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复习指导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ts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05年试题特点简析
  
  2005年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试题,让我们明显感受到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在多年全省统一命题中,这是一次命题理念的新突破,它开拓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的视野,打破了传统考试下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的模式,让老师们更加明确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清楚了今后的教学方向,更加坚定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信念,2005年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试卷受到了专家和老师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2005年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试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大力贯彻新课程理念,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种试卷(非实验区、实验区)题型相同,形式相同,符合我省教学实际,为非实验区向实验区的顺利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双基”,联系实际,难易适度,注重考查能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打破思想定势,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优化。
  4.关注“热点”,兼顾“冰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体现了时代精神,注意了地域性。
  5.按照“同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6.充分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切实体现了人义关怀精神。
  7.关注重大主题,突出地方特色。试题中巧妙地引入地方素材,联系社会热点,构建能力平台,设问灵活开放,引领学生今后更加关注社会生活。
  8.题型设置合理,试卷结构科学,赋分恰当,阅读量和书写量适中,总体难度有所降低,符合河南省教育厅有关指示精神。
  
  二、2006年试题走势预测
  
  2006年中招命题在保持2005年试题风格的同时,会更加注重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对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的考查,更加聚焦学生的生活,更加关注地域特色和家乡建设,把“学习即生活”“考试即生活”充分统一起来,真正把教学过程中所达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研制试题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1.考试内容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的选材将会更贴近学生生活,将更紧密地结合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尽管学生没有使用新课标的教材,但这并不影响贯彻新课程理念。试题将不仅关注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
  2.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注重基础知识是历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的重点,新课程改革不否定基础知识教学,相反更加强调以知识为支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将会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础知识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拓展。基础知识不仅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还包括更新和拓展的知识,如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相关背景等。这是因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必将不断出现新的内容,因此,必须始终关注这些变化。
  3.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身边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时代特点之一,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和考查,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特征。那么,应该关注学生哪些方面的生活呢?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在生活中,学生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体,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要帮助学生澄清错误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要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他们必然要走入社会,而社会是复杂的,学生身边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这些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4.突出重大的时政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十分注重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考查。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考查不仅仅是简单地考查重大时政热点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更重要的是以时政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些时政热点包括每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基本国情国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
  5.注重学生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学生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该问题的看法,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②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具体的方案、口号、宣传标语、活动计划、解决措施等。
  6.加大试题开放力度,努力做到开放性和规范性的统一。加大试题开放力度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中招考试的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试题的开放度将不断加大,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般来说,开放性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试题具有开放性,即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特长,任意回答其中一个问题。②设问具有开放性,即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谈看法、提建议、谈打算、面对某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等,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回答。③答案具有开放性,即从不同角度设置开放性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只要学生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7.试题的设计将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试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传统的题型如单向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概括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索题等,将继续沿用,但可能会以不同的模块出现,例如以一个初中生在成长历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形式出现。②将会更加注重试题的人文性、系统性,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③试题将更注意体现新课改理念,更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轻松愉悦、充满自信地完成考试。
  8.客观性试题的比例仍将严格控制,并会以更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依据“回归品德”“回归生活”的理念,鼓励探究, 倡导创新,不回避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活动探索类的主观性试题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9.试题设问将会更加开放,试题答案更具开放性。将会加强采意给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尤其注重激励学生答题时的创新精神和独到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三、2006年的中招考试可能会出现的新亮点
  
  1.在命题的指导思想上,可能将更加突出考生的主体地位,给考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同时照顾城乡之间的差别,让考生真正成为考试的主人。
  2.题型设置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可能会有新的呈现形式,进一步突出创新精神,以应对开放性考试的挑战,避免猜题押题。
  3.试题的背景或载体,除了漫画、图表、诗词、歌词等形式外,可能会更加灵活、新颖,比如谚语、对联、名言警句等。
  4.试题的难度可能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有所增加,区分度可能会相应加大,从而更有利于优秀考生展示其实力和才华,但又能够适应大部分考生。
  5.试题的题干文字阅读量可能仍保持适中,而语言更加精炼、简洁。
  6.试题的设问角度可能会更加巧妙,符合考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给考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余地,以避免成人化倾向。
  7.试题的答案设置将更加规范、科学,既强调引领性、开放性,又不失其规范性,将尽量做到开放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8.在评分标准上,将会更加尊重考生答案的多元化、个性化。
  9.试题可能更加注重综合性,淡化学科知识体系,会渗透一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些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展望人类未来生活、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因更具有长久价值而倍受重视。因为知识是对某种已经存在、已有定论的事情的了解和积累,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不可能一一传授,学生也不是无限大的“容器”。我们知道,政治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的政治是空洞的政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了对知识的考查,也就无法考查能力。现今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可以说考查知识是为考查能力和思想觉悟服务的,在突出思想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性,“综合”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能力的要求。综合试题往往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单学科或多学科提出各种问题,以达到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热点问题、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等,但不会超越考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10.试题可能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作为命题的依据。从表面上看离教材似乎有点远,但是理在“书中”,高于教材,更加灵活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精神。因此,机械地死扣教材是得不了高分的。
  
