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走到了尽头,我们乘坐的军用越野车“嘎”的一声,稳稳地停在了路边。
“到伏牛山哨所了?”我问身边陪同采访的李副主任。“没到,唐记者,抱歉,车子只能到这儿了,我们还得走一截子山路哩。”李副主任笑笑说。
我下车刚提起行李,路边树丛里便钻出几个战士,过来争着给我背行李。从他们惺忪的眼神,看得出几个战士刚刚打过盹,估计是来这好一会了。我见李副主任随车带来不少东西都需要战士运上山,执意自己背行李,李副主任扛起一箱物资笑笑说:“给战士们一个表现机会吧,他们是专程从山上下来接您的。”
山路杂草丛生,凹凸不平,走起来只能凭感觉。这倒不怎么难,难的是攀越陡峭的山路,有几处危险地段是在战士们保护下狼狈地爬着过去的。倒是李副主任与几个战士如履平川,一路上有说有笑,看得出他们彼此挺熟。
李副主任问走在他前面的大个子战士:“哎,夏卫林,你们‘大老粗’也太不仗义了吧,我老李陪武警报记者大老远跑来,竟然不亲自下山迎接一下,真把自己当成‘山大王’了?”大个子战士回过头调皮地说:“李副主任,俺们排长是不像话,等见了面你好好剋剋他!”
雖说刚刚立秋,但太阳火辣辣的,我跟在他们身后连走带爬足足两个小时才听到李副主任说:“快到了,唐记者。那就是伏牛山哨所!”我停下脚步,擦了擦满头大汗,抬头见不远处有一排红砖红瓦的平房,平房前有个不大的操场,操场的旗杆上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天光山色中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通往营区门口的山道,七八个战士一字排开,排头是中尉。当我和李副主任一走近他们,中尉便下令:“敬礼!”李副主任顾不上还礼,上前一把握住中尉的手,像见到久违的亲人。他拍着中尉的肩膀向我介绍说:“他就是排长张三虎,我的‘大老粗’兄弟!”然后又指指我介绍:“这位就是《武警报》的唐记者。”张三虎黑黝黝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像被挤出来的。他“啪”的一个立正姿势给我敬了个军礼,拘谨地说:“欢迎您亲临伏牛山哨所检查指导!”我还了个军礼微笑着说:“张排长,你客气了,都是战友。我也是来学习的,不见外的话,你们也把我当成自己的兄弟吧!”张三虎听我这么一说,紧张的表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他把我安顿妥当后,与李副主任陪着我在营区转了一圈。从山下往哨所看,倒不觉得伏牛山有多么的陡峭,可站在哨所往山下看,还真有点眩晕,看得我因爬山有些酸胀的双腿直打战。
晚餐很丰盛,五菜一汤,除了肉和鱼是李副主任从山下带来的,其余都是官兵自己种的蔬菜。李副主任对我说:“唐记者,您尝尝这白菜,纯天然无公害的。”这时,张三虎神秘兮兮地说了一句:“记者同志,您慢慢吃,马上还有‘大菜’!”说着,他扯开嗓子吼了一声:“炊事员,上‘大菜’!”我被这浓浓的氛围感染了,笑着问:“张排长,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呀?”还没等他回答,炊事员应声端了个脸盆就过来了,张三虎双手接过脸盆放在我面前,笑嘻嘻说:“这就是‘大菜’,正宗的野兔肉,也是纯天然的。”
李副主任一脸释然:“哎呀,我怎么把这个茬给忘了呢。在路上,我还在埋怨你‘大老粗’咋不下山接我们,原来弄‘大菜’去了,想得很周到。”听他们说话,我感到像在对接头暗号似的,不知所云。后来,我才弄明白,张三虎昨天接到通知,说我要来伏牛山采访,所以今天一大早就去深山老林打野兔子了,为的就是让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吃上野味。
这晚,我们聊了很多,在一旁的张三虎告诉我,李副主任是伏牛山哨所第7任排长。
二
伏牛山远看就像一头水牛,卧伏在崇山峻岭之间,伏牛山由此得名。
伏牛山哨所主要担负物资储备库守卫任务。张三虎是伏牛山哨所执勤排的排长。他从一当兵就在伏牛山,当兵3年,不仅两次荣立了三等功,还被评为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候选人。在张三虎刚当班长那年,父亲托家里人给他安排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月薪3000多元。父亲说:“万事俱备,就等你退伍。”然而,因工作需要,当时还是伏牛山哨所排长的李东成想让张三虎留下。李东成征求张三虎意见,张三虎二话没说一口答应。父亲不理解,问张三虎:“你入了党、立了功,如今工作都安排好了还不退伍,图个啥?”张三虎回答:“正因如此,我才要留下来,不然讲不过去。”气得父亲扬言,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伏牛山,群峰簇拥,云海环绕,林涛相伴。这里的自然风景的确很美,但长年累月驻守在这儿,那滋味就不那么好受了。张三虎给我讲起了他与老排长李东成的一段亲身经历。
那年严冬的一天,李东成排长领着新兵张三虎,一人一根竹竿,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大雪覆盖的山路来伏牛山哨所报到。一路上,李东成排长不仅给他介绍伏牛山秀丽的景色,而且还教他“传世绝技”——雪山探路。张三虎刚来时,还感到挺新鲜,可就在那个大雪纷飞的深夜,呼啸的山风把岗楼吹得摇摇晃晃,他被吓哭了。张三虎对山发誓,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想办法离开。是李东成排长的一件事让他感动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农历腊月二十八,排长李东成早早地起床,想下山为战友们采购点年货。可拉开门一看,傻眼了:哪有路啊?到处是白皑皑的一片。李东成排长心想,这是新兵张三虎在伏牛山过的第一个春节,再说了战友们好久连一块肉都没吃上了,眼看着过年了,说啥也得下山弄点荤菜回来加加餐。他咬咬牙关找来一根竹竿,顺着隐隐约约的山道,拔一个眼孔挪一脚。伏牛山到山下25公里,山路陡峭险峻,在经过一段又一段的险坡时,他不知滑倒多少次,脸上、膝盖、手臂都摔破了皮。李东成早晨5点出发到天黑才赶回来。张三虎和战友望着雪人似的排长背回年货,再看看他身上一块块的伤痕,一个个拥上前抱着李东成排长哭成一团……
