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眼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jia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之眼,思想之源。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其大意是说历史对于一个民族国家的兴衰极为重要,如果要瓦解、消灭一国之存在,首先要去除其历史,那么,随之而来的则会导致民族认同、国家观念的消解和散失。由此,我们很容易会想到列宁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旦忘却了历史,就等于背叛自己、背叛国家、背叛民族。所以,铭记历史,于人于己于国,既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担当。
  历史如此重要,培育和造就国民的历史意识,让其拥有一双历史之眼也就显得极为重要且富有意义了。历史之眼,实际上就是要将过往的历史内化为一种思想视野,明是非,识大局,与时俱进,居安思危,锻造出一身的家国情怀。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有了一双历史的眼睛,才能够走向历史的深处,不断从中探寻当下的生活智慧,理智高雅的前行。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凡是文明化、现代化程度高的民族,其国民的历史知识素养普遍受到重视;而那些不敢正视历史,或者虚化、淡忘历史的民族,则往往充斥着野蛮、轻率的行径,自然也就难免被历史潮流所淘汰。
  近年来,时常有人以各种名目抛出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一说,其不良用心是显而易见的。凭借历史之眼,一切企图、谣言不攻自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五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历史脉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中国文明的精髓和形态也由此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历史长河中展演开来。因此,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中国一定是建造在历史根基之上的中国。这就需要每个人要有一双历史之眼,去发现和守护我们的历史遗产,去承继和发扬我们的历史文化,去诠释和筑造我们的历史家园。
其他文献
位于川黔交界处的习水县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是川黔交通的枢纽和咽喉。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踏上了前往土城的高速公路。穿行在黔西北的崇山峻岭中,远处的山岭笼罩在一片烟雨濛濛之中。到达土城的时候,雨停了。雨后的土城古镇空气格外清新。  赤水河畔土城古镇  土城古镇依山而建,四周青山环抱,赤水河绕镇而过,街
期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是花甲之年。根据党的干部政策,60岁是要退休的。作为为党工作一辈子的人来说,自然感慨万千。在告老还乡之前,我想将个人经历作一简略回顾。  这里需要说明,回顾的目的不是要宣传自己,而是为了教育后代。让后代知道: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填平坎坷要经历很多磨难;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创造美好的明天。还要让他们知道,一个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除了要有天赋、环境和机遇外
期刊
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已经超过了50万人。改革开放以后赴日的新华侨,因其知识水平高、思想观念新、活动能力强而备受人们关注。其中,日本山西同乡会首任理事长李扩建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在促进中日友好交往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尤为突出,曾多次被国务院侨办邀请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也曾多次作为旅日华侨代表在东京会见访问日本的中国领导人。  李扩建先生1956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他经历了到农村插队、在工厂当工人的磨练
期刊
览胜攀登天柱山,  松濤海啸迷人眼。  白玉天梯通九天,  琼楼玉宇枕山间。  凉亭小憩漱琼泉,  举步虔心悟尘缘。  吻醉仙床自在天,  天阙灯火邀我还。
期刊
当你打开山西省地图,在西北角方向,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河——黄河在这儿拐了一个弯,变为由东向西出流,这儿便是陕东重镇鸡鸣三省的河曲。黄河龙口段由峡谷泄向辽阔的河面。这儿有黄河上唯一的岛上人家——娘娘滩、太子滩。这儿有长城,有烽火台,是晋右严疆。这儿在历史上就曾是商贾云集的水旱码头,经济繁荣,是晋、陕、蒙三省物资重要集散地。现在随着黄河龙口电站的建成、引黄工程的建设、黄河大桥及高速公路的相继通车、“鲁能
期刊
1965年“四清”运动开始后,中央机关各部委都派出干部去全国各地搞“社教”。来到山西省长治县的除了国家体委的69名同志外(第一批队员),还有中央文化部的321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乐团、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东方歌舞团、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工学院等单位。其中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大部分同志都被分配到苏店公社各个大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苏店“四清”工作团是9月14日背着行李、唱着歌曲
期刊
不知不觉又是梨花吐蕊的季节,恰巧我接到一个电话,朋友相约去静升镇苏溪村寻访目录学家耿文光先生的“万卷精华楼”遗址。  苏溪村离县城很近,我们跨过公路,沿着小河旁,一面谈笑一面走。张宝铸先生说:“静升镇能够荣列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之首,不单是因为有一个被专家学者誉为民间故宫的王家大院,如果没有目录学家耿文光和他的万卷精华楼,恐怕连名次也排不上呢!”  张佰仟老师接着说:“ 清朝末年,耿文光
期刊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别名凤凰城,辽崇熙十七年改名为大同,沿用至今。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还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中国山水美丽城市。大同的名片确实不少,但最能代表体现大同自然地理和人文社會特征的名片名号应该是“五都俱全”的大同,即古都大同、夏都大同、商都大同、文化之都大同、融合之都大同。  
期刊
板峪村隶属于介休市张兰镇,位于张兰镇驻地张兰村东南约11公里的张板公路沿线,南2.5公里出红卫庄村即为沁源县境,东南3.5公里处为平遥下庄、四十亩等村,可谓“声闻三县”的交通要冲。  说到板峪,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流传至今的两处特色古建筑——噤师庙和三开戏楼,这两座古建筑在全国都属罕见。噤师庙主要是庙名罕见,至今无法确证“噤师”究竟是何方神圣?三开戏楼的独出心裁之处是三面都装有木隔扇,三面开台酬神唱戏
期刊
各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约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编《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一书提供的名单,长征期间牺牲的红军官兵中,有名有姓的营以上干部约为430人,其中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包括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红三军团第六师师长曹德清、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余永寿等;在战斗中牺牲的军职干部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