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50集电视连续剧选登.第四\五集)王晓家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书圣王羲之》前三集载《戏剧丛刊》2008年第2期(总第188期)。故事梗概如下:
  第一集:西晋永嘉元年三月,叛军首领王弥兵临青州城下。青州刺史王敦战败,丢下妻子襄城公主逃跑,王弥则投降了匈奴人刘渊所建立的汉国。此时,五岁的王羲之正在琅琊开阳城家中洗砚池畔学习书法,待随父到琅琊l临沂都乡南仁里祖茔扫墓后,便与家族一起,随琅琊王司马睿南下渡江,住进建业城乌衣巷。
  第二集:王旷出任淮南内史,向王导告别并委托家事。羲之二叔王廙从濮阳回到江东,教他书画。王导、王敦陪司马睿出游观禊祭,使江东士人归服。羲之随从伯王导和三叔王彬新亭游宴,诸名士发出山河殊异的感慨。王旷出兵援救并州上党前,把《笔诀》赠给次子羲之,与家人洒泪而别。王廙告诉羲之:姨母卫铄要来建业居住并教他书法,他很高兴。
  第三集:王廙携羲之见卫铄,谈论书学。晋军上党战败,王旷、施融、曹超被杀,王广投降汉军,被刘渊招为驸马。误传消息于洛阳、江东:王广殉国,王旷投降。刘隗、刁协要求司马睿囚禁羲之一家,并让琅琊王氏家族连坐。以此为战死的英雄王广等人致哀旌表。阴差阳错,使羲之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自此讷言,性格大变。卫铄叹羲之的书法将来定能超过自己。
  第四集
  字幕:公元311年,即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正月。安东将军、琅琊王司马睿命将军甘卓攻镇东将军周馥于淮南寿春,周馥大败。二月,石勒进攻汝南,汝南王司马祜败退建业。三月,延续了八王之乱,五胡继续乱华,朝廷下诏历数东海王司马越罪状,诏告天下方镇讨之,以征东大将军苟唏为大将军,东海王司马越薨。四月,石勒率汉军追至东海王司马越灵柩于东海郡,将军钱端战死,晋军溃败。太尉王衍、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尚书郑豫、武陵王司马澹皆遇害。王公以下死者十余万人,东海王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八王被石勒俘虏,其部伍并攻陷徐州、历阳。六月,晋怀帝司马炽蒙尘于平阳,汉皇刘聪封司马炽为会稽公。是年,王羲之九岁。
  永嘉三年,三月。建业城,乌衣巷王家大院王羲之家中。
  王羲之正在练习书法。
  卫鍊坐在一边耐心地看着。
  王彬进来:“大嫂,江北传来消息,琅琊王利用正月元宵节的机会,派遣甘卓攻打淮南,甘卓架上云梯,攻克了淮南城防寿春城。汉贼刘聪的守将周馥带兵在城楼上放箭和用雷石抵抗,南城门被撞开,周馥率军由北城门逃走,甘卓缴获了不少粮草和军械,壮大了晋军军威!”
  王羲之高兴地放下手中笔:“三叔,我们大晋朝的军队叉打胜仗了!”
  王彬点点头:“不过,也有不好的消息。二月,汉贼刘聪派遣部将石勒进攻汝南,汝南王率军由城内冲出,失去抵抗力,没法,只好乘船率众渡过长江,败回江东建业来了。”
  王羲之:“噢,众将归江东,岂非天意?”
  王彬:“如今,皇帝陛下与东海王殿下矛盾日益加深,我们大晋朝的江山恐怕又要出事了。”
  王羲之:“大晋朝多灾多难呀!”
  洛阳城,太极殿上。
  司马炽早朝,百官公卿待列。
  司马炽挥手:“颁诏!”
  黄门侍郎读诏书:“司马越专擅威权,觊视帝业,图谋不轨。朝贤文臣选为佐吏,名将劲卒充于己府。还有千里迢迢调遣淮南内史王旷援救并州上党的错误决策,致使忠臣殉国,良将被擒……不臣之迹,天下共知,四海之内,人所共恨……”
  一黄门上殿跪奏:“陛下,东海王晏驾!”
  司马炽沉默有顷:“东海王司马越惑乱朝政,结冤已深。分崩离析,忧虑成疾。其死,为咎由自取,秘不发丧。以襄阳王司马范为大将军,统领其众,扶灵柩还葬东海。”
  司马范:“臣领诏。”
  大道上。
  司马范保护司马越灵柩徐徐而行。
  送葬人群散漫跟随,旗旙招展。
  石勒骑马率兵追击,勒住马头:“前面,便到苦县宁平城了!听说晋将钱端率兵在此堵截?”
  话音未落,钱端出兵截住了石勒去路:“叛贼石勒,哪里走!”
  石勒挥手:“给我冲杀!”
  双方激战。
  钱端被石勒斩首,晋军溃退。
  石勒拉紧马缰绳,勒住马头,鞭指司马越灵柩:“司马越这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假公济私,祸乱天下,我石勒将代表大汉和晋朝,为天下人报仇!”遂命随从,“烧其朽骨,以告谢天下!”
  汉军放火焚烧灵柩。
  烈火熊熊,浓烟滚滚。
  石勒放眼望去——
  打着晋军旗号的部队纷纷溃逃,各奔东西。
  钱端仰天叹息:“苍天啊,想不到我数十万晋军就这样败逃了!”
  石勒恶狠狠地照马屁股上一鞭子:“随我来!”战马急驰,奔向晋军。
  汉军骑兵紧紧跟随。
  石勒搭箭拉弓,箭簇连续射向晋军,射向老弱残疾。
  汉军骑兵随着一齐拉弓射箭。
  弓弦响处,箭簇漫天飞舞。
  晋军哭声震天,各自逃命,互相践踏,死伤大半,尸横遍野。
  钱端拔剑,大喊:“苍天不祐,我钱端命该如此!”遂自刎。
  王弥纵马奔向石勒,二人对视。王弥之弟王璋跟上来。
  王弥对王璋:“二弟,立功的时刻到了!”
  王璋看看王弥。又看看石勒,说:“大哥,小弟立刻去做。”说着,率领骑兵向前,点上火把,抛向人群。
  人流滚滚,各自奔逃挣扎,多数人被火烧死。
  王璋大喊:“王璋在此!”遂与从人一起下马。
  他们各自拔出刀剑,剥割人皮,吞食人肉。
  洛阳城。太极殿上。
  晋帝司马炽下诏:“东海王司马越作恶多端,至有今日之灾,连累黎民百姓,使王公大臣死难!今贬东海郡王司马越为东海县王。嫔妃、世子,也都出京去吧!”
  建业城,台城太极殿上。
  琅琊王司马睿召集群臣议政。
  王敦:“大王殿下,今年三月,皇帝陛下派遣何伦、李恽保护东海王妃裴氏和世子司马毗出走京师洛阳,从者数万人,由于军队管理不严,暴掠百姓,行至洧仓,遭遇汉贼石勒、王弥的部队袭击,世子及宗室三十六王俱被俘虏,何伦败走下邳,李恽杀妻灭子奔走广宗,裴妃为贼人所劫掠……”
  群臣唏嘘长叹。司马睿摇头叹息。
  王敦:“还有更使人痛心的事——由于皇帝陛下与东海王殿下矛盾日益加深,惹起一连串祸事!皇帝陛下在东海王死后,把裴妃和世子都赶出了京师洛阳,才被汉贼石勒俘获!悲惨啊……四月,石勒、王弥又纵兵与我们大晋朝军队激战。经过几次反复较量,我军遭到惨败!太尉王衍、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尚书郑豫以及武陵王司马澹都相继遇害,王公以下大臣死者十余万人。汉贼王桑、冷道攻陷徐州,刺史裴盾遇害。王桑渡过淮水,兵踞历阳,使我们大晋朝丢失大片国土,胡汉刘聪更加嚣张。为了对付刘聪,皇帝陛下令司空王浚为大司马,征西大将军、南阳王司马模为大尉,太子太傅傅祗为司徒,尚书令苟藩为司空,对部队做了一次调整。皇帝陛下又下诏留河南尹潘滔居守京师洛阳,打算迁都仓垣。”
  司马睿悲哀地摇摇头:“如此看来,只怕是京师洛阳不保。”
  洛阳城,太极殿上。
  司马炽早朝,百官公卿侍列。
  司马炽:“就这样定下了!留河南尹潘滔居守京城洛阳。”转对苟唏,“苟大将军,你认为如何?”   苟唏跪奏:“陛下,洛京不保,是否还是迁都仓垣?”
  司马炽勉强点点头:“那就快去准备吧!”
  洛阳城,皇宫内。
  嫔妃对司马炽和黄门:“陛下要舍京师洛阳而迁都仓垣,可是这些金银财宝不是可惜了吗?难道留给汉贼享受?”
  小黄门:“说什么我也不走!”
  司马炽摊着双手,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还是走吧,都走!统统走光!”
  苟唏进奏:“陛下,城内百姓都走光了,留下了老弱残疾,都饿着肚子,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了。”
  司马炽一怔,惊问:“怎么,宫中只剩下你们几个人了?那么。百官公卿呢?”
  苟唏:“城中百官公卿流亡者十有八九。”
  司马炽长叹一声:“唉!苟爱卿,赶快召集群臣议政,迁都仓垣。”
  苟唏为难地摊着双手:“陛下,已经晚了,护卫人员也都走光,无人护驾了。”
  司马炽抚手叹气:“唉,又没有车舆,这可怎么办呢?”
  司徒傅祗进宫。
  司马炽如遇救星:“傅祗,你去告诉河阴太守,赶快修理好舟楫,准备从水路进发。”
  傅祗:“陛下,朝士只有数十人导从了……”
  洛阳城。西掖门。
  司马炽在朝士护从扶助下,徒步匆匆而出。他们走到铜駞街,一群强盗扑上来,抢走所有物资。
  司马炽摊着双手,无可奈何地转身回皇宫。
  六月。洛川城。郊外。
  远处城门上现出“洛川城”三个描金大字。
  刘曜、王弥、石勒三支汉军人马打着“汉”字旗号在郊外旷野上与打着“晋”字旗号的晋军激战。
  晋军败退,死伤者甚众,哭声震天。
  汉军追击,进逼京师。
  司空苟藩、光禄大夫苟组奔走辕轘,太子左率司马温畿夜走广莫门,奔向小平津。
  刘曜、王弥、石勒三支汉军共入京师洛阳。
  洛阳城,华林园门大开。
  司马炽慌慌张张地走出华林园门,直奔河阳藕池。
  司马炽对随从:“赶快,驾幸长安!”
  刘曜、王弥、石勒执剑率领兵士追来。
  司马炽与群臣站定,被汉兵团团围住。
  刘曜一挥手——
  汉兵掷火把焚烧宫室。
  太庙那边也燃起了熊熊烈火。整个皇宫,火光冲天,一片彤红。
  汉兵逼辱后妃、宫女,后妃、宫女们披头散发,满脸灰污,东躲西藏,哭声震天。宫人们也都慌慌张张,或坠楼或跳人藕池,一派残败景象。
  吴王司马晏,竟陵王司马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尚书右仆射曹郁,尚书闾兵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晋臣,皆被乱兵杀死。
  城内城外,火光熊熊,浓烟滚滚,人声混杂,哭声震天。
  刘曜、王弥、石勒执晋朝皇帝司马炽与百官公卿走在由洛阳去平阳的官道上。
  平阳城,皇宫内太极殿上。
  汉皇刘聪坐在殿上,对司马炽:“足下的京城洛阳被我大汉军队攻克,如今你已经国破家亡,再也没有什么盼头了,朕封你为会稽公如何?”
