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研三方谈出版电子化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下)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i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产业链构建
  书香:对产业链构建,三位有什么看法?
  王荣文:数位内容产业是由内容、软体、硬体、通路、通讯5个环节组成的生态系统。
  这五方在一起沟通的时候,每一方都有专业的技术含量,这种专业的整合和沟通必须要有一些共同语言才能够完成。比如,如果只是一名懂得硬体的技术人员来做电子书,他虽然知道技术的缘来,可是未必了解出版最在乎的那种美感,比如行距、版面的编排、字体的选择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本书,用同样的工具,这家出版社排出来就漂亮得不得了,那家出版社排出来就一塌糊涂),他们在乎的是在硬体里有内容就好,对于内容的好坏他们没有标准。所以这里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通常的结果是,由一个终端产品或服务来整合电子书或电子杂志。像远流做金庸机,金庸作品的全部内容都被整合在里面,我做了我能想象的金庸机应该有的所有功能。可是这个产品没有成功,因为我没有创造出那个生态系统,没有把通信的人结合进来,我不知道对于中华电信或是远传的用户来说,他们还需要什么或者不需要什么。
  不过虽然金庸机并没有成功,但通过这个个案来帮助其他通案,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每一个整体产业的进步都是从个案去完成的。我在韩国学到一个词,叫产业工会,意思是要做单一产业的集体繁荣。所以数位内容产业一定是跟内容行业有关,跟通信行业有关,跟科技行业有关,是跟整个产业链里的每一方都密切相关。
  王勤:一家企业的老板,要完成单一产业的繁荣比较容易,比如亚马逊、苹果等企业为什么能做到?他有决策力、判断力、执行力,直接通过市场机制,在一个封闭的产业链中完成(利益偶和机制在一个企业里很容易完成)。
  可是我们的产业链是行政性质的,各部门的利益出发点都不一样,各自的技术方式也都不同。这么多跨界的经济主体,谁做领袖来判断?这种执行力靠谁?靠利益偶合机制(就是所谓的营利模式),能不能把各方面的利益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真诚地去合作。但这不是一个经济主体能说了算的,要有一个行业的模式,或是资源投放系统,让处于行业中每一个环境的人,都能共享,并能在共享过程中都获得不同的利益,有所成长。这是我们追求的模式,这需要产业里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
  要打破各行政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构成一个全新的业态和产业链,将受到三方面的阻力:一是内容的生产者、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否打通;二是信息交流的通道能否打通;三是版权受让模式能否规范。数字出版中,内容生产者包括原创作者、出版社以及再生产者(例如百度等利用计算机搜索引擎,将信息大规模地汇聚和生产汇编),从而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版权模式。没有规范的版权受让模式,也就无法建立一个正常的交易秩序和交易规范。
  要形成一个新业态,需要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环境。如果能把新闻、广电、出版和通信全部整合起来,就能实现产业各环节的互通。数字出版下,生产的产品、加工单位以及数字化格式各式各样,单靠一方难以兼顾,因此这不是一个共享机制,而是各司其职的机制。例如,通信商掌握着客户的阅读需求,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不可能与他方共享,与此同时,他们没有生产内容的能力。而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他们不清楚用户的阅读需求,也就没有掌握终端的能力。因此,如果这两个环节能够互通,通信商将用户的需求反馈给内容生产商,内容生产商就能够生产出更多更精准的产品。
  朱晓幸:未来产业链真正比较完整的,应该是作者做作者的事情,作者也可能跳过出版社直接面对读者,可是肯定存在一个内容加工的区块,它也许是一个集成的区块,最后才会到达平台。这个产业链目前还不够完善,彼此都还找不到支撑,必须要让平台商先赚到利润,这样产业链的后面各环节才够分。如果不够分的话,后面的产业链是很难完备的。因为如果只能赚10块钱,每个人能分到的钱就很有限,可是如果能赚到1000块,大家能分到的就比较多。这个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比如中国移动有本事跟内容商喊“我要六成或七成”,是因为他要帮你做内容转制,这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产业链是完整的,移动就不该去做内容转制这种工作,而是内容供应者在提供内容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如果内容提供者能做到这点,移动就要把他本来拿到的六成或是七成释放出来,因为他可以扣掉这些运营的成本。
  
  关键词:内容与科技的结合
  书香:远传在台湾跟出版业者的拆帐比较合理,为什么你们能做这样的分成?
