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感知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标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运用能力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我的做法是走好“三步棋”:诵读、品味、活用。
1.诵读
诵读就是背诵朗读,这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诵读作品是培养语感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1.1范读(或听录音)。教师可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处,并根据课文的特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进行范读。有的课文可以通篇范读,有的课文可以从中选出新颖之处、精妙之处、独到之处、感人之处进行适当的范读。无论是通篇范读还是片断范读,教师务必把握文章的神情理趣并通过饱满的声调传达出来,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技巧中得到美的享受,直到触发学生的语感。
1.2齐读。齐读就是学生集体朗读。齐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创设齐读氛围,还学生琅琅书声,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共鸣,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促使他们在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语感。
1.3自读。自读并不是学生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优美的散文,如《春》、《海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通过诵读,学生的主观感受同作品中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融为一体,就会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悲作者之所悲,爱作者之所爱。对作品中优美的段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务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力求“进入角色”。因为优秀的作品往往一句、一字、一点都渗透着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只有“进得去”,才能“出得来”,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2.品味
品味就是品评体味,它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文章的语言,只有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才能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1教师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去品味。关键性的词语就是文章的眼睛,它凝聚着作者的创作倾向,流露着作者的情感。如《藤野先生》中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无非”,“这实在标致极了”的“标致”,这两个词分别流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以及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2.2教师要仔细揣摩文章的重点句子,有的句子直抒胸臆,有的句子点明主旨,有的句子道出人生真谛。例如《散步》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既表现了文章主旨也道出了人生真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品味、揣摩,在品味中激起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2.2教师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一切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揣摩作品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之能力。
3.活用
活用就是灵活运用,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归宿。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他们活用语言、巧用语言、美用语言,用言语来服务自我。
3.1加强复述课文的训练。训练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或是个人复述,或是集体复述,或是进行接力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减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2进行课前3分钟的说话训练。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应由浅入深,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有话想说,说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在说中培养语感,增强语感。
3.3加强练笔力度训练。练笔是学生获得语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平时经常练笔,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感,语言感悟能力随之也得到强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①从造句、仿写入手。仿写最好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为主轴,兼有对偶、夸张等。②进行片断练习。片断练习多以自然景物描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描写更形象更丰富生动。③加强写日记、周记的练习,督促学生经常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等,这既可以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激发自身的语言积淀,又促进了语感的形成,使语感得到质的升华。
总之,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浓厚氛围,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语感,感悟语感,获得语感!
1.诵读
诵读就是背诵朗读,这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诵读作品是培养语感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1.1范读(或听录音)。教师可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处,并根据课文的特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进行范读。有的课文可以通篇范读,有的课文可以从中选出新颖之处、精妙之处、独到之处、感人之处进行适当的范读。无论是通篇范读还是片断范读,教师务必把握文章的神情理趣并通过饱满的声调传达出来,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技巧中得到美的享受,直到触发学生的语感。
1.2齐读。齐读就是学生集体朗读。齐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创设齐读氛围,还学生琅琅书声,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共鸣,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促使他们在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语感。
1.3自读。自读并不是学生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优美的散文,如《春》、《海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通过诵读,学生的主观感受同作品中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融为一体,就会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悲作者之所悲,爱作者之所爱。对作品中优美的段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务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力求“进入角色”。因为优秀的作品往往一句、一字、一点都渗透着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只有“进得去”,才能“出得来”,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2.品味
品味就是品评体味,它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文章的语言,只有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才能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1教师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去品味。关键性的词语就是文章的眼睛,它凝聚着作者的创作倾向,流露着作者的情感。如《藤野先生》中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无非”,“这实在标致极了”的“标致”,这两个词分别流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以及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2.2教师要仔细揣摩文章的重点句子,有的句子直抒胸臆,有的句子点明主旨,有的句子道出人生真谛。例如《散步》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既表现了文章主旨也道出了人生真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品味、揣摩,在品味中激起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2.2教师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一切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揣摩作品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之能力。
3.活用
活用就是灵活运用,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归宿。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他们活用语言、巧用语言、美用语言,用言语来服务自我。
3.1加强复述课文的训练。训练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或是个人复述,或是集体复述,或是进行接力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减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2进行课前3分钟的说话训练。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应由浅入深,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有话想说,说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在说中培养语感,增强语感。
3.3加强练笔力度训练。练笔是学生获得语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平时经常练笔,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感,语言感悟能力随之也得到强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①从造句、仿写入手。仿写最好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为主轴,兼有对偶、夸张等。②进行片断练习。片断练习多以自然景物描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描写更形象更丰富生动。③加强写日记、周记的练习,督促学生经常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等,这既可以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激发自身的语言积淀,又促进了语感的形成,使语感得到质的升华。
总之,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浓厚氛围,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语感,感悟语感,获得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