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主张“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等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辩证及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新形势发展背景下,作为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冲击,在坚持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同时,不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本文基于我国传统中医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旨在研究探讨相关中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及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医;马克思主义教育
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明的象征,是历史发展中人类思想与劳动的沉淀和积累。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社会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强调人权平等与民主自治等思想观念,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有指引作用。与此同时,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特色文化之一,科学运用中医文化主张的“天人合一”与“唯物辩证”等观念,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是当前学术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同时创新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更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使命。
1 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中国化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已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之一。在当前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将我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即将儒家文化主张的“诚信、谦卑、友爱”以及中医文化中主张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丰富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时还能科学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1.2 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下,坚持与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設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原则。传统文化及传统中医文化作为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过程中,科学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智慧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作用。例如,传统中医文化中所主张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所主张的实践认知世界、客观分析事物都有补充与完善的作用。
2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的原则
2.1 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
批判与继承相结合是指我国在学习与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时,应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与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学习以及继承性的发展。如道家思想中强调的无为而治,这在我国中医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在学习与继承中医文化教育时可将“无为而治”思想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中的“从实践出发”相结合发展,从而在改革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顺应我国当前时代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2.2 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是指在科学学习与继承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主张的科学世界观与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所提倡的“三纲五常”等思想观念,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与基本国情进行改革性的发展与继承。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文化与时俱进发展的科学方针。
3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的途径
3.1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提倡与推广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提倡与推广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是指基于当前我国普及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基础上,针对传统文化、中医文化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进行传播与学习。一方面,可在我国高校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组织开设向传统文化、传统中医文化学习思想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主义中,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主张的“仁义、友爱”等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高校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其进行唯物历史辩证学习与发扬等活动推广形式,如在传统中医学校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中,注重提倡传统文化思想的“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等思想理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科学理念。
3.2 科学利用当前网络平台,建设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教育网络
科学利用当前网络平台,建设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教育网络,是指科学利用视频直播、微博、QQ等工具,学习与宣传我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等知识文化。构建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还可通过在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公共课堂中,组建或创办供学习的服务型网络社区等,如网络视频讲座以及在线群组互动学习群等。在强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理论的基础上,宣传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同时针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典型文化,如中医文化,进行深入解读与学习,从而在构建我国高校学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与树立其传统文化思维与审美观。
4 结语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之一,只有不断坚持将其扎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最终实现其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贝贝,张景书.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1).
[2] 侯怀银,王霞.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的继承和理论创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2).
作者简介:李枫(1985—),女,吉林洮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研究方向: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医;马克思主义教育
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明的象征,是历史发展中人类思想与劳动的沉淀和积累。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社会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强调人权平等与民主自治等思想观念,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有指引作用。与此同时,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特色文化之一,科学运用中医文化主张的“天人合一”与“唯物辩证”等观念,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是当前学术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同时创新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更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使命。
1 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中国化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已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之一。在当前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将我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即将儒家文化主张的“诚信、谦卑、友爱”以及中医文化中主张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丰富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时还能科学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1.2 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下,坚持与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設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原则。传统文化及传统中医文化作为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过程中,科学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智慧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作用。例如,传统中医文化中所主张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所主张的实践认知世界、客观分析事物都有补充与完善的作用。
2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的原则
2.1 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
批判与继承相结合是指我国在学习与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时,应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与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学习以及继承性的发展。如道家思想中强调的无为而治,这在我国中医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在学习与继承中医文化教育时可将“无为而治”思想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中的“从实践出发”相结合发展,从而在改革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顺应我国当前时代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2.2 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是指在科学学习与继承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主张的科学世界观与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所提倡的“三纲五常”等思想观念,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与基本国情进行改革性的发展与继承。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文化与时俱进发展的科学方针。
3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的途径
3.1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提倡与推广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提倡与推广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是指基于当前我国普及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基础上,针对传统文化、中医文化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进行传播与学习。一方面,可在我国高校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组织开设向传统文化、传统中医文化学习思想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主义中,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主张的“仁义、友爱”等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高校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教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其进行唯物历史辩证学习与发扬等活动推广形式,如在传统中医学校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中,注重提倡传统文化思想的“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等思想理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科学理念。
3.2 科学利用当前网络平台,建设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教育网络
科学利用当前网络平台,建设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教育网络,是指科学利用视频直播、微博、QQ等工具,学习与宣传我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等知识文化。构建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还可通过在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公共课堂中,组建或创办供学习的服务型网络社区等,如网络视频讲座以及在线群组互动学习群等。在强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理论的基础上,宣传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同时针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典型文化,如中医文化,进行深入解读与学习,从而在构建我国高校学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与树立其传统文化思维与审美观。
4 结语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之一,只有不断坚持将其扎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最终实现其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贝贝,张景书.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1).
[2] 侯怀银,王霞.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的继承和理论创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2).
作者简介:李枫(1985—),女,吉林洮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研究方向: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