  朱晓幸:可是现在我们就有点卡住了。我觉得中国移动某一方面的做法是对的,因为他知道出版业界没有这个能力做转制这个工作,就把这个工作外包出去,因为他要做这些事,所以就要收六成或七成。但远传只收三成,要做转制是不可能的。而出版业界也会考虑:这本书电子化之后能赚多少钱?如果赚不了多少钱,他也卡住,不想去做。这样的话,中间这个区块就不见了。连内容都没有了,就更不要谈最佳化或个人化。
  王荣文:出版社讲究的是最终的阅读体验,假如我们要把这个阅读体验增值在手机里面,可以有两个合作模式,一个是我们最擅长的,在网上组合读者,替读者做服务,让他们有好的阅读体验。以手机这个载体供应所有内容为例,如果我们现在开发一个字典或百科工具,然后交给远传电信,它每年给我固定金额作为服务。换句话说,这个产品就是跟远传合作的附加。远传不需要去开发百科全书,可是如果用户现在在用手机的时候,他需要查找某个名词的更详细的解释,不是只有google的服务,而要更权威的解释。那我们能够提供一个权威的内容给他。这就需要这种内容和这种科技的专家结合在一起,那这个服务就通了。
  王勤:所以不管拿什么手机或是终端阅读,有三个要求,第一个是想到就有,就是不管什么终端,想到就能获得;第二个是需要就读,我读的终端肯定五花八门,不可能只限制一种;第三个,读就能懂。这是对内容来说,要求发布在这个通道里的任何东西,能让任何人都懂。因为不同人的知识背景不同,阅读需要和阅读目的也不一样,要让他读懂我给他的东西,我提供的一篇文章或是一个短信,能让全部人都懂。我要适配所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我要有一个知识体。就像你买菜,你挑挑拣拣,捡到最适合你的东西。很简单的事,但是要做到就很难。这是我对数字出版的理解。
  书香:从朱协理的角度来说,像他们这种功能,对你们的客户有多大的需求?
  朱晓幸:这种完美的服务,当然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如果能做到的话,这个增值肯定是可能的。
  王荣文:内容提供商研发完以后,他们买就可以了。
  王勤:他(远传之类的平台商)是一个大超市。你买东西逛超市,一定会去找最大的超市,因为它品种多,选择性强,可以货比三家甚至几十家。每个人买的东西都不一样,因为你的期望值和需求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把知识不断拆解开来,而且还能再组配起来。
  王荣文:对积极参与电子书产业的内容提供商来说,我们目前是在用个案来推演整个产业链未来可能的模式。因为已经有了大的盖房子的架构,可以用个案来推演看看能不能通,因为只有小个案才有完工日期。
其他文献
2005年,台湾绘本界的历史被狠狠地改写。当年最红的不是朱德庸也不是幾米,而是80后女孩弯弯。轩然大波的掀起,始于弯弯的第一本绘本《可不可以不要上班》,绘本画风清新,内容充满自嘲精神,又直观反映平凡人的现实心态,深受年轻人及上班族喜爱。这本小小的绘本为当时疲软的书市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首刷12000本一周内售罄,让众多畅销书团队叹为观止,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作者都看到新的机会,“弯弯风潮”一时兴起。 
期刊
上海文化出版社(下文简称文化社),成立于1955年5月,曾作为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后逐渐发展为独立出版社。文化社始终秉承着巴金老人“把心交给读者”的出版理念,在实用生活和大众文化领域辛勤耕耘着。  王刚,现任文化社社长。在1999年正式进入出版界之前,中文系出身的他办过报纸,在研究所里做过研究。后来,广泛的兴趣又将他的事业引向了出版界。从他的口中,我们得以了解文化社曾经的辉煌、现今的挑战,
期刊
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她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爱琴海等地的先民首先奏响了人类文明的乐章。不同的是,这些地区在一度兴盛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文化中断,文明之光从此衰落沉寂。惟独中华文明数千年来虽经历坎坷,却连绵不绝,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一脉文化体,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而在这文化体中独特的美术系列则是最为耀眼的一幕。我们常常感叹