  司马炽羞愧满面,神情黯然。
  建业城,台城太极殿上。
  琅琊王司马睿召集群臣议事。
  王导跪奏:“大王殿下,汉贼刘渊已死,由他的四儿子刘聪做了伪汉皇帝。司空苟藩已经移檄各州郡,以大王殿下为盟主,拥兵讨伐汉贼刘聪!豫章王司马端行为不端,他东奔苟唏,苟唏不顾天命,擅自立他为皇太子,自领尚书令,置百官从署,说什么要保全梁国之蒙县,而百姓饥俭,一斗米一万多钱,劳民伤财,不是更加使天下大乱了吗?”
  王敦出班跪奏:“大王殿下,今年七月,大司马王浚也承制假立皇太子,置百官,署征镇。伪汉石勒进攻谷阳,沛王司马滋战败被杀。八月,刘聪派遣他儿子刘粲攻陷长安,太尉、征西将军、南阳王司马模遇害,长安遣人四千余家奔汉中。九月,汉贼石勒又袭击了阳夏,兵锋直达于蒙县,大将军苟唏、豫章王司马端都被贼人俘虏去了。十月,石勒袭击豫州诸郡,兵锋已经到达长江边上。十一月,猗卢进犯太原,平北将军刘琨抵挡不住,只好迁徒五县百姓于新兴,暂且让百姓住下,以度光阴……”
  司马睿实在听不下去了,遂摆手制止:“唉,别说了!说得孤心烦意乱,实在听不下去了。看来,天下大乱,已成定局,国将不国了。”
  建业城。乌衣巷王家大院王羲之家中。
  王彬郁郁不乐地走到王羲之家中,喊声:“大嫂!”
  卫鍊赶忙迎上:“他世儒三叔来了!”
  王羲之正在练习书法,赶忙起身施礼:“三叔来了,请坐。”
  王彬长叹一声:“唉,国家没有希望了!”
  卫鍊瞅了王彬一眼,问:“三弟,国家又出事了?”
  王彬向胡床上一坐:“唉,前年,大哥和施融、曹超、王广在并州上党战败后,现在又传来消息,说自今年四月始,夷甫大哥和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尚书郑豫,还有武陵王司马澹几位王公大臣被杀害后,王公大臣以下死难者达十多万人。东海王世子司马毗以及宗室四十八个王爷又都被石勒俘虏,东海王妃裴氏也不知去向。贼人王桑、冷道攻陷徐州,刺史裴盾遇害,王桑渡过淮水,兵锋已经到达历阳。五月,益州流入汝班、梁州流入蹇抚作乱于湘州,俘虏了湘州刺史苟眺,南破零陵、桂阳诸郡,东掠武昌,安城太守郭察、邵陵太守郑融、衡阳内史滕育都被杀害。由司空晋封为大司马的王浚和由征西大将军晋升为太尉的南阳王司马模,还有由太子太傅晋升为司徒的傅祗,由尚书令晋升为司空的苟藩,都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京师洛阳就失守了。在这期间,琅琊王也由安东将军晋升为镇东大将军,朝廷命令继续坐镇江东,以求力图保住半壁江山!大将军苟唏则劝说皇帝迁都仓垣,皇帝同意了,可是诸位大臣却十分软弱,害怕居守京师洛阳的河南尹潘滔不同意,加上宫中嫔妃及黄门迷恋于资财,不愿离去,犹豫再三,以至延误了时机,洛阳城内闹饥荒,人相残食,百官流亡者十有八九。在这危急时刻,皇帝陛下不得不召集群臣议事。准备起驾之时,警卫又多半跑光,陛下连车舆也找不到,只好叫司徒傅祗到河阴找人修理船只,打算从水路逃到长安躲避。哪知出西掖门,走到铜駞街,便被强盗抢去了仅有的一点儿吃的,衣物也被洗劫一空,陛下只好无功而返。六月,刘曜、王弥、石勒三贼子同时进攻洛川,王师为汉贼所败,死伤难以数计。紧急时刻,皇帝命人打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打算驾幸长安,被汉贼刘曜追赶上了,蒙尘于平阳。据跑回来的人说,当时刘曜命人焚烧了皇宫内苑和太庙,纵军淫逼后妃,奸掠宫女……吴王司马晏,竟陵王司马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尚书右仆射曹馥,尚书闾丘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人皆遇害,百官士庶死伤者三万多人呢!惨哪!刘曜他们把皇帝陛下送到伪汉京城平阳后,伪汉皇帝刘聪封皇帝陛下为会稽公!真是奇耻大辱啊!”
  王羲之:“难道说,我们大晋朝就这样灭亡了吗?唉,我司徒大伯一生洁身自好,又有学问,书法也好,他可是我们大晋朝著名的清淡家领袖啊!难道说,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就这样殁了?”
  王彬蹙蹙眉头,叹了口气:“唉,你夷甫大伯死得惨啊!他吃亏就在于声名太重、大高,清谈误国哟!”
  (化入)
  洛阳城。皇宫内太极殿上。
  司马炽早朝,百官公卿侍列。
  司马炽对王衍:“夷甫,东海王司马越讨伐苟唏以你由太尉为太傅军司。现在东海王司马越已甍,众人举荐你为元帅。 你可要为朕担当大任哟!”
  王衍很不情愿地赶忙跪拜:“陛下,目今贼寇蜂起,我怕……”
  司马炽追问:“夷甫,难道你被汉贼的声势吓破了胆子不成?”
  王衍:“不,不,臣并不是害怕……臣从小就喜欢读书做学问,喜欢清谈,淡漠仕途,是形势把臣推上了仕途。如今,怎么能让我这个无才无德之人担当如此大任呢?臣王衍实在担当不起呀!”
  司马炽蛮横地一挥手:“王衍,你担当不起也要担当!身为朝臣,食国家俸禄,非常时期,还有退身之路吗……就这样决定了吧。”
  东海郡,大道上。
  石勒挥军奔袭,追上东海王司马越的灵柩,放火焚烧。
  钱端与石勒大战,钱端战败自杀。
  石勒擒获刘望、诸葛铨、郑豫、司马澹,命人:“给我绑了!”
  刘望等人大气凛然,邈视石勒。
  石勒向王弥之弟王璋一摇头,王璋挥刀斩杀。
  石勒大呼:“王璋,要晋朝大元帅王夷甫与我相见。”
  王璋率领兵士推王衍于石勒面前。
  石勒亲自为其解缚:“王司徒受惊了。久仰王司徒的大名,失敬,失敬!”
  王衍把头扭到一边,并不搭理他。
  石勒碰了钉子,但仍然不死心,遂笑容可掬地问:“晋朝的天命已经灭亡,不久就要由我们大汉国代替你们晋朝了!是这样吗?”
  王衍斜了他一眼:“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之事,天意使然!何谈‘天命’?又怎能谈‘灭亡’二字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自古以来,风水轮流转嘛……”
  石勒惊问:“天意?风水轮流传?”
  王衍点点头:“孔夫子说过:‘祸起于萧墙之内而不在于外’,是我们大晋朝自经八王之乱,使你们有了可乘之机,才招致匈奴人、羯人、氐人、羌人、鲜卑人五胡乱华!晋朝皇室懦弱,加上王公大臣自私自利,腐败无能,不用贤人用庸人,致有今日之祸。其实,今日之事,不在于我王衍而是在于大晋朝的朝廷不振,不能齐心合力,励精图治……如此。焉有不败之理?”
  石勒纵声大笑:“在下正想与王司徒多交谈一下。”
  王衍笑笑:“在下少不理事,阴差阳错,被推到了今日显赫的位置上。书生从政、督军,统帅晋朝三军兵马,本来兵强马壮,可惜你们用阴谋诡计取胜,大晋朝的军队之败,可不是天意使然吗?这是上天降祸于我们大晋朝。石将军倘若可怜我王衍是个无辜之人,免去我的死罪,以我的才能和声誉影响,便可以为石将军献计献策,保你登基做大汉皇帝,代替蠢材刘聪!你看怎么样?”说着,诡秘的一笑。
  石勒听了,小声“嘘”了一下,接着略一思忖,继而勃然变色道:“王夷甫,你这个老东西!想用离间之计置我和大汉皇帝于死地——不识时务的老东西,是你看走了眼!你个王衍王夷甫王司徒王大元帅!死到临头,还要施行离间计,挑拔我们大汉朝臣属与君王的关系,我岂能容你!”说着,抽宝剑出鞘。
  王衍沉静地笑道:“石将军的性格过于暴躁也过于莽撞了。不听忠言,必受其难!石将军将来会后悔的,按照你的性格和为人,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石勒听了,火冒三丈,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好你个王衍王夷甫,竟敢咒骂我石勒!你身为晋臣,职高名显,重任在身,名扬四海,却不自重!听说你少年得志,总角后,曾见过竹林七贤的大名人山涛,山涛看着你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嗟叹良久;看着你去后的背影却又叹息说:‘误天下苍生者,就是这种人了。’今天见了,果然不差!并且我早就听说,你也是晋朝食两千石俸禄的世家大族子弟出身,父亲王义为平北将军,你十四岁就为伐吴的大将军羊祜所器重。如今你头发、胡子都花白了,还不求自尊自重,怎么能说少不懂事呢?我石勒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还没有见过你这样不要脸、不自重的人呢?破坏晋朝天下的,正是你们这样一些人!”遂命左右,“将他推出去,等候发落!”
  两名满脸横肉的兵士走上来,反绑住着王衍双手,将他推出帐外。
  石勒余怒未消,对同党孔苌说:“我走遍天下,见的人也不少,可是从来没有见过像王衍这种人,临死还施用反问计,真不要脸!孔苌兄,你说咱们杀不杀他呢?”
  孔苌:“石将军,在这里你是老大,一切由你说了算。王衍是晋朝的大臣,身居要职,又有三公的头衔,身处高位,必然不会为我们大汉国尽心尽力。弄不好,反会起到相反的破坏作用,还谈什么他的家世高不高、身份贵不贵吗?”
  石勒点点头:“嗯,当杀。可是,他既然是晋朝的三公之一,为了有利于诱降晋朝的那些王公大臣、百官公卿,搞点儿统一战线,我们可以让他比较体面的死去,不用刀剑而用计谋杀掉他!孔将军,你是孔夫子的后人,经多见广,有什么好办法吗?”
  孔苌思忖良久:“石将军如果信得过我孔苌,这事就交给我去办理吧!”
  石勒伸出右手,握住孔苌瘦削的手腕:“好,孔苌兄,我石勒相信你!”
  夜。
  一座豪宅院内。
  王衍身着便服,踽踽而行。他走到一堵上面布满爬山虎的影壁墙前。
  影壁墙后面藏有五个黑人。
  人影晃动间,黑衣人将事先已挖空墙根基石的影壁墙推倒了——王衍的身子从腿部到胸部被压在了墙下。
  远处,影影绰绰的树荫下,孔苌在黑暗中奸笑。
  王衍似乎看到了树影中的孔苌,他睁大了眼睛,叹息着死去……
  (化出)
  卫鍊:“唉,可惜夷甫大哥虽志向远大,却一生喜欢清淡,才活了五十六岁……”
  王羲之问王彬:“三叔,司徒大伯既然喜欢研究学问,喜欢玄学,不愿意做官,也不愿意带兵打仗,朝廷为什么偏偏叫他当大元帅南征北战,去征讨伪汉劲旅石勒呢?”
