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不断补充,教学水平的良莠不齐现象也不断显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传统型的教书匠转变成新型的具有研究、创新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塑型”也迫在眉睫。“塑型”培训,使新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创新教育教学能力,达到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的目的。
关键词:塑型;研训;实践;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54-02
“塑型”,本意是根据剧本中人物形象的要求对某个人物进行塑造,而对于教育行业而言,实际上就是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适应新课程教学,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使之快速走上胜任学校赋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轨道。闽北教育通过“塑型”工程的实践,建立健全新型的研训制度,尝试研训形态的改变,以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以理论学习促教师个体成长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之所以这样说,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思考问题是从本体论角度,全面、系统、辩证的思考,而不是从事物的现象,片面、个别、教条的思考。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想得深、想得透,行动起来就实际、自如、果敢,成功率就高。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理论的学习,而新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更为迫切。他们的专业理想和信念的发展,就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生命意义的创造。教育理论的学习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需解决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关键问题。例如,在培训期间,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们结合课例给参加“塑型”的新教师做“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教学”“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以及“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操作”等精彩讲座,让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塑型”教师打开视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以研训结合促教学能力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学研讨,更离不开教学实践。为此,要提倡四个倡导,注重四种交流。
1.倡导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已成为许多学校在学科管理与发展上的积极追求。在学科备课领域,主要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深层次上对新教师产生不同影响,或促进教师的发展,或使教师的脚步停滞不前,因此,对新型教学形态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学科的集体备课创设的是平等对话、相互沟通、自主合作、交流分享的环境,参与研训的教师始终抱着一种民主、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
2.倡导主题交流。主题式研讨促进深层次的思考,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呈现。主题式互动研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认同。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研讨,可以通过参与者在此主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研讨和交流,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是一种切实可行、卓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方式。
3.倡导校际交流。教师是在教育行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送课下校”是校际间教师实践交流的一种方式,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研训过程。优秀教师把新信息、新课改的理念带到薄弱学校,通过双方的交流,探讨吸收对方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校际间教师理念的提升、教学经验的借鉴,也锻炼了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和机智去调动那些不同学情的陌生的学生。“送课下校”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4.倡导竞赛交流。以赛促训,是落实新教师“塑型”工程、扎实有效地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培养的又一方式。一般采取“课堂教学竞赛”“说课和片段教学”“单元模块设计与评选”“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现场评课比赛”以及“微课展示”等。竞赛为新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锻炼的平台,加快了新教师适应学科的要求,缩短了他们的角色转换。
三、以预约听课促专业水平提升
所谓“预约听课”,顾名思义即预先约定听课,就是听课者向对方提前告知,彼此约定时间,然后准备上课,其最大特点是“留有余地”,有充分准备的时间和空间。预约听课是教育的进步,更是新课改的需要,体现出以师为本、人性至上的理念,比如尊重、信任、对话、接纳、沟通、商议等。作为新教师,由于自身年龄和出道经历的特点,他们有梦想但较脆弱,有激情但易急躁,而在教学中他们需要的恰恰就是充分的准备和深厚的累积。
曾记得一次进修学校的体育教研员到教研基点校走访,在听了校长介绍新招聘来的体育教师的情况后,就直接来到操场听他的课。这时,正在对“前滚翻”进行讲解示范的新教师看到校长陪同领导来听课,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起来,不是动作滚偏了,就是无法一气呵成地完成动作,课堂组织也凌乱起来。为了防止课堂出现安全事故,教研员和校长连忙离开操场,躲在教室内从窗户里往外看,这位教师的课堂组织才逐渐有序起来。课后,这位年轻体育教师当然也没少受校长的“点拨”和“教育”。几周以后,体育教研员与这位老师联系,要他准备一节课。这一次,由于事先预约,这位老师各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甚至与教研员还进行了一些教学理念与课堂设计方面的细心交流,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他不但找回了自信和勇气,而且还有意外收获和新的超越。
