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各個时期主流语言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哲学,但其实不同的主流语言学派也为西方哲学做一定的贡献,比如索绪尔和乔姆斯就为西方哲学输送过新思路,再如当代的语言学主流的认知语言学派一方面汲取了西方体验哲学理论,另一方面也为体验哲学的构建起一定的奠基作用。而且好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些新的理论,这些理论是在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西方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西方哲学;贡献;探讨
1、引言
在西方国家,哲学与语言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哲学家也是语言学家,实际上,哲学家们在探讨世界本质的时候也是在探讨语言的本质,哲学和语言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 中既有很多关于语言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则是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词性得出有关世界的十大范畴,并且中世纪的唯名论不仅是哲学的议题,也是语言问题。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哲学和语言学联系十分紧密,并且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虽然,语言说的大多数理论依据是西方哲学,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语言学并不是完全单一的借用现有的西方哲学,语言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就拿认知语言学来说,它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后现代哲学,但是人们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众多的新的观点,丰富了体验哲学和现代哲学以及语言哲学,进而推动了它们的发展,可以说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也就有一定的贡献。
2、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以及后现代哲学,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他提出得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不仅是丰富了认知语言学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哲学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既可以解释语言现象又可以引入哲学中解决西方哲学问题的理论或者观点,简要的探讨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2.1隐喻认知理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正式出版,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关注,同时也带来了隐喻研究的高潮,各类研究隐喻的文献也多不胜数。而在此之前,哲学家们普遍认为哲学优于哲学,并将隐喻视为追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绊脚石。哲学家认为哲学优于文学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传统形的哲学的宗旨是追求真理,并且他认为真理是绝对的,他的范围边界是清晰的,这就与“隐喻”相对立,因为“隐喻”所说的话是假话,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说“他是猪” ,很明显,人类和猪这两者绝对的边界范畴,不能够混为一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能理解这句话,这就是哲学家贬低隐喻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不少哲学家认为自己是在说真话,追求真理,而文学家创作的作品都基于幻想、虚构,故而感觉哲学优于文学。直到后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基于解构主义的立场主张消除了哲学和文学的界限,大量的隐喻也开始出现在哲学当中,甚至更有学者说没有隐喻就没有哲学,可见隐喻在哲学中的影响力之大,而认知语言学对于隐喻的研究更是促进哲学家转变传统主张的有利支持,对西方哲学具有一定的贡献。
2.2解读主观的性的重要方式
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追求的目标是唯一的、永恒的真理,但是在后现代哲学中,它有不同的观点,并且和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是几乎相反,在后现代哲学中,它追求的是去中心、非理性,并且极度强调人类的主观性,例如哈贝马斯的“共识真理” ,这些新的观点的提出让人们开始反思哲学中追求的绝对真理。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语言学不仅吸收了他们的多元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反对二值逻辑,深化了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人们的主观性会影响语言表达和理解,在大多时候,我们并没有针对这种主观性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解释这种主观性就无从谈起。从认知语言学的这个角度来看,认知语言学可以解释导致这种主观性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去解释、描述这种主观性。这就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价值:不仅可以解释语义,还能够为后现代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甚至是一些具体的事例。这也是认知语言学对于后现代学、西方哲学的贡献。
2.3解释人类创造力的主要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 “一加一等于二”或者是“一加一不等于二”,其实这也体现了哲学上的不同观点,前者为“组合原则”观点,由德国的弗雷格提出。后者为后现代学、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原则”和“新结构论”,即当两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元素相结合时,总能碰撞出新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部分大于整体,产生了新的元素。从上面的小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组合原则是简单的堆积或者罗列,但是整合原则是一种质的变化,它能够产生新的物质。类似于化学中的化学反应,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水这种新的物质 。这种物质他不是氢气,也不是氧气,而是相对于原来的事物而言的一种新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就有人认为人类的重大发明的灵感都来源于这样的两种或者是多种外界现象的相互结合、刺激,而且人类一旦得到这种灵感,就能获得无穷的想象力。融合构造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大成果之一,但是它已经超出了语言研究的层面,他在哲学、心理学中也可以用来解释人们是如何认识世界、形成一定的思维,进而发现新的发明,它浅出深入的揭示了人类创造力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不少这样“融合创造”的例子,苹果砸到了牛顿,落地时他想到了引力;将网络和电视结合起来,形成了网络电视;将公司与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了电子商务,进而才有网络购物,阿里巴巴的诞生。这些例子也为当下流行的跨边缘学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即当这些学科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产物,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边缘学科”。生活中有关整合常见事物产生新的事物的例子多不胜数,这种融合理论不仅仅局限于解释语言现象的生成和理解问题,它更能扩展到解释人类的创造力的来源,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存进了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为西方哲学做了一定的贡献。
结束语:
虽然说西方哲学为其他的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并不是代表着其他的学科对西方哲学没有一点的贡献,后者也有可能为西方哲学提供一定的贡献。哲学问题永远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只有人们不断地发现新的新的理论观点,才能更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这样的过程其实就丰富了哲学,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翼, 王寅. 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5(4):52-62.
[2]王寅. 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归——兼谈体验哲学的超越性和语言学研究的新增长点[J]. 外语学刊, 2008(1):6-13.