  王彬叹息一声:“唉,树大招风哟!就像皇帝陛下蒙尘于平阳,伪汉皇帝刘聪以皇帝陛下为会稽郡公,苟藩便移檄州郡,推举琅琊王为盟主一样——想想看,你夷甫大伯从小声名就那么大,声望那么高,连竹林七贤的重要人物山涛和仆射羊祜这样的大人物都对他另眼相看。泰始八年,朝廷诏举奇才可以安边定远者,想找些张骞、班超一类文武全才的人物游说征服各国,你夷甫大伯起初喜好纵横术,俨然以苏秦、张仪一流的人物自居,因此,尚书卢钦便举荐他为辽东太守,要他到边远的地区历练才干。他却一反常态,整天口不论世事。只是雅谈玄虚,经常宴会朋友,惹得我们琅琊王氏家族的人老大不高兴,有人甚至看到他或听到他说话的声音就烦,还有的人竞把正在吃着的大饼子扔到他的脸上,他也坐着不动。等大家奚落完了,他便洋洋不采地拉着你茂宏大伯的手悄悄地离开了。对于他的脾气和志向,只有你茂宏大伯理解。还有。你大祖父死在平北将军任所,你大伯家中家财万贯,可他除了借给亲戚朋友,就是散发给穷苦百姓。不出几年,家财散尽,只好搬出京师洛阳,在城西自家的田园里住下,安心过田园生活。”
  卫鍊插话:“你夷甫大伯还有更可笑的举动呢!你大伯母姓郭,是太后贾南风的亲戚,很不自重。她往往借着宫中的势力,聚敛钱财,并且还愿意干预别人家的事,因她沾上了皇亲国戚这层关系,你夷甫大伯对此虽然深恶痛绝,但却不能制止。可你大伯母虽然无法无天,却也有害怕的人。当时有一位从乡下上来被提升为幽州刺史的人,名叫李阳,人称他为‘京 师大侠’。此人面方口阔,浓眉大眼,长得人高马大。不知怎么回事,你大伯母见了这位京师的李大侠,往往连大气也不敢喘呢!为此。每逢你夷甫大伯管不了你大伯母时。就恐吓她说:‘不但我说你这样做太过分,就连李阳大侠都说不能这样做。’你大伯母聚敛钱财的手段才稍微收敛一些。你想想。虽然有人说金钱万能,可金钱这玩意儿,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聚敛多了,担惊受怕的,又有什么用处呢?千里做官,为了吃穿。人生一世,够吃够喝够用就行了。顺其自然,自己舒心,就是生活质量。正因为你夷甫大伯憎恶你大伯母的贪鄙。所以,他嘴里从来不说‘金钱’二字。你大伯母不相信,就想了一个笨法子:等你夷甫大伯睡熟了,就命奴婢用钱围着他的床绕了一圈,让他醒了以后无处可走,看他嘴里说钱不说钱。你说你夷甫大伯怎么着?”
  王羲之笑笑:“母亲,我还想听,你快说说。”
  卫鍊:“你夷甫大伯早晨起来,见周围都是钱,没法行动,就对侍候的奴婢说:‘快把这些阿堵物拿走!’因为钱的中间有个眼儿,钱不叫钱叫‘阿堵物’,你说可笑不可笑。”
  王彬接上了话茬:“你夷甫大伯身为三公,是名臣,也是清官,从来不贪不沾。他在京师洛阳城西田园住了不久,便被朝廷征聘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出补元城令。但他终日清淡,谈《老子》、谈《庄子》、谈《周易》所谓三玄,却也并不耽误处理政事,很有些卧龙、凤雏的才能。他后来人为中庶子、黄门侍郎。早在魏朝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祖述《老子》、《庄子》和《周易》,并且立论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他们认为,无就是开事物成任务,无往而不存在也。阴阳转化,由此化生,万物更替,以此成形。无之为用,便是无爵位而贵重。你夷甫大伯非常喜欢这套玄之又玄的理论,而名士裴顾却认为不是这样,便写文章讽刺他、反驳他,可是,你夷甫大伯却处之泰然自若,并不答辩。”
  卫鍊:“孩子,你没见过你夷甫大伯,长得那个帅哟!就别提了。潇洒而有风度,这还不说,他又有才学,人说他明悟若神。听说他把自己也比作孔子的弟子子贡呢!因为他的声名太大,以至倾动当世,妙谈玄理,唯以谈《老子》、《庄子》、《周易》为能事。我曾见他手里拿着玉柄麈尾的样子——那手臂与玉柄是一个颜色,光润白晰!在学问上,更不用说了。他立论阐释的道理,别人想驳难也驳不倒他。辩论时,如果有了疑难问题,他可以随口更改、解释。当然,也有人嘲笑他,说一些不三不四的难听的话——什么‘信口雌黄’啦,‘名实不符’啦……满朝文武,还有一些文化人,都说他是‘一世龙门’。这话,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意思了。你夷甫大伯身为高官,居显职要职,又有学问,后进之士,没有一个不仰慕赞赏他的,并且都在学习他的为人处世和治学精神。”
  王彬摇摇头:“这也就是他自己临死前所说的‘清谈误国’哟!你想,选举登朝,以这样的人为首,矜高而又浮诞,不就形成了浮夸不实的社会风气了吗?要是都像他那样光说不做或说的多做的少,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国家将来会成为什么国家?你夷甫大伯后来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这么大的高官显贵,而且女儿又嫁给了愍怀太子为妃,当年太子被贾皇后所诬陷,你大伯却害怕祸事降临,便亲自上表朝廷,让你大姐与太子离婚,这也就是明哲保身了。可是有一点,你夷甫大伯很聪明,赵王司马伦篡位时,他向来轻视司马伦的为人,就假装疯癫,用斧子去追砍使唤的奴婢,以此自保。及至赵王司马伦事情败露,伏诛,他才出来做官视事。还有。齐王司马同有匡扶社稷的功劳,但却专权恣肆,目中无人,王公大臣见了他都得下拜,唯独你夷甫大伯学习你曾从祖王太保会见晋王的故事,长揖一拜,以此搪塞,并推说自己病了,借此辞位。后来成都王司马颖拜他为中领军,累迁尚书仆射,领吏部,后来又拜尚书令、司空、司徒,贵为三公。可他居宰辅之位却不自重,并不以经国大事为念,而是思量自全之计。虽说狡兔三窟,可这毕竟是缺点。他曾劝说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于是,经他谋划,要他四弟,噢,你王平子大伯为荆州刺史,二房里你二大伯王处仲为青州刺史,并对你大伯、二大伯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你二人在外,而我留在朝内,足为三窟矣。’结果,你处仲二大伯镇守青州被叛贼王弥的军队攻破了,连你二伯母襄城公主都弄丢了,他却自己跑回了洛阳,后来又回到了咱们老家琅琊郡国。石勒、王弥进军京师洛阳,皇帝命你夷甫大伯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铖以距之,这对我们琅琊王氏家族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又是多么体面的事啊……你夷甫大伯那次确实打了个漂亮仗。他派前卫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人击退敌寇,获得了不少辎重。皇帝高兴,升迁你夷甫大伯为太尉,尚书令如故,封武陵侯。对此,他谦虚起来,辞封不受。当时,京师洛阳危急,文武大臣都在议论迁都以避其难的事,而独有你夷甫大伯把车子和牛都卖了,以此安定了众人之心。谁知东海王司马越一死,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他一上任就吃了败仗。可不是‘清谈误国’吗?”
  王羲之紧蹙双眉,若有所思,问:“过江之后,二房里的二大伯、大房里的大伯不也是江左著名的清谈家领袖人物吗?”
  王彬摇摇头:“羲之,你年纪还小,不谙世事。你处仲二大伯学的是不是儒家的东西暂且不说,反正他得到了你二祖父的亲传,懂得书法,喜读《春秋左氏传》,你二祖父是治书侍御史嘛!可是你茂宏大伯却钟情于经学,学习的可是正宗的儒家经典。当然,他偶尔也说道谈玄。但那是以清静无为的理念修身养性,并不是用来安邦、治国、平天下……治国的方略,还是要用以柔为进的儒家思想理念,而不是用以柔为退的道家思想理念。你夷甫大伯都是用玄学化了的道家思想理念修身、治国、平太下,用的是《老子》和《庄子》以及《周易》所谓三玄思想理念,有点儿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如此,焉有不败之理……”
  王羲之似乎还不十分懂得这些道理,但他记性好,也就信服地点点头,转头对卫鍊:“母亲,你说司徒大伯口不言钱,大伯母却爱钱如命,听说咱们琅琊王氏家族的另一位司徒大伯和大伯母两人都十分爱钱,并且,那位司徒大伯在平吴战役中还立有很大的战功,晚年却整天在家里拿着算筹数钱玩,这是真的吗?”
