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作为日语专业课程教师,有义务在传授专业日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首先从日语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国内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最终寻求日语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关键词:商务日语翻译;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探索
  前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系着高校在未来培养怎么样的人,关系着整个社会是否能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为基础,将整个思政工作贯彻在高校教育教育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不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担负起课程思政的任务。对于高校日语专业而言,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学紧密结合的育人格局,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了解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现状,最终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日语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1日语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一衣带水,贸易往来频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日语系,为中日文化交流添砖加瓦。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才更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
  1.1日语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选择日语作为专业,大多数都是源于对日本动漫的喜爱。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已经从不同的角度、途径以及日语动漫中接触过日语。也可以说,日本文化早就随同日本动漫,逐步深入了他们的生活。在进入高校之后,由于小语种学习的独特性,课程设置整体围绕日语设置,尤其是日语专业课程,大多以日本文化为中心,中国相关内容出现较少。这样一来,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于本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另外,对于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念仍处于形成阶段,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没有更深入的辨别能力。如果不先从思政角度进行引导,有可能会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障碍。因此,在日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在了解和学生日本文化时,能够从差异化中找到民族文化意识及认同感,增加学生民族自信感。
  1.2日语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首先,日语专业课程通常包含历史、文化、理念等不同的内容。这些场景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生活经验,引导人的思想。因此,这类课堂无疑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合适的场所。教师通过分析语言教学素材,设定语言练习场景,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区分美丑,明辨是非。因此,日语专业课程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自觉学习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增强其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责任感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其次,日语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跟所有外语一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思维。虽然中日兩国在各个文化层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语言的对外传播功能,文化思想的交流会在信息交互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这其中包括日本文化的吸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与传播。而思政课程的主要功能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因此,日语课堂无疑是进行思政教育最合适的土壤之一。再有,日语专业中融入思政教育还具备一定的条件支撑。日语专业课程在传授专业日语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文化意识,如日本文学史、日文报刊选读、日语泛读、日本概况等课程的教学,会涉及很多文化相关内容,这些文化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思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授课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增强其对于文化的辨别能力。另外,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起源一脉相承,有一定的相似处。这样一来,教师可以从文化对比角度着手,对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日本文化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以文化促进语言的认知与学习。
  2日语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
  如今,大多数高校的日语专业也都开始注重课程思政,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接下来,笔者即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
  从教师角度来说,虽然大环境呼吁课程思政,可是仍有部分授课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他们认定培养专业过硬的日语专业人才才是日语专业教育的根本,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课程思政。实施课程思政之前,日语专业课程主要以介绍日本文化为主。实施课程思政后,这部分教师就将课程思政强行插入日本文化介绍,导致专业课程和思政内容完全脱节,没有达到课程思政的真正目的。另外,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而言,日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日语学习,被大量的外来文化所冲击,价值观念也会在形成阶段出现偏差,意识不到课程思政内容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说教,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程中实施的课程思政内容就会流于形式,不能和专业课内容很好融合,最终失去其存在意义。
  2.2课程思政实施方式欠佳
  有的教师从心理上很重视课程思政,所以就直接将日语专业课堂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课上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来等于单纯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时,实施效果可想而知。还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按照较为书面地对于思政内容进行机械宣讲。然而,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和依托,去知识化去专业化的思政教育或是毫无根基的生硬的价值“植入”,缺乏说服力,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影响专业学习。另外,目前课程思政大多研究成果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需求,尤其不符合日语专业课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思政的效果。   3.日语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3.1全方位认识课程思政,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日语专业教师首先应该全方位认识课程思政,主动去参加各类的思政课程培训与相关课程,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自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心”这一词汇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新闻。我国政府主张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融入传播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自信心。“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文化和历史圈子里的人,需要了解其自身文化的起源、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只有在了解自己的文化之后,才能在多元文化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主动适应。遇到与其他文化时,要相互学习,共同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真正发展自己的优势。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极具吸引力。我国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增强国际软实力,急需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国文化内涵。如何在对外交流中如何正确地全面地输出并传播中国文化,成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正如上文所述,外语专业,以日语专业为例,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日语学习,被大量的外来文化所冲击,对本国文化却知之甚少。本来应该作为纽带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反而容易因为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而出现价值观偏差。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对本国文化意識和自信心的培养迫在眉睫。
  作为外语专业的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效区分外来文化。
  3.2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和所有的外语类课程一样,日语教学也可以为课堂思政提供較好的土壤。然而,虽然近年来各高校所使用教材越来越重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目标设计,但是其中大部分教材还是把关注重点限制在语言教学或跨文化交际教学范围内,并未兼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所以,其相应的教学目标中对于思政教育部分没有明确体现。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定位日语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思政也提出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此一来,从源头上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语专业课教学中,有利于进一步课堂思政策略的具体实施。
  3.3革新课程思政方式
  课程思政方式的革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3.3.1对于教师思政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无疑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一位口语表达流畅、综合语言能力超强的日语教师很自然地就会让学生崇拜不已,并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模仿学习热情。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教师还会在其他方面具有教育引导能力。良好的师德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起到积极影响。因此,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师首先应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武装自己,达到融会贯通,才能从五花八门的语言素材中筛选出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生全面发展。