初秋,山里的气温反差较大,吃过晚饭,我与李东成坐在操场聊天,一阵阵山风吹来,凉飕飕的,沁人心脾。当我提起他当年冒险办年货的事,他反而显得无所谓:“没什么,作为排长,我不去谁去?换成你也会这么做的。” 伏牛山哨所地处高山,生活环境十分险恶。由于湿度大,一年四季被子没干过,总是潮漉漉、黏糊糊的。许多战士们不仅患了关节炎,而且身上起了许多湿疹。这里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得从山下一步一步地背上来,陡峭的山道,上下一趟最快也得一整天。每遇大雪封山或山体滑坡,供给车到不了山下,战士们没有菜只能吃酱油泡饭。家信来了,哨所上的战士只得请远在县城中队的通信员拆开,在内线电话里念给他们听。
“伏牛山哨所留人难留心啦。”李副主任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山上艰苦的执勤和生活环境,令人畏惧。原先有好几个战士第一天分来,第二天便‘四处活动’要调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别说他们吃不了这个苦,就是我这个年龄的人要是常年在这也吃不消啊。”李东成“唉”的一声叹了口气,面带愧色地说:“唐记者,不瞒你说,我从指挥学院毕业就分到伏牛山,干了3年还不到,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托人帮忙进了支队机关当干事。”李东成谈起他离开时的感觉,自责地说:“那天我一夜没合眼,搬个马扎在旗杆下就这么傻傻地坐着。走时天还没亮,我没有与朝夕相处的战友打招呼,是因为不敢面对他们。”
淡淡的月光下,我看到了李东成眼眶滚动的泪珠。
李东成离开后,他向支队推荐张三虎临时担任伏牛山哨所代理排长。为改变这里的环境,张三虎带领全排战友淘溪沙平操场、捡石块筑围墙,使营区面貌焕然一新。山上吃菜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张三虎与战友硬是从二十多公里远的山下背来一袋袋泥土,在营区附近开辟了一块菜地。官兵们惜土如金,一直到现在,只要哪个下山,回来时总忘不了带回一袋泥土。山上寒气大,他一改以往分时间段晾晒衣被的规定,要求大家只要有阳光就把衣被拿出来晾晒。战士们见生活环境一天天改善,自然也就安心了。
伏牛山执勤点人员少任务重,张三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组织正常执勤的同时,他每天夜里查一遍哨,风雨无阻,所有哨位一趟跑下来至少也得两小时。长期的辛劳使得他的关节炎愈来愈严重,特别是寒冬腊月,经常痛得彻夜难眠。睡不着觉,张三虎干脆就来到自卫哨,替换哨兵,让他回去休息。每年新兵分到执勤点,张三虎不仅找他们谈心,而且悉心传授自己在山区执勤的经验体会,并陪他们一起站好第一班岗。那天晚上,新战士王小军上夜哨时,突然看见一条手臂粗的大蛇游了过来,吓得“吗呀”一声,转身就跑,一头撞在了前来查哨的张三虎身上。张三虎扶着他的肩膀小声说:“别动,不要出声。”蛇“咝咝”地从他们身边游过,王小军吓出一身冷汗。张三虎陪着王小军回到哨位一直到这班哨结束。回来的路上,他给王小军讲了一些预防毒蛇咬伤常识和自己如何斗蛇的故事。
在这荒山野岭的平凡哨所,张三虎与伏牛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3月,张三虎被破格提干,支队领导想让他换个工作环境,可张三虎仍坚持留在伏牛山哨所,他说:“我离不开大山,更离不开伏牛山的兵。”
李东成说:“别看张三虎只是个排长,就是在他当战士时思想境界都比我高。我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呀!当初要是组织上安排我离开伏牛山,我也就不觉得对不起我的兵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嘛,关键是我在教育我的兵安心伏牛山的同时,自己却不安心,而且还当了逃兵。这种感觉你是无法体会的。”
是触景生情,还是还感情债,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李东成忧郁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我听张三虎说,其实李东成对伏牛山的感情很深,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关心和支持。只要机关派干部到基层蹲点,李东成总是主动要求来条件艰苦的伏牛山哨所。他把伏牛山哨所当成自己的家,每次山上他都不会空著手带,总是带来书和一些吃的用的。去年,他还自己掏钱为哨所买来一台电脑。
我想,能在伏牛山待得住就是一种贡献了,更别说在这常年担负执勤任务。
三
我来伏牛山哨所采访是件很偶然的事。这次报社给我的任务,主要是报道支队官兵抗洪抢险的事迹,任务完成后我就准备返回北京,可支队领导说:“记者同志,你不妨去伏牛山哨所看看,那里的兵很辛苦,他们的事迹比我们抗洪抢险更值得宣传。”
我看眼下手头上没啥急事,也就爽快地应许了。没想到,这次意外之旅,真的不虚此行。在伏牛山哨所,我天天与官兵们在一起,不仅见证了这里的恶劣环境,了解到一件件感人事迹,感受到官兵们的款款真情,而且还像进了野生动物园,看到了那么多不曾见过的珍奇动物。山乐鸟、蜡嘴鸟、果子狸……或飞翔,或追逐,出没山间哨所,不仅打破了深山孤寂,还给我们带来无穷乐趣。官兵像爱护枪支那样精心呵护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那天吃过午饭,张三虎对我说:“记者同志,您休息休息吧,我去哨所看看。”我说:“我不休息了,跟你一道吧,顺道看看风景。”一路上,我们看到许多动物,遇到我感兴趣的,张三虎就会像解说员那样,把它们的种类和生活习性一一讲给我听。
聊起官兵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故事,张三虎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那是深秋的一个夜晚,伏牛山哨所静悄悄。忽然,担任自卫哨的哨兵郑天宇听到身后不远处有响声,稍停,又有一丝响动。“谁?”郑天宇大声问了一句,可半分钟过去仍没任何反应。郑天宇借助淡淡的月光警觉地靠了过去:“好家伙,原来是你这‘小东西’在作怪。”郑天宇这才松了口气。只见墙角下蜷缩着一个毛茸茸的家伙,个头不大,尾巴倒是不小。“小东西”蹲在那里一动不动。郑天宇将“小东西”挪开,它的身下竟有一摊血迹,再一看,是腿部受伤了。“怪不得这么听话呢!”他连忙把事情向排长张三虎做了汇报。张三虎看了看对郑天宇说:“你先负责照料一下吧,看看下步咋处理!”