  卫鍊笑着回答:“是真的。你说的是你溶冲大伯。他与你夷甫大伯是一个祖父——叫王雄,当过幽州刺史。你大祖父叫王浑,和太原的王浑重名,做过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你濬冲大伯从小就很聪明乖觉,神采秀彻,连看太阳都不目眩,可不是神童吗?当时,名士裴楷见了,看着他的眼睛说:‘王戎的两只眼睛光灿灿的,就像岩石下的闪电一样。’你溶冲大伯胆子特大,听说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玩把戏的,猛兽在笼子里大声吼叫,声如雷鸣,众人听了都吓跑了,唯独他站着观看,一动也不动,神色自若,当时魏明帝在楼阁上看见了,甚为惊奇。他与小伙伴在路边玩耍,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子,小伙伴们都在争着摘了品尝,唯独他站着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果树在路边而结的果子又多,必然是苦李 子,否则,早被人家摘走了。’人们不信,等摘下品尝后,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又涩又苦,人们才信服他。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与你大祖父王浑又是要好的朋友,随你大祖父在郎舍。你溶冲大伯比阮籍小二十岁。当时,你溶冲大伯才十五岁,阮籍就已经三十五岁了,可与你大伯却是忘年交。那时,阮籍每次到你大祖父家去玩,很久才走,并且每次必去看望一下你大伯,停留很长一段时间才从他屋子里走出来,对你大祖父说:‘溶冲清赏,可不是你这一类的人物哟!我与你交谈,不如和阿戎交谈。’以后你大祖父在凉州刺史任所去世,故吏亲朋前去吊唁,所赠钱物达数百万之多,你溶冲大伯一概推辞不收。由此,声名更大。你溶冲大伯的个头儿不高,但人很精悍,很结实,人们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金钢钻’。他本是性情中人,任率自然,不修威仪,他善于引起人们谈话,赏其要会。朝贤宿儒于清明节的前一天在洛水边修禊去瘟疫,有人问太原王济:‘昨天游玩时有何高论?’王济回答说:‘张华善说《史记》、《汉书》,裴頠要议论过去说的话和以往的行动,衮衮诸公,言论可听,而王戎谈张子房、季札间的事,超然玄著,不同凡响。’那些善于谈吐、认识鉴裁人物的名士,都对他很欣赏。还有一事,你溶冲大伯曾经和阮籍一起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阮籍酒少,到公荣那里酒就没有了,公荣也不觉得难堪。后来你濬冲大伯又碰到阮籍,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如果酒量胜过公荣,就不可和他一同饮酒;如果酒量比公荣小,则不敢不和他共饮;唯独公荣可以不和我们一起饮酒。’你溶冲大伯与阮籍经常到竹林子里游玩,你潜冲大伯往往迟到,阮籍便取笑你溶冲大伯说:‘俗物又来了,真使人败兴。’你溶冲大伯却笑着回答说:‘你们这些人的兴头就这么容易被打消吗?’往往弄得比你溶冲大伯大二十岁的大名人阮籍下不了台。大书法家钟繇的次子钟会率兵伐蜀,到你溶冲大伯那里辞行,并问破敌方略,你溶冲大伯说:‘道家有言,为而不恃,并非成功难,而要保住成功,可就难了。’及至钟会联合西蜀的姜维反叛,阴谋败露,议者认为你大伯知人善言。”
  王彬接话:“你濬冲大伯承袭了你从祖父的爵位,被辟为相国掾,历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你溶冲大伯可比你夷甫大伯精明能干多了。他能用种种办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保全我们琅琊王氏家族。你想,我们琅琊王氏家族从魏朝开始,光三品以上的官儿就出了十几个,位列三公的也不下四五个,哪能不引起王公大臣、士人世子的妒忌甚至怀恨在心呢?于是,你溶冲大伯与你大伯母就装作爱钱贪财的样子,以此蒙骗朝廷和世人。你濬冲大伯身为荆州刺史,却坐而论道,差遣他的属吏修建园林和住宅,因此,被人告发。朝廷本打算免去他的官职,但念他虽然贪财却没有政治野心,就赦免了他。事实上,咱们的老祖宗秦朝的大将军王翦奉秦始皇赢政之命伐楚,兵吞六国,害怕功高被疑,不得善终,就请求朝廷赏赐给田园土地,以便于后世子孙耕种。不愁衣食,因此打消了秦始皇对他的猜忌和顾虑,也解除了领兵出战时的后顾之忧呢!你濬冲大伯就是学习了老祖宗的办法。果然,皇帝下诏,原谅了他,升迁他为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受诏伐吴。此时,你濬冲大伯便当仁不让,调遣罗尚、刘乔领军做先锋,进攻长江上游的重镇武昌,迫使吴将杨雍、孙述和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投降,使我们大军攻临江边,吴国牙门将孟泰以崭春、邾县投降。你溶冲大伯文韬武略,盛名一时。渡江南下后,安抚江南百姓,宣扬晋朝威德,恩惠所及,官民多感恩载德。吴国光禄勋石伟为人方正、刚直,可这样的好人却不容于东吴孙皓朝,他便称病在家。可是当他昕到你潜冲大伯到了,却自动出来要为新朝服务。为此,你溶冲大伯嘉奖他的清节,表荐他拜议郎,以两千石食禄终其身。由此,荆州士民悦服,被朝廷征拜为侍中。虽说你濬冲大伯贪财好利是为了掩人耳目,表示他没有政治野心,可有时做事也有点儿过分。南郡太守刘肇贿赂筒中细布五十端,被司隶校尉所弹劾,因为他知而未受,便没有被治罪,但也损伤了他的声名。你濬冲大伯可是个大孝子呀!他承袭了琅琊王氏太保的家风,以母忧去职,守孝不拘礼制,饮酒吃肉或观看别人下棋,容貌憔悴,毁杖然后起,被朝廷称为‘死孝’,赠送药物,治疗他的呕吐病。你大伯贪利却不糊涂,长于识人辨才。杨骏造反,他早就有所觉察。司隶校尉傅咸诬奏他苟媚取容,驱动浮华,败坏风俗,伤农害政……这些不实之词,他都不放在心上,淡然一笑处之。裴颁是他的女婿,犯罪伏诛,他受到了连累,被免去了官爵。齐王司马同起兵,孙秀把你溶冲大伯留在城内,赵王司马伦之子打算聘请你濬冲大伯为军司,博士王繇劝解说:‘溶冲谲诈多端,怎么能为青年人所用呢?’他们才取消了原来的计划。惠帝返宫,以你濬冲大伯为尚书令。继而,河间王司马颐遣使就说成都王司马颖要除掉齐王司马同,一家子人互相残杀。等檄书到了,司马同对你溶冲大伯说:‘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信馋言,造构大难,当依靠忠言,施以良策,以调合他们之间的矛盾,请你好好为我筹划一下。’你溶冲大伯回答说:‘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可是论功请赏,不及有功劳的,便会使朝野失去对朝廷的信任,使人心思变,怀有异志。今二王带领甲兵达百万人之多,其锋不可挡,如果以王就第,不失掉原来的爵位,委权崇让,这才是求安之计。’由此,惹怒了一些即得利益者和一帮子势力小人,便鼓动一伙小混混,大呼小叫说,说这话的人应该斩首。百官震悚,纷纷躲避,你溶冲大伯也只好伪装服食五石散药发后掉到了厕所里,才避免了一场灾难。你溶冲大伯虽然官拜司徒,为正一品,乃三公之一,但他见晋室已乱,便退掉虚名,与时代共沉浮,把政事委派给僚属,自己却骑着一匹小瘦马,从胡同小道进入后便门而出游。这样一来,即便是见到他的熟人,见他便衣常服,百姓打扮,也不知道他就是三公之一的王溶冲,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司徒呢。由于他善于自保,门生故吏常年跟着他在一起,也都学会了这套为人处世的方法。因此,很多人都做了大官、高官。对于这些门生故吏,在路上碰见了,他也往往装作不认识,并且想方设法躲开他们。当然,他虽然见利不忘义而却打消野心,用这种办法消灾避祸,可他又喜欢趋利避害,也许,这是他的性格缺陷。他广收八方田园水碓,积粮聚钱,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总觉得不满足,而且又节俭又吝啬,不自奉养,天下人称他患有膏肓之疾。刚才说了,你大姐出嫁到裴颁家时,向你溶冲大伯借了几万钱,因为时间长了,还没有还给他。后来你大姐走娘家,你大伯便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你大姐知道父亲的脾气,就赶快把钱还给了他,他才高高兴兴地和你大姐说说笑笑呢!你阿万大哥是他侄子,按说花点儿他的钱也是应该的。可结婚时你濬冲大伯送给他一件单衣裳,等结婚后他便又要了回去。真是属皮笊篱的——汤水不漏!他家里有一棵好李子树。结的李子个头硕大,又酸又甜,他舍不得吃,便拿了到集市上去 卖,又害怕人家得了好种子种了长成树也结出好李子来,撑了他的行,他就不厌其烦地在每个李子上钻了个眼儿,把李子核钻透,使之种了也不能发芽,以此保住他的专利。因此,世人都笑话他小气。其实,这正表现了他很有心机。他在大节上,却是没有可指责的。后来,他随皇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你大伯随皇帝回到京师洛阳。车驾西迁,你大伯出奔郏县,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没有一丝一毫惧怕的表现,并且不时召集亲朋好友,整天轻歌曼舞。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岁。谥日元。”
  王羲之啧啧赞叹,问:“听说大伯身为竹林七贤的人物,有鉴人之才,是这样吗?”
  王彬笑道:“人们都这样传说呢!我与你茂宏大伯跟他一起闲谈,他曾鉴识人伦说: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王夷甫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说他女婿裴颁拙于用长,而荀勖则工于用短,陈道宁緵緵如打枣竿。你处仲二大伯是他的族弟,有高名,他却十分厌恶。你处仲二大伯每次拜会他,他都托病不见。他曾经在黄公酒垆下过,回头对后面车上的客人说:‘我过去与嵇叔夜、阮嗣宗畅饮于此处,竹林之游也预其末。自嵇康、阮籍死后,我便为时之所羁绁。今天看着虽近,可邈若山河!’早些时候,孙秀为琅琊郡使,求品于乡议,他的堂弟——你夷甫大伯不答应,他便劝说他答应。后来孙秀得势,朝廷中一些士人因为得罪了他被连累,遭到诛杀,而你濬冲大伯和你夷甫大伯却得以保全身家性命。”
  王羲之点点头:“听说阿万大哥有美名,从小身体肥胖,司徒大伯要他吃糠,他反而更加肥胖,是这样吗?”
  卫鍊叹息一声:“唉,是的。你阿万大哥个子不高,却很肥胖。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十九岁。你夷甫大伯还有一个儿子,名叫阿兴,因系庶出,你夷甫大伯传统观念太深,因此,就不喜欢他,以你王情大伯之子为嗣……唉,你夷甫大伯的性格也够清高、脾气也够执拗的了。”
  王羲之颇有同感地摇摇头,没有说话,只是呆呆地望着几案上的笔墨纸张和水磨砚台。
  王彬见侄子这副神态,便循循善诱,加以引导:“羲之,咱们琅琊王氏家族,可是世代书香门第,也是功臣之家,可也出了不少清谈家。要谨记:清谈误国啊!”
  王羲之若有所思,继而,赞同地点点头。
  王彬:“我朝提倡‘以孝治天下’。当年太保公冬日卧冰求鲤孝敬后母的故事,大概你已经很熟悉了。”
  王羲之:“三叔,你说的是曾从祖睢陵公行孝的事?侄儿记得。”
  王彬:“哦,太保公祖逝世于武帝泰始四年,活了八十五岁,超过了活了八十四岁的孟老夫子的圣贤年哟!他在临终前的遗训你还记得吧?”
  王羲之:“三叔说的是太保家训,侄儿记得:‘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三叔,我说的对吧?”
  王彬点点头:“很好。太保家训,又叫太保家法,就是我们琅琊王氏家族的家学风范,要世代沿袭,永远传下去。”
  王羲之:“侄儿记着了。”
  王彬:“还有,你曾祖父即丘贞公被世人称作兄弟友谊的典范,是与孝道联系在一起的呢!孝敬父母和兄弟之间的友谊,对一个家族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王羲之:“三叔,人们赞扬曾祖即丘贞公的话,我也知道。”
  王彬:“噢!即丘贞公逝世于武帝咸宁四年。享年七十三岁,与孔子活的年岁相当。七十三、八十四,都是圣贤年哟。”
  王羲之:“人们都说,在咱们琅琊王氏家族中,子弟繁衍,颇有贤才相系,奕世之盛,古今很少有比得上的?”
  王彬点点头:“当年徐州刺史吕虔曾经把佩刀赠给睢陵公太保,太保公临薨前又赠给即丘贞公,即丘贞公便设‘宝刀堂’于王氏宗祠内,以此使太保家法传世。咱们这一支,从你曾祖父即丘贞公到你祖父这一辈,老兄弟六个,你祖父排行第四,一家满门都出仕做官。到我和你父亲这一代,在大晋朝可算是功名奕世,显赫一时。不过,真正的希望,还在你们小辈儿这一代人身上……”
  王羲之笑而不答,似在思考。
  王彬:“唉,阿菟,听说你二叔除了教给你真书、章草、飞白、隶书、篆书几种书体外,还教给你绘画艺术,不知都教了些什么内容?”
  王羲之:“有人物、鸟兽、鱼龙……”
  王彬:“噢,世子司马绍也跟着你二叔学习书画。你二叔被人称作‘江东书画第一’,又称‘晋朝书画第一’!他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精深,你可要好好向他学习哟!”
  王羲之兴趣盎然地:“三叔,大家也都赞扬你的书画,说你的书法和绘画特别好,尤善界画!”
  王彬笑笑:“有点儿言过其实了。其实,我的书法勉强可以过得去,至于绘画,我学习界画,只是因为我崇拜界画祖师爷鲁班,加上我喜欢楼、台、殿、阁等建筑行业的结构、布局、比例,也喜欢玩玩直尺和曲尺罢了。也许,将来会有用处,甚至弄个将作大匠之类的官职当当……”
  王羲之瞪大了眼睛,津津有味地听着,不觉手舞足蹈起来,又似乎是下意识在思考的动作。
  第五集
  字幕:公元312年,即晋怀帝永嘉六年,晋怀朝皇帝司马炽被俘虏到平阳。汉皇刘聪进攻太原。故镇南府牙门将胡元聚众进攻荆州,自号楚公。二月初一,出现日蚀。二月初三,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尚书,移檄四方以讨石勒。大司马王浚移檄天下,称被中诏承制,以荀藩为太尉。汝阳王司马熙为石勒所害。是年,王羲之十岁。
  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建业城,乌衣巷王家大院王羲之家中。
  王廙匆匆进来。
  王羲之正在练习书法,放下毛笔迎上来,喊一声:“二叔!”