  3.3.2重视教育主体
  革新课程思政方式,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重视教育的主体—学生。专业课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隐性教育,而后者是显性教育。隐性教育要求教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专业课思政如果一味采取教师单纯讲授的方式,就很容易使隐性教育演变为显性教育,如此一来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思维独立、不接受别人强加观点,对不同的思想和意见不简单盲从,重视个性发挥。因此与传统填鸭式说教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方式显然更适合于专业课思政教育。
  在日语专业课教学中,传授知识和正确价值观引导并非矛盾对立的存在,没有必要完全割裂,二者是融为一体的。语言与文化如影相随不可分割。日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开设,了解日本文化,有助于加深对日语的理解。因此,由语言向文化的拓展是日语专业课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日语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法营造平等自由的学术讨论氛围,尤其在师生互动环节,应淡化教师的“权威性”,对于学生认知上的误区不简单地否定,而是采取让知识说话,以事实育人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对于课堂思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成为专业课思政的“主讲人”,以此来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日本文学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教学任务,预设问题,要求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分组讨论,发表观点。结束后教师从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将课下预习和课上复习有效结合,同时将思政教育延展至课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帮助其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3.3强化学习内容
  如上文所述,日语专业课的文化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思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日语文化的同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用熟知的中国文化解读日语语言和文化现象,或者利用日语文化的理论来重新审视中国文化,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通过这一过程培养本意识和观念,对于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认知和吸收。也就是说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发挥日语学习中的跨语言优势,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当然,也可以用文化对比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比如,在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这一类专业课堂上,可以以中日文学作品、文化特征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日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渗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这样,在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自觉与自信,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3.3.4更新课程评价
  目前的日语专业课程评价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往往局限于对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的评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评价几乎没有。如今为了实现日语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较好融合,应不断更新专业课评价体系,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评价纳入评价标准中。例如,是否具备对于各民族文化差异的理解力;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时,在过程评价环节,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需对其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品德进行客观评价。
  结语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高校日语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日语专业教师必须在提高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的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让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嵌入日语专业课堂。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周晓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9):4-6.
  [3]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崔丹枫,性别:女,籍贯:山西省忻州市,民族:汉,出生年月:1981年3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日本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技术不断地改变着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因此,也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了解汉语言文学教学所遇到的困难,从而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力求突破困境,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言文学;教学困境  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通过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的“管育并重”德育教学模式,必须要从高中班主任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影响,在突出“管”与“育”的同时,也要从德育的角度来推进学生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在强调“管”与“育”的过程中,更是要在严格遵守规定的同时,以此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进步与发展。下面就来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此展开研究,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够为广大高中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构建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育并重”;德
期刊
摘要:为了有效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提高学生培养教育的效果,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进行实践感受和学习。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充分展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的效果,对于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学习其中的优秀经验,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本文以“清凉小屋”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开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为了能融入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的环境,各行行会都在积极地进行改革。各教育机构主动提出教学方法、互联网技术结合方案的可行性,各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创新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结合实际,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  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发展过程中,课堂要求以学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涉及方方面面,文言文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因为中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学习文言文有困难是正常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差。为确保教学质量,应鼓励学生预习前做好准备,并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课前预习;教学策略  一、预习文言文的现状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期刊
教材、学情分析:  黄金分割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6.2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并掌握了比例的一些性质,积累了处理线段比值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以此为基础,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数学活动经验,利用“挺拔秀丽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塔体”、“芭蕾舞演员身体各部分之间适当的比例,给人以匀称、协调的美感”、“你最喜欢的矩形的调查结果”等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黄金分割、黄金比的概念,举例说明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此,在习作教学时,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内心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怎样使小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对话的平台,使作文教学返璞归真呢?  一、以生活为
期刊
第二届孔子学院总部“开放日”在京举行  9月25日,第二届孔子学院总部“开放日”在京举行,主题为“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38个国家驻华使节,塞万提斯学院、俄罗斯文化中心等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代表,部分在京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代表和孔子学院来华奖学金生等约500人参加了各项活动。  开幕式下午2点开始,由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主持。开幕式上,中外学生为来宾们表演了扬琴、大提琴四重奏《掀起
期刊
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自从我与汉语、与中国结缘,在我的心底就有了一个梦想,一个中国梦。  去年快到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变得十分不安,因为每到假期,我的汉语水平都会退步。为了避免这个“杯具”,我决定去我家乡的一家中国商店找份工作。  虽不知前路几何,我还是毅然出发了,目的地是一家唐人街。进了一家店铺后,我对经理说:“您好,我找工作”,我真希望你们能看到当时他脸上惊讶的表情。  这位经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本文首先阐释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并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发展的时代环境下,生硬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中已经成了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