期刊
苏西·罗托洛(1943~2011),美国艺术家。她是鲍勃·迪伦的第一位真爱,迪伦1960年代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发展期间的女友,迪伦众多传世情歌中的女主角,迪伦政治意识的启蒙者和他成为抗议歌手的推动者,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迪伦歌词创作的女人。自他们的恋情在1965年彻底结束之后,苏西一直对他们的过去守口如瓶,此间众多的流言和传闻在坊间传递,《放任自流的时光》则做出了回应。  苏西1943年11月出生于纽
期刊
活在今日香港,饮食似乎是耗费多于需要,例如大部分人往往吃剩许多食物,这或关乎饭菜量或胃口。不过,在婚礼喜宴中被浪费的食物往往更多,而且大都很完整。另外,香港茶餐厅数量之多也是惊人的,这么多人从事饮食业,每天未被消费的食物谅必十分可观。《剩食》作者就在书中说明,堆填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垃圾本来就是食物,它们因为成为餐厅眼中的“厨余”、“剩食”而被抛弃,结果因腐烂而变成真正的垃圾。  由于这类题材一直不被
期刊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有时候我们会生气,有时候我们会烦躁,有时候我们会发火,有时候我们会抓狂。然而,这样的冲动往往会使我们做出平时不易做的决定,从而酿成让自己悔恨终生的大错。人人内心都有按照自己意志出牌、满足自我的欲望。这种欲望如果不经过理智的过滤网,就会滑入冲动的陷阱。  本书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2002-2007),在国际终端营销协会(POPAI)和国际便利店协会(NAC
期刊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它只说了一件事的前一半,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眷属之后还有漫漫的几十年人生路,能不能偕老而终,还真不是说得准的事。笔者藏有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老杂志《万象》,上面有周璇与严华的“分手告白”,我另收藏周璇严华蜜月时的图片,两相对照,一声叹息。周璇严华,世纪情人,虽成眷属,未能偕老。  央视《百年歌声》栏目是一档极具水准的回顾性节目,音画结合得十
期刊
还记得漫游未来的“小灵通”吗?叶永烈先生在《小灵通漫游未来》里塑造的小记者,是我童年时代最羡慕的人物。然而在目前的现实压力下,读科幻,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我就把高物价、交通拥堵、气候变迁暂且抛开,用晚饭后的休闲时光,翻开《流浪地球》,隐藏在心中那个好奇的小孩又开始探头探脑了。  《流浪地球》是2011年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的精选集,跟随那一篇篇风格迥异却同样耐读的中篇科幻小说,可以领
期刊
当夜晚侵入这个山村  看门狗远远地吠叫  我推开柴扉凝望着黑夜清冷的孤寂  看到月亮打着寒颤  不明白狗为何对着空山狂吠  而冷月正悄然溜走  这是日本近代象征主义诗坛先驱萩原朔太郎早期首部诗集作品《吠月》中的一段词句,字里行间不啻充满清冷、倦怠、虚无的色彩,藉此表达出诗人本身向往孤独阴郁的厌世情感和思想,而诗中屡屡带有特异感觉的新式口语亦受到诗坛高度评价,被视为确立日本口语自由诗的里程碑。  从
期刊
深秋的十月,人们收获了苹果,失去了种植苹果的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带着他的光辉与魅力离开人间,却为全世界的苹果迷甚可说是全世界的年轻人留下一颗苹果、一种精神、一段传奇。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出于崇敬与怀念而将这个十月奉献给了乔布斯。乔布斯的一生太适合书写了,所以在全世界最怀念他的月份里,多本关于他的书冲入畅销榜中,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10月24日,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