  四、复习迎考策略
  
  2006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复习,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材“定位”。教材是学生的“学本”而非“教本”,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只是教学的参考,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不同版本的教材只不过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一这种理念不仅应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应在复习备考中有所渗透和体现。所以,复习时不但要复习教材,而且要时刻注意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
  复习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在重视“双基”复习的同时,要重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把生动的现实材料引进课堂,通过“以案导学”“案中求理”“用中求化”的方法,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沟通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拓展知识的空间,实现懂与信、知与能的转化。
  2.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导向。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有如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儿女的模样虽多种多样,但他们都源于父母的基因。教材可以有许多版本,许各具特色,但它们都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都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一中招考试是对包括教材在内的整体课程资源的一种检测,而决非仅仅是对教材这种有限课程资源的考查。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载体,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要注重研究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作为复习备考的指南,教材有限的教学资源不是中招考试的全部,其中很多相关的课程资源是无形的,是需要教师进行重新整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界限更加模糊,学科之间渗透和融合更加明显,所以复习备考必须注重综合性。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那种靠投机取巧、临时抱佛脚来应对中招考试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
  3.懂得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资源教师在复习备考中最有效的一条策略就是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有整合学科教学资源的能力和素质,要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中相天的课程资源加以整合,更要打破学科体系,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寻找备考的素材和资源,如时政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家乡建设成就、学生活实际等。
  传统的三轮复习方法需要进行调整,那种认为单纯地重复教材内容就等于夯实基础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中招考试对“双基”的要求,是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科学的考查,而决不是照搬教材、机械式地进行考查。没有一定的生活背景,单纯地靠划划、背背是难以奏效的,与新课程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对教材的复习,认为这是对学生“双基”的重视,而很少抽时间去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很少去研究怎样“活化教材”,把教材生活化。同时,也很少在使用教材时去联系相关资源,创设情境和话题,培养学生借助教材、借助相关资源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学会研究题型,教给学生方法。题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同题型在命题设置上体现了对学生不同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考查。每一种类型的题目不管形式怎么变,都有答题的相应规律。有的教师认为,题型研究对于提高理科的成绩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没有太大意义,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
  5.要强化能力要求,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中招考试更加注重对“三维目标”的考查,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展、延伸、迁移能力,更加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的考查,而不是为考知识点而考知识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平时教学与复习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如演绎法(要求从原理出发,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解释、说明某一问题)、归纳法(要求用一系列相关的事实和观点来论证某一观点)等。学生只有学会分析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目 的。
  6.夯实基础,把握好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在教学与复习中,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准确理解和把握,注意知识的主次,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从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来看,不片面追求知识覆盖率,而是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因此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年来关于主干知识的考查方式,复习要全面、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总体把握,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才能随时调动或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7.要重视热点问题,选准重点专题。中招考试不回避热点问题,因为考试不能与实际教育活动相悖,这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突出特点。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也是中招考试中常涉及的问题,因为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知识,记忆障碍较小,因而能提高考查能力的效度。2005年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试题,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中心、以人们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想,特别是持续了几年并还将持续的一些国内、国际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在2005年的试题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必须重视热点问题,选准重点专题,按专题、材料与相关理论进行整理,阐释这一专题包括的内容,整理这~专题所涉及的原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只要这样扎扎实实地做了,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8.