  王廙答应一声:“哦。羲之,你母亲呢?”
  王羲之:“在屋里呢。”
  卫鍊从里屋走出来:“世将,有事?”
  王廙满面惆怅地:“大嫂,今年四月,征南将军山简病故了。”
  卫鍊惋惜地:“唉,北伐之日,正是用人之际,大晋朝又少了一员战将。”
  王廙不无遗憾地:“还有更使人寒心、更使人琢磨不透的事呢!今年秋天七月,岁星、熒惑、太白三星聚于斗牛,按京房《易传》的说法,就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不久,伪汉石勒进攻冀州,刘粲进攻晋阳。平北将军刘琨派遣部将郝诜率众御敌,结果郝诜被刘聪的儿子刘粲打败,死在疆场上。太原太守高乔献晋阳投降伪汉刘粲,出卖了晋朝的国土。到了八月,刘琨奔走于常山,阴平都尉董冲驱逐太守王鉴,献郡叛降于西蜀成汉国的李雄,刘琨向猗卢请求援兵,表猗卢为代公。九月,猗卢便派遣儿子利孙赶到刘琨那里,打不进去。前雍州刺史贾疋讨伐刘粲于三辅,刘粲逃走,关中稍微安定一些了,便与卫将军梁芬、京兆太守梁综共同奉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于长安。从此,大晋朝好歹算是后继有人也有国都了。今年冬天十月,猗卢亲自率领六万骑兵抵达孟城。十一月,刘粲偷偷逃走了,刘琨便投降余众,保卫阳曲,加上今年瘟疫盛行,天灾人祸,我看这不是个好兆头。”
  王羲之默默地听着,似乎已经无心练字,若有所思。
  卫鍊脸上现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王廙:“大嫂,大王殿下要我带阿菟去王府为世子司马绍 讲解书画,提高学业!”
  卫鍊点点头。
  王廙:“羲之,咱们走!”
  王羲之瞅瞅母亲。
  卫鍊示意:“阿菟,随你二叔去吧!”
  王廙携王羲之出门而去。
  建业城。台城以东北东宫。
  王廙正在教授王羲之和琅琊王世子司马绍。
  王廙:“世子今年十四岁了,羲之也已经十岁,比世子小四岁。论学业,世子与羲之似乎相仿佛;论才艺,别的不说,就书法与绘画而言,世子的绘画艺术似乎长羲之一筹,而羲之的书法艺术则优于世子。不知臣的评论是否公允?”
  司马绍点点头:“是的。”
  王羲之讷言,笑而不语。
  王廙:“今天的课程是讲卫恒的《四体书势》。逸少,你先背诵一段听听。”
  王羲之站起,问:“二叔,背诵哪一段?”
  王廙:“从头开始,先背诵第一段吧。”
  王羲之咳嗽一声,清清嗓子,朗朗背诵道:“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覩乌迹之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日指事,上、下是也。二日象形,日、月是也。三日形声,江、河是也。四日会意,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老、考是也。六日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效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转注者,以老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以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余万言。案敬侯所书,犹有仿佛。……”
  王廙从座位上站起来,示意王羲之坐下,看了一眼司马绍,解释说:“卫恒的《四体书势》,实际上是从远古时代到晋朝初年的一部书法简史。卫恒,字巨山,河东安邑人,是卫夫人的从兄。哦,也是羲之的大从舅。他在少年时代,曾被辟为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此人虚心好学,善写文章,又是我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史家、书法理论家,尤其善长草书、隶书。这也是门里出,为书法世家。他的六世祖卫暠,在汉明帝时以儒学起家,自代郡被朝廷征辟,是儒学的一代宗师和文章圣手并善书法。因卒于河东安邑并且葬在那里,子孙后代遂以此为家。卫恒的祖父卫顗,为魏尚书,封阌内侯,也宗尚儒学和善长书法。他的父亲卫瓘,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格贞静,善谈名理,以明识清允见称,袭其父爵,弱冠为魏尚书郎,后因平蜀有功,于我朝被征拜为尚书令,加侍中,迁司空,领太子少傅,加千兵百骑鼓吹之府。他的为人,性格严整,以法御下,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尤其善长于书法,也是我朝著名的书法家。卫瑾有四子:卫恒、卫岳、卫裔、卫宣。卫恒就是卫瓘的长子。可惜于孝惠皇帝时与父亲卫瓘和两个弟弟卫岳、卫裔以及孙子等九人一同被害,死于侫臣设下的冤狱之中。还好,后以卫瓘全家无辜受害,加上他伐蜀有功,得到彻底平反,被追封为兰陵郡公,增邑三千户,谥日成,假节黄钺。卫恒表赠长水校尉,谥日兰陵贞世子。卫恒有二子:长子卫璨,字仲宝,袭祖父卫瓘爵,永嘉五年没于汉贼刘聪;次子卫玠,字叔宝,年满五岁,便风神秀异,为祖父卫瓘所看中。总角后,乘羊车人市,见者皆以为玉人。据说。观看的人都堵塞了道路。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玢的舅父,隽爽有风姿,每见外甥,就说:‘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卫玠好谈玄理,毕肖人微。我们琅琊王氏的平子四哥,从少年时代声名就很大,也善谈玄理,可是他一听到卫玠的谈吐,就为之绝倒。所以,当时人们形容说:‘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我平子四哥与王玄、王济三人都有盛名,但都不如卫玠的声名大。所以,人们又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更有意思的是,卫玠的岳父乐广在海内有重名,议论的人则说:‘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王羲之、司马绍津津有味地听着。
  王廙微微一笑;“光讲故事忘了正经事了,撰作《四体书势》的卫恒,就是羲之的姨母也是蒙师卫铄——人称卫夫人的从兄。卫铄字茂漪,羲之的母亲卫鍊字茂涟,她们是亲姊妹,都是卫恒的从弟卫展之妹。卫铄不仅善长书法。尤善真书,人品也好,而且人长得也很漂亮!听说她正在撰写书法理论著作《笔阵图》……哦,又讲走题了。《笔阵图》的大概意思,她曾经给我和羲之讲解过,不过,现在还未成书,世子如有兴趣,改天再讲。今天给世子和羲之主要讲解卫恒的《四体书势》……”
  王羲之与司马绍互相看看,相视而笑。
  司马绍幽默地说了一句:“这叫专题报告!”
  王廙笑笑:“逸少刚才读的这一段。主要讲了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文字的产生与书法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先有了文字,而后才有书写技巧。从用笔用墨用水到章法布局,在实践运用中,才有所谓书法艺术。卫恒是说,古代的人用结绳记事的办法进行联络活动,到了轩辕黄帝的时代,形成创制造物的一种风气,才有沮诵、仓颉出来造字。传说仓颉有四只眼睛,造字时有鬼神在夜里恸哭……为什么?因为世间有了文字,就可以记事,鬼神再想蒙骗世人上供,骗吃骗喝,就办不到了。所以,鬼神才在夜里啼哭呢!”讲到这里,他笑了。接着说,“也许,这是神话传说故事,荒诞不经。可是,自轩辕黄帝时代就有了文字,这是事实……”
  王廙继续说道:“沮诵、仓颉造字,也许是二人合作。文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卫恒说:是圣人看到鸟儿落在地上,爪子留下的足迹而发生联想,从而创造了文字。这话说得很有些道理。也许,这就是《易经》上说的意思:凡造物都要师法自然。”
  司马绍有点儿急不可耐,问:“老师,那么,‘六义’的意思是指什么呢?”
  王廙:“《四体书势》说得很明白——六义指的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字义,这是在文字结构中的六种造字方法。至于一些细微末节问题,我就不多讲了,你们可以对照书本自己去慢慢体会,仔细琢磨文字的结构、形态。这些,都是学习好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或必备条件。比方说,六义中的第二义象形,指的就是习、月。日、月者,太阳和月亮也。日满月亏,这就是形状。以太阳和月亮的变化形状比喻文字的变化形态,就带来了书写技巧——看看你的字是否写得美观、大气。于是。在审美趣味和审美层面上,便属于书法艺术的范畴了。其它五义,也大多如此。”
  王羲之、司马绍都在点头,表示已经理解。
  王廙:“好了!我接着往下讲——以上,我讲的是有了文字的产生,才有书法艺术的写作技巧和文字的审美功能。下面,我要讲的大致内容是书法史的演变过程。卫恒所说的自轩辕黄帝至三代,是个过程。轩辕黄帝是人文始祖,而三代则是指尧、舜、禹,他们都是古代躬身实践的帝王。从轩辕黄帝到尧、舜、禹这一漫长的历史时代,文字从产生到那个时代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而到了秦朝统一齐、楚、燕、韩、赵、魏六 个大国的时候,随着统一度、量、衡的工作进展,在‘书同文,车同轨’中,也相应地统一了文字。秦代以前,七国乱世,政出多门,字体也各有异同,即便是秦国本身,也是隶、篆杂混在一起。这里,所说的隶书系指秦隶而不是指汉隶。秦隶又称古隶,是从篆书脱胎出来的一种文字,早在七国时代就有了。篆书在秦代以前主要指大篆,又称籀文。这种籀文,有的铸刻到钟鼎上,称钟鼎文,有的写在竹木简牍上,称籀文。据说,这种文体是太史籀创造的,所以称‘籀文’。还有,根据记载,刻制在石鼓上的,称石鼓文。但是这种文字我们没有见到,也许已经失传了。秦朝用篆书,主要指小篆。秦代的隶书专家有程邈,八分专家有王次仲,都是秦始皇时代的人;而篆书专家则有三位:李斯、赵高、胡毋敬。这时的篆书,主要指小篆。在秦代的三位书法家中,最著名的是李斯,并有书法理论著作传世。他的书法作品,现在知道的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六处七块碑刻。芝罘有两处。而秦朝以前的文化典籍,都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烧毁了。由此,古文也就灭绝了。到了汉武帝时代,鲁恭王大兴土木,修建王府,侵占并破坏了曲阜孔子的故宅。从夹皮墙里得到了《尚书》、《春秋》、《论语》、《孝经》,都是用古文字撰写的,当时的人已经不认识这种字体了。因形状像蝌蚪,所以,就称作‘蝌蚪文’。这些文字,汉代以后,也很难以见到了。”说到这里,王廙停了一下,叹了口气,“唉,魏初传续古文的,只有邯郸淳一个人了。卫恒的祖父卫顗摹写了邯郸淳的《尚书》,拿了给邯郸淳看,谁知竟连邯郸淳自己也不认识了。这不是笑话吗?到我朝正始年间,玄学盛行。经学也有了一些发展,汉代的古文经学家与今文经学家都被重视,仿照汉代蔡邕的办法也立《三体石经》——草、隶、篆为楷模,又立草、隶、篆《三字石经》,以此为典范。自此之后,竞连邯郸淳的蝌蚪文法也失传了。说起来,有点儿可惜。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发了魏襄王的陵墓,得策书十余万言,很像卫顗所临写的《尚书》,以此对古文字总算有了印证。总的来说,卫恒的《四体书势》,就是讲的真、草、隶、篆四种书体的形态、结构、布局和演变趋势,这在行笔运笔、用墨用水方面,单从技巧上说,是一种‘字势’。字势也就是书势,所以,《四体书势》又可以称作《四体字势》。但是,从纯书法艺术理念上讲,还是称《四体书势》比较准确。”
  王羲之、司马绍对书法艺术都很着迷,听得十分入神。
