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幸福危险论”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日本人很少使用“幸福”一词,特别是在日常会话中。
  日常不使用“幸福”一词,不仅因为日本人生活上与幸福关系疏远,还因为他们养成了对幸福有所回避的习性。
  比起满月,日本人更喜欢带有些许残缺的月亮,兴许也是受到这种“幸福论”的影响。回顾一下日本人幸福感淡漠的由来,可以知道,自古以来,日本人就被反复地灌输了这样的观念:幸福是危险的、空虚的,而忍受不幸才是美德。
  日本自古就有不少关于修养的书,这些书几乎都毫不例外地告诫人:“如果九分不满足,十分就漾出来了。”
  意思是说,人如果期望一切都达到十分满意的程度或者期望达到幸福的状态,虽非罪恶却是危险的,这将会成为痛苦之源。
  这种想法不用说,是出自老庄的少欲知足思想。老子的“知止所以不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说:做人做事知道满足,懂得节制,才能长久。
  日本古时,鸭长明在《方丈记》中说,“有财多虑”,“人所营皆愚,尤以造家宅于如此多危之京中,耗财恼心,实为愚中之极”,所以“唯草庵,闲逸无虑”。其结论依然是幸福危险论,即认为优渥的物质条件,会带来恐怖和不安。
  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也反复主张:物质的幸福是危险的。“财多疏于守身,招累致害之媒也”,而“身死留财,非智者之举。……有言‘唯我得’者辈,争家业,其状恶也”。他甚至举出争夺遗产的恶例,主张只要有“以保朝夕之物”就可以知足了。
  鸭长明和吉田兼好的幸福危险论,不过是接受了老庄和佛教思想的隐士的个人见解,并未被当作处世的教训广泛地向一般民众说教,让民众接受。
  禅语中常见的“日日是好日”,也是一种对日常的感恩之心。可是,对德川幕府来说,为了构筑封建社会牢固的基础,却有必要在施以武力压制的同时,向民众植入“毫无不满地接受严格的身份制”的心性。自德川家康以来,侍奉过四代德川将军的御用儒者林罗山在通俗解释仁义礼智信的《春鉴抄》中,就多处以恫吓的语言强调幸福危险:“欲纵终必灭,志满后必毁,乐极悲自来。谨言慎行不可轻也。”
  不只林罗山一人,德川时代的儒者们为了防止民众的不平、不满情绪爆发,在种种说教中专门告诉人们:企求幸福是危险的。贝原益轩就是这种幸福危险论的代表。他说:“财禄有止,私欲无止。任所欲无止,必财尽途穷。……纵享万贯之俸,而随心所欲,富家亦必有财竭后日,既苦自身,且累他人,为一生之苦、子孙之不幸。”
  贝原益轩进而将其道理推演为:“万事满至十分,其上无以复加,忧患之本也。古人曰:酒饮微醉,花观半开,此言至理也。”
  贝原益轩的幸福危险论以各种形式,通俗地进入德川时代的民众之中。而且他不只说“幸福是危险的”,或说“事物不足才是安全的”,仅这些是不够的,他还告诉人们:人如果不懂此理,一定会受到更高的绝对权力——“天道”的处罚。比如,受到世间的赞扬,或感受到现实的幸福时,要想到“好事多磨”的谚语,坏事一定会伴随幸福发生。《益轩十训》中说:“易曰:天有盈亏,物有满缺。古语亦谓:藏多失厚。”天道之罚——天罚并不只是针对“人因贫穷而产生的”贪婪。
  日本花道中,有时要故意营造出一种“不圆满”的意境。一般来说,日本古来就有受恩负重之身多患的思想。如《沙石集》中说:“恩愈大,烦恼愈多,所营愈繁,身多危矣!”
