证,终於拥有了过人的医术,成为整脊技艺出类拔萃的专业人士。十多年来,她运用所学服务广大患者,以娴熟的手法帮助对方解决病痛的困扰,获得熟客频频回头,交口称讚。孜孜不倦,助力香港医疗事业;妙手仁心,促进大众健康进程。  潛心修习 学有所成  人体脊柱包括了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及尾骨
期刊
美術設計奠定了藝術人生  中帑先生祖籍山東,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因少時就對文化藝術興趣濃鬱,便和同龄同學在少年宫一起學習素描水彩;隨周昔非老師學習書法篆刻。漸漸熟悉了毛筆、宣紙和墨水,學有所成。至八十年代以前,中帑先生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擔任美術師,參與拍攝《東方紅音樂舞蹈史詩》、《戰洪圖》、《沙家浜》、《奇襲白虎圖》、《紅牡丹》等影片近四十部。同時,在書法篆刻藝術家周昔非門下學習,為曰後研修篆刻藝術
期刊
蔡志忠先生  香港地产界的传奇人物。从零开始,他洞察市场,捕捉商机,在地产界得到长足发展;历经地产业起伏,他不断沉淀与积累,旗下物业市值数以亿计。取得这些成绩之後,他的内心仍离不开国家和深爱着的第二故乡香港。他关注社会,关心青年,针砭时弊,思想独到,渴望能唤起更多人共同为营造和谐、稳定、繁荣的香港而努力。  他的“视”界:  关注时事,眼光独到,正是他对社会的敏锐触觉  蔡志忠先生,香港知名物业投
期刊
第八届世界盃武术散打赛於11月6日在西安落下帷幕,有散打“梦之队”之称的中国队10名选手,以全程仅失两局的优異战绩拿走10枚金牌,在本届比赛的金牌榜上独佔鳌头。  值得一提的是,男子75公斤级名将张坤在拿下冠军之後,实现了世界盃、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的“大满贯”。国家武术散打队总领队田苏辉激动地说:“决赛打得不是很尽兴,下一步我们要準备明年的全运会,力爭卫冕。”最终拿到10金的中国队,相比上届比
期刊
蓝海文博士  国际桂冠诗人、作家、画家、作词家、作曲家、儒学家……诸多的身份昭示了他的多才多艺。他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出版书刊,至今已出版书刊五十余部;他先后购书三万八千余本,藏书不知凡几;他胸有丘壑,目有山川,他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曾有“一字千元”之誉。他早年倡导“新古典主义”,推动中国新诗倾向於此,以已之力改变当时诗坛的颓废、晦涩之风,以崭新的技巧影响诗坛,创下当代诗歌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他亦
期刊
林孝傑医师  执业中医,三十六载,悬壶济世,仁心仁术,治病救人,善德为本。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师承名医梁森焱教授、陈汝先生,遂得医学之真传;其专业执著,精益求精,先後毕业於侨港中医学院全科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其一世为医,敬业乐业,心繫业界发展,左右奔走,力爭中医界权益,树立了医者之楷模。  结缘中医 三十六载  12岁,因对功夫的热爱,林孝傑医师走上了一条习医之路。自古以来,武术与医术形影不
期刊
入行中醫承百年老店  選擇中醫,不是他最初的選擇,卻是他最堅定的選擇。早年,他本欲依着從事西醫的母親的期望選擇西醫,然而卻有些意外地學習了中醫,即使在港英政府統治、中醫被打壓地位低下的時期,從事中醫舉步維艱,他依然堅定地執著於斯不移志。  “之所以進入中醫也是因為慢慢地發現了中醫不僅僅是治病,更是囊括了道家思想、《易經》等,涉及醫、星象、面相、風水等各個方面,博大精深。”楊沃林教授說。中醫是中華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