  王廙看了他俩一眼,十分欣慰,笑笑:“现在,第一个段落已经弄明白了,下面就容易领会了。反正这篇文章你俩都已经背熟了,羲之更是浸润其中,甚至倒背如流。我就不照本宣科了,只把大概的意思给你俩讲解一下,你俩自己在书写实践中结合理论去体味、去总结就可以了。”
  王羲之睁大了眼睛,耐心听着,司马绍则默默点头。
  王廙:“第二个段落是说黄帝的史官沮诵、仓颉创造文字以后。‘纪纲万事,垂法立制’。文字是以实用为目的,到了讲究书写技巧的书法艺术阶段,才有审美功能。所以,我认为,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比较起来,书法更为重要。就以世子的嗜好来说吧:书法与绘画比较起来,世子更喜欢绘画。所以,世子的绘画艺术也就优长于羲之;而在书法艺术上,世子较之羲之便又逊色一畴了。我王廙虽然被人们称誉为‘江东书画第一’,又称‘晋朝书画第一’,说我多才多艺,书画皆妙。其实,在诗赋、文章和琴、棋、书、画技艺中,我王廙真正钟情的,还是书法艺术。初渡江东,我在濮州,怀里还揣着草书大家索靖的《十二月帖》,王将军,噢,说的是我茂宏大哥,他也带着钟繇的《尚书宣示帖》渡江。依据这些字帖,临摩实践,才略有长进。所以,人们称茂宏的行草‘见贵当世’。如果说,绘画艺术主要是欣赏功能和审美功能,那么,书法艺术则兼有欣赏审美与实用价值双重功能了。试想,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和社会交往中,特别是安邦治国,书信往来,起草文告,哪一项能离开文字?能离开书写技巧?因此,卫恒说:‘帝典用宣,质文著世。’一切都离不开文字,也就显得书法艺术异常重要了。书法艺术在我们这个时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也一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甚或变革……”于是,他摇头晃脑,拉着韵腔,朗诵道,“卫恒日:大晋开元,弘道敷训,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灿矣期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念到这里,王羲之、司马绍也都跟着诵读起来……
  待三人共同诵读完,王廙拊掌,大声喊道:“妙,妙!真是妙极了!这文章写得太好了!淋漓尽致,一气呵成,神采飞扬!读如此妙文华章,似饮甘泉!‘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这话概括得好,有深度,有意境。就是说,轩辕黄帝和唐尧时代的文字或书法遗迹,确凿可信,而孔子概括的礼、乐、骑、射、书、御‘六艺’中,书艺率先垂范,最为重要。这是至理名言。这一段落,最后是说,如果说,黄帝时代创造了文字和唐尧时代发展或创新了字体,那么,籀文或篆书特别是小篆,就是他们的儿子辈和孙子辈,而隶书包括真隶即真书和草书,则是他们的曾孙和玄孙了。按照我的理解,把卫恒最后几句话的意思外延。就是:所谓文字的造型发展和书写技巧的形成,其艺术造诣的高低无穷无尽,而对于它的审美标准,也很难以把握,便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了。”
  王羲之、司马绍听得如醉如痴,手舞足蹈。王廙看了他俩一眼,笑笑。他俩这才感觉到自己下意识的滑稽动作,不由得也笑了。
  王廙:“好了。卫恒的这篇文章,共分为七个段落。下面的五段,是讲的文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在书体上的演变、衍化、变迁和发展,仍然是以文字发展史、书法艺术史结合现实书法艺术的运用和创作。卫恒说,文字发展到周宣王的时代,史籀开始创作《大篆》十五篇,有的与古代相同,有的与古代有所差别,总名称叫‘籀文’或‘籀书’。到了周平王东迁以后,诸侯王各自为政,从每家每户到每个国家,治家治国的方略都不一样,文字便也奇形怪状,各国有各国的文字式样和文字标准以及书写方法和书写技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才奏请罢黜其他各国的文字并作《仓颉篇》以示范,中车府令赵高也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则作《博学篇》相配合,都取史籀大篆以作省改,或减少笔划,规范书写方法和书写技巧,称为‘小篆’。被秦始皇囚禁在云阳牢狱达十年之久的程邈,于狱中增、减大篆的笔画,使字形方圆并举,定型隶书,出狱后被秦始皇任命为御史。自从秦代毁坏古文,有八种字体:一是大篆,二是小篆,三是刻符,四是虫书,五是摹印,六是署书,七是殳书,八是隶书。王莽篡位,命司空甄丰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是古文,二是奇字,三是篆书,四是佐书,五是缪篆,六是鸟书。到了许慎著《说文解字》,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汉代建初以后,曹喜改易李斯的书体,邯郸淳师承曹喜,韦诞又师承邯郸淳。虽然稍有发展,但总体来说,是黄鼠狼子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了。韦诞在汉代,也就成了不多见的书法大家了。汉末的蔡邕,把李斯和曹喜的书法杂糅 起来,但不够精密闲理。蔡邕还作《篆势》,加以理论上的总结概括。秦代有个写八分的王次仲,是上谷人,汉代也有一个叫王次仲的,也是上谷人。他开始作楷法。汉灵帝喜爱书法,有不少人响应,而写得最好的,要数师宜官了。师宜官写大字,一个字有一丈长,而写小字,方寸之内则能写上一千个字。其书艺之高,无与伦比!师宜官又嗜酒如命,往往喝了酒不付酒钱,无赖到在墙壁上写字,谁看了谁就得替他付酒钱。不然,就不叫看,不叫看还想看!所以,酒钱付足了,他就把字擦去,好留着以后再写了字换酒喝。真是花花世界,各有所爱,也多出无赖!当时有一个名叫梁鹄的人,他很有心机地先削好了光洁的木板,带上酒肉,让师宜官书写。等他写毕,往往也喝醉了,吃足了,但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所以,梁鹄就偷走已经写上字的木板,用来临摩学习师宜官的书法。因为他勤奋好学,字写得好,后来便官至选部尚书。师宜官以后投奔袁术,成为将军,著名的《耿球碑》就是袁术所立、师宜官所书写。梁鹄为选部尚书时,曹操爱好书法,想当洛阳令,梁鹄不允许,反而叫他当了一个小小的北部尉。以后梁鹄投奔荆州刘表,曹操发兵攻破城池,梁鹄害怕曹操报复,就自己绑上绳索,到曹操大营中谢罪。曹操爱好书法,便给他松绑,并赐给他假司马的虚衔,当秘书以书写自效。实际上,是曹操喜欢他的书法,有意让他留下一些墨宝。为此,宫殿题署,也多出自他的手笔。曹操并把他写的字悬挂在帐中加以炫耀,认为梁鹄的书法已经超过了师宜官呢!梁鹄还有一个弟子叫毛弘,善长八分书。汉末还有一个左子邑,是齐鲁人,会造纸,他造的纸被称作‘左氏纸’,也善书法。汉末刘德升。为‘行书之祖’,他的两个弟子——钟繇和胡昭,都善行书,真书写得也颇有功力。钟繇并作有《隶势》,这在《四体书势》中卫恒已经引用,我就不多说了。至于草书,卫恒说:‘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对此,我们不必过多考证,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可以了。草书又分章草和今草两种。章草,有人说因为产生于汉章帝时代,故称‘章草’,其始祖叫史游。汉代的章草大家,除了汉章帝和史游外,主要还有杜度和崔瑗、崔寔父子。今草创始人是张芝,韦仲将也曾被人称为‘草圣’。张芝字伯英,他的胞弟张文舒,仅次于张芝。张芝的弟子很多,较为著名的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和韦仲将等。与张芝同时的草书大家还有罗叔景、赵元嗣以及河间的张超。崔瑗还作有书法理论著作《草书势》。”王廙讲到这里,心中一高兴,大声喊道,“世子,请背诵一下《草书势》一”
  一向对书画着魔的琅琊王世子司马绍。在王羲之、王廙背诵《四体书势》的段落时,早就手痒难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一展身手了。他听到王廙喊他,便兀地站起,像已经准备好了似的,高声朗诵道:“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剿其墨翰。惟作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追。兼功并用,爰日省方。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竦企鸟踌,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或黝薰主点黠,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傈,若据槁临危;旁点邪附,似蜩螗挶枝。绝笔收势,余蜒纠结,若杜伯捷毒缘巇,螣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璀焉若沮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王廙:“好啦!世子朗诵的功力真好!已经到下课时间了!今天就讲授到这里……”
  王羲之意兴正浓,忽然站起:“二叔,有些问题,我要请教。”
  王廙一怔,遂笑:“羲之,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王羲之:“二叔谈到《四体书势》作者的家世问题,我明白了。从卫顗、卫瑾到卫恒,祖孙三代善书,为豪门大族,世家子弟,又是世传书法,卫恒与他从妹卫大姨的书法造就也讲了,只是卫瑶特别是卫顗的书法艺术成就,我觉得似乎不大……'’
  王廙沉吟有倾,方才解答:“关于卫璀的书法,被称作‘一台二妙’。是说他的书法艺术造诣精深,这我不再多说了。至于卫顗,当年魏朝有两件大事:一是《上尊号碑》,二是《受禅表》。这两件书法作品,都是由名家高手来书写。《受禅表》由钟繇书写,《上尊号碑》便是由卫顗书写。结果,这两件作品都轰动一时,成了书法珍品……由此,我还想起一件事:草书圣手韦诞是今草大家张芝的学生,其实,他的书法功力主要在真书上。当年魏朝新建太极殿,忘记了先把‘太极殿’三个字写好后做成匾额,而只是悬起了一块无字空匾。魏文帝便命韦诞坐上轱辘绞车,到十几丈高的空中作业——题匾额。君命难违哟!结果……”说到这里,他偷偷看了一眼世子司马绍。
  司马绍眉头紧锁,似在沉思。
  王廙:“结果,韦诞全身嗦嗦发抖,战战兢兢地题写了‘太极殿’三个真书大字,然后,下了绞车,掷笔在地,回家以后便告诫子孙说:‘绝此楷法’,并著之家令……”
  王羲之若有所思,口中喃喃自语:“绝此楷法……”问,“二叔,‘绝此楷法’和‘著之家令’,是什么意思?”
  王廙脸色一沉:“韦诞为题匾额,几乎搭上一条老命!据说,下了绞车,回到家中,如同伍子胥过韶关一样——一夜之间,须发皆白!如此,有了教训,他就告诫子孙后代:从此以后,不要在真书上下功夫,少写榜书,少写大字,多写些蝇头真书,或写写草书、章草、今草和行书,并且要做为家训,告诫后世子孙。”
  王羲之:“哦,我明白了,二叔是说,侄儿以后也要在小字上和行书、草书上多下些功夫?”
  王廙点点头:“你很聪明。不过,不必刻意追求。书法艺术这玩艺儿,也要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书写时,要全身放松,越随意越好。自然天成,方为率真,才能创作出书法妙品!像咱们琅琊王氏是大户人家,世家子弟,做官为宦,往往起家秘书郎或著作郎,在书法上,必须有一手好字。写字除了国家书写诏书、文告外,平时写写书札、信札,做做诗,对对对子,随意而为,也许,有些作品,能够成为留存于后世的书法珍品。”
  王羲之点点头,又问:“二叔,除了《四体书势》上提到的书法名家外,我朝还有哪些书法名家?”
