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课堂虽然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主阵地,但物理最初的认知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不能与生活中物理现象脱离开来,教师教授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应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从生活学习物理。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得到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 生活 物理 社会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指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社会即学校”是说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学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恰恰符合这样的教学理念。
一、找物理,感受物理来自于生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观察生活现象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环境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炒菜放点盐几分钟菜就咸了,腌菜就要等上好几天菜才能变咸。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菜刀永久了要磨一磨。教学中利用好这些生活现象,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很大帮助。自行车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交通工具,教师在讲授“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这一个环节时,观察自行车上的装置进行学习。
教师:自行车上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学生:车轮、刹车、踏脚板……
教师:这些装置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大摩擦的?
学生甲:车轮轮胎上有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学生乙:刹车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学生丙:踏脚板和把手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
教师:那么自行车上有没有减小摩擦的地方?
学生:车抽、轮子。
教师:通过什么方法减小摩擦?
学生甲:车轴通过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教师讲一个轴承解剖开
学生乙观察后:通过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学生丙:轮子做成圆形的通过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通过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解释事物的成因。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深刻,理解也能透彻。
2.收集生活素材渗透物理知识
物理中的许多概念等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例如,让学生搓搓手,学生马上能体验到手变暖和,由此体验出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哈口气在手上,学生能体验到手也能变暖和,由此体验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同时哈气感觉到手上湿湿的,又用来说明了液化是放热过程。让学生走走学校的鹅卵石小路,体验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课程设计:
1、教师将棉花蘸水在黑板上划一条水印,观察水的蒸发
2、教师再在黑板上划一条水印,同时用电吹风的冷风档吹
3、教师第三次用电吹风的热风档吹水印
4、教师将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划一条印迹
学生看到用冷风档吹比自然蒸发快,用热风档吹比冷风档蒸发快,在同样情况下酒精比水蒸发快。为了能让学生体会深刻,还可以在课间让学生洗手帕,一块晾在走廊向阳处,另一块晾在教室门背后,上课时让学生将两块手帕拿到教室,发现室外的手帕干了,室内的还是湿的。学生立刻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抽象的教学直观的显现出来,结论更加科学可靠。学生通过体验、感知,感受到物理来自于生活。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物理”,教师及时教会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汇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有目的的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中提取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并与课堂教学的实例、实验相结合,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好,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二、学物理,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连
“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领悟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物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教师如果设计一些应用性强的问题,就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物理的应用价值和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高层次的发展。
1.在生活中应用科学探究模式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针对初中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特点,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七个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的基本要求都作了说明,“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问题从哪里来?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例如,在讲到电学时,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拿电灯泡进行点拨。
生活问题:白炽灯是人们常用的照明电器。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请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回答。
问题:白炽灯的灯丝用久了为什么会变细?
简答: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灯丝升华造成的。
分析:白炽灯涉及有许多的物理问题,可以从制造的材料、形状、工作情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问题。
如:1.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灯泡内为什么要抽出空气?
3.白炽灯在工作时能的转化是怎样的?
4.白炽灯是否节能?等等。
2.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物理知识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分为“解释现象”和“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两种类型。
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是用物理知识去说明实际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例如: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圈,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等等
电器名称 电饭锅 洗衣机 电视机 照明电灯 电脑
额定功率(W) 1000 300 200 100 100 100 200
又如图是一张电费发票,学生通过计算实施阶梯电价后电费和没有实施时的电费,进行比较,体会国家采取实施阶梯电价的意义和必要。
总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
[关键词] 生活 物理 社会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指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社会即学校”是说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学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恰恰符合这样的教学理念。
一、找物理,感受物理来自于生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观察生活现象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环境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炒菜放点盐几分钟菜就咸了,腌菜就要等上好几天菜才能变咸。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菜刀永久了要磨一磨。教学中利用好这些生活现象,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很大帮助。自行车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交通工具,教师在讲授“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这一个环节时,观察自行车上的装置进行学习。
教师:自行车上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学生:车轮、刹车、踏脚板……
教师:这些装置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大摩擦的?
学生甲:车轮轮胎上有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学生乙:刹车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学生丙:踏脚板和把手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
教师:那么自行车上有没有减小摩擦的地方?
学生:车抽、轮子。
教师:通过什么方法减小摩擦?
学生甲:车轴通过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教师讲一个轴承解剖开
学生乙观察后:通过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学生丙:轮子做成圆形的通过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通过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解释事物的成因。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深刻,理解也能透彻。
2.收集生活素材渗透物理知识
物理中的许多概念等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例如,让学生搓搓手,学生马上能体验到手变暖和,由此体验出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哈口气在手上,学生能体验到手也能变暖和,由此体验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同时哈气感觉到手上湿湿的,又用来说明了液化是放热过程。让学生走走学校的鹅卵石小路,体验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课程设计:
1、教师将棉花蘸水在黑板上划一条水印,观察水的蒸发
2、教师再在黑板上划一条水印,同时用电吹风的冷风档吹
3、教师第三次用电吹风的热风档吹水印
4、教师将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划一条印迹
学生看到用冷风档吹比自然蒸发快,用热风档吹比冷风档蒸发快,在同样情况下酒精比水蒸发快。为了能让学生体会深刻,还可以在课间让学生洗手帕,一块晾在走廊向阳处,另一块晾在教室门背后,上课时让学生将两块手帕拿到教室,发现室外的手帕干了,室内的还是湿的。学生立刻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抽象的教学直观的显现出来,结论更加科学可靠。学生通过体验、感知,感受到物理来自于生活。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物理”,教师及时教会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汇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有目的的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中提取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并与课堂教学的实例、实验相结合,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好,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二、学物理,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连
“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领悟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物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教师如果设计一些应用性强的问题,就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物理的应用价值和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高层次的发展。
1.在生活中应用科学探究模式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针对初中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特点,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七个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的基本要求都作了说明,“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问题从哪里来?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例如,在讲到电学时,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拿电灯泡进行点拨。
生活问题:白炽灯是人们常用的照明电器。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请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回答。
问题:白炽灯的灯丝用久了为什么会变细?
简答: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灯丝升华造成的。
分析:白炽灯涉及有许多的物理问题,可以从制造的材料、形状、工作情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问题。
如:1.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灯泡内为什么要抽出空气?
3.白炽灯在工作时能的转化是怎样的?
4.白炽灯是否节能?等等。
2.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物理知识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分为“解释现象”和“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两种类型。
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是用物理知识去说明实际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例如: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圈,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等等
电器名称 电饭锅 洗衣机 电视机 照明电灯 电脑
额定功率(W) 1000 300 200 100 100 100 200
又如图是一张电费发票,学生通过计算实施阶梯电价后电费和没有实施时的电费,进行比较,体会国家采取实施阶梯电价的意义和必要。
总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