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写作驱动力、心灵力、审美力、思辨力和表达力的培养。教师要建立外在激励机制,唤醒写作主体的写作意愿,最终转化为其写作内在驱动力。心灵力、审美力和思辨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精神之源泉,培养写作主体敏锐的心灵、寻美的眼睛和理性的思维,才能让真实的生活,心灵的成长,理性的思考真正走进生活。以课文为依托,重在思想的启迪和方法的引领,山川之美、伟人足迹、博大胸襟、科学思维……这是心灵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它们更是文字使用的典范,通过探究学习,针对训练,写作主体的表达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关键词:驱动力 心灵力 审美力 思辨力 表达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18
  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有写作驱动力的支撑,教师建立外在激励机制,唤醒学生的写作价值感,授学生写作以“欲”,让写作变畏惧和挫败为愉悦和自豪;要有写作心灵力、审美力和思辨力的培养,授学生写作以“鱼”,教师运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敏锐的心灵、寻美的眼睛和理性的思维,走进生活、感知生活、审视生活;要有写作表达力的训练,授学生写作以“渔”,向课文学结构,学语言,规整的结构,生动的语言,会让学生的观察、体悟与思考,表达得更为酣畅,更为深刻。
  一、唤醒写作主体意识,发动其写作内驱力
  古人用盛大的仪式来进行“开笔”,将自豪感和神圣感注入能用笔写作的人的心里。教师采用有效的形式,唤醒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授学生写作以“欲”,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价值和尊严,获得更高的话语表现权和表现欲,提升他们的写作内驱力,促使他们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写作中去。这种唤醒形式,最重要的是范文发表:班级日志、班级作文周报、级部范文汇编、入选校刊等。原则一是要循序渐进,从句到段再到篇的发表,有梯度,从简单开始,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写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我就可以被看到,我的写作就会得到认可;二是覆盖面要广,参与发表的学生数量要尽可能多,让学生感受到,我只要用心写作,也可以写出好的句子或文章,就可以跻身于发表行列。这种形式还有发表篇数积分,写作字数积分和写作咖位进阶等。一周以小组为单位汇总,进行写作小能手评比,颁发喜报、奖状。 根据积分进咖位,如写作能手,写作秀才,写作探花,写作榜眼,写作状元。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抓住中学生追求个性的特点,积极探索唤醒形式,如写文章,配图片发微信朋友圈或QQ动态,在评论区中进行自评和互评,并为佳文点赞。在这种外在的激励机制下,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唤醒了写作主体意识,提升了学生写作内驱力。
  二、让学生记录本真生活,提高写作心灵力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将笔触探进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最本真的生活内容,真实而又生动地书写生活卷轴。如与困倦做斗争,突然被老师揪起来背历史的惊慌; 800米长跑后三名的“拼搏”带来的歡笑;因为值勤生扰人清梦的噪音带来的愤怒;家长会上要发言时的紧张;发考卷时带来的悲喜两重天的冲击;睡魔防线中节节溃败的无奈……生活即写作,它并不遥远,是现在进行时,是真实具体的感受。这种真或有瑕疵,或有理解的偏颇,或有视角的偏执,但它是走向善和美的第一步,有真的表达,才会有善和美的引领契机。教师要引领学生用寻美的眼睛去关注生活,带着学生去听花朵绽放的声音,去听雨奏响的生命乐章,去寻找落叶对树的留恋和对逝去的从容,去看雪花飞舞的轻盈曼妙,在赏月中去寻文化的根……在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游记时,我们一起看纪录片,鼓励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去赏自然中的静美和壮美,观赏瀑布和沙漠的壮美与辽阔,感受江南小桥流水的细腻与静美。有学生写《望壶口》:刹那间激起千丈高的波涛,砌起万仞高的巨浪,仿佛下一瞬就要卷掠云霞、吞没万物!是千军万马过的巨响,是鲲鹏展翅时的恢宏,是朝霞乍起时的壮阔!有学生写《壮美十渡》悬挂山崖的瀑布似一块巨大白石,等待坠落,一头扎进深沟里,奔腾咆哮;昂首仰望,飞荡在空中的瀑布似玉龙下山,波涛汹涌,等待爆发。学生的写作心灵力得到提高,那么姿态各异的美便会被感受并走进文章中。学习有关艺术审美单元时,教师选取视频《千手观音》、《孔雀舞》,音频《春江花月夜》、《森林狂想曲》等,这些素材注重艺术上的心灵熏陶,让学生在绚丽的艺术中,走进心灵的净土,用文字叙写并描绘出美的体悟和生命带来的感动。
  三、运用理性来审视生活,提高思辨力
  思辨力的提高,可以让文章从关注小我走向拥有大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跨越感性,用理性的目光审视生活,增添文章的思辨色彩。学习亲情单元时,教师选取电影《小鞋子》、《极速蜗牛》、《幸福来敲门》和《摔跤吧,爸爸》等,让学生感受影片背后所传递的温厚悲悯的情怀,让学生从主题、人物塑造、细节和视角展开等方面进行写作,用文字记录下来心灵对话和思维碰撞的声音;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改写和译写再创造等,如《桃花源记》的译写再创作,让学生感受世外桃源的纯净,思考心中的桃花源是否存在;让学生给雨果先生写回信,更贴近感受雨果的人道主义情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生活现象看本质,尽可能表现思辨力,体现思维深度。学习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第二单元——生活记忆,我们进行写作训练《最独特的人》。首先进行争鸣,让学生表达个性化理解。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用漫画的形式表达,如有学生画了一个残疾人,面对国旗肃穆而立;喜欢摄影的同学,可以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有同学用视频形式分享了自己的姐姐做油泼辣子的过程;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分享歌词,如有同学给大家分享了李健的《父亲的散文诗》;善于思考的同学,可以整合阅读第二单元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智慧火花,如有同学分享了生活的赞歌——陶行知的故事……在争鸣之后进行共鸣,大家一起聚焦精神,共同探讨:为什么他们能成为最独特的人?其真挚的情感,高洁的品质,可贵的精神,能够引起我们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让他们成为最独特的人。在争鸣——共鸣之后,形成写作,用笔向读者呈现情感之真挚,品质之高洁,精神之可贵。   四、师生共同探究文本,唤醒生活体验
  我们一方面是在内容上提高学生写作心灵力和思辨力,一方面学习典范的表达形式,进一步提高写作表达力。学习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师生共同拓展整合阅读他在《人间滋味》中的《炒鸡蛋》、《狮子头》和《人间草木》中的《梧桐》、《葡萄》等篇目。在日常滋味中,体会“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在寻常草木中,感受“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体悟探究汪曾祺式语言特点:巧用短句,简洁明快;妙用标点,传情达意;善用口语,趣味亲切; 欲语还休,余韵绵长; 诗化语言,韵味悠长。教师让学生试着写一道自己最爱的食物或试着叙一叙自己和草木的故事。在写作中,学生运用汪曾祺式的语言,重新用心咀嚼了日常滋味,审视了寻常草木。豆腐脑“一抖入勺,二抖入碗,三抖盖汤,行云流水,热浪喷人,逗人食欲”。红烧肉“红润的外表,使人欲罢不能,松嫩的肉,颤颤巍巍,弹性十足,上肥下瘦,口感香浓,肥而不腻,吃过不忘。”馄饨“色泽发亮,软软的,嫩嫩的,出锅以后,香气四溢,滑入口中,那缠绵不尽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焖子“加上滑肉丝,木耳,芹菜,以及那鲜嫩的肉汁,搅拌均匀。