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在一起研讨学校文化和教师专业的问题。有一点先做一下说明,“丰悦于心,慧通于世”是郭锋校长提出来的理念,我也非常赞同,所以我就按学校的要求题写了这几个字。今天来到学校,听了校长的介绍,我对樱花园实验学校有了很形象的、很好的印象。确实,学校这几年来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特别是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校文化。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一个是学校文化,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主题是学校最最关键的问题。
  为什么要建立学校文化呢?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如果一所学校没有灵魂,那么就是一盘散沙。学校文化能够凝聚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有统帅的作用,同时学校文化也具有熔炉的作用。有了学校文化就有了学校的传统,哪怕是有新的新师和新的学生来了,这个传统都可以使他们很快地、自然而然地融入进来。所以建设学校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樱花园实验学校的文化建设有很突出的特点,这里不再重复。也有同志说这个文化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推广,我也同意,但是别的学校也可以有自己特点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并不一定要千篇一律。每个学校都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自己的环境、当地社区的文化,结合国家整体的教育方针,如立德树人等的国家指示,立足自己的特点形成学校文化。
  办好学校一定要有先进的文化理念。现在我们讲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国家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现在距离实现还有四年。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有人说要用信息技术来带动现代化。那么怎么理解信息技术?是不是做做课件就叫信息技术了?国家花了很多钱,信息化硬件设备都很好,如“校校通”,但是教师们会不会用?理解不理解信息现代化?信息化有什么特点?在我看来,信息化的特点是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国际性。其中,互动性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环境,我们如何来运用这个环境,怎样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这也是学校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化还要处理好三个字的关系。第一个字是“器”。要有硬件的建设。如手机能上网,我们的课程也可以放到手机上,带着手机能走遍天下,这是一个发展趋势。第二个字是“技”。要掌握技术,要对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理解与使用。学校教育是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技术,把它用到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上。技术发展和使用是不可逆转的,要思考怎样可以让信息化真正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第三个字是“气”。信息技术不能为搞技术而技术,搞信息而信息,一定要赋予其人文精神。信息化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手段,在这样新的环境下,教师的专业怎么发展?教师的观念是不是达到了现代化?要知道,教师专业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不是信息化以后,学校能取消了,教师就消亡了?教师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信息化要正确处理好器、技、气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前教育最关键的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个重点其实是一个问题。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其实就是质量的不均衡。现在有的新建学校的校舍和设备条件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最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不是达到现代化。就全国来讲,目前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很不均衡的。2015年我到了西藏自治区、青海、湘西等西部地区,与这些地方相比,北京的办学条件很优越,但是我们的教育思想是否真的达到了现代化呢?比如,出国留学出现低龄化,现在有很多父母很早就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都要把孩子带到国外去,为什么?还比如,在北京的一所很好的学校里面,教师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限制学生。有的学校不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但布置很多活动,而这些活动很多是机械性质的,又都需要家长帮助去做,家长苦不堪言。在国外有过上学经验的孩子不愿回国上学,说国内的教师老训孩子。我们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什么?怎么培养学生?用什么思想培养学生?教师还是原来的那一套教育观念,让学生听话,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而不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那就谈不上好的教育观念了。我们要尊重生命,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这方面观念的转变、思想的转变。
  不是说西方教育有多好。中西方文化不同、传统不同,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来讲,我们确实还应向人家学习。有一些旧的教育观念束缚了我们教育的改革。“亚太经合组织”调研数据表明,上海教师是全球最好的教师。我们看到很高兴,但是其指标体系中没有提到教育观念问题。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测试中上海两次考第一名,但是我们的学生做作业时间要比国外多得多。在高中階段,国外学生的负担比中国的还重,但是国外小学生的负担是不重的。国外小学是在玩中学,在充分的玩中发展个性。所以,孩子要在活动中成长。这些活动一定要包括思维活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我们不主张堂堂课都小组讨论。在听课中发现:小组中积极的学生还是积极的发言,不积极的学生站在旁边不发言,到底他动脑筋了没有?并不一定小组讨论都启发了学生。好的课堂是能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的。不管是动手还是不动手,首先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起来。在活动中成长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比如,孩子在做一个玩具,光做不行,要追问为什么这么做,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对教育改革来讲,教师专业发展来讲,还有很大的空间。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怎么让学生真正树立做人的品德,根本的问题也是要在活动中体验怎么做人。国外非常重视的一个核心素养是社会情绪。什么叫社会情绪?社会情绪是做人的准则,是人际关系,是能否与人合作,情绪是否能够自我控制。从幼儿园就要开始培养儿童的社会情绪。社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情绪发展的过程。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布置作业后,就埋头苦干不跟人交往,哪来的社会情绪培养?