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中华文化无法缺少民间艺术这个重要部分。于都唢呐是古代中原地区早期的唢呐艺术,它跟随着大量客家先民的南迁进而一起传播到赣南地区,然后与赣南当地的民俗文化采茶戏等融合发展,因此形成于都唢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希望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对于都唢呐的艺术传承历史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去发现以于都唢呐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的现状以及其传承和演变的规律,以期待有助于解决民间艺术在社会转型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进而保护并弘扬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关键词]于都唢呐;民间艺术;历史传承;可持续发展
  从广义上来说,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者为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从狭义上来说,民间艺术单单指民间造型艺术,这包括了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和工艺美术表现形式的多种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也是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间音乐的发展与兴盛不仅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迷人魅力,更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而于都唢呐作为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希望能对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一、于都嗩呐的历史发展
  大约公元317年至879年间,客家先民迁入赣南后,于都唢呐艺术开始萌芽。为大部分人所知的是北方的民间鼓吹乐,以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民间唢呐最为出名。而这恰好是古代的中原地区。可以认为赣南客家唢呐艺术的源头是古代中原地区唢呐艺术。
  于都唢呐最繁荣的时候,是在1981年至1991年。那个时候,每个乡镇最少一个多至几个自发组织的唢呐班子,以至于出现很多唢呐名手。在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将“唢呐艺术之乡”这个称号授予了于都县。
  但是好景不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都唢呐开始走下坡路,一是农村红、白喜事和祭祀活动慢慢减少;二是现代娱乐方式逐渐丰富,对以唢呐为娱乐的娱乐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三是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慢慢发生了变化。许多人放弃了吹唢呐,选择外出打工或仅仅在家务农。唢呐班子里,已经很难看到到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没有动力,也不愿意学。所以于都唢呐也就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
  于都县大力推进于都唢呐艺术转向文化产业,积极扶持民间艺人开拓文化市场,力图让于都唢呐重新活跃在农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活动。经过于都人民的不懈努力——于都县新添了吹唢呐的年轻好手,他们在学习演奏中积累经验,并且融合其他音乐的优点,接连不断创作出适应当今时代的唢呐新曲牌,既拥有浓厚的新时代气息,又体现出醇香的民间韵味。于都唢呐队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五十多队;不少唢呐队并不满足于以往的单纯的“吹打”形式,还增加了表演节目,多家队伍办起了艺术团,也会进行唱歌、舞蹈、小品等表演。
  二、于都唢呐的艺术特点
  当然于都唢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音乐艺术无法比拟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一)注重齐奏
  演奏乐器以扁鼓和唢呐为主,配以小钹、马锣;吹奏时有齐奏、对吹、吹打等方式,所以俗称“吹打”。同时演奏时也有表现鼓技的精彩部分,在县城西南一带还会把唢呐手称为鼓手,实为“吹鼓手音乐”。
  (二)演奏方便
  于都唢呐演奏时分路吹、坐吹两种形式。唢呐演奏时间能长能短,演奏时艺人可坐可行,举动轻便灵活,丝毫不受时间、场地等条件限制。这就更方便大家欣赏到于都唢呐的演出。
  (三)曲调多种
  据调查,于都唢呐的曲调就有二百八十多个,主要分为喜调和悲调两大类型,喜调风格轻快、欢乐;悲调风格深沉、低鸣。于都唢呐演奏时讲究“鼓板分明,粗细结合,高昂悠扬,音响协调”。
  (四)技巧成熟
  “时而激昂嘹亮,响遏行云,时而饱满圆润,和谐晚耳;时而委婉幽怨,如泣如诉,每每驻足聆听,欣悦之情顿上心头,且久久不息。”这种强烈的隋感来源于于都唢呐对乐曲的高超多样的处理技巧,主要采取变换、减字、加花等调式技巧,以达到齐奏层次的变化。
  三、于都唢呐的生存与发展
  当今社会正在急速转型,民间文化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民间文化在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于都唢呐如何走出困境、提升价值、发展传承,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但于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以下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于都唢呐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研究,深入了解于都唢呐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发展及传承现状等等;由专业人员将收集到的于都唢呐曲牌、演奏者等重要文化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专门建立档案档,便于保存;多多开办唢呐培训班,旨在将唢呐艺人集中培训和培养,不断突出新人在发展唢呐中的重要作用,壮大唢呐队伍,让于都唢呐后继有人;重点打造于都客家唢呐文化品牌,进而利用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于都唢呐文化产业。
  但我们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让这些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也就是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任务的核心在于怎样让民间艺术改革创新,让它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怎样让它们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