第二天,大家听说哨所多了个“新伙伴”,都好奇地赶来。有的说像猫,有的说像兔,有的说像松鼠,还有的说像狗。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大家渐渐喜欢上了这位“新朋友”。自从张三虎把照料“小东西”的任务交给郑天宇后,他每天都要用酒精给它伤口消毒,更换纱布,精心喂养。
刚开始的几天,“小东西”还很防备,不让人接近。过了几天,“小东西”觉察郑天宇对它并没有什么恶意,便主动用舌头舔他的手,尾巴还在他裤腿边蹭来蹭去。一周后,它的伤口有了明显好转,他们把有关情况上报到中队,中队让他们直接与当地林业部门联系。后经专家的鉴定,官兵才知道这个“小东西”名叫“花面狸”,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几个月后,花面狸的伤口痊愈了。那天,张三虎对郑天宇说:“让它回归大自然的时候到了。” 那是个周末的清晨,阳光明媚,青山绿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郑天宇抱着花面狸走了好长一段路,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回去吧!大山才是你真正的家!”他轻轻地拍了拍花面狸。花面狸通人性似的回过头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向郑天宇哀嚎地叫了几声,便消失在丛林之中。
提起战士保护野生动物的事,张三虎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他说:“这也是我们的职责。”
去年隆冬,一场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给伏牛山披上了两尺多厚的“银纱”。
这天一阵杂乱的喊打声,从桃花溪中传出,担负巡逻哨的夏卫林循声过去。在离执勤目标不远处的小溪边,三四个附近筑路的民工围打着一只看似像猪、像马、像牛又像羊的野生动物。这种动物,当地称它为“四不像”,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伤痕累累的“四不像”蜷缩在雪地上,不时发出哀嚎的惨叫声。
“住手!”夏卫林边喊边冲了过去,一把夺下一位民工手中的扁担。惊愕中的那位民工一见面前的武警竟是本村的邻居,小名叫山头,顿时笑嘻嘻地说:“呵呵,巧了,你不是山头吗?快来帮帮俺。”说着又抡起扁担朝“四不像”头上打去。夏卫林双手挡住扁担:“王叔,你可不能犯法呀!”
“啥?这是山上跑来的野种,又不是动物园养的,犯哪门子法?”那位被夏卫林称为“王叔”的民工眼看到嘴边的野味就要飞掉,不甘心地狡辩道。
“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无论是动物园养的,还是山上野生的,只要属于国家保护类动物,一律不能捕杀,否则就要坐牢的。”
“没有这么玄乎吧?山头,你不要吓唬王叔,俺可是见过世面的人。只要你不说,他们不说,俺们把他吃进肚子,哪个晓得呢。”说着,他抢过夏卫林手中的扁担又要去打。
夏卫林死死用身体护着“四不像”。正在这时,一位战友闻讯赶来。他俩硬是从这几位民工的扁担和棍棒之下,奋勇救出了受伤的“四不像”。回到营区,夏卫林马上给“四不像”敷药疗伤。
故事到这里本该画上句号,可是夏卫林心里总不是个滋味。这位领头捕杀“四不像”的人,是从自己家乡河南周口来部队驻地附近筑路的邻居王叔,得找找他,好好给他讲讲保护动物的道理,不然他们下次遇上啥野生动物,还要凶残捕杀。于是,夏卫林跑了几处工地才找到“王叔”。这位“王叔”既感动,又觉得不好意思:“山头,俺还真没看出来呢?几年兵一当,你小子还真出息了。这次幸亏遇上你,不然的话,说不定俺哪天稀里糊涂进了班房还不知是咋回事哩。”
夏卫林给“四不像”取了名字叫“雪来”。雪来的伤养好后,夏卫林就把它放回大山。可他前脚离开,雪来后脚便跟着夏卫林回到了哨所。雪来围着夏卫林不停地打转,头还一个劲地往他身上摩挲,眼泪汩汩地流个不停。夏卫林见状,弯下腰抱着雪来说:“雪来,回去吧,有时间就来看看俺们。”说完,轻轻地拍拍雪来,雪来听话的离开了哨所。动物通人性。从此,雪来还真的常常带着它的“家眷”和“朋友”来哨所“探亲”呢。
张三虎讲得有声有色,我听得有滋有味。他看我听得挺有兴致,于是说:“还有一次,战士陈大海下哨回来,在路边的山沟里发现一条受伤的娃娃鱼,用双手把它捧回营区。为给娃娃鱼治伤,陈大海利用休息时间,专门下山请教了当地林业部门的野生动物专家。”张三虎说,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陈大海像模像样地给娃娃鱼疗伤、喂养、换水。十多天后,娃娃鱼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康复起来,进食也越来越多。为了让娃娃鱼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大家借助營区旁边流淌的小溪修起了一个小小的活水池,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供、排水系统,给喜静、喜凉、喜流水的娃娃鱼建了一个新家。在娃娃鱼长到40厘米长的时候,我对陈大海说:“把娃娃鱼放归大自然吧。”陈大海舍不得,担忧地对我说:“排长,这娃娃鱼在我们这生活得多好,回到大自然不就凶吉难料了?”我说:“动物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那天,陈大海一早就起床了,他将娃娃鱼放回密林深处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娃娃鱼在水里摆动了几下尾巴,便快乐地游向远方。
四
作为排长,张三虎在战士心目中威信很高。
过去开排务会,张三虎习惯于自己坐着椅子讲,战士坐着马扎听,有几次排务会竟出现了冷场的尴尬局面。张三虎感到,这椅子就像一堵墙隔在他与战友之间,只有把它拆掉,彼此才能敞开心扉。从此,张三虎每次开排务会,总是把椅子让给做记录的战士坐,而他自己则与大家一起坐小马扎。就这小小的一换位,缩短了干部与战士之间的距离。大家的交流发言一下子变得活跃了,每逢开会讨论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只有尽不到的心,没有带不好的兵。”张三虎说。我几次找张三虎聊天,他很少谈及自己,讲得最多的还是他的老排长和他的兵。只要一提到他的兵,张三虎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一脸的骄傲和自豪,哪怕是战士们的缺点。
那年3月,来自山东潍坊的新战士张秀才,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相,身体协调性差,反应比较慢,军事素质一直跟不上。张秀才从支队新兵连下到中队,大部分科目连及格成绩都达不到。新兵分配时,中队其他几个班排长担心张秀才拖后腿,一个个流露出畏难情绪。见此情景,张三虎跟中队长说:“把张秀才分到我们排吧!”队长无不担心地问:“行吗?”张三虎回答:“只要功夫到家,没有炼不出的钢。”
张三虎将张秀才带回伏牛山哨所给他列了个训练计划,问:“你看行不行?如果行,今后我们就这么练。”张秀才看后沉思了一会,咬咬牙挤出一个字:“行。”于是,张三虎就手把手地教,白天当教练,晚上当陪练。果然,张秀才不负重托,所有课目的训练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从家乡传来,差点把张秀才击垮。
张秀才因母亲嗜好赌博,父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离了婚。入伍前,父母就像没有这个儿子似的,现在对他更是不管不问。残缺的情感世界使原本性格开朗的张秀才变得孤僻起来,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还经常借故不参加训练。那天下午,张秀才“老毛病”又犯了,除了执勤,其他战友都训练去了,唯独他躺在床上蒙着被子呼呼大睡。张三虎催他起床,他一脚将被子踹到一边大声嚷道:“你总不能残忍到要求一个病号去训练吧!”说完又用被子蒙住头。 张三虎心想,谁遇到这档事心里都不好受。对张秀才而言,关键还是缺少理解、沟通和温暖。“秀才,你的军事成绩说明你是个很有上进心的人,可不能遇到点事就破罐子破摔呀。”张秀才见排长不仅不责备他,反而主动亲近他,心里面感到暖烘烘的。那天晚上,张秀才下哨回来,当他一推开宿舍门,就听到排里战友异口同声地说:“祝你生日快乐!”