了解学生实际,把握导向。从学生学习和应试能力角度来看,通过近年来的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的弱点:①基础知识弱。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尤其不会灵活运用;考试时靠抄书,结果是“翻破指头无觅处,抄得满卷无分数”。②审题能力弱。审题不准确,弄不清题意,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③解题技巧弱。缺乏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应变能力不强。④知识迁移能力弱。思维不活跃,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⑤表达能力弱。词不达意,层次模糊,尤其对本学科的概念、术语、基本原理等掌握运用不够熟练。⑥综合能力弱。遇到新的问题情境茫然失措,缺乏综合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因此,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导向。分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命题所涉及的重点、热点问题,试题的特点。
  第二,领会宗旨。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回归理论;教材联系热点,热点回归教材。
  第三,掌握要领。依据“三本”(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立足“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其中知识是基础,技能是桥梁,方法是关键),强化“三点”(重点、难点、热点),重视“三法”(考法、教法、学法)。
  第四,注意“三性”。基础性(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综合性(学科内、跨学科、与热点结合)、时代性(反映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责编 海 宇)
其他文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偶尔读到王安石的《元日》,忽然想起了中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弃旧用新的教学模式,与这位改革家的这句诗是何其的相似。  不可否认,推行素质教育,改变语文教材以及实施新课改,给一直以来死气沉沉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近几年,诸多专家、学者、语文教师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不少课堂教学模式。这
值此中国共产党90年华诞,回顾与梳理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年探索、百年进步、百年辉煌的伟大历程,乃是一件十分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之创建、发展与改革,大致可分为这样三个阶段:1921年至1949年,在根据地解放区发展新教育,创建新体制;1949年至1978年,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并在实践中曲折发展;1978年至今,在改革开放中探索教育管理体
主持人语: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人生原本是一杯白开水,平静与浮躁,贫乏与富足、高尚与卑微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它添加的调味品。有人喜欢丰富刺激的生活,把它调成多味酱;有人喜欢苦中作乐的生活,把它搅成咖啡;有人喜欢在生活中多加点蜜,把它和成甜甜的水;有人喜欢把生活泡成茶,细品它的清香;还有人什么也不加,只喜欢原汁原味的白开水……  本期我们邀请几位教师,来聊
编者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在赞叹司马光的机智的同时,人们常常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那个孩子为什么会掉进缸里?从古到今,中国的教育一直缺少“自救”内容,使孩子们缺乏远离危险和应对危险的能力。或许是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总是关注集体而忽略个人,这也就导致在教育上提倡“他救”而忽视“自救”。教育的这个缺口是可怕的,因为生命的存在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生命,何谈教育?    一顶草帽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极为密切的。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人的心理品质,德育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讲,是一种发展与升华。如一个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正常交往,恰当地表露与控制自己,就更易于
编者按:  2001年秋季启动并逐步推进至今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民间被称做“新课改”。回顾过往10年并评价它的得失,在今天有着继往开来的意义。本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由当年参与制订数学和语文课程标准的两位学者担任受访嘉宾。记者力求把他们对课程改革的宝贵感悟,尽可能到位地展现在这两篇回顾中。    “一个政府对学校课程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未来的高度。实际上,
刘 波 张新有 李 涛  编者按  挖掘鲜活素材,交流各地信息,总结改革经验,展示教育成就,这是《改革前沿》栏目在新的一年中所要秉承的宗旨。本期,我们推出的是焦作市在教育督政方面取得的成绩,以此为开端,今后还将陆续在此栏目推出各地、各学校在教育改革中的成功探索,以方便大家相互借鉴,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如果您所在的市、县、学校有好的新闻线索,那就悳与本栏目的主持人刘波吧。  栏目邮箱:1b
【摘 要】近年来,突发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公众开始主动介入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但是,由于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呈现着模式化的现象,由此而严重制约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造成了公众和媒体双双被动的局面,这在马航失联事件中显现尤为突出。为了突破这种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模式化思维,我国媒体在汲取外媒有益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自身条件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关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影响已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多或少面临着发展困境。本文分析传统纸媒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合适的发展新路径,从短视频、直播、新闻产品矩阵几个角度切入,探讨如何实现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短视频  为应对新媒体的兴盛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传统媒体中纸媒通
【摘 要】广播自上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广播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广播节目样式多种多样,新闻类的、评论类的、知识类的、综艺类的……这些节目让人们在收听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在这个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群喜欢轻松愉快的氛围,全身心的投入而忘记烦恼忧愁。综艺类的广播节目就为这类人群打开了通往娱乐、休闲的大门。  【关键词】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