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nlmnbal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最好的探究状态就是进入“琢磨”状态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是这三个词的核心,因为学生是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自主”,在探究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中都包含“探究”。
  二、“问题”是学生进入琢磨状态的导火索和发动机
  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发现问题——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趋紧目标”的过程。“问题”是探究过程的导火索和发动机。只有当学生确认问题之后,探究行为才真正开始。A
  三、怎样确定自然地理教学中的探究问题
  1.教师设计探究教学的过程。
  (1)从社会实践中萃取案例、萃取活动、萃取问题;
  (2)让知识的获得是方法运用的结果;
  (3)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琢磨状态;
  (4)搭建学生和课程标准之间的桥梁。
  2.什么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呢?
  能引起学生探究动机的案例或问题常常有以下特点:
  (1)矛盾性。
  问题的本质是矛盾,包含矛盾的案例和问题,容易引起人的探究兴趣。
  (2)近体性。
  问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使学生感到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用,从而产生探究动机。
  (3)实践性。
  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动机。
  (4)信息不饱和性。
  对于学生来说,“似知似不知”、“似懂似不懂”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动机。相反,对于完全不知道或完全知道的内容,学生往往缺少探究兴趣。
  3.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
  对于太阳高度角,教师则组织探究,但大气三圈环流往往采用讲述法,为什么?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
  问题至少要具有下列三个条件才能成为探究问题。
  (1)要有相关基础知识。
  (2)要有相关的经验支持。例如大气三圈环流空间尺度太大,难以进行模型模拟再现,因此大家常常采用讲授法。而太阳高度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观测,因此常常作为探究问题。
  (3)这些内容要能组织在一个教学情境下,即能组织一个教学空间包容这些内容。
  4.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第一个层面:一节好课最基本的标准是“达成课标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第二个层面:一节好课一要“有诚”,就是老师要真心实意地对待学生,真心实意地和学生交流对话;二要“有层”,即教学有层次,不要让人一览无余;三要“有魂”,我们常常听一节课后总觉得不过瘾,问题和素材零散无力,这往往是因为这节课缺少灵魂;四要“有亮点”,一节没有亮点的课很难说是一节好课,好课总有至少一个亮点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第三个层面:一节好课最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处在琢磨状态”。
  5.教师常用的设计探究问题的方法。
  一个好问题是研究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最大的苦恼是找不到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问题。我们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涉及探究问题的常见方法。
  (1)从身边地理环境中寻找问题。
  例如,让学生们绘制城市热岛分布图,进而调查热岛成因,研究治理热岛的办法。
  (2)从科学史中挖掘探究问题。
  如在教学《我看地球,我看星空》时,我让学生想象在没有交通工具时,古人眼中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平原、山区、海边,不同生活环境的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相同吗?(让学生们画不同地区的古人眼中的地球的样子。)
  托勒密提出地心说,托勒密在地心说中怎样解释金星的运动的?你能画出来吗?托勒密伟大吗?伟大。在一千八百年前,他不用上帝解释宇宙,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宇宙规律,虽然他没有到达真理,但他毕竟带领人类迈出了远离谬误的一步。他的理论也能够解释很多天文想象,因此,他的地心说在天文学上统治了1500年。托勒密聪明吗?聪明。什么样的人聪明?比古人聪明的人,不算聪明。比同时代的人聪明才算聪明。比后代人聪明的人就更聪明了。
  我们都是站在地球上看宇宙,但是,有一个人和我们不同,它能站在太阳上看宇宙。他是谁呢?——哥白尼。
  怎样运用哥白尼的日心说解释我们观测到的金星忽快忽慢的运动现象?你能画出来吗?……
  哥白尼伟大吗?哥白尼的日心说有错吗?
  (3)把历史文献资料转化成问题。
  师:楼兰在今天的哪里?
  生: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部。
  师: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如何?
  生:干旱,多沙漠。
  师:如果昔日的楼兰是今天的样子,就不可能这么繁荣,也不可能养得活这么多人了。昔日的楼兰是什么样?史料中有记载,我根据史料记载找了几张图片,你看看昔日的楼兰是不是这样的?(展示湖边有胡杨林,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照片。)史料中说,楼兰靠着水,人们的生活十分富足。这是胡杨林,据说胡杨林,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展示今日楼兰的照片。)这是今天的楼兰,昔日的胜景已经不再,这是故城遗址,到处是残垣断壁。楼兰怎么消失了?什么时候消失的?
  (4)通过新技术、新视角、新理论设置问题。
  如老师带领学生在google earth上观看全球各地的缺水图片:这是非洲一片干旱荒漠上的一口井,你看有多少人围着这口井打水。这也是非洲,一个小孩正在用马尿洗头。我们再看看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这么多孩子拿着盆等着政府送水来。我们再到近处看看,这是北京郊区的一个农民正在望着干旱龟裂的土地发愁。地球为什么缺水了?
  又如我在讲气候类型时,制作了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动画,在动画上出现任意一点,请学生分析这一点的气候特征。北纬40度出现一点A,学生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分析出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全年较湿润的地方,这时我在这张图上叠加世界政区图,学生们发现这一点是“北京”,刚才的推断显然和生活实际感受不符合。为什么?经过思考,因为三圈环流的三个假设条件不能满足,当时假设的地表性质单一不存在了,当时假设的地球不自转、不公转的条件也不存在了。因此,气候特征也就发生了变化,海陆分布对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鼓励批判性学习。
  好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解惑,更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教师授带学生在河北尉县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发现洪积扇是相对较危险的地貌条件,但当地的村庄却分布在洪积扇上。教授重视学生发现的问题,当即决定带学生们沿着洪积扇向下游徒步考察,研究洪积扇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技术作为支持人类终身学习、生活的工具,是一种手段。本文从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生活化的教评价两方面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生活化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的书本是死书本。”对于教师而言,应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置于生活中,真正践行“知识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麦秸麦秸的营养价值因品种、生长期不同而有所不同.麦类秸秆难消化,是质量较差的粗饲料。小麦秸的营养成分(%):于物质87.8,灰分6.3,粗纤维38.3,粗脂肪1.4,无氮浸出物38.6,粗蛋白质3.2,钙0.14,磷0.07.大麦秸的营养成分(%):...
为了了解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到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作了一次“关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摘 要: 在当前规范办学的大环境下,如何减时增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呢?本文提出,应该联系学生实际,运用榜样的教育,关注社会生活,辩证地看待事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力,互动师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设计    当前我国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全民共识,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政治课突破传统的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学习的资源,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情景问题与角色探究”式的教学法是较为可行的一种。它以其取材的现实性、内容的趣味性、方式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情景问题与角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流程  “情景问题与角色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可分明线、暗线和学生探究活动主线。明线是指以学生所接触的生活现象为线索;
一般说来,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英语比较喜欢开口练习,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尤其到了高二、高三年级,就会变得羞于启口。在语言实验室上课,则能够克服这个心理障碍。 Genera
在地理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首先必须创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因为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空气”。地理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一、增强地理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一支粉笔,一本书”旧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做起,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探
摘 要: 本文作者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增强政治课教学效果提出了以下看法: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当好导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含情。其次是要善于诱导,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最后,要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 情感教育 诱导激发 兴趣乐学    中学政治课具有它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面临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