张秀才被这突如其来的祝福弄傻了眼,他惊奇地环顾室内,温馨的烛光映照着一张张写满祝福的面容,一双双明眸流露出的是真情、关爱和温暖。再看看桌子当中还摆着一个大蛋糕,张秀才这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他不解地问身边一位战友:“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生日?”
战友笑着指指张三虎:“排长。”张秀才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激,一下扑入张三虎的怀里哽咽道:“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过生日。”从此,张秀才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训练劲头也足了,年底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张三虎对“排长”一职有独到的理解和很深的感悟:“排长就是一本书,要让大家打开后,越读越精彩、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想读才行。”张三虎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他结合工作经验和做战士思想工作的实践,总结出“四看、三听、二问、一想”经验,就是操课看情绪、活动看兴趣、走路看神态、就餐看饭量;班排讨论听发言、日常生活听言谈、点名答到听声音;训练间隙问一问、八小时以外问一问;每天晚上对哪些需要做的事想一想。他的经验还被支队转发。
那天,我忍不住问李东成:“你怎么张口闭口叫张三虎‘大老粗’?我看他不但一点都不‘大老粗’,相反思路清晰,心细如丝,重情重义。”李东成被我这么突如其来的一问,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他尴尬地笑笑说:“习惯了,习惯了,我那只是个‘恨称’。”我听说过爱称、昵称、简称,还真没听过“恨称”。李东成瞧我一头雾水,就给我讲起这个“恨称”的来历。他的开场白是:“你别看这小子工作干得不错,可已是奔三的人了,至今感情世界还是一片空白。”
为给张三虎介绍对象,李东成张罗了好几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有个女孩子回绝得比较委婉,她对李东成说:“张三虎长得还可以,就是老实得有点木讷,是不是没有多少文化?”李东成听不得别人说这个没文化那个没文化的,他认为说别人没文化的人自己最沒文化。他刚想对女孩发火,可转而一想,忍吧,否则她也会说我没文化。
鉴于张三虎个人事情屡屡受挫,李东成帮他进行了全面回顾,仔细分析,感到问题的症结还是他的基本功弱了,缺乏应有的恋爱常识,于是决定对张三虎进行一次恋爱业务专项培训。他费尽心思,从“如何见好第一次面”,到“怎样取悦女孩子芳心”,乃至“如何确立恋爱关系”等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逐一进行破解。由此可见,李东成的用心良苦。可任凭他怎么开导,张三虎就是不怎么开窍。去年开春的一个周末,李东成好不容易做通市幼儿园教师杨小冉的思想工作,来伏牛山下卧虎镇与张三虎见面。可张三虎倒好,领着杨小冉在小镇上转了一圈,啥也没说买了张票就把她送走了。杨小冉给李东成打电话生气地说:“以后我不会再去卧虎镇了。”
李东成强忍火气问张三虎:“你是不是没相中杨小冉?”张三虎回答很果断:“不是。”“那你是怎么对待人家杨小冉的?我给你讲了那么多,对牛弹琴啦?真是个‘大老粗’!”李东成越说越气,指着张三虎的鼻子就吼:“你真认为你是‘山大王’呀,人家‘山大王’还有压寨夫人呢!可你……”张三虎半天才回一句:“我不也急吗?可乍一见女孩子,心里就发慌,不知道说些啥。再说了,感情的事也急不得呀。”气得李东成直摇头,说不出话来。他突然感到,叫张三虎“大老粗”既解气,又爱怜。张三虎心想,叫就叫吧,反正也不叫少什么,无所谓。李东成就这么“大老粗”“大老粗”地叫张三虎,叫着叫着就叫顺口了,张三虎听着听着渐渐也就习惯了。
李东成回过头来想想,张三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感情的事急不得。李东成气归气,但还是在为张三虎的个人事情忙前忙后,他叹了口气对我说:“唉,毕竟兄弟一场,他父母又不在身边,我不操心谁操心?”
张三虎始终与战士一起住在班里。那天是周末,我去班里找张三虎想再挖掘一些素材。见面时,他正从自己的衣柜子里搬出一个大纸箱,里面放满礼物。这些礼物都是用山竹制成的,有威风凛凛的火炮,霸气十足的坦克,小巧玲珑的战舰……礼物虽不精致,但挺逼真,令人爱不释手。
“这些都是退伍战友分别时送给我的礼物。”张三虎告诉我:“营区东面有一片野生山竹林,当初,战士们只是用竹子做扫把、竹刷等日用品,慢慢地他们在业余时间学会了制作小工艺品。每当退伍或调离,战友们相互赠送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他们说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特别有纪念意义。”我顺手拿起一个笔筒,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赠言和制作者的姓名。张三虎语气低沉地说:“我常常情不自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看看,看到它们就像看到我的退伍战友。”我没想到五大三粗的张三虎,对待退伍战友的感情是如此深沉,又是如此细腻。
相处的日子毕竟是短暂的,几天的采访使我与伏牛山哨所的官兵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离开伏牛山那天,张三虎一直把我送到山下。一路上,他默默无语。上车前,我和他有个约定,那就是等他结婚时我要过来吃喜糖。张三虎沉默了好一会,才腼腆地说:“你不用过来,太远。到时,我带上我媳妇上北京给你送去,顺便看看北京。我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北京呢!”我紧紧握着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一句:“一言为定!”
我在想,这一天还会遥远吗?
