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2574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我认为数学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三、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悟性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则“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激发学生求知欲;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抽象的东西直观、形象化。
  数学课堂是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时,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心肠。
  【组稿编辑:周学良】
  (作者单位:711400陕西省柞水县凤镇中学)
其他文献
从教二十余年,经验教训参半,每每反思,常自感叹,现辑录几段,警醒自己,也备同行茶余饭后共批判。    一、建设和谐团结的领导集体    小平同志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即言校长在学校管理上的重要性。诚然,有一个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勤勉务实、管理科学、待人和善的校长,的确是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但是,在教育分工日益繁复的今天,仅凭校长一人事必躬亲,是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各方面工
期刊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下面,笔者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期刊
语文教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语文教学首先应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爱国爱民。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才有德、德才兼备的接班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思
期刊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要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想象书中的内容。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让学生边读边闭上眼睛去想象那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去体会春风拂面、春雨润肤、春花传香时的感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深入情景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识:作文课难上,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写作动机不纯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为中考而写作文。教师揣测出题人的意图,学生是为作文而作文、为应试而作文,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因此,作文课教学是把着眼点放在作文之“文”上的。正是过于强调为“文”而作,过于强调“文”的技巧和规则,导致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下面,我以《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教学为例,谈谈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上的初浅认识。    一、采用整体阅读方法    整体阅读是阅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所谓整体阅读是指对课文整体进行把握。了解课文的思路,理清课文的情节、脉络,分清课文的主次轻重,从而把握作者的基本态度或主要观点。所
期刊
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小学语文课里的“道”的揭示与深化,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途径和方法。文与道相结合,既不是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政治观点,也不是教师满堂灌的说教,而是善于指导学生从理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等。”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实际教学,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引导学生由“被动”转向“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与学会基本技能。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潜移默化,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法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培养学生自学方面,我们注重开展数学阅读,注重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学生通过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是促使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语法教学也应遵循语言规律。教师应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氛围中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并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语法教学 情境创设 教学思考    一、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