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自丹霄 珍重圭璋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人论砚,有铭为贵。砚铭一般都短小精悍,隽永峭拔,旨深文妙。或简述制砚、藏砚、赠砚的始末;或点明砚石出处、品质优劣、功用特色;或抒发情感,表明自己的抱负、立身行事的准则,具有历史、文学、艺术诸方面研究价值。砚上镌铭,起于何时?盛于何时?尚有争论。从遗留下来的古砚看,汉砚已出现简单的记事铭,唐代已有一些充满文化品位的砚铭。宋代以降,尤其明清两代,砚铭创作空前盛行。明末清初,有一大批玩砚名士,指导并参与制砚、刻铭,使古砚从质到形,从实用到赏玩,步入更高境界。这些人如林佶、黄任、余甸、李根、林在峨等。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经济繁荣,文风鼎盛,制砚镌铭达到登峰造极地步。雍正十一年(1733),林佶之子林在峨编撰《砚史十卷》,收录砚铭印文款识,分到作者名下。于乾隆朝刊行而留传下来,其书卷一、卷二、卷三收录同里名家砚铭;卷四、卷五、卷六收录家藏古砚砚铭;卷七收录从宋至清古砚及诸名人砚铭;卷八、卷九、卷十收录题后诗、跋等。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乾隆皇帝爱砚、赏砚、藏砚,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钦定编纂《西清砚谱》,三年后成书,共计二十四卷,收录乾隆帝鉴藏的砚品240件。这些入谱的砚台多为清宫内府各处陈设或散置多年的旧砚,乾隆帝亲自审定,分别御题诗咏,并让梁诗正、汪由敦等臣子唱和,镌刻于砚身或砚盒上,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使得题刻砚铭成一时之盛。在我所藏旧砚中,多方刻有乾隆朝铭文。现举两方当时题铭端砚,一方长方形,一方椭圆形,均材质上乘,铭文俊佳,对砚台极尽赞扬之意,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方为长方形端砚(图1、2),长19.8、宽12、厚4.4厘米,形制端庄厚重,布满青花、蕉叶白、火捺等贵重石品,颜色青紫纯净,极为细腻滋润,是端溪上等砚石琢就。砚面有起边,砚堂大而平展,砚池稍深。背面平坦。面、背简洁古朴无纹饰。四边侧直下,带原配红木盒,制作考究,盒砚吻合。该砚珍贵之处要数两边侧铭文。右边阴刻行草五言诗:“古砚留淳质,发硎腾紫光。端溪一片石,珍重敌圭璋。”落款阴刻行书“辉山顾自修”,下钤方印,内篆书“辉山”。铭文短短的20个字中,出现了“淳质”“发硎”“腾紫光”“圭璋”这样高尚的赞扬之词。“淳质”指敦厚质朴。古人常用此形容理想世道和高尚人品。如唐刘知几《史通·二体》云:“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明唐顺之《程少君启行状》有“少君为人,淳质无所猜,对人则见肝膈,人或愚之,终不为变。”铭文把砚台人格化了,形容这古砚像君子一样有敦厚质朴的高尚品质。“发硎”,指刀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十分锋利。也指好砚尚磨墨,如宋洪迈《容斋续笔·铜雀灌砚》云:“予向来守郡日所得者,刓缺两角,犹重十斤,渖墨如发硎,其光沛然,色正黄。”“腾紫光”,形容光焰辉耀,如“斗牛万丈腾紫光,炯炯余彩辉太阳。”“云岩腾紫光,葱茏递九霄。”“圭璋”,指两种贵重的玉制礼品。圭,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下方。璋,古代一种玉器,形状如半个圭。这则铭文是赞美这方古砚虽经过漫长时光消磨,仍保留敦厚质朴的品质,宜墨宜笔,发墨不滞,油润生辉,如牛斗腾紫光。这是端溪西坑水下神品之石琢制而成,诚如有的砚铭所说,“端溪之穴,毓此美质,既坚且贞,亦润而泽”,这比帝王所用礼器圭和璋还要珍贵。砚左侧阴刻楷书铭曰:“丙戌岁余,友辉山馆于家深究书法,因出所藏石,琢而成之,不复计其工拙,聊一试夫小技云尔。”(标点笔者加)落款“乾隆三十一春高氏雨艇自识”。这是一则记事铭,简洁明了。高雨艇自说在乾隆三十一年春,我的好朋友辉山顾自修在家研究书法,拿出他家藏的上等端石,要我为他琢制一方砚台。因为是好朋友,就不顾虑自己手艺好坏,放心琢成这方砚台了。落款表明时间为乾隆三十一年,即丙戌年、1766年,与铭文开头“丙戌岁余”相呼应。右左两侧铭文,一文一质:一边高度贊美砚台品质非凡,功能绝妙;一边叙述砚石来源,琢砚缘由。字体一行一楷:行草气势连贯,洒脱自然;楷书端庄沉稳,劲健有力。两侧铭文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珠联璧合。不愧文字俱佳,刻工精妙。