作者简介:唐虎,军旅作家,兼城乡文化微刊社总编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武警文艺奖”获得者,著有文学作品集《绿色警营唱大风》《军旅岁月》《繁星闪烁》《落地生根》。
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走到了尽头,我们乘坐的军用越野车“嘎”的一声,稳稳地停在了路边。
“到伏牛山哨所了?”我问身边陪同采访的李副主任。“没到,唐记者,抱歉,车子只能到这儿了,我们还得走一截子山路哩。”李副主任笑笑说。
我下车刚提起行李,路边树丛里便钻出几个战士,过来争着给我背行李。从他们惺忪的眼神,看得出几个战士刚刚打过盹,估计是来这好一会了。我见李副主任随车带来不少东西都需要战士运上山,执意自己背行李,李副主任扛起一箱物资笑笑说:“给战士们一个表现机会吧,他们是专程从山上下来接您的。”
山路杂草丛生,凹凸不平,走起来只能凭感觉。这倒不怎么难,难的是攀越陡峭的山路,有几处危险地段是在战士们保护下狼狈地爬着过去的。倒是李副主任与几个战士如履平川,一路上有说有笑,看得出他们彼此挺熟。
李副主任问走在他前面的大个子战士:“哎,夏卫林,你们‘大老粗’也太不仗义了吧,我老李陪武警报记者大老远跑来,竟然不亲自下山迎接一下,真把自己当成‘山大王’了?”大个子战士回过头调皮地说:“李副主任,俺们排长是不像话,等见了面你好好剋剋他!”
雖说刚刚立秋,但太阳火辣辣的,我跟在他们身后连走带爬足足两个小时才听到李副主任说:“快到了,唐记者。那就是伏牛山哨所!”我停下脚步,擦了擦满头大汗,抬头见不远处有一排红砖红瓦的平房,平房前有个不大的操场,操场的旗杆上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天光山色中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通往营区门口的山道,七八个战士一字排开,排头是中尉。当我和李副主任一走近他们,中尉便下令:“敬礼!”李副主任顾不上还礼,上前一把握住中尉的手,像见到久违的亲人。他拍着中尉的肩膀向我介绍说:“他就是排长张三虎,我的‘大老粗’兄弟!”然后又指指我介绍:“这位就是《武警报》的唐记者。”张三虎黑黝黝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像被挤出来的。他“啪”的一个立正姿势给我敬了个军礼,拘谨地说:“欢迎您亲临伏牛山哨所检查指导!”我还了个军礼微笑着说:“张排长,你客气了,都是战友。我也是来学习的,不见外的话,你们也把我当成自己的兄弟吧!”张三虎听我这么一说,紧张的表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他把我安顿妥当后,与李副主任陪着我在营区转了一圈。从山下往哨所看,倒不觉得伏牛山有多么的陡峭,可站在哨所往山下看,还真有点眩晕,看得我因爬山有些酸胀的双腿直打战。
晚餐很丰盛,五菜一汤,除了肉和鱼是李副主任从山下带来的,其余都是官兵自己种的蔬菜。李副主任对我说:“唐记者,您尝尝这白菜,纯天然无公害的。”这时,张三虎神秘兮兮地说了一句:“记者同志,您慢慢吃,马上还有‘大菜’!”说着,他扯开嗓子吼了一声:“炊事员,上‘大菜’!”我被这浓浓的氛围感染了,笑着问:“张排长,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呀?”还没等他回答,炊事员应声端了个脸盆就过来了,张三虎双手接过脸盆放在我面前,笑嘻嘻说:“这就是‘大菜’,正宗的野兔肉,也是纯天然的。”
李副主任一脸释然:“哎呀,我怎么把这个茬给忘了呢。在路上,我还在埋怨你‘大老粗’咋不下山接我们,原来弄‘大菜’去了,想得很周到。”听他们说话,我感到像在对接头暗号似的,不知所云。后来,我才弄明白,张三虎昨天接到通知,说我要来伏牛山采访,所以今天一大早就去深山老林打野兔子了,为的就是让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吃上野味。
这晚,我们聊了很多,在一旁的张三虎告诉我,李副主任是伏牛山哨所第7任排长。
二
伏牛山远看就像一头水牛,卧伏在崇山峻岭之间,伏牛山由此得名。
伏牛山哨所主要担负物资储备库守卫任务。张三虎是伏牛山哨所执勤排的排长。他从一当兵就在伏牛山,当兵3年,不仅两次荣立了三等功,还被评为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候选人。在张三虎刚当班长那年,父亲托家里人给他安排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月薪3000多元。父亲说:“万事俱备,就等你退伍。”然而,因工作需要,当时还是伏牛山哨所排长的李东成想让张三虎留下。李东成征求张三虎意见,张三虎二话没说一口答应。父亲不理解,问张三虎:“你入了党、立了功,如今工作都安排好了还不退伍,图个啥?”张三虎回答:“正因如此,我才要留下来,不然讲不过去。”气得父亲扬言,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伏牛山,群峰簇拥,云海环绕,林涛相伴。这里的自然风景的确很美,但长年累月驻守在这儿,那滋味就不那么好受了。张三虎给我讲起了他与老排长李东成的一段亲身经历。
那年严冬的一天,李东成排长领着新兵张三虎,一人一根竹竿,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大雪覆盖的山路来伏牛山哨所报到。一路上,李东成排长不仅给他介绍伏牛山秀丽的景色,而且还教他“传世绝技”——雪山探路。张三虎刚来时,还感到挺新鲜,可就在那个大雪纷飞的深夜,呼啸的山风把岗楼吹得摇摇晃晃,他被吓哭了。张三虎对山发誓,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想办法离开。是李东成排长的一件事让他感动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农历腊月二十八,排长李东成早早地起床,想下山为战友们采购点年货。可拉开门一看,傻眼了:哪有路啊?到处是白皑皑的一片。李东成排长心想,这是新兵张三虎在伏牛山过的第一个春节,再说了战友们好久连一块肉都没吃上了,眼看着过年了,说啥也得下山弄点荤菜回来加加餐。他咬咬牙关找来一根竹竿,顺着隐隐约约的山道,拔一个眼孔挪一脚。伏牛山到山下25公里,山路陡峭险峻,在经过一段又一段的险坡时,他不知滑倒多少次,脸上、膝盖、手臂都摔破了皮。李东成早晨5点出发到天黑才赶回来。张三虎和战友望着雪人似的排长背回年货,再看看他身上一块块的伤痕,一个个拥上前抱着李东成排长哭成一团……