要鼓励学生交往,在遇到矛盾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人际关系。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两个题目都非常好,樱花园实验学校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学校的理念很先进,对教师发展的要求也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经验。今天的研讨会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我常讲“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个好的学校”。好的教师要靠校长来引领。有的学校为什么没有办好,就是校长没有引领的思想,教师就是按部就班地上课,校长不去考虑学校怎么发展、怎么建设学校文化,怎么考虑把教师的力量凝聚起来,学校自然就办不好。我亲眼看到有的本来很好的学校走了下坡路,也亲眼看到有的不是很好的学校在一个好的校长的引领下几年以后就发展起来了。我们还希望,领导们要让校长少开会,让校长能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校长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学校才能办好。
  责任编辑:任媛媛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建设好班集体,就需要从开好每一节班会课做起。回顾3年来笔者开过的几十次班会,主题内容包罗万象:适应高中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与我的梦想、学霸谈学法、艺术节中的舞蹈与合唱、运动会中全力以赴的你、心理测试小游戏、关于读书、关于励志电影、关于爱情那些事儿……从初次见面时的“吾爱五班”的主题班会到高三时的“吾班‘合伙人’”最后一次班会,这些班会记录着笔者对学生教育的方方面
孟毅亮 男,汉族,195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圪台坪教学点高级教师,至今已有40年教龄。一个人坚守一所小学,承担起教学、管理、家校沟通等繁重的工作。他在教学中大胆创新,独创复式教学法。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关注单亲、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我有40年教龄,在圪台坪教学点工作了29年。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朴实,他
北京史家小学的家校合作活动有非常鲜明的“史家”特色,其“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合作理念与史家小学“和谐教育”的理念、“无边界”课程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史家小学还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移植到校园中,目前已经有  486名教师通过学习和考核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采访中,史家小学德育处主任李娟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史家”故事向笔者娓娓道来。  :史家小学的“妈妈读书会”和“爸爸运动队”因
8年前,8位平均年龄30岁的教师因渴望成长而聚在一起,在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前的草地上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读书活动,宣告了一个自发性、草根性教师成长团队—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成立。  8年后,原本8个人的成长共同体已经发展出十几个类似的共同体分体,越来越多的教师被共同体吸引并加入,共同体已经成为厦门教师成长的“桃花源”。如今,这群人再次聚在一起,纪念共同体成立八周年,并探讨共同体未来的发展走向。正
关于《荒野生存》  美国影片《荒野生存》改编自著名作家乔恩·科莱考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散文集《阿拉斯加之死》,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问询生命真相而毅然投身荒野悟道的故事。主人公克里斯家境优越,毕业于名校,并被保送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前程似锦。但是,他放弃了哈佛,脱去了所有文明的外套,成为一名“超级流浪汉”,走进阿拉斯加寻找生命的归乡之路。在荒野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重回人群的洒脱。然而,四个月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梦”关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和公民应当如何担当”三个层面的问题,明确给出了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要构建“自由、平等、公正、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之相适应的是学校文化的变革与转型。广义的学校文化涵盖了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德育文化、教研文化等层面,其中,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包含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塑,因此在基础教育变革尤其是学校文化变革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建设新型教研文化、激活教研中层组织的文化活力、借助教研层面的文化构建来带动整个学校文化深层次的重建,已经成为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平原,是一所县城小学。这所学校基础设施差2016年,才实现班班多媒体;师资力量薄弱,全校仅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具备中师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却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全国课改名校。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乐陵市实验小学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引路人。是他,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让国家课程真正落地生根;是在他的引领下,乐陵市实验小学才走进了全国
那日匆匆去二炮医院看望黄先生,遗憾的是只能透过视频远远地凝望着先生,不想这远远的一刻凝望却成为了今生今世与先生的永别。  我与先生相识于1992年初冬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的教育哲学年会。当时我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教育基本理论的硕士研究生。西南师范大学地处西南一隅的重庆北碚,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当年学术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基于这样的原因,教育系非常注重学生的培养,常常邀请教育心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到
教师教育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者的质量。教师教育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未来发展有赖于一支高质量的教师教育研究队伍。他们在传承、研究和实践教师教育中扮演着中坚力量,为此,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接受田家炳基金会的赞助,从报名参会的青年学者中选拔田家炳教师教育研究青年学者,开设田家炳—教师教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以下简称“田青论坛”),旨在为优秀青年学者及国外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提供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