[3]王寅. 整合性研究——后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认知语言学[J]. 外语学刊, 2013(5):1-7.
[4] 王寅. 对比研究需要前沿理论,理论创新促发对比研究——认知对比语言学初探[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5):44-52.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西方哲学;贡献;探讨
1、引言
在西方国家,哲学与语言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哲学家也是语言学家,实际上,哲学家们在探讨世界本质的时候也是在探讨语言的本质,哲学和语言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 中既有很多关于语言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则是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词性得出有关世界的十大范畴,并且中世纪的唯名论不仅是哲学的议题,也是语言问题。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哲学和语言学联系十分紧密,并且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虽然,语言说的大多数理论依据是西方哲学,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语言学并不是完全单一的借用现有的西方哲学,语言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就拿认知语言学来说,它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后现代哲学,但是人们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众多的新的观点,丰富了体验哲学和现代哲学以及语言哲学,进而推动了它们的发展,可以说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也就有一定的贡献。
2、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以及后现代哲学,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他提出得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不仅是丰富了认知语言学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哲学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既可以解释语言现象又可以引入哲学中解决西方哲学问题的理论或者观点,简要的探讨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2.1隐喻认知理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正式出版,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关注,同时也带来了隐喻研究的高潮,各类研究隐喻的文献也多不胜数。而在此之前,哲学家们普遍认为哲学优于哲学,并将隐喻视为追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绊脚石。哲学家认为哲学优于文学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传统形的哲学的宗旨是追求真理,并且他认为真理是绝对的,他的范围边界是清晰的,这就与“隐喻”相对立,因为“隐喻”所说的话是假话,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说“他是猪” ,很明显,人类和猪这两者绝对的边界范畴,不能够混为一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能理解这句话,这就是哲学家贬低隐喻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不少哲学家认为自己是在说真话,追求真理,而文学家创作的作品都基于幻想、虚构,故而感觉哲学优于文学。直到后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基于解构主义的立场主张消除了哲学和文学的界限,大量的隐喻也开始出现在哲学当中,甚至更有学者说没有隐喻就没有哲学,可见隐喻在哲学中的影响力之大,而认知语言学对于隐喻的研究更是促进哲学家转变传统主张的有利支持,对西方哲学具有一定的贡献。
2.2解读主观的性的重要方式
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追求的目标是唯一的、永恒的真理,但是在后现代哲学中,它有不同的观点,并且和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是几乎相反,在后现代哲学中,它追求的是去中心、非理性,并且极度强调人类的主观性,例如哈贝马斯的“共识真理” ,这些新的观点的提出让人们开始反思哲学中追求的绝对真理。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语言学不仅吸收了他们的多元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反对二值逻辑,深化了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人们的主观性会影响语言表达和理解,在大多时候,我们并没有针对这种主观性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解释这种主观性就无从谈起。从认知语言学的这个角度来看,认知语言学可以解释导致这种主观性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去解释、描述这种主观性。这就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价值:不仅可以解释语义,还能够为后现代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甚至是一些具体的事例。这也是认知语言学对于后现代学、西方哲学的贡献。
2.3解释人类创造力的主要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 “一加一等于二”或者是“一加一不等于二”,其实这也体现了哲学上的不同观点,前者为“组合原则”观点,由德国的弗雷格提出。后者为后现代学、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原则”和“新结构论”,即当两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元素相结合时,总能碰撞出新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部分大于整体,产生了新的元素。从上面的小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组合原则是简单的堆积或者罗列,但是整合原则是一种质的变化,它能够产生新的物质。类似于化学中的化学反应,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水这种新的物质 。这种物质他不是氢气,也不是氧气,而是相对于原来的事物而言的一种新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就有人认为人类的重大发明的灵感都来源于这样的两种或者是多种外界现象的相互结合、刺激,而且人类一旦得到这种灵感,就能获得无穷的想象力。融合构造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大成果之一,但是它已经超出了语言研究的层面,他在哲学、心理学中也可以用来解释人们是如何认识世界、形成一定的思维,进而发现新的发明,它浅出深入的揭示了人类创造力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不少这样“融合创造”的例子,苹果砸到了牛顿,落地时他想到了引力;将网络和电视结合起来,形成了网络电视;将公司与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了电子商务,进而才有网络购物,阿里巴巴的诞生。这些例子也为当下流行的跨边缘学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即当这些学科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产物,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边缘学科”。生活中有关整合常见事物产生新的事物的例子多不胜数,这种融合理论不仅仅局限于解释语言现象的生成和理解问题,它更能扩展到解释人类的创造力的来源,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存进了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为西方哲学做了一定的贡献。
结束语:
虽然说西方哲学为其他的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并不是代表着其他的学科对西方哲学没有一点的贡献,后者也有可能为西方哲学提供一定的贡献。哲学问题永远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只有人们不断地发现新的新的理论观点,才能更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这样的过程其实就丰富了哲学,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翼, 王寅. 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5(4):52-62.
[2]王寅. 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归——兼谈体验哲学的超越性和语言学研究的新增长点[J]. 外语学刊, 2008(1):6-13.
[3]王寅. 整合性研究——后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认知语言学[J]. 外语学刊, 2013(5):1-7.
[4] 王寅. 对比研究需要前沿理论,理论创新促发对比研究——认知对比语言学初探[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5):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