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满古风的夜行侠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永生,出生于1968年5月,河南安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河南省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2006年7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访韩国。甲骨文书法被人民大会堂、中国文字博物馆、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收藏,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河南书法年鉴》2006等报刊杂志,《青少年书法报》国展菁华曾头版作专题介绍。出版有《郭永生书法作品集》、《郭永生甲骨文书法作品集》、《甲骨文墨场挥毫备要》。
  曾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郭永生先生的甲骨文书法,风格冷峻、峭拔。以柔软的毛笔笔触,在绵柔的宣纸上还原了只有坚硬甲骨上才具有的金属质感的契刻痕迹。三千余载弥久的尘封岁月,仿佛在其字里行间洞开一条时空的隧道,让我们可以如此容易触摸那遥远的辉煌,谛听先人们面对苍穹发自心灵深处的祈祷。
  甲骨文是人神对话的神秘话语,在遥远的商代,那是一种只有掌握着文化特权的“贞人”才可以解读和书写的神秘符号。作为当代书家的郭永生,既能释读这种神秘符号的意义,又能借助这种对于世人陌生已久的文字符形来诠释美学的内涵,这不仅不是一般书家具有的崇古倾向,也不是那些浮躁的书写者借此媚俗的手段。因为以甲骨文入书法,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
  我以为他是书法群体里胸襟满带古风的夜行侠。
  郭永生先生,安阳人。本土文化情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环境让殷墟存留的甲骨文明滋养着他的书法艺术。对世人来说,这种文字既是神秘的,同时也是陌生的,当郭永生用心书写这些符号的时候,久远的时空给欣赏者留下的却是“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的唯美。
  应该说,中国书法本身就是诡奇和美丽的结合体。
  把汉字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这在整个人类艺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汉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体貌,这无疑又为书体的多样性表达提供了依据。
  在诸多的书体中,甲骨文字仿佛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种。它是至今所发现的成熟的汉字体系中最古老的,然而它又是中国文化舞台最后的登场者。1899年,一个寻常而又普通的时间节点,金石学家王懿荣独具慧眼识破了它尘封已久的身份。一个多世纪的岁月,甲骨文本身的神秘一点点被文字学家如同解密遗传密码一样破解了它的文明基因;与此同时,甲骨文峭拔、冷艳的形体也一点点进入到书法家的视界中来。
  自甲骨文被发现以来,尤其是民国期间的一些文字学家和书法家如王懿荣、刘鹗、董作宾等,都尝试着以甲骨文入书。由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甲骨文,是书写与契刻两道工序共同的结果,这样使得一些尝试者靠单纯书写很难达到与刻契一样的审美效果。正如文字学大家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商代统治者频繁进行占卜,需要刻在甲骨上的不辞数量很大。在坚硬的甲骨上刻字,非常费时费力。刻字的人未了提高效率,不得不改变毛笔字的笔法,主要是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或许,这正是甲骨文呈现简洁、瘦硬、峭拔的风格特征的“材料因”。
  相比较我们常见的书体:真草隶篆,甲骨文书法还有一个难点让一般书家望而却步,一是字形不很固定,一个字往往有很多种写法,这是甲骨文字形的丰富性,却需要书家做大量的记忆;另一个却与丰富性相反,也就是,现存甲骨文与今天常用的汉字一一对应的字数并不是很多,这就使创作的自由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因为你很难像楷书、隶书、行草一样随意创作一个作品。
  戴着镣铐能跳出优美节奏的才是真正的舞者,就像诗人词人能在韵脚平仄的束缚下依然能写出好诗词的才是大家。所以说,甲骨文书家需要在解决诸多的矛盾中,完成自己对美的创造。
  但我以为,相比其他的书体,甲骨文书法上的大胆探索,更具美学探索的意义:一是甲骨文不再具有使用性因素,只能关注形体本身给受众带来的视觉审美效果。二是甲骨文独有的构形与面貌可以使得书家在创作时避开司空见惯的书体带来的审美疲劳,为书法审美增添一层“陌生化”效果。
  事实上,自金文至楷书的诸多书体早已被书家们在临摹到创作的过程中肢解得没有一点点的神秘,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个书家无论从楷书还是隶书入手,在经历了行草书的那种笔走龙蛇、风樯阵马之后,都会不约而同的回归它的源头——小篆而吉金。“高尚其来者”不仅是人同此心的好古心理,同事也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于一个书法家及其作品的理解,我认为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器用(器),二是制度下制约形式(功利),三是理念(道)。