初秋,山里的气温反差较大,吃过晚饭,我与李东成坐在操场聊天,一阵阵山风吹来,凉飕飕的,沁人心脾。当我提起他当年冒险办年货的事,他反而显得无所谓:“没什么,作为排长,我不去谁去?换成你也会这么做的。” 伏牛山哨所地处高山,生活环境十分险恶。由于湿度大,一年四季被子没干过,总是潮漉漉、黏糊糊的。许多战士们不仅患了关节炎,而且身上起了许多湿疹。这里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得从山下一步一步地背上来,陡峭的山道,上下一趟最快也得一整天。每遇大雪封山或山体滑坡,供给车到不了山下,战士们没有菜只能吃酱油泡饭。家信来了,哨所上的战士只得请远在县城中队的通信员拆开,在内线电话里念给他们听。
“伏牛山哨所留人难留心啦。”李副主任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山上艰苦的执勤和生活环境,令人畏惧。原先有好几个战士第一天分来,第二天便‘四处活动’要调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别说他们吃不了这个苦,就是我这个年龄的人要是常年在这也吃不消啊。”李东成“唉”的一声叹了口气,面带愧色地说:“唐记者,不瞒你说,我从指挥学院毕业就分到伏牛山,干了3年还不到,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托人帮忙进了支队机关当干事。”李东成谈起他离开时的感觉,自责地说:“那天我一夜没合眼,搬个马扎在旗杆下就这么傻傻地坐着。走时天还没亮,我没有与朝夕相处的战友打招呼,是因为不敢面对他们。”
淡淡的月光下,我看到了李东成眼眶滚动的泪珠。
李东成离开后,他向支队推荐张三虎临时担任伏牛山哨所代理排长。为改变这里的环境,张三虎带领全排战友淘溪沙平操场、捡石块筑围墙,使营区面貌焕然一新。山上吃菜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张三虎与战友硬是从二十多公里远的山下背来一袋袋泥土,在营区附近开辟了一块菜地。官兵们惜土如金,一直到现在,只要哪个下山,回来时总忘不了带回一袋泥土。山上寒气大,他一改以往分时间段晾晒衣被的规定,要求大家只要有阳光就把衣被拿出来晾晒。战士们见生活环境一天天改善,自然也就安心了。
伏牛山执勤点人员少任务重,张三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组织正常执勤的同时,他每天夜里查一遍哨,风雨无阻,所有哨位一趟跑下来至少也得两小时。长期的辛劳使得他的关节炎愈来愈严重,特别是寒冬腊月,经常痛得彻夜难眠。睡不着觉,张三虎干脆就来到自卫哨,替换哨兵,让他回去休息。每年新兵分到执勤点,张三虎不仅找他们谈心,而且悉心传授自己在山区执勤的经验体会,并陪他们一起站好第一班岗。那天晚上,新战士王小军上夜哨时,突然看见一条手臂粗的大蛇游了过来,吓得“吗呀”一声,转身就跑,一头撞在了前来查哨的张三虎身上。张三虎扶着他的肩膀小声说:“别动,不要出声。”蛇“咝咝”地从他们身边游过,王小军吓出一身冷汗。张三虎陪着王小军回到哨位一直到这班哨结束。回来的路上,他给王小军讲了一些预防毒蛇咬伤常识和自己如何斗蛇的故事。
在这荒山野岭的平凡哨所,张三虎与伏牛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3月,张三虎被破格提干,支队领导想让他换个工作环境,可张三虎仍坚持留在伏牛山哨所,他说:“我离不开大山,更离不开伏牛山的兵。”
李东成说:“别看张三虎只是个排长,就是在他当战士时思想境界都比我高。我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呀!当初要是组织上安排我离开伏牛山,我也就不觉得对不起我的兵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嘛,关键是我在教育我的兵安心伏牛山的同时,自己却不安心,而且还当了逃兵。这种感觉你是无法体会的。”
是触景生情,还是还感情债,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李东成忧郁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我听张三虎说,其实李东成对伏牛山的感情很深,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关心和支持。只要机关派干部到基层蹲点,李东成总是主动要求来条件艰苦的伏牛山哨所。他把伏牛山哨所当成自己的家,每次山上他都不会空著手带,总是带来书和一些吃的用的。去年,他还自己掏钱为哨所买来一台电脑。
我想,能在伏牛山待得住就是一种贡献了,更别说在这常年担负执勤任务。
三
我来伏牛山哨所采访是件很偶然的事。这次报社给我的任务,主要是报道支队官兵抗洪抢险的事迹,任务完成后我就准备返回北京,可支队领导说:“记者同志,你不妨去伏牛山哨所看看,那里的兵很辛苦,他们的事迹比我们抗洪抢险更值得宣传。”
我看眼下手头上没啥急事,也就爽快地应许了。没想到,这次意外之旅,真的不虚此行。在伏牛山哨所,我天天与官兵们在一起,不仅见证了这里的恶劣环境,了解到一件件感人事迹,感受到官兵们的款款真情,而且还像进了野生动物园,看到了那么多不曾见过的珍奇动物。山乐鸟、蜡嘴鸟、果子狸……或飞翔,或追逐,出没山间哨所,不仅打破了深山孤寂,还给我们带来无穷乐趣。官兵像爱护枪支那样精心呵护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那天吃过午饭,张三虎对我说:“记者同志,您休息休息吧,我去哨所看看。”我说:“我不休息了,跟你一道吧,顺道看看风景。”一路上,我们看到许多动物,遇到我感兴趣的,张三虎就会像解说员那样,把它们的种类和生活习性一一讲给我听。
聊起官兵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故事,张三虎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那是深秋的一个夜晚,伏牛山哨所静悄悄。忽然,担任自卫哨的哨兵郑天宇听到身后不远处有响声,稍停,又有一丝响动。“谁?”郑天宇大声问了一句,可半分钟过去仍没任何反应。郑天宇借助淡淡的月光警觉地靠了过去:“好家伙,原来是你这‘小东西’在作怪。”郑天宇这才松了口气。只见墙角下蜷缩着一个毛茸茸的家伙,个头不大,尾巴倒是不小。“小东西”蹲在那里一动不动。郑天宇将“小东西”挪开,它的身下竟有一摊血迹,再一看,是腿部受伤了。“怪不得这么听话呢!”他连忙把事情向排长张三虎做了汇报。张三虎看了看对郑天宇说:“你先负责照料一下吧,看看下步咋处理!”