  王廙一怔,接着笑了:“好小子,真是难为你二叔了。看样子,虽然你才十岁,二叔就要教不了你了……我们大晋朝的书法家,两京颠覆以前,有索靖、卫瓘、卫恒以及你王溶仲大伯和王夷甫大伯,这些老书法家都已经做古了;而由中原渡江南下来江东的著名书法家有卞望之、卫茂漪等人。卫茂漪是你大姨,你已知道,世子还不清楚。卫茂漪属于河东安邑卫氏家族的才女,出身于书法世家。再就是由中土来的庾氏家族的庾元规、桓氏家族的桓彝、高平金乡郗氏家族的郗道徽,而最突出、最著名的便是我们琅琊王氏家族的人了。讲著名书法家,在琅琊王氏家族里,我王廙被称作‘江东书画第一’,又称‘晋朝书画第一’。其实,这是只看眼前,从发展上看,我王廙未必是‘江东书画第一’或‘晋朝书画第一’,也许是第 二、第三、第四……甚或不入流,像羲之、胡之、彪之、允之,你们这些小一辈份的人,也许将来才是‘江东书画第一’或‘晋朝书画第一’。我老了,不中用了!唉,又跑题了——渡江以来,在老一辈书法家中,我琅琊王氏家族中的著名书法家还有你二大伯王处仲、大伯王茂宏、三叔王世儒……你父亲王世宏也是一位书法大家,可惜他……”说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
  王羲之也哽咽不止。
  王廙:“好了。你二大伯处仲的书法颇有气势和气度,章法严谨,一气呵成,而又遂意自然,一挥而就!我见过他所书写的《蜡节帖》,那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我向他索要,他还舍不得给我呢!你茂宏大伯的行草也见贵当世,特别是他写的那幅《省示帖》,用墨行笔,准确无误,天然浑成,不激不厉,清新自然。你三叔世儒书画双绝。在绘画艺术上,世儒尤善界画。也许,将来他可以从事管理建筑行业,弄个将作大匠之类的差事干干……”
  司马绍不由自主地“哦”了一声,笑了。
  王廙看看他。若有所思,便改变了话题:“书法与绘画比较起来。书法虽然重要,可书法与其它学问比如经学比较起来,也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就像汉朝人刘向说小说为街谈巷议,与经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比较起来,也是雕虫小技一样,文化学也是雕虫小技……所以,你们除了学习书画外,更要多学习一些经学、儒学、军事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要学习孔夫子的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和大本领。于此,才能有益于军国大计、黎民百姓……”
  王羲之还想提问。
  王廙看了他一眼,赶忙加以制止:“好了。京师洛阳颠覆后,一旦大晋朝江东立国,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哟!唉,如今连太极殿对着的南大门朝天阙也无钱修建。至于太学还不知猴年马月建立呢……将来世子主持军国大计可以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是临时给世子殿下上课,逸少是陪读生。不过,还好!乌衣巷王家大院里还有琅琊王氏家族设立的私塾。那里学生多。王悦、王允之、王颐之、王胡之、王彭之、王彪之……一大帮孩子都是我的学生。在那里,除了聘请固定的兼职塾师戴若邈外,我和你茂宏大伯、世儒三叔经常去讲课!世子如有兴趣的话,不妨也经常到我们琅琊王氏家塾走走,考察一下,或给子弟们讲讲学……将来世子亲政以后,也许有些受益,甚或可以办起太学来……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说着,站起身来,向司马绍恭恭手,行家常君臣之礼。
  司马绍赶忙躬身,还尊师礼。
  王廙说声:“世子,再会!”遂携王羲之的手,拜辞而去。
  建业城。乌衣巷王家大院琅琊王氏私塾。
  墼师戴若邈正在给琅琊王氏子弟授课。
  在座的有王羲之、王颐之、王胡之、王应、王悦、王恬、王彭之、王彪之等人。
  王羲之:“老师,孔子见老子,孔胜老败,是因为老子的道行不通吗?”
  戴若邈:“不,不是这样,深层次的原因比较复杂。按理说,孔子和老子,都尚柔。儒与道,是异途而同归。但孔子尚柔,以柔进取;老子尚柔,却以柔退走。孔子尚柔,讲究躬身实践,努力去做;老子尚柔,却无所为而所无不为,空作大言,往往一事无成……所以,‘子入太庙,每事问’。谈经论道的结果,老子远离政界,不朝诸侯,退隐山林,便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口里吟诵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道家语录,为报知遇之恩,给关尹喜留下《道德经》五千言,西出涵谷关去了……”
  王羲之:“老师是说,老子的出关,是认为他的大道不行。孔子的周游列国,是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戴若邈:“羲之,你很聪明!正是这样。不过,孔子周游列国,也是到处碰壁,主张不为诸侯所用,是当时的社会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孔子的著作,虽然不多,往往是‘述而不作’,修订《春秋》、《尚书》等前人的著作以及民歌《诗经》,到处采风……即便是如此,‘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留下了一部‘语录’式的残篇断简《论语》,还有后人编纂的《孔子家语》,被人们奉为至宝……”
  王彪之:“这么说,孔子的言论,一开始就不被人重视,与老子的《道德经》一样,没有多大用处了。”
  戴若邈:“不对。《道德经》和《论语》都有用处。不过,是各有用途。老子的言论,因为宗旨是无所为而无所不为,比较空泛,空泛也就是空灵,空灵也就有机动性、变化性和伸缩性……这样以来,便符合人们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所以,后人便用来修身,像张道陵于龙虎山所创立的天师道。由他儿子张衡和孙子张鲁发展,在张鲁时代又称‘五斗米道’,以此做为人道的道费,就是重在修身、养生。张天师的降妖捉怪,不仅捉拿社会上的妖魔鬼怪,而且还要消除内心的恶魔邪崇,讲究救人救世,反对动刀动枪!所以,张鲁在汉中便建立‘义舍’,用‘义米’赈济穷人,做了一些功德无量的好事善事!可惜,在三国战乱中,张鲁被魏武帝曹操收降,五斗米义舍便从此销声匿迹,不了了之……”
  王羲之着急地问:“老师,你是说,不愿意出仕做官的人,就可以学习《老子》,信奉五斗米教了?”
  戴若邈:“也不尽然。道教不仅与儒教互补,而且与佛教也互相融合会通。像我朝正始年间的玄学,王弼等人做为玄学大家,其思想内蕴便吸收了佛家普渡众生的东西。有人说,佛教是平民哲学。我说,不对,佛教也是达官贵人的哲学。其中,表现了一个‘达’字。达则兼济天下,这不仅只是讲的修身。佛祖释迦牟尼是王太子,过不惯贵族生活,想着平民百姓,就表现了一种‘普渡众生’的‘济’字,但他是王子,便不乏贵族气息。他所讲的‘众生’,包括了平民和贵族两个主要方面,扩而大之,加以外延,则包括了动物、植物等有灵性或无灵性的东西……岂不是‘众生平等’吗?而孔子的‘兼济天下’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都讲的是一种和谐、平和。人与人之间要平和心态,人与动物之间也要和谐,人与一切生物要和谐,人与自然也要和谐,而和谐的核心,在人类社会中,首先要平和心态。达官贵人企求升官发财,平民百姓喜欢吃穿不愁,住好穿好吃好,还要玩得好,但不能去抢去夺,不能看着别人的东西就眼红,要自己用力气去挣,去奋斗,去努力……所以,儒、道、释都讲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由此,便可以‘三教同源’了。如果说,在三教同源中,道家思想的以柔为退表现了一种谦让,可以用于修身养性,那么,佛家思想中的‘普渡众生’便是事事、时时都要多替别人着想,也在修身养性的理念范畴之内。由此,佛家讲究的是——即便是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强盗,杀人如麻、万恶不赦的战争狂人,只要改过自新,便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这种退出恶源或于谦让和谐中激流勇退的思想,还不利于修身养性吗?而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讲究以柔为进,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勇气!在民族大义上,则表现了一种民族气节。像前朝汉武帝时代的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凶奴;我朝的施融、曹超、王广在与伪汉刘聪、石勒、王弥的血战中死于疆场。为国捐躯……”
  讲到这里,王羲之想到在京师建业传得纷纷扬扬的父亲 王旷投降伪汉政权——匈奴人刘聪,被刘聪之父刘渊招为驸马的事,脸上现出羞怫的神色,面色一阵紫胀……
  戴若邈自知失言,扫视王羲之,赶忙转移话题:“当然啦,儒、道、释的所谓‘三教同源’,讲究和合之美与和谐之美,是有条件的。以上所说,当外敌打过来,烧毁你的家园和屠杀你的人民,你还能与敌人和谐共处吗?所以,孔子讲‘仁政’,讲和谐,讲柔道,是有条件的,是以柔为进,是为了安邦治国。孔子讲仁,可是他在鲁国当了没几个月的大司寇便‘仁政’不下去了,也‘和谐’不起来了。以鸡肚心肠,诛杀了因为办学讲学从而吸引走了他的学生,并与他思想意识格格不入的少正卯,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活动打破了他以柔为进和‘天下归仁’的理念,使实践走向理论的反面,并使二者脱节,以此证明了单取一个方面是片面的,是治理不好国家的。所以,孔子的‘归仁’思想理念中已经蕴含着‘刑法’观念,来了个‘恩威兼施’、‘德刑并用’,后世便出现了一个讲‘仁’与‘刑’并行的大儒荀子,由他教导出割裂二者之间关系的韩非和李斯。秦始皇赢政诛杀韩非而重用李斯,便来了个‘焚书坑儒’,要灭绝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结果怎样呢?汉高祖刘邦的起义军风起云涌,他本人手提三尺宝剑进入咸阳,带领人马把秦王朝杀了个天翻地覆,人仰马翻。捎带着清除了一介赳赳武夫西楚霸王项羽,建国后才来了个尊儒重经学……因此,汉代的经学为国学,成为文化主流,一直延续到我们大晋朝……如今的豪门世家,高官士宦,大多数都是经学大师……”
  这时,王导陪着世子司马绍进来视察了。后面跟着王廙、王彬,还有侍中宋典。
  戴若邈赶忙率领学生起身见驾,跪拜施礼。
  戴若邈:“臣戴若邈叩见世子殿下。”
  司马绍赶忙弯腰扶起,吩咐:“都坐下!接着讲。”说罢,被王彬安排到主位上坐下来。
  王导对戴若邈:“戴先生,世子要你接着讲。”
  戴若邈答应一声:“是。下面讲的是修身、治国以外的技艺,比方书法和绘画。”讲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司马绍、王导、王廙、王彬,不无歉意地,“当着诸位书画大家、名人,在下要鲁班门前弄大斧、孔夫子面前卖文章了——当此盛世,我朝书画界的大腕人物,有在座的世子殿下、茂宏将军、世将将军和世儒老弟……”
  这时,王允之从外面急急慌慌地闯进来,大叫:“不好了,二房里二大伯那里出事了……”
  众人一看,是王舒的次子王允之,知道他现在正跟随王敦那里陪着解闷,便都急切地等待着他的最新消息。
  建业城,乌衣巷王家大院王羲之家中。
  王羲之正在练习书法。
  卫鍊坐在一边观看。
  王廙、王彬兄弟二人进来。
  卫鍊赶忙起身:“他二叔、三叔来了,快请坐。”
  王庾、王彬落座。
  王羲之站起来向二位叔叔问安:“叔叔好!”
  王彬走过去看看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欣赏,点点头:“好……”
  王廙也说:“好,很好。”
  王彬拉着王羲之一起坐下。
  王廙对卫鲸:“大嫂,家乡墓地宗正卿公墓石碑上的字是卫伯玉大表叔书写的,羲之侄儿倒爱上了,天天在揣摩字体的笔匦和结构,可见他对书法有缘。”
  卫鍊:“是呀,最近我看阿菟的书法长进了许多呢。”
  王廙:“是的。”
  王彬点点头。
  王羲之:“二叔教我书法史论,母亲教我《语论》、《孝经》上的字,我每天都在练习琢磨呢。”
  王廙慰籍地:“勤奋出天才嘛。羲之,以后你还要写《道德经》、《南华经》、《周易》……这样,既可以练字,又可以背书,还可以增长见识、修养学问。”
  王羲之静静地听着,似乎有些不解地问:“写《道德经》、《南华经》、《周易》?”
