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机场商业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cm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场是自带超级流量的消费场所,机场商业的成功逻辑从来不是短线,疫情的冲击及防控的需要不应使得机场商业的服务体验降级,相关业者需考虑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
  越满意,越花钱?
  机场特别是枢纽机场独具的大规模特性甚至是区域垄断性难以被同区域内的其他商业项目替代,具有核心资产的定位以及长期投资价值,但经营机场是相当复杂又具有挑战性的事务。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机场天然具有吸引人流、物流、商流的集聚效应,机场商业的价值不止于体现为销售额和成交量,还体现为庞大流量带来的平台效应和宣传效应。
  机场的收入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航空性收入是其基础性收入,即与航班有关的收费项目,包括飞机起降费、停场费、安检费和旅客服务费等;非航收入主要包括零售、餐饮、广告、停车费等。发展机场商业的目的非常明确,尽可能地将旅客消费者的碎片流量时间转化为购物能力。国际机场协会的数据显示,如果机场能够提供更好的旅客体验,将提高旅客忠诚度并增加机场非航收入。数据显示,当旅客待在机场商业区的时间超过半小时,零售收益每分钟可上升1%。
  是的,旅客对机场商业的满意度越高,在机场商业内的花销就越高,这是所有商业消费场景的通例,但在机场商业场景中实现难度与实际收益都被放大了。机场的体验(不止于机场商业)环环相扣,从航空公司、机场管理当局、安检到机场商户、免税店、零售商、餐厅、酒吧等,每一环都可能影响其它环节。旅客对机场体验中的任何一环出现不满,都可能引发对机场整体满意度的下降,间接降低对其它环节的印象。因为一些不愉快的案例被广而告之,部分旅客对于机场消费抱着“能不买就不买”的态度,这一点需要漫长的时间与周到的服务细节逐步扭转。
  按照机场商业发展的节奏和特点,当旅客吞吐量超过800万人次时,就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众多机场具有一定的优势,全球前50大最繁忙的机场中,我国就占有8席,更勿论消费升级形势下我国旅客的强大购买力有目共睹。此前国内机场非航收入占比不足50%,与国际一线机场有着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有相当的提升空间。我国的航空旅客流量在未来10年的增长空间广阔,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超10亿人次的水平。好消息还有,民航新收费政策放开了部分非航空性业务价格收费,提高了机场定价自主权与议价能力。
  近十年以来,亚洲及中东地区大量兴建超现代化的机场设施,精心打造特色机场,为旅客呈现卓越的机场体验,建设方和运营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产品和服务融入现有的软硬件设施中,确保旅客的现场体验与机场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相匹配,以“优质服务+硬件设施”打造最终的加分项。
  更高要求与想象空间
  在业界人士眼里,完善旅客体验等于拉动了机场消费的一半,这并不容易,而且消费者对机场商业有着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更高的要求。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在分享非航业务拓展经验时表示有三大诀窍,“其一,‘引导我’,机场惦记着旅客,可以给他们提供关于该做什么的相关信息以及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这些信息,这样他们就知道该去哪儿并且知道做这些事需要多少时间;其二,‘使我放松’,机场要明白旅客需要什么,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并给予信心和更小的压力;其三,‘使我兴奋’,用独特的体验给旅客以惊喜,并让他们感到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情感。”
  一些打造出机场商业典范的国际知名机场大都做到了上述几点并有特色化发挥。拥有4公里长购物街和欧洲最成功商务场所的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非航空业务;美联航的总部和中转中心奥黑尔国际机场周边有足量的优质酒店群、会展群、零售群,可以直接满足来往旅客的商务消费需求,是大型国际会议的优选举办地;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拥有堪比游乐场的娱乐设施,机场商业空间内甚至有森林和瀑布;日本北海道新千岁机场不但注重以IP引流,制造本土特色体验空间,还把当地特色的温泉也搬进了机场;北京大兴机场主打高颜值中国风的国潮品牌秀场,围绕机场旅客、会展商务客、京津冀游客三大核心客群,计划打造差异化消费产品和服务功能,实现“会展+消费”创新集群区联动耦合发展,实现协同增效。
  智慧机场的有力建设也为机场商业升级提供了信息支持与数据加持,机场可以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种类越来越多,从受众统计归类到目的地消费分析,以及对旅客在航站楼内的行动踪迹及分布的跟踪分析,这些都能为重新梳理机场商业的服务方案提供佐证。
  受疫情影响,机场旅客量大幅下滑,机场商业也遭遇灾难性的下跌,这从某种程度上为机场商业的变革助推了一把,世界免税协会总裁表示,“新冠疫情危机使得顾客更加倾向于线上世界。线上购物服务越来越多,顾客也越来越愿意并能够使用这些服务。機场顾客希望获得这样的服务:融合线上最佳体验与极好的零售体验,以及能够选择将所购物品送至登机口、目的地机场甚至是家中。疫情使得无接触服务需求大幅增加,除了法规要求的强制性措施,旅客在寻求更多无接触的服务。”
其他文献
“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成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经济持续恢复,随着各大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发布,成都继续稳居全国前十。  2021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2.84亿元,同比增长17.3%;较2019年同期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6.7%——经济“首季报”,成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2021年一季度,不仅是今年开局、“十四五”开局,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期刊