  辉山顾自修,生平业绩未详。只知他是乾隆朝有文采之士。有史料记载,顾自修曾为宋末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撰跋(陶靖节即陶渊明、陶潜):“汤汉……南宋末期陶诗研究大家。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四卷补注一卷,无目录,宋咸淳年间刻本,卷首存淳佑元年(1241)汤汉自序,书前卷后有清乾隆四十六年周松蔼跋,乾隆五十二年顾自修跋,嘉庆十四年黄杰烈跋。”顾自修撰《宋刻陶诗跋》如下:“武林鲍以文,新仓吴葵里过松蔼先生斋,谈及《陶诗》序未标汤汉,不知何许人也。先生便拍案称好书。且告以《宋史》有传,《文献通考》著录。以文爽然若失。随叩《陶集》携行箧否,则答云送海盐张芑堂矣。重午,先生即从芑堂借观。芑堂见书破碎,而装面用金粟笺,疑为秘册,索还甚急。赖张佩兼调停,出叶元卿梦笔生花大圆墨易之,重一斤,阅两年而议始定。盖得之之难如此。以文多方购觅,丙午始得一钞本,芑堂怂恿葵里重雕,共忏悔觌面失宋刻公案。则此书之流通,未始非先生功德也。”史书将顾自修和周松蔼、黄杰烈等名士并列,并为宋刻陶诗集撰跋,可见顾自修也是学富五车大文人。
  高雨艇疑是篆刻能手,生平待查。
  第二方椭圆形端砚(图3、4、5),长15.5、宽12.5、厚2.2厘米。砚面无边线,砚堂中间稍凹。前部下挖一叶状砚池,叶脉清晰可见,叶形生动逼真。背平,中间稍凹,阴刻行书52字,正文为:“一片灵奇,上古之遗。降自丹霄,巽位显居。球琳非比,女娲护持。永作席珻,涅城不移。”落款:“乾隆己酉秋月,巨庐老人林在寅识,时年八十有八。”(标点为笔者添加)乾隆己酉年为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铭文排列错落有序,字迹俊秀飘逸,赞美这方端砚是上古时代,从天上文曲星所在圣地——丹霄巽位上降下来的一片灵奇宝石琢就,青碧润泽胜过美玉,以至人祖女娲都护持它,成为永摆书案上的珍品,即使黑色浸染,也不失光艳。细品这方端砚,的确不负一位八十八岁老人的赞扬。此砚随石形而琢制,圆润自然,颜色青碧纯净,有青花、火捺、胭脂晕、金线等上等石品,质地细嫩有加,触之如小儿肌肤;雕工简洁精致,包浆墨晕相融,更显古朴沉稳。且带原配红木盒,以两块红木下挖凿制,内髹黑漆,外表暗红色大漆下树纹显现,美轮美奂。且与砚身紧密吻合,不啻一件工艺精品。林在寅生平事迹待查。
其他文献
2013年7月4日上午,台州学院离休教授蒋文韵将其珍藏多年的好友贺鸣声的版画作品捐赠给台州市博物馆,堪称善举。台州市博物馆此次接受捐赠的贺鸣声绘画作品共8件,其中木刻作品《鲁迅先生像》于1958年参加“全国第三届版画展”。  ● 贺鸣声生平  贺鸣声(1915-1984),原名普森,笔名老六,台州海门水门村人,师从倪贻德教授。  贺鸣声幼年时由椒江尚德小学毕业后考入海门东山中学,1930年失学做钱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徐州楚王汉墓出土的盘铭和器型,进一步论证认为阜阳博物馆收藏的同类铜器命名为铜炒锅是不可取的,应命名为铜盘,其用途是沐浴,年代有可能是汉代。  《阜阳博物馆文物集萃》收录了一件“宽缘折腹圜底铜炒锅”,并记载了该器的形制:“口径69.7、高11.5厘米”“盘通体素面,直口竖壁,口缘宽平,折腹圜底”,器型如图1。  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名称为“宽缘折腹圜底铜炒锅”,介绍其形制却说是
期刊
以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中国画流派之一。而笔者曾经采访过的钱松嵒先生,无疑是“新金陵画派”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他那创造性的劳动,构建出山水画的雄伟画面,开拓出山水画创新的广阔前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他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和写意精神,已成为宝贵的传统资源,亟待我们回顾、研究、继承和发展。  ● 笔墨精神循规蹈矩  19
期刊