  在功用意识至上的时代,书法往往与制约人生的各种功利性规定产生深切的关联,如自周至汉,“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的规定持续了千百年。进入科举时代以后,要想取得缙绅之阶,书法(书写本身)的优劣往往会比文章的优劣更为直接。即使在比较开明的唐代,遴选人才的“身、言、书、判”四种标准中,书法依然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书法的功利性往往是人性中最直接的因素,小处关乎人的衣食住行,大处关乎人的扬名立万,仿佛这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人文修养的要求并不矛盾。至于一个书家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取得书法的地位和名誉,世人对此深文周纳的并不多。即使时至今日,书法圈依旧被这种强势的功利性驱使着。本来,各种书协、美协——这种应该属于民间化的团体都被赋予了政府行为,各种头衔带来的隐性利益吸引着众多从事书法绘画的人们趋之若鹜,于是才有了某个省书协、美协副主席竟然多达六七十人的怪相。
  我们习惯于评说魏晋的书法高妙绝伦,鲜有人思考何以至此的原因。那个时代,士族的特权,各种矛盾的尖锐,文人士大夫往往朝不保夕。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却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令后人仰止的书家。
  这就是人本身的觉醒,才有了艺术的觉醒,艺术的觉醒往往能超越时代性。“不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柏拉图语)。或许正因为如此,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家,把对生命和宇宙时空的理解融入看似虚空的书法点线中,使得机械的点画组合有了生命的律动。之所以自古及今无人撼动王羲之书圣的地位,无论可以理解的缘由有多少,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没有谁像他那样,把汉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完全的美学境界——无功利的自我中。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阐释形式,犹如唐诗宋词元曲一样,离开那个诞生它的时空,无论形式有多么的相似,都会逊色许多。书法到了今天,使用性对比于键盘和触摸屏控制的一切,显然已变得无足轻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论说人们会变的更加超然,甚至会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能做到更大限度的美学化。遗憾的是,我们这个看起来十分辉煌的当代书法,比前人都要轻薄得多、浮躁的多。而更多停留在文化的最低层面——器用上。也就是说,凡是能拿起笔来,在宣纸上挥洒一番的都敢于大言不惭的称自己为书法家。即使有少数几个超越利益之外的的书家,在中国书法文化的长河里方子舟子,面对前代圣哲留下的书法艺术杰作,心摹手追之后,也只能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
  中国的书法文化,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境界,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景行行止”的望其项背心理。没有那个书法家敢说自己的书法超越了书圣王羲之,除非他不惧落下狂妄的骂名。
  郭永生先生是低调的,带着对家乡出土文明的挚爱,选择了甲骨文,使其书法比较接地气。“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语),不贪图多体兼善,一味在甲骨文书法中钻坚仰高,营造了其书法之大气。同时他也是忘我的,不介乎所谓民间派还是学院派的风格纠缠,苦心孤诣于自己的初衷,才有了其甲骨文书法的硬气。
  中心祝愿郭永生先生,依照自己的审美观照,为世人营造一种别开生面的古老文字的书写美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漆画源自我国传统的漆器工艺,经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漆画的材料、技法、语言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漆画涉猎的材料丰富,漆艺技法更有“千文万华芬然不可胜识”之说。漆画鲜明的艺术语言由漆的特性造就,在漆画创作中需解决好漆与画的关系,化限制为自由,使感情、审美和材料得以统一。时代在进步,漆画艺术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漆画创作者要及时反思、总结创作中的经验教训,升华至严谨的文字理
期刊
摘 要:中原画风的“打造”问题在河南省美术界一直受到关注,如何将有关中原画风建构的思考引向具体、引向深入?本文由豫籍画家王宏建获得国际大奖一事为引言,抛出“中原画风”需要怎样的学理阐释?怎样确立地域指向和风格特征?秉持怎样的主旨精神?怎样看待批评等议题,并在相关讨论中针对性地提出了关注前车之鉴,立于学术、求真务实和重视批评等若干主张。  关键词:中原画风;构建;阐释;地域性;批评  引言  今年6
期刊