第二天,大家听说哨所多了个“新伙伴”,都好奇地赶来。有的说像猫,有的说像兔,有的说像松鼠,还有的说像狗。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大家渐渐喜欢上了这位“新朋友”。自从张三虎把照料“小东西”的任务交给郑天宇后,他每天都要用酒精给它伤口消毒,更换纱布,精心喂养。
刚开始的几天,“小东西”还很防备,不让人接近。过了几天,“小东西”觉察郑天宇对它并没有什么恶意,便主动用舌头舔他的手,尾巴还在他裤腿边蹭来蹭去。一周后,它的伤口有了明显好转,他们把有关情况上报到中队,中队让他们直接与当地林业部门联系。后经专家的鉴定,官兵才知道这个“小东西”名叫“花面狸”,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几个月后,花面狸的伤口痊愈了。那天,张三虎对郑天宇说:“让它回归大自然的时候到了。” 那是个周末的清晨,阳光明媚,青山绿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郑天宇抱着花面狸走了好长一段路,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回去吧!大山才是你真正的家!”他轻轻地拍了拍花面狸。花面狸通人性似的回过头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向郑天宇哀嚎地叫了几声,便消失在丛林之中。
提起战士保护野生动物的事,张三虎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他说:“这也是我们的职责。”
去年隆冬,一场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给伏牛山披上了两尺多厚的“银纱”。
这天一阵杂乱的喊打声,从桃花溪中传出,担负巡逻哨的夏卫林循声过去。在离执勤目标不远处的小溪边,三四个附近筑路的民工围打着一只看似像猪、像马、像牛又像羊的野生动物。这种动物,当地称它为“四不像”,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伤痕累累的“四不像”蜷缩在雪地上,不时发出哀嚎的惨叫声。
“住手!”夏卫林边喊边冲了过去,一把夺下一位民工手中的扁担。惊愕中的那位民工一见面前的武警竟是本村的邻居,小名叫山头,顿时笑嘻嘻地说:“呵呵,巧了,你不是山头吗?快来帮帮俺。”说着又抡起扁担朝“四不像”头上打去。夏卫林双手挡住扁担:“王叔,你可不能犯法呀!”
“啥?这是山上跑来的野种,又不是动物园养的,犯哪门子法?”那位被夏卫林称为“王叔”的民工眼看到嘴边的野味就要飞掉,不甘心地狡辩道。
“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无论是动物园养的,还是山上野生的,只要属于国家保护类动物,一律不能捕杀,否则就要坐牢的。”
“没有这么玄乎吧?山头,你不要吓唬王叔,俺可是见过世面的人。只要你不说,他们不说,俺们把他吃进肚子,哪个晓得呢。”说着,他抢过夏卫林手中的扁担又要去打。
夏卫林死死用身体护着“四不像”。正在这时,一位战友闻讯赶来。他俩硬是从这几位民工的扁担和棍棒之下,奋勇救出了受伤的“四不像”。回到营区,夏卫林马上给“四不像”敷药疗伤。
故事到这里本该画上句号,可是夏卫林心里总不是个滋味。这位领头捕杀“四不像”的人,是从自己家乡河南周口来部队驻地附近筑路的邻居王叔,得找找他,好好给他讲讲保护动物的道理,不然他们下次遇上啥野生动物,还要凶残捕杀。于是,夏卫林跑了几处工地才找到“王叔”。这位“王叔”既感动,又觉得不好意思:“山头,俺还真没看出来呢?几年兵一当,你小子还真出息了。这次幸亏遇上你,不然的话,说不定俺哪天稀里糊涂进了班房还不知是咋回事哩。”
夏卫林给“四不像”取了名字叫“雪来”。雪来的伤养好后,夏卫林就把它放回大山。可他前脚离开,雪来后脚便跟着夏卫林回到了哨所。雪来围着夏卫林不停地打转,头还一个劲地往他身上摩挲,眼泪汩汩地流个不停。夏卫林见状,弯下腰抱着雪来说:“雪来,回去吧,有时间就来看看俺们。”说完,轻轻地拍拍雪来,雪来听话的离开了哨所。动物通人性。从此,雪来还真的常常带着它的“家眷”和“朋友”来哨所“探亲”呢。
张三虎讲得有声有色,我听得有滋有味。他看我听得挺有兴致,于是说:“还有一次,战士陈大海下哨回来,在路边的山沟里发现一条受伤的娃娃鱼,用双手把它捧回营区。为给娃娃鱼治伤,陈大海利用休息时间,专门下山请教了当地林业部门的野生动物专家。”张三虎说,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陈大海像模像样地给娃娃鱼疗伤、喂养、换水。十多天后,娃娃鱼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康复起来,进食也越来越多。为了让娃娃鱼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大家借助營区旁边流淌的小溪修起了一个小小的活水池,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供、排水系统,给喜静、喜凉、喜流水的娃娃鱼建了一个新家。在娃娃鱼长到40厘米长的时候,我对陈大海说:“把娃娃鱼放归大自然吧。”陈大海舍不得,担忧地对我说:“排长,这娃娃鱼在我们这生活得多好,回到大自然不就凶吉难料了?”我说:“动物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那天,陈大海一早就起床了,他将娃娃鱼放回密林深处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娃娃鱼在水里摆动了几下尾巴,便快乐地游向远方。
四
作为排长,张三虎在战士心目中威信很高。
过去开排务会,张三虎习惯于自己坐着椅子讲,战士坐着马扎听,有几次排务会竟出现了冷场的尴尬局面。张三虎感到,这椅子就像一堵墙隔在他与战友之间,只有把它拆掉,彼此才能敞开心扉。从此,张三虎每次开排务会,总是把椅子让给做记录的战士坐,而他自己则与大家一起坐小马扎。就这小小的一换位,缩短了干部与战士之间的距离。大家的交流发言一下子变得活跃了,每逢开会讨论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只有尽不到的心,没有带不好的兵。”张三虎说。我几次找张三虎聊天,他很少谈及自己,讲得最多的还是他的老排长和他的兵。只要一提到他的兵,张三虎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一脸的骄傲和自豪,哪怕是战士们的缺点。
那年3月,来自山东潍坊的新战士张秀才,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相,身体协调性差,反应比较慢,军事素质一直跟不上。张秀才从支队新兵连下到中队,大部分科目连及格成绩都达不到。新兵分配时,中队其他几个班排长担心张秀才拖后腿,一个个流露出畏难情绪。见此情景,张三虎跟中队长说:“把张秀才分到我们排吧!”队长无不担心地问:“行吗?”张三虎回答:“只要功夫到家,没有炼不出的钢。”
张三虎将张秀才带回伏牛山哨所给他列了个训练计划,问:“你看行不行?如果行,今后我们就这么练。”张秀才看后沉思了一会,咬咬牙挤出一个字:“行。”于是,张三虎就手把手地教,白天当教练,晚上当陪练。果然,张秀才不负重托,所有课目的训练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从家乡传来,差点把张秀才击垮。
张秀才因母亲嗜好赌博,父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离了婚。入伍前,父母就像没有这个儿子似的,现在对他更是不管不问。残缺的情感世界使原本性格开朗的张秀才变得孤僻起来,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还经常借故不参加训练。那天下午,张秀才“老毛病”又犯了,除了执勤,其他战友都训练去了,唯独他躺在床上蒙着被子呼呼大睡。张三虎催他起床,他一脚将被子踹到一边大声嚷道:“你总不能残忍到要求一个病号去训练吧!”说完又用被子蒙住头。 张三虎心想,谁遇到这档事心里都不好受。对张秀才而言,关键还是缺少理解、沟通和温暖。“秀才,你的军事成绩说明你是个很有上进心的人,可不能遇到点事就破罐子破摔呀。”张秀才见排长不仅不责备他,反而主动亲近他,心里面感到暖烘烘的。那天晚上,张秀才下哨回来,当他一推开宿舍门,就听到排里战友异口同声地说:“祝你生日快乐!”