  “任何一种事物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最终必将走向灭亡”,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对民间艺术最大的保护,这样才能让民间艺术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现代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民间艺术才能历久弥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19世纪民族乐派的兴起和发展,各个民族的音乐开始散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无论是挪威的格里格还是俄罗斯的鲍罗丁,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间音乐的特色。此时,涌现出了一位将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发展开来并传遍世界的伟大音乐家。他,就是伊萨克·阿尔贝尼兹,《西班牙组曲》的创作者。  [关键词]阿尔贝尼兹;西班牙组曲;民族性;塞维利亚;演奏  一、作曲家及作品背景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I
期刊
[摘要]纵观西方的绘画艺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寻求艺术门类之问的融合是艺术作品最终达到巅峰的关键。在西方的艺术美学中认为音乐艺术是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这样的理论依据,我们可知无论是建筑、雕刻还是绘画都存在音乐化的一面。我们通过音、画的交融去聆听印象主义和抽象主义绘画中的“乐声”,感受节奏、旋律为画面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系统的共振,寻求艺术门类间更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绘画;乐感;印象主义;抽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民族歌剧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对于原来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民族歌剧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耐人寻味,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中国民族歌剧在新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为《木兰诗篇》,其中选取经典乐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进行分析。本文的主题是试论中国民族歌剧演唱技巧,主要从气息、母音、情感、“润腔”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针对雷佳老师演唱《木兰诗篇》进行解读。  [关键词]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艺
期刊
[摘要]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公布后引发了诸多争议。文章立足于这件标新立异的“获奖事件”,从声音审美的角度剖析鲍勃·迪伦歌声中的“新”与“异”,针对“学科饱和”现象究其原因、寻求方向。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1、那爆裂的温柔——一种兼容的声音概念;2、那“新”中的“美”——音乐性与文学性的平衡;3、那歌声中的指引——声音的引导性——一种循环中的“流变”,此中步步深入,渐入沉思。  [
期刊
[摘要]文学经典的改编,向来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作为文学经典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画皮》,也成为不同艺术媒介争相改编的对象。  [关键词]经典;艺术;全男班视角;《画皮》  蒲松龄原著中,《画皮》因奇幻的故事、精巧的解构、深长的寓意,广为流传。决定将這部作品改编为舞剧的杨海龙,曾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编导金奖,其演出的反响效果非同寻常,它打破常规,对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加以抽象化,形成
期刊
[摘要]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在调性、和声、主题发展、力度、配器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大海》作为德彪西创作成熟时期的管弦乐作品,最能代表印象派的音乐风格。本文分别从力度、音色、持续音等配器技术的处理上,来探究德彪西的管弦乐音响处理手法。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大海》;管弦乐技法;音响处理  一、关于德彪西的印象派风格  德彪西认为音乐“应当自如地唤
期刊
[摘要]正如俄国歌剧《伊万-苏萨宁》、捷克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阿塞拜疆歌剧《货郎与小姐》中的许多优秀的、具有其各自国家特色的咏叹调一样,现代京剧《杜鹃山》中的《家住安源》一曲,唱”出了悲惨、唱出了悲痛、唱出了悲愤、唱出了悲壮、唱出了英勇不屈、顽强抗争和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这一在情感、内容上如此丰富、如此精彩,技巧上又达到如此高难度的唱段,同样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咏叹调。不仅如此,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范畴,在教育的领域中,音乐教育发挥着艺术教育,美育等重要作用,它的出现为我国培养新一代人才,奠定了巨大的基础。而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问题,也是目前我国极为重视的现实问题之一,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好音乐教育问题,成为了我们所关注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将从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点为主要出发点,以库尔勒市巴州师范学校为主要的个案访例,针对该校的音乐教育现状和
期刊
[摘要]当今课堂教育,讲求的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绝对主体。构建翻转课堂对这种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翻转课堂模式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使用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很好地改变以往教师单向教学造成的一些弊端,也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进学习活动中,对他们理解知识、吸收知识也有很大帮助,能够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期刊
[摘要]《假如你爱我》《你不要怒气冲冲》这两首歌曲都具有幽默诙谐的风格特征,通过对两首歌曲音乐结构、演奏风格研究,为钢琴声部的弹奏提供参考,以便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佩尔格莱西;艺术歌曲;钢琴演奏;诙谐性格  《假如你爱我》《你不要怒气冲冲》这两首歌曲是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格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的代表作。这两首收录在《意大利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