一口吃下,那木耳、芹菜的清脆,与滑肉丝、焖子的鲜滑相协调,便是天下之独绝。而那食物被嚼碎的,清脆的声音,亦是听觉之享受。”香樟树“特别的多彩夺目。嫩,青,绿,浓,各种颜色,应有尽有。青绿色的香樟,却是有些忧郁的”……学生用更为生动的语言,更贴切、更酣畅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生活体悟。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写作驱动力、心灵力、审美力、思辨力和表达力的培养。心灵每一次的触动:寻常人事的感动,与自然的物我合一,偏狭与广博的抗争,平和与躁动的博弈,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小心思到大情怀的蜕变……这就是写作所要表达的生活,写作记录的是由小生活到大情怀精神生活的蜕变。教师所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心灵力、审美力和思辨力,让学生的生活在敏锐的心灵、寻美的眼睛和理性的思维中赋予色彩和意义,这样,写作才能有表达的精神之源,源头常新,诉诸笔端,传递的内容和精神才会源源不断。激励机制赋予学生写作自豪感,能够提升其写作内在驱动力;写作方法的引领,可以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写作表达力,能夠更为清晰完整、生动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体悟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君《听王君讲作文》人民出版社,2014年。
  [2]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1期。
  [3] 杨旭华、赵毅《和老师一起写作文》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而前置性作业正是凸显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遵循着超前、适量、有效、开放的原则,建立在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上,引导学生做好尝试性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做好知识内容的拓展,更富有趣味性与科学性。由此可见,前置性作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此本文围绕小学语文展开了前置性作业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不仅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承担着夯实学生词汇基础,启发学生探究语文奥妙的重要作用,更在小学生个体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素养,锤炼学生语言能力的责任。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独立意识的培养,更能够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累积材料,有效培养并提升语文综合素质。但是在当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
摘 要: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目标,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不再完全独立,趣味性也逐渐增强,教师尝试将文字置于文章中进行讲解,使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增强识字训练效果。本文从“引导归类,把握规律”“探究语言,理解字义”“扩展形式,增添趣味”三种方式切入,探究提升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随文入
摘 要:导学规则是教师指导的规则,也是学生学习的规则,这意味着在导学规则运行中,学生的学习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应渗入整个学习过程,与学生相互作用。导学规则体现出与教学流程、信息技术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新特点,因此选择指导方式也要考虑到这些特点。  关键词:导学流程 核心素养 指导方式  “导学规则”将教师的指导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以规则的力量支持教学活动在互动中顺利进行。这与传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将个性化写作再一次推到了台前,面对当前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本文旨在以个性化写作的瓶颈呈现出的特点为抓手,探讨突破策略,以期唤醒学生的自觉写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个性化写作 瓶颈 突破  写作应该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源自作者内心,呈现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反观当下作文教学与写作,不难发现,个性化作文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充
一、案例背景  2018年,因工作需要,我从高中调到初中工作,2019年8月开始承担初三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通过查阅初二期末考试成绩,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我对该班有了初步了解:语文学习基础差,在四个班级中成绩最低且差距很大,课堂纪律不佳。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除了认真备课,我提前一天利用自习课时间,从学习用品的准备、课堂纪律要求和预习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们对语文课有一个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缺少父母的陪伴,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很少,常常让他们觉得孤独,加上同伴的歧视,使留守儿童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真心呵护留守儿童,创设浓浓的仁爱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涵养留守儿童的品格。教师育人有方,要滋养留守儿童的心灵;双管齐下,疏导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让留守儿童在爱的阳关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仁爱涵养 师爱滋养 自卑 疏导策略  农村留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教育科技的腾飞,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级教育部门提倡对各种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原本枯燥的语文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总是被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从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互动交流以及養成阅读习惯这四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中学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其往往存在着一种任务的心理。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与兴趣。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等等有着重要作用,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文字解读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语文教材提出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