构建成都软件产业高质量的人才生态,成都2019年起发起“蓉贝”计划,多层次、多维度给予软件人才政策支持。4月14日,依据《成都市软件产业“蓉贝”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成经信发〔2019〕11号)《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评选办法》(成经信发〔2020〕4号)等文件精神,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评估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蓉贝”软件人
期刊
日前,成都发布《成都市智慧园区(工业和信息化类)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旨在提升成都市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以及园区企业数字化水平。  据了解,成都智慧园区建设原则是“政府引导、园区主体”“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聚焦重点、整体推进”。其中特别强调,突出政府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引导作用,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园区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企业等多方力
期刊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5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2亿灵活就业人员送出系列大礼包,包括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适当让利、政府加大支持的机制等。  有关部门也在加快行动
期刊
“蓉贝”软件人才计划正逐渐被成都乃至全国的高端人才所注意,这对提升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注重奖励有贡献人才的形象起到巨大的宣传作用。不少外地同行对于成都给予软件人才如此高的奖励表示惊讶和赞许。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必然推动成都软件产业整体实力跃升。  以“蓉贝”之力兴人才之势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武是2020年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技术领衔人之一,在他看来,不同于其他城市,“蓉
期刊
当下数据服务已成为智慧公安建设的一大特色,基于视频的指挥调度系统正在公安领域不断完善和普及。2019年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成都九洲)打造的“基于数据智慧驱动的全域全时公安指挥调度平台”,一经投入,便给出当年四季度可防性违法犯罪类警情同比下降10.8%,成功保障各类安保100余起(包括1万人以上)的优秀成绩。作为公安体系中全国领先的应用,该平台入选成都2020年信息化类拟支持项
期刊
工业软件是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而国家级协同攻关平台正是国家工信部围绕关键软件产品生态建设需求,贯彻落实国家软件战略的重要部署。  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7月,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项目。这意味着,西部唯一的国
期刊
工业软件是工业企业运营的“大脑”,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创新的隐形“国之重器”。软件强国战略为我国工业软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依然面临着由国外工业软件巨头所垄断的局面,国产工业软件不仅不强,甚至难以称“大”。  立足成都市扎实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软件开发资源,近年来成都编制了《成都市推进工业软件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推动工业软件自给自足。作为
期刊
碳市场可显著放大碳交易的实际规模,极大提高碳交易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低碳转型步伐,但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碳市场建立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日前,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建设再行加速,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明确,碳市场将成为未来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市场机制。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建设中的登记、交易和结算三项制
期刊
造火箭、发卫星长久以来都是航天领域“国家队”的事情,现在,民营航天力量正在向世人展示它们的实力与决心。当航天赛场对民营力量敞开大门,民营力量进入高端航天领域将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促进行业发展,竞争将更好地刺激创新。  让人意外的入局者?  据太空基金会《航天报告》统计数据,过去十年来世界太空市场收入增长73%,商业航天占全球太空经济的80%,辐射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埃隆·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则以民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