  王廙点点头:“是啊,这都是道家的书籍,《易经》也是儒家六经之一,是经典著作,咱家世代信奉五斗米教,又善经学,对此很熟悉,不学可不行哟!”
  卫鍊:“唉,去年夷甫大哥奉东海王灵柩还葬东海,胡汉石勒追至平城,纵骑围剿晋军,死者十余万人,大哥也被胡奴杀死……人们都说:果然,误了黎民百姓,正是王衍这样的人。他可是喜欢谈玄,也最喜欢读道家的典籍了。”
  王羲之:“是五斗米道害了大伯吗?”
  王廙:“不,是儒、道、释合一的谈玄之风使你夷甫大伯丧家辱国……”
  卫鍊:“唉,去年一年,事情接连不断:四月,夷甫大哥被杀;五月,杜弢攻陷了湘州;六月,刘聪攻陷了京都洛阳……”
  王廙:“王弥、刘曜为虎作伥,帮着胡汉刘聪纵兵抢掠,无恶不作!大晋朝的京都被攻陷,珍宝被掠夺,宫室被焚烧,陵墓被挖掘,庙宇被拆毁,还杀死了皇太子,光老百姓死伤就有三万多人……惨哪!”
  卫鍊:“听说还俘获了晋朝皇帝,送到平阳,封为什么平阿公,在宴会上让他穿着下人穿的青衣裳行酒助兴……不过,助纣为虐的卖国贼王弥也被他的主子杀死了!”
  王廙:“谢天谢地,王弥到底被刘聪杀死了……这叫狗咬狗,一嘴毛!”
  卫鍊:“听说石勒还客农造舟?”
  王廙:“他是为了水陆并进,攻打我们大晋朝的江东建业。”
  卫鍊:“听说石勒已经攻破冀州了?”
  王廙叹息一声:“唉,是呀!汉贼刘粲也攻陷了晋阳,加上荒年,庄稼颗粒不收。老百姓的日子真的没法过了……”
  卫鍊:“国家怎么越弄越糟糕?是人心不古还是当今无能?”
  王廙笑笑:“大嫂,这些话可不能在外面讲哟!唉,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呗!听说,大腹便便的官僚们都钻到钱眼里去了,能治理好国家?所以,鲁褒写了《钱神论》……唉,在京师洛阳,连太学生上学都得花钱买,成何体统!买官卖官,买学卖学,什么都得买,什么都敢卖,国家真的是没有一点儿希望了……”
  卫鍊:“二弟,听说大王要你出任庐江太守,有这回事吗?”
  王廙:“是的。这次大王要我从濮阳回到江东,就是为了稳定江东的局势,建立基业……大嫂,请你准备一些缣素,我给送些笔来,让羲之侄子正而八经地练习书法,先从真书学起,过两三天后把他写的字送来我看。再由我指教他们。”
  王羲之:“二叔,我喜欢使用你用的鼠须笔。”
  王廙:“好,好,好!还有蚕茧纸,也一并送给你用!用这种纸和笔写字,字体有力、劲挺,最好不过了。”
  王羲之脸上泛出了红光。
  卫鍊有些忧虑地:“二弟,你走了,谁来教导羲之、胡之、彪之他们呢?”
  王廙:“不要紧。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孩子们学会了用笔之法就行了,其它则要靠个人的悟性和聪明才智。再说,我走了,还有茂宏大哥,他的行草也见贵当世啊!加上世儒三弟——书画均佳……”
  卫鍊仍然有所顾虑地:“只是,茂宏大哥一则公务繁忙,二则他的行草不适宜孩子们打基础练习书法啊!二弟、三弟的真书,才适合孩子们学习的需要呢。阿黑二哥想叫阿菟与允之一起到他那里去过过军旅生活!”
  王廙宽解地:“大嫂,请你放心。真、草、隶、篆、飞白……虽然字体不同,但用笔之法,轻、重、缓、急程度却是相通的。真书是打基础的,孩子们在学习阶段一定要先学写真书。这好办,有教材——茂宏大哥不是把过江时带来的几纸钟繇的 《尚书宣示帖》送给阿菟侄儿了吗?那是真书,最适宜练习书法了……孩子们只要懂得了用笔之法,再临摩钟元常的《尚书宣示帖》,不愁书艺不精。至于阿黑二哥那里,先不去管他!他身边有阿瑜、阿应两个亲侄子跟着,也就行了,况且,他教得了孩子们的书法,可是还有道德、文章呢!何况军旅生活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要经历的……”
  在王廙、卫鍊讲话的时候,王羲之趁机把《尚书宣示帖》和《笔诀》找了出来,如数家珍似地对王廙、王彬炫耀:“叔叔,看看这个。”
  王廙拿起钟繇的《尚书宣示帖》,口中连连赞叹:“好!这是标准的真书!阿菟,只要用心照着钟元常的这本字帖临摹,你就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王羲之默默点头。
  王彬早已凑过去。
  王廙又翻看了一下蔡邕的《笔诀》,口中喃喃自语:“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学习这么高深的东西,似乎早了些吧?”
  王羲之赶忙辩解:“二叔,不早呢!《笔诀》比《四体书势》还好懂呢!从七岁开始,我都学习了三年多了……”
  王彬笑笑,没说什么。
  王廙看着大嫂卫鍊和三弟王彬,点点头:“好!羲之,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王羲之不假思索地背诵说:“多筋多骨者胜,多肉少骨者败。”
  王廙点点头:“这就是了。书法要有神采,书写要讲究韵律。意思是说,写字孬好,主要看结构是否严谨,用笔是否有力,否则,便有‘墨猪’之嫌呢。”
  王羲之赶忙接话:“二叔,这个我懂。”
  王廙抚摩着王羲之的头,大加夸奖:“你懂!好孩子。好好学!要学习钟繇的瘦劲,可别学习胡昭的墨猪哟。”
  王羲之笑着点头。
  卫鍊、王彬都笑了。
  王廙看了王羲之一眼,又看看卫鍊和王彬:“大嫂,还记得大前年的事吧?当时,处仲二哥刚从京师洛阳回来,弄了个扬州刺史的差事。听说这差事本来是我世宏大哥的……”
  卫鍊:“二弟,这都是朝廷的事,当时茂宏大哥的意见呢?”
  王廙:“那时,处仲二哥早就放出风来,说世宏大哥想当扬州刺史,茂宏大哥倒不相信。所以,才有以后东海王调遣大哥千里迢迢援救并州上党的战事……这次我准备带着羲之侄儿先去见见茂宏大哥,交待一下,万一我上任走了,家中也好有个照应。”
  卫鍊点头,表示同意。
  王廙:“羲之,咱们走。”说着,与王彬一起,携王羲之手辞别卫鍊,“大嫂,我们走了!”
  (根据王晓家著三部曲长篇历史小说《一代书圣王羲之》改编)
  (作者简介:王晓家,研究员,主要从事戏剧、书画和古典文学、当代文学研究和创作;王鲁鲁,济南市吕剧院编剧。)
其他文献
恩格斯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而莎士比亚正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高成就的代表,是一位时代的巨人。他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期刊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1937-1972),前苏联著名剧作家,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主要在当地从事戏剧创作,1960年毕业于伊尔茨克大学文史系,1962年开始发表剧作,到1972年不幸遇难贝加尔湖,十年问共写了七部主要的戏剧:《六月的离别》(两幕喜剧)、《长子》(两幕喜剧)、《打野鸭》(三幕剧)、《外省轶事》(二部悲喜剧)、《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两幕正剧)、《窗子朝着田野的房子》(独幕喜剧)
期刊
“一个企业真正的对手不是其他的企业,而是其自身,能不能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不断的适应市场,才是其永远充满生机,走在别的企业前列,从而获得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这是美国橡胶公司总裁观察市场竞争的态势后的言论,美国橡胶公司是一家以研制新产品著称的企业。它每年可以向市场推出360多种新产品,几乎是一天一品。他不仅抓住机遇不断创新,而且紧跟时代的步伐,当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环境保
期刊
《戏剧丛刊》迎来了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在历史长河中算不上太长,但,处在特定时期的戏剧刊物,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地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个中滋味,只有局中人才真正领略得到。作为一个老编辑,亲身经历和目睹她的成长、发展过程,感慨颇多。不吐不快。30年间,大概出版了将近200期吧(正刊加增刊)。总的趋势是,刊物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编辑队伍的学历和素质也一代更比一代强,
期刊
(续上期)  第九集  夏天。中午。田间  一望无际的大片高粱穗头儿已经发红,豆地里传来蝈蝈的鸣叫声,远处的池塘里也传来青蛙的歌唱。  王祥与来福正在忙着收割高粱。  来福用小镢头砍倒高粱,王祥则用镶刀子钎下高粱穗头,再用细高粱杆一捆捆地捆起来。  地头上停着牛车,大黄牛已经卸下了套,在田头地间啃食青草。  来福:“大少爷,今年庄稼长得不错!收了高粱。再割糁子,之后就可以割豆子、种麦子了。等秋收一
期刊
时间:宋辽战争时起。  地点:辽国上京临潢府、长城、萧城和北宋澶渊城。  人物:萧燕燕  即萧太后。女,18-57岁,北府丞相萧思温之  女,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  圣宗隆绪之母。韩德让 男,25-65岁,萧思温从内地掳来的汉人秀  才,相府塾师,后为辽丞相。辽景宗 男,31岁,辽穆宗三弟,名耶律贤,穆宗死后即  位为辽国皇帝。罨撒葛 男,32岁,左亲王,辽穆宗二弟,耶律贤之兄
期刊
历史如何重述?红色革命历史如何、打动新世纪的年轻人?北京大学的吴晓东先生在谈及当代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创作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昨天的英雄怎样打动今天的观众?”吴晓东先生的问题指向了新世纪红色革命历史剧创作的叙述模式和审美效应问题。    比较于20世纪“十七年文学”和“革命样板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叙述模式,新世纪中国革命历史电视剧亟需新的审美理念和历史言说方式。但遗憾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
期刊
为了寻求一条传承中原传统戏曲文化的新路,河南电视台创办了戏曲栏目《梨园春》,《梨园春》是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综艺晚会节目,它把中原戏曲文化的表现手法转化为电视的表现方式,使中原戏曲文化借助电视有了方便有效的传播途经。    一、《梨园春》的中原戏曲传统文化内涵    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原戏曲文化艺术,是几百年中原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河南戏曲曾与中原百姓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与中原百姓的生活连
期刊
初见赵猛是在一年前山东省话剧院二楼的排练场,排的是话剧《大商无算》,几个演员在台上排演,他一人顺着楼梯上来,无声响的坐到边落的椅子上。我认出了他来,是室内剧《泉城人家》中的“毛哥”,他坐在那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十分专注的样子。一年后,我接到了单位的采访任务,跑去省话采访他。这次见到他是在省话后院的排练厅里,初春轻薄的阳光洒到整排空荡的观众席上,我们坐在第一排的位子上开始了访谈。 
期刊
《2012》是罗兰·艾默里奇拍摄的一部滞述全球性灾难的大制作影片,整个故事情节配上可圈可点的特技可以算的上跌宕起伏。只是在这部影片中,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套路略显浓重。影片男主角杰克逊·柯蒂斯带着他的前妻、孩子在整部剧中最好的看点就是不停地夺命狂奔,与时间争夺生存的机会。他们就像是一群打不死的蟑螂,生命力无比顽强,总是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些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的意味。无论是开车时前面有巨大的裂缝、后面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