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心理相容理论对班集体的有重要意义,可以以师爱换生爱,做到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形成班级凝聚力,培养合作精神;做到学生和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学生“自我”心理相容,保证班集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心理相容 班集体 良好班风
所谓心理相容是指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社会心理特征。它以群体共同活动为中介。中介水平不同,心理相容的层次、水平也不一样,低层次的心理相容不是以共同活动为中介,而只是受个人彼此的情绪、好恶所制约的;高层次的心理相容则是建立在共同活动的意义与目的的基础之上,因此,它是以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的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的。心理相容对提高群体共同活动的效率有巨大作用,它是群体共同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条件。
心理相容理论对班集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生生之间心理相容,学生自身心理相容。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班主任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创造人才的培养者,而且是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奠基者。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做到“心理相容”,才能避免或减少与学生的冲突,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以师爱换生爱,做到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形成班级凝聚力。
殷切持久的师爱是实施“心理相容”教育的基本条件。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是教育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班主任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就会形成和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达到“情通理达”的境界。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老师,他也绝不能成为一个好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更形成不了凝聚力。教师要经常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交朋友,了解、理解、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当中,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教师的爱心奉献,将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师生心理相容,就能形成很强的班级凝聚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培养合作精神,做到学生和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就要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要培养学生骨干,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形成正确舆论。班干部必须由同学们信赖的,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并能严格要求自己,办事公道,愿为大家服务,且有组织才能的同学担任,使同学们信任他们,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心理相容,有正确舆论导向,让正气占主流,同学们敢于支持正确的言论和行为,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为此,班主任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和正确舆论。良好的班风形成了,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知其失,立其志,使学生“自我”心理相容,保证班集体的全面发展。
健康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而健康的心理则是一种潜能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了自我意识教育的青少年,在他们的意识中会形成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中的“自我”,另一个是思想中的“自我”,这两个“自我”一般是不完全吻合的。因此,他们的思想经常会产生各种矛盾。矛盾的结果,或是奋起,或是消沉,或是反抗。学生追求的“自我”,可能是高于现实的“自我”形象,也可能是低于现实的“自我”形象,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向。《学记》中对“知心”思想有论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所学也,或是则多,或失者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对于学生不论是学习的失误还是思想上出现的问题,班主任不要过早地、单纯地下结论,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考察学生,当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时,教师要“知其心”,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工作,使学生心悦诚服。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特长等,本着“科学性、思想性、方向性、客观性、可测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加以鼓励。班主任要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教育每个学生,让他们能正视自我,超越自我,为他们制定“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挑一挑,摘桃子”,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现实中的“自我”与思想上的“自我”达到相容,就会使学生进入到新的境界。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知其失,立其志,使学生“自我”心理相容,才能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地、稳步地向前发展、进步。
总之,抓好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抓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班集体,才能更好地实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班主任要想抓好班级管理,就必须抓好人心的管理,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本人的两个“自我”之间达到心理相容,即班主任必须使学生容纳他人,容纳自己,学会合作,这是班集体建设中做好一切班级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心理相容 班集体 良好班风
所谓心理相容是指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社会心理特征。它以群体共同活动为中介。中介水平不同,心理相容的层次、水平也不一样,低层次的心理相容不是以共同活动为中介,而只是受个人彼此的情绪、好恶所制约的;高层次的心理相容则是建立在共同活动的意义与目的的基础之上,因此,它是以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的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的。心理相容对提高群体共同活动的效率有巨大作用,它是群体共同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条件。
心理相容理论对班集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生生之间心理相容,学生自身心理相容。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班主任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创造人才的培养者,而且是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奠基者。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做到“心理相容”,才能避免或减少与学生的冲突,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以师爱换生爱,做到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形成班级凝聚力。
殷切持久的师爱是实施“心理相容”教育的基本条件。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是教育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班主任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就会形成和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达到“情通理达”的境界。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老师,他也绝不能成为一个好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更形成不了凝聚力。教师要经常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交朋友,了解、理解、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当中,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教师的爱心奉献,将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师生心理相容,就能形成很强的班级凝聚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培养合作精神,做到学生和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就要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要培养学生骨干,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形成正确舆论。班干部必须由同学们信赖的,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并能严格要求自己,办事公道,愿为大家服务,且有组织才能的同学担任,使同学们信任他们,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心理相容,有正确舆论导向,让正气占主流,同学们敢于支持正确的言论和行为,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为此,班主任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和正确舆论。良好的班风形成了,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知其失,立其志,使学生“自我”心理相容,保证班集体的全面发展。
健康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而健康的心理则是一种潜能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了自我意识教育的青少年,在他们的意识中会形成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中的“自我”,另一个是思想中的“自我”,这两个“自我”一般是不完全吻合的。因此,他们的思想经常会产生各种矛盾。矛盾的结果,或是奋起,或是消沉,或是反抗。学生追求的“自我”,可能是高于现实的“自我”形象,也可能是低于现实的“自我”形象,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向。《学记》中对“知心”思想有论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所学也,或是则多,或失者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对于学生不论是学习的失误还是思想上出现的问题,班主任不要过早地、单纯地下结论,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考察学生,当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时,教师要“知其心”,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工作,使学生心悦诚服。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特长等,本着“科学性、思想性、方向性、客观性、可测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加以鼓励。班主任要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教育每个学生,让他们能正视自我,超越自我,为他们制定“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挑一挑,摘桃子”,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现实中的“自我”与思想上的“自我”达到相容,就会使学生进入到新的境界。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知其失,立其志,使学生“自我”心理相容,才能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地、稳步地向前发展、进步。
总之,抓好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抓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班集体,才能更好地实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班主任要想抓好班级管理,就必须抓好人心的管理,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本人的两个“自我”之间达到心理相容,即班主任必须使学生容纳他人,容纳自己,学会合作,这是班集体建设中做好一切班级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