张秀才被这突如其来的祝福弄傻了眼,他惊奇地环顾室内,温馨的烛光映照着一张张写满祝福的面容,一双双明眸流露出的是真情、关爱和温暖。再看看桌子当中还摆着一个大蛋糕,张秀才这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他不解地问身边一位战友:“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生日?”
战友笑着指指张三虎:“排长。”张秀才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激,一下扑入张三虎的怀里哽咽道:“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过生日。”从此,张秀才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训练劲头也足了,年底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张三虎对“排长”一职有独到的理解和很深的感悟:“排长就是一本书,要让大家打开后,越读越精彩、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想读才行。”张三虎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他结合工作经验和做战士思想工作的实践,总结出“四看、三听、二问、一想”经验,就是操课看情绪、活动看兴趣、走路看神态、就餐看饭量;班排讨论听发言、日常生活听言谈、点名答到听声音;训练间隙问一问、八小时以外问一问;每天晚上对哪些需要做的事想一想。他的经验还被支队转发。
那天,我忍不住问李东成:“你怎么张口闭口叫张三虎‘大老粗’?我看他不但一点都不‘大老粗’,相反思路清晰,心细如丝,重情重义。”李东成被我这么突如其来的一问,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他尴尬地笑笑说:“习惯了,习惯了,我那只是个‘恨称’。”我听说过爱称、昵称、简称,还真没听过“恨称”。李东成瞧我一头雾水,就给我讲起这个“恨称”的来历。他的开场白是:“你别看这小子工作干得不错,可已是奔三的人了,至今感情世界还是一片空白。”
为给张三虎介绍对象,李东成张罗了好几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有个女孩子回绝得比较委婉,她对李东成说:“张三虎长得还可以,就是老实得有点木讷,是不是没有多少文化?”李东成听不得别人说这个没文化那个没文化的,他认为说别人没文化的人自己最沒文化。他刚想对女孩发火,可转而一想,忍吧,否则她也会说我没文化。
鉴于张三虎个人事情屡屡受挫,李东成帮他进行了全面回顾,仔细分析,感到问题的症结还是他的基本功弱了,缺乏应有的恋爱常识,于是决定对张三虎进行一次恋爱业务专项培训。他费尽心思,从“如何见好第一次面”,到“怎样取悦女孩子芳心”,乃至“如何确立恋爱关系”等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逐一进行破解。由此可见,李东成的用心良苦。可任凭他怎么开导,张三虎就是不怎么开窍。去年开春的一个周末,李东成好不容易做通市幼儿园教师杨小冉的思想工作,来伏牛山下卧虎镇与张三虎见面。可张三虎倒好,领着杨小冉在小镇上转了一圈,啥也没说买了张票就把她送走了。杨小冉给李东成打电话生气地说:“以后我不会再去卧虎镇了。”
李东成强忍火气问张三虎:“你是不是没相中杨小冉?”张三虎回答很果断:“不是。”“那你是怎么对待人家杨小冉的?我给你讲了那么多,对牛弹琴啦?真是个‘大老粗’!”李东成越说越气,指着张三虎的鼻子就吼:“你真认为你是‘山大王’呀,人家‘山大王’还有压寨夫人呢!可你……”张三虎半天才回一句:“我不也急吗?可乍一见女孩子,心里就发慌,不知道说些啥。再说了,感情的事也急不得呀。”气得李东成直摇头,说不出话来。他突然感到,叫张三虎“大老粗”既解气,又爱怜。张三虎心想,叫就叫吧,反正也不叫少什么,无所谓。李东成就这么“大老粗”“大老粗”地叫张三虎,叫着叫着就叫顺口了,张三虎听着听着渐渐也就习惯了。
李东成回过头来想想,张三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感情的事急不得。李东成气归气,但还是在为张三虎的个人事情忙前忙后,他叹了口气对我说:“唉,毕竟兄弟一场,他父母又不在身边,我不操心谁操心?”
张三虎始终与战士一起住在班里。那天是周末,我去班里找张三虎想再挖掘一些素材。见面时,他正从自己的衣柜子里搬出一个大纸箱,里面放满礼物。这些礼物都是用山竹制成的,有威风凛凛的火炮,霸气十足的坦克,小巧玲珑的战舰……礼物虽不精致,但挺逼真,令人爱不释手。
“这些都是退伍战友分别时送给我的礼物。”张三虎告诉我:“营区东面有一片野生山竹林,当初,战士们只是用竹子做扫把、竹刷等日用品,慢慢地他们在业余时间学会了制作小工艺品。每当退伍或调离,战友们相互赠送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他们说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特别有纪念意义。”我顺手拿起一个笔筒,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赠言和制作者的姓名。张三虎语气低沉地说:“我常常情不自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看看,看到它们就像看到我的退伍战友。”我没想到五大三粗的张三虎,对待退伍战友的感情是如此深沉,又是如此细腻。
相处的日子毕竟是短暂的,几天的采访使我与伏牛山哨所的官兵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离开伏牛山那天,张三虎一直把我送到山下。一路上,他默默无语。上车前,我和他有个约定,那就是等他结婚时我要过来吃喜糖。张三虎沉默了好一会,才腼腆地说:“你不用过来,太远。到时,我带上我媳妇上北京给你送去,顺便看看北京。我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北京呢!”我紧紧握着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一句:“一言为定!”
我在想,这一天还会遥远吗?
作者简介:唐虎,军旅作家,兼城乡文化微刊社总编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武警文艺奖”获得者,著有文学作品集《绿色警营唱大风》《军旅岁月》《繁星闪烁》《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