摘 要:林风眠的画作,孤独中透着纯洁的坚守,寂寞里涌动着热烈的沉思,萧瑟中饱含着倔强的伸张,淡雅中蒸腾着对传统的颠覆。诗心、梦骨,抒情、唯美,纯粹、清静,安谧、温暖,是人类艺术乌托邦的理想家园。画风萃取中、西方艺术之精华,同时打破中西方艺术之程式。独具匠心,独树一帜,自由奔放,彰显个性。他是融汇贯通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领军人。此乃艺术大同的必由之路,亦即林风眠画作,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气韵生动”为南北朝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之首,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上是一致的,但“传神”一词多指人物的面部及眼神所传达的内在情感,而谢赫的“气韵生动” 侧重画的总体感觉,要求在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系画之魂。是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重大突破。这是绘画理念
期刊
摘 要:癫狂与艺术,两者之间看似毫无联系却又相互影响,两者所共同具有的一些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人的情感、精神和心灵,都涉及到了“人的内心”这一领域,也涉及到每个人不同的思想与性格。而徐渭,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在被人生的各种挫折与痛苦击打而致癫狂之后,却用书画相容的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水墨大写意画,用自己的热情与痛苦开辟了一条癫狂不羁的艺术之路。  关键词:癫狂;书画相容;以书入画  一、癫狂与艺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也需要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不够,但是基础知识扎实;改进的“课题制”教学与社会、市场结合紧密。把传统教学中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课题制”教学的实践性相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 课题制 教学  [本论文为基金项目: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引
期刊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经历了一段彻底的社会变革和艺术觉醒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在所谓的“创建时期”(Gründerzeit) 内许多事情都变得可能。艺术方面,对于图案和形式,由原先对再现自然的热衷,转而尝试主动造型;从描绘具体的形象向抽象化形象过渡。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分离派于1897年成立,作为其领袖的克里姆特的艺术作品也正逐渐从古典的传统绘画转而向新的方向发展。无论在绘画形
期刊
摘 要:漫画作为一种大众艺术的形式起初只被认为是一种“夸张肖像”的类型或是画家的消遣之作,长期以来未被重视。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第一个将漫画提升到道德的高度,并对漫画的本质加以哲学式的探讨,为深入理解漫画艺术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漫画艺术;笑;杜米埃;道德  一  一九三五年,鲁迅在《太白》杂志上发表了《漫谈“漫画”》一文,赞扬了漫画的真实、有力。无独有偶,仅仅两年以后,还在读高三的张爱玲在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被大家重视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定义美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作为一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承担着启蒙孩童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观察力的重要任务;承担着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创新教育;承担着让幼儿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泥塑课作为开发
期刊
摘 要:河南“泥泥狗”“泥咕咕”都是涵盖多样泥塑玩具的统称。二者千姿百态的造型源于古老的宗教祭祀的民俗,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神话来源,并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它们的底色大多为黑色,再施以各色彩绘。淮阳“泥泥狗”和浚县“泥咕咕”可以说是泥塑玩具的姊妹,它们既有相似的地方,又各具特色。  关键词:祭祀;尚黑;图腾崇拜  一、绪论  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存在于各类民俗活动当中。它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劳动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