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槐花糕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我在苏北二卯酉河边散步,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举目一看,河岸的槐树盛开着一片片洁白的槐花,多么迷人的景致啊!槐花白了,又能做槐花糕了。
  上世纪70年代,我家就住在二卯酉河边。记得小时候,二卯酉河沿岸河边路旁长满了槐树。每到阳春三月,勤劳淳朴的乡亲们亲近自然,总爱在河坡路边、房前屋后栽植槐树。槐树生命力极强,成活率高,生长快,年复一年,河岸路边、房前屋后渐渐成了槐树的世界。每到五月,槐树便开花了,那一簇簇、一串串的玉色槐花点缀在茂密的绿叶中,白得耀眼,繁得热闹,整个河岸和村庄都沉浸在沁人心脾的清香之中。
  童年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采摘槐花了。我和几个小伙伴扛着早已准备好的长竹竿,挎上竹篮,来到河边的槐树林里,用竹竿上的钩子钩住一枝开满槐花的枝条,轻轻一拉,整束的槐花便落了下来,再把花朵捋下来,放进篮子里。有的小伙伴还爬到槐树上,在树枝间荡来荡去,只见一串串槐花从树上撒落下来。刚采摘的槐花就可以吃,抓一把塞进嘴里,甜滋滋的,清幽幽的。
  槐花可食,但那时吃槐花不是像今天吃个时髦和新鲜,而是因为贫穷,为了节省一点粮食。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许多人家都摘些槐花来充饥,家家户户灶台上都弥漫着槐花清香。我奶奶擅长做槐花美