  因把幸运看作天赋之恩,所以便产生了如果享受的恩惠过大,反而会危及自身的想法,主张幸福过度反而不好。如果幸福超出限度,就会带来灾祸。还有处世说教书中说:“大福来,灾祸起,当为训,慎处之。”这种“幸福否定论”大概可以说是“幸福危险论”的基础吧。
  再有,幸福的条件之一快乐,反招苦,在心学中有大家都知道的“乐为悲之始”“乐为苦种”的古谚。贝原益轩说:“世俗之乐,其乐犹不止,迅即为我身之苦,惑心,损身,恼人。”
  德川时代的日本学者中,也有反对幸福危险论,提倡享乐主义的。不过,尽管他们认为享乐属于人的天性,但依然保留着乐必有苦相随的观点。比如,富士谷御杖说:“凡人之常情,无不求乐厌苦,然只厌苦则招苦,只求乐则失乐。”
  这种认为享乐反招痛苦的思想,至今依然作为处世妙诀,被写在谈修养、谈处世的书里。例如:“富有……反而因此感到苦恼。富有者未必幸福。”“忙忙碌碌地追求金钱,被金钱鞭打着,苦恼万分地东奔西走。多么痛苦呀!”当然,今天的说教没有采取“幸福危险”“受天罚”的那种恫吓的形式,但自鸭长明、吉田兼好以来的幸福危险论,尽管历经岁月,仍照原样被继承下来,仅仅改换为现代语言,依旧被当作指导大众生活的一个指针,实在令人惊讶。
  日本寺院门前的禅语中,“苦难”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幸福”。
  当然,在战后的日本,极端幸福至上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心理已开始蔓延。它是与幸福否定论完全对立的。
  尽管如此,至今还有许多日本人,在蒙受他人的好意时感到难以坦然接受。他们把他人的好意和得到的幸福视为“恩惠”,又认为这种“恩惠”必然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他们在接受幸福的同时,感到被置于承受负担的烦恼和束缚之中。
  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中,鲜明地描绘了日本人独有的这种可称为“幸福负重”的感情:
  同一时期,我还受到银座某大咖啡馆女招待意想不到的恩惠。虽然仅仅一次,但拘于这一恩惠,我感到不安和恐惧,连身体都不敢动一动……
  这种幸福反而是重荷的心境,令人感到其同古时的“幸福危险论”,尤其是《沙石集》中的“大恩危险论”是一脉相承的。
  (丁 丁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一书,勾 犇图)
  对人的友善的关切,是爱的一种,但并非想紧抓、想占有、老是渴望对方回报的那一种。这一种常常是不快乐的因子。带来快乐的那种关切,是喜欢观察他人,在他人的个性中感受到乐趣,并使接触自己的人感到愉快,而不是想去支配他人或要求他人热烈地崇拜自己。凡真用这等态度去对待他人的人,定能产生快乐,领受到对方的友爱。
  ——罗素
其他文献
小孩撒谎,可笑而不可恶。  我家老大,“诡计”多端。四岁时,带他去朋友家聚餐,其他小孩都留在户外踢球,他呢,一个人溜进盥洗间,好奇地使用电动剃须刀,把自己的眉毛剃掉了。  我发现后,惊问“失眉”缘由,他居然面不改色地说道:  “哥哥在花园里踢球,球飞到我脸上,打中我的眉毛,它就整条掉下来了!”  我听后笑倒在地,忘了生气。  少年撒谎,可恶而不可恨。  少年撒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懒惰而
期刊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听到当地人传说,这一带有三国时的赤壁古战场。照例,才华横溢的苏轼不太计较此说是否真切,反正诗情与哲思已因之喷薄而出。  苏轼在《赤壁赋》中这样写道: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曹操《短歌行》的创作时间有争议,因为全诗的意象似乎并不通贯,更增加了推定的难度。但无论如何,“月明星稀,乌鹊南
期刊
三位朋友都去過同一个地方,给出的评价却各不相同。  朋友甲说:“没意思,饭菜不好吃,宾馆里没空调,而且连自动麻将也没有,还得玩手动麻将。我劝你别去!”  朋友乙说:“那里一般,所有旅游景点该有的东西都有,山还算清秀,树也不错,只是太冷了,没玩过的可以去玩玩!”  朋友丙则很兴奋:“那个地方你一定要去。那里的山道是明朝时期用石头砌成的,上面已印下千千万万的足迹;路两旁,千年以上的古树随处可见;树间,
期刊
从前,一只多愁善感的年轻飞蛾爱上了一颗星星。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他妈妈奉劝他去爱桥上的一盏灯。  她说:“你不可能跟一颗星星厮守,却可以绕着一盏灯盘旋。”  “这样的话,你就有地方可去了,”他爸爸说,“要是追求星星,你根本无处可去。”  然而,年轻的飞蛾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劝告。每个黄昏,当那颗星星出现在天空时,他就动身朝星星飞去;每个黎明,他都因为这种徒劳无功的努力而筋疲力盡地缓缓飞回家。  有一
期刊
一  霄霄读小学四年级时,就对股市曲线图很感兴趣,他问我:“妈妈,为什么这个线一会儿上去,一会儿又下来了?”  那是2011年,霄霄在学校有一堂课,叫“儿童经济学”,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货币的起源,也讲股票和投资。  这年圣诞节,我对霄霄说:“妈妈送你一个圣诞礼物——1万元的本金,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想买什么公司的股票,妈妈帮你操作。赚的钱都给你当零花钱,亏的钱由妈妈来承担。”他很开心。  霄霄让我买的
期刊
曾国藩的湘军里有一位奇人,此人出身极其穷困,其母亲、祖父、兄嫂、三子先后或饥或病而死,年过三十才考上秀才,四十多岁靠教书为生仍常常无米为炊,史书上用“家酷贫”三个字来形容他的处境。  就是这样一个孱弱老迈的儒生,在四十五岁“高龄”开办团练,竟召集了一千多名弟子,协助曾国藩编练湘军,从未摸过兵器的他先率军解南昌之围,后以百人兵力剿数千敌匪,征战四年克城数十,二百余战几乎没有败绩。他是曾国藩部队里最为
期刊
这个案子发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请了两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们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不好搬运,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搬,但他们并没有在这18堆马粪上做任何标记。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些马粪,就问附近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人要把马粪运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些马粪没有标记,也没有主人,就
期刊
管理有层次之分,也有高低之分。  管理可以划分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文化化这四个层次与阶段。以卫生管理为例——  在管理的第一个层次与阶段,即制度化的层次和阶段,一般是建立了卫生管理的制度,不管多少条,其实最关键的就是一句话:“要讲究卫生。”当然,内容可以很多,比如要讲究公共卫生、要讲究个人卫生、要扫地、要洗脸刷牙,等等。  到了规范化的层次与阶段,一般是对卫生管理的行为进行规范。不仅提出“要
期刊
展览“物尽其用”的部分展品  中国艺术家宋冬曾在一个名为“物尽其用”的展览上,展出他已过世的母亲收藏的家居用品。展品中包括他母亲毕生收藏的全部物品:杯子、罐子、袋子、牙膏皮、衬衫、纽扣、圆珠笔、瓶盖、书包、盒子、绳子、领带夹、饭碗、手包、跳绳、毛绒动物和娃娃……总共一万件物品。所有物品都放在北京那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家中,房间太小了,到處是展品。  当我看到这些展品的时候,首先,我是困惑的。为什么有
期刊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国画大家齐白石先生的成才经历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湖南湘潭人。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所以他16岁就开始拜师学习雕花木工。齐白石的木工师父手艺很好,他又认真好学,所以他的手艺越来越好。由于经常跟着师父在外面做活,渐渐地,他在当地有了些名气。  齐白石学手艺不仅勤动手,更善动脑。他发现师父雕的花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固定的样式,什么“麒麟送子”“状元及第”,没什么新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