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学历史美育的有效途径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E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去发现一切自然的和人类智慧创造的美,从而使这种美成为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历史课程资源中梳理挖掘整合那些纷繁复杂、交错联系的美育内容,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历史美学价值的认知与思考,从而形成新的历史美育观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略谈一下拓展中学历史美育的有效途径。
  
  一、谈古论今,以史为鉴,充分发掘历史的“道义”
  
  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道义”,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注重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融入当今社会生活,可以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借鉴、指导作用,达到历史与现实和谐的统一。
  例如历史上有关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各朝历代帝王的作风有所不同。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等暴君骄横自大,目空一切,采取强权政治,结果身死国亡;而汉文帝、景帝和唐太宗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成为历史佳话。前后二者的败成,蕴含着必然的辩证原理,正可应证那句历史古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折射出当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文本、以德治国的核心理念。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把这些经验教训具体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历史,还能促使学生发现许多现实与历史的联系,这就是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与发展。
  用人方面,同为一代英杰的曹操和诸葛亮做法就不相同。曹操讲究“唯才是举”,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结果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蜀国则后继乏人,最终独木难支,归于衰亡。唐太宗采取量才录用,取长补短之法,“天下英雄入吾彀矣”,奠定了唐朝繁荣昌盛的基础。这对今天我们选才用人很有借鉴,不仅能增强人们对人才强国的认识,还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深刻哲理。
  对外关系上,唐朝和清朝可谓两种不同情况的典型代表。唐朝广开国门,海纳百川,善于接受外来先进事物,不仅促进了唐朝与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也扩大了大唐盛世在世界的影响,唐人的风采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再看清朝,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切断了自身与外界的联系,与世隔绝,落伍于世界,最终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中国从此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陷入了耻辱的深渊。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可以帮助我们对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进行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等道义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文史结合,多媒体辅助,焕发历史的人文魅力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史本身就是一幕幕生动多彩的立体生活画面,为了增强历史的人文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工具,通过讲历史故事、辩论演讲、写历史小论文等多种形式把枯燥的历史课本化成鲜活的立体的历史环境,全方位地剌激学生的感知器官。
  1、穿插故事,运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为历史增添文学美。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丰富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和情感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穿插历史故事,真情再现历史场面,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悟历史,感情升华,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如在讲“一•二八”事变中,提到十九路军英勇抗日时:“日寇五千人向上海北郊中国军队蕴藻浜阵地发起疯狂进攻。蔡廷锴将军挑选了一百名战士组成敢死队,他们胸前背后都捆上炸弹,并用火油浇遍全身,然后分几路潜入敌阵,冲到敌人密集的地方,猛地扑倒在地,一声巨响,战士们粉身碎骨,鬼子也被炸得血肉横飞。差不多在同一时刻,敌军阵地上爆炸声四起,日军以为中国援军开到,纷纷溃退,十九路军战士们乘势追击十多里,杀得敌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上海軍民团结抗战,打死打伤日军一万多人,迫使日军更换三个指挥官。但是,国民政府却拒绝援军,扣压军火,侵吞捐款,暗中资敌,十九路军弹尽援绝,被迫撤退……”。通过这一情意真切的讲述,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十九路军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从内心深处发出对爱国英雄们由衷的敬意,又对卖国政府切齿痛恨。此时只要稍加点拨,爱国主义激情就会被熊熊点燃。
  2、创设情境,科学运用多媒体烘托氛围。 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努力创造条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讲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这部分内容时,在播放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南泥湾》的同时,切换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南泥湾由“杂草丛生,野狼成群”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好地方这一过程,在学生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后,不失时机地接着提问:这首歌曲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什么效果?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非常活跃,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的参与。这样,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读,使历史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以知激趣,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事件的理解。如在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既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史实的把握,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当然,拓展中学历史美育的有效途径不仅仅只是这些,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与创新,就会有更有效的拓展中学历史美育的途径,就会更有利于历史课的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入手,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结果不相符的现象。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
期刊
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的努力,同样的付出,但老师们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初中历史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一、紧扣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开展高效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指南针。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路标”,它规定了整堂课的步调,对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起着导向作用。对教师来说,它具有“导教”的功能,对
期刊
【摘要】 物理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创造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培养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物理教学应着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方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教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也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可
期刊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學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
期刊
教育的变革性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创新教育是教育变革性的具体体现。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是创新的乐园,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有无创新思维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任何模式化、规范化的教育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能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将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重大作用。为此,我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运用发现
期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治国方略,已正式载入宪法,这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即从人治走向法治。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法律意识的培育,特别是宪法、法律至上观念的培育,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观念先導和基础。由于受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影响,广大社会成员法治观念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观念障碍。要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基础性工程,必须要求在全社会成员中逐步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树立法律
期刊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情激趣     新课程理念坚持人文主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能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特别是在经历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奖赛”的活动,感受了许多的教师授课的“精彩”后,也有颇多反思和迷茫,现将历史学科中两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