预约听课要明确预约的内容,如时间和地点的预约、教学理念的预约、课堂内容的预约等。这种事前教育理念与课堂内容的预约仅仅是为了让预约听课更有“意义”和“价值”,并不会让听课实况和效果“失真”和“变味”。实践表明,采取“预约听课”是加强新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明智决策,更有助于推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总之,以“三以三促”的形式实施“塑型”工程,培养新教师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创新教育教学能力,是缩短新教师角色转换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塑型;研训;实践;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54-02
“塑型”,本意是根据剧本中人物形象的要求对某个人物进行塑造,而对于教育行业而言,实际上就是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适应新课程教学,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使之快速走上胜任学校赋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轨道。闽北教育通过“塑型”工程的实践,建立健全新型的研训制度,尝试研训形态的改变,以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以理论学习促教师个体成长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之所以这样说,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思考问题是从本体论角度,全面、系统、辩证的思考,而不是从事物的现象,片面、个别、教条的思考。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想得深、想得透,行动起来就实际、自如、果敢,成功率就高。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理论的学习,而新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更为迫切。他们的专业理想和信念的发展,就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生命意义的创造。教育理论的学习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需解决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关键问题。例如,在培训期间,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们结合课例给参加“塑型”的新教师做“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教学”“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以及“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操作”等精彩讲座,让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塑型”教师打开视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以研训结合促教学能力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学研讨,更离不开教学实践。为此,要提倡四个倡导,注重四种交流。
1.倡导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已成为许多学校在学科管理与发展上的积极追求。在学科备课领域,主要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深层次上对新教师产生不同影响,或促进教师的发展,或使教师的脚步停滞不前,因此,对新型教学形态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学科的集体备课创设的是平等对话、相互沟通、自主合作、交流分享的环境,参与研训的教师始终抱着一种民主、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
2.倡导主题交流。主题式研讨促进深层次的思考,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呈现。主题式互动研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认同。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研讨,可以通过参与者在此主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研讨和交流,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是一种切实可行、卓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方式。
3.倡导校际交流。教师是在教育行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送课下校”是校际间教师实践交流的一种方式,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研训过程。优秀教师把新信息、新课改的理念带到薄弱学校,通过双方的交流,探讨吸收对方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校际间教师理念的提升、教学经验的借鉴,也锻炼了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和机智去调动那些不同学情的陌生的学生。“送课下校”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4.倡导竞赛交流。以赛促训,是落实新教师“塑型”工程、扎实有效地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培养的又一方式。一般采取“课堂教学竞赛”“说课和片段教学”“单元模块设计与评选”“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现场评课比赛”以及“微课展示”等。竞赛为新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锻炼的平台,加快了新教师适应学科的要求,缩短了他们的角色转换。
三、以预约听课促专业水平提升
所谓“预约听课”,顾名思义即预先约定听课,就是听课者向对方提前告知,彼此约定时间,然后准备上课,其最大特点是“留有余地”,有充分准备的时间和空间。预约听课是教育的进步,更是新课改的需要,体现出以师为本、人性至上的理念,比如尊重、信任、对话、接纳、沟通、商议等。作为新教师,由于自身年龄和出道经历的特点,他们有梦想但较脆弱,有激情但易急躁,而在教学中他们需要的恰恰就是充分的准备和深厚的累积。
曾记得一次进修学校的体育教研员到教研基点校走访,在听了校长介绍新招聘来的体育教师的情况后,就直接来到操场听他的课。这时,正在对“前滚翻”进行讲解示范的新教师看到校长陪同领导来听课,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起来,不是动作滚偏了,就是无法一气呵成地完成动作,课堂组织也凌乱起来。为了防止课堂出现安全事故,教研员和校长连忙离开操场,躲在教室内从窗户里往外看,这位教师的课堂组织才逐渐有序起来。课后,这位年轻体育教师当然也没少受校长的“点拨”和“教育”。几周以后,体育教研员与这位老师联系,要他准备一节课。这一次,由于事先预约,这位老师各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甚至与教研员还进行了一些教学理念与课堂设计方面的细心交流,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他不但找回了自信和勇气,而且还有意外收获和新的超越。
预约听课要明确预约的内容,如时间和地点的预约、教学理念的预约、课堂内容的预约等。这种事前教育理念与课堂内容的预约仅仅是为了让预约听课更有“意义”和“价值”,并不会让听课实况和效果“失真”和“变味”。实践表明,采取“预约听课”是加强新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明智决策,更有助于推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总之,以“三以三促”的形式实施“塑型”工程,培养新教师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创新教育教学能力,是缩短新教师角色转换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