【摘要】忍冬纹是我国北朝时期佛教装饰中极为流行的装饰纹样之一,随佛教文化的一次次渗入而不断发展演化。及至东魏北齐邺城地区,其造型愈加成熟圆润,结构愈加繁复完满,类型之多样,内容之丰富,集中代表了公元6世纪独特的“邺城风格”。本文以邺城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单体造像的忍冬纹为例进行分类探讨,解读北朝晚期成熟阶段忍冬纹的造型特质。  【关键词】东魏北齐;邺城;佛造像;忍冬纹  2019年8月6日至10
期刊
1949年10月1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在众多描绘“从此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当中,“新浙派”第一代画家中的健将周沧米(1929-2011),即为最成功的名家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其致力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他又多作意笔人物画,并有笔墨酣畅、画风奔放、书写
期刊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词家,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以理想的勇气和坚毅的决心,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和世界历史的进程。而且其气势磅礴的诗词、极富个性的书法,感动和征服了全世界。尤其是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漫长的革命征程中,一路征战、一路抒怀所留下“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的诗词,可谓气魄雄伟豪迈、格调阳刚恢弘、意境高远壮阔,能够于其后的几代人心灵深处激起强烈共鸣
期刊
整整70年前,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进入千头万绪的新中国开国程序。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真实记录了这个程序中的多个关键时刻,其历史见证与收藏价值不容置疑。但是这些邮票大都存在非东北贴用(简称“平贴”)和东北贴用(简称“东贴”)、原版平贴和再版平贴、原版东贴和再版东贴的差别,很容易让收藏者犯晕;又因为年代较久,市场有时对其价值判断存在误差,导致价格起伏大,需要理性对待。  ● 记录新中国成立历程的
期刊
郑孝禹(1912-2003),字禹园,号怡庵,别署墨香斋,福建福州人。上海正风文学院毕业,青年时期客居上海,曾任上海汇中商业银行助理秘书、杭州市政府科员、江苏泰县所得税征收厅主任等职。他尝从高野候、赵叔孺、童大年诸名家游,与吴湖帆、陈巨来过从甚密。新中国成立后回闽,主要从事雕刻。1990年受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孝禹擅长隶书及篆刻,尤精于铁线篆文,亦能作双钩花卉。其所作意趣宗汉人,刀趣取径汪、
期刊
本文所说的“火红年代”,一般特指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个时间段。当时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红色题材瓷板画,不仅美观大方、色彩鲜艳、思想积极上进,且形式新颖、内涵深远、时代特征显著。它们将祖国蒸蒸日上的新貌、人民勤劳勇敢的作风等内容,以瓷板画的形式美轮美奂、生动活泼地展现,为新中国的艺术创作树立了清新爽朗、生机盎然之风尚,为华夏数千年陶瓷发展史譜写了光辉璀璨之篇章。  这一时期,无论是国家的
期刊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保护、传承这一人类共享的世界遗产,央行于2020年7月6日发行了“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金银纪念币”一套。这套币有1金2银共3枚,正面图案皆为国徽、国名、年号(图1)。其中8克金币1枚,背面图案为良渚古城遗址出土器物玉琮(图2);500克银币1枚,背图为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造型(图3);30克银币1枚,背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