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生活”、“物理”和“社会”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o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课堂虽然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主阵地,但物理最初的认知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不能与生活中物理现象脱离开来,教师教授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应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从生活学习物理。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得到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 生活 物理 社会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指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社会即学校”是说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学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恰恰符合这样的教学理念。
  一、找物理,感受物理来自于生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观察生活现象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环境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炒菜放点盐几分钟菜就咸了,腌菜就要等上好几天菜才能变咸。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菜刀永久了要磨一磨。教学中利用好这些生活现象,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很大帮助。自行车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交通工具,教师在讲授“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这一个环节时,观察自行车上的装置进行学习。
  教师:自行车上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学生:车轮、刹车、踏脚板……
  教师:这些装置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大摩擦的?
  学生甲:车轮轮胎上有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学生乙:刹车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学生丙:踏脚板和把手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
  教师:那么自行车上有没有减小摩擦的地方?
  学生:车抽、轮子。
  教师:通过什么方法减小摩擦?
  学生甲:车轴通过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教师讲一个轴承解剖开
  学生乙观察后:通过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学生丙:轮子做成圆形的通过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通过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解释事物的成因。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深刻,理解也能透彻。
  2.收集生活素材渗透物理知识
  物理中的许多概念等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例如,让学生搓搓手,学生马上能体验到手变暖和,由此体验出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哈口气在手上,学生能体验到手也能变暖和,由此体验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同时哈气感觉到手上湿湿的,又用来说明了液化是放热过程。让学生走走学校的鹅卵石小路,体验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课程设计:
  1、教师将棉花蘸水在黑板上划一条水印,观察水的蒸发
  2、教师再在黑板上划一条水印,同时用电吹风的冷风档吹
  3、教师第三次用电吹风的热风档吹水印
  4、教师将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划一条印迹
  学生看到用冷风档吹比自然蒸发快,用热风档吹比冷风档蒸发快,在同样情况下酒精比水蒸发快。为了能让学生体会深刻,还可以在课间让学生洗手帕,一块晾在走廊向阳处,另一块晾在教室门背后,上课时让学生将两块手帕拿到教室,发现室外的手帕干了,室内的还是湿的。学生立刻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抽象的教学直观的显现出来,结论更加科学可靠。学生通过体验、感知,感受到物理来自于生活。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物理”,教师及时教会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汇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有目的的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中提取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并与课堂教学的实例、实验相结合,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好,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二、学物理,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连
  “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领悟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物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教师如果设计一些应用性强的问题,就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物理的应用价值和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高层次的发展。
  1.在生活中应用科学探究模式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针对初中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特点,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七个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的基本要求都作了说明,“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问题从哪里来?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例如,在讲到电学时,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拿电灯泡进行点拨。
  生活问题:白炽灯是人们常用的照明电器。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请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回答。
  问题:白炽灯的灯丝用久了为什么会变细?
  简答: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灯丝升华造成的。
  分析:白炽灯涉及有许多的物理问题,可以从制造的材料、形状、工作情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问题。
  如:1.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灯泡内为什么要抽出空气?
  3.白炽灯在工作时能的转化是怎样的?
  4.白炽灯是否节能?等等。
  2.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物理知识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分为“解释现象”和“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两种类型。
  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是用物理知识去说明实际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例如: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圈,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等等
  电器名称 电饭锅 洗衣机 电视机 照明电灯 电脑
  额定功率(W) 1000 300 200 100 100 100 200
  又如图是一张电费发票,学生通过计算实施阶梯电价后电费和没有实施时的电费,进行比较,体会国家采取实施阶梯电价的意义和必要。
  总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幼儿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思考。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的过程。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我们周围到处有着可以阅读的东西,幼儿一般不会自己主动的去看书,而是被动的去看书。墙面和板块有吸引幼儿阅读的特点,并在区角中设置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场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体验 体验学习
期刊
[摘 要] 鉴于高中生阅读知识面比较狭窄,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课堂效率低,本文追根溯源,并且对症下药提出了一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对策。建议更新师生的阅读理念,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建立学生本位的阅读模型,深化、丰富学生的“期待视野”,进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良性对话,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品位,拓宽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让阅读期待真正彰显出课堂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高中学生 语文阅读 策略 期待视野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请学生思考回答,会发现学生常回答错误.此时,如果我们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不仅会打击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让同学感觉没面子,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误回答中往往也有合理的成分,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认真剖析,适当引导学生去探究解题过程中的漏洞,那么这将是一次很好的数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示范.  基于上面的思考,笔者认为,教学中
期刊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  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长期以来过分死记硬背,教学方式以教师的“填鸭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一改在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被纳入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7日),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国各省市试行并逐步推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期刊
对初三学生而言,化学学科是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较好地弥补了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活动太多,课时不够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期刊
[摘 要] 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我们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小学生,因而我们必须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情趣性。习得是儿童掌握第二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语言输入学说和语言假设学说的结合。学习者在有意义的交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自然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Storytelling——故事教学,就是抓住了儿童对语言天生的敏感,指导性地挖掘和发展儿童语言潜能,从而让儿童在英语环境中自
期刊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平时的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一、抓好常规,提升学生素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首先
期刊
[摘 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包括学困生。那么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对待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 爱心 表扬 开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
期刊
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优等生,给他们的评价也是多彩的,其次为了督促引导后进生,给他们的课堂评价也会是鼓励性的。而中等生回答的机会较少,即使回答了,也可能会因为他们的回答一次性没有那么精彩,或者也没那么糟糕,我们老师给予的评价往往也是不痛不痒的,让很多中等生又是期盼又是失落,慢慢会对课堂活动越来越不投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在低年级课堂中,可以从课堂评价这一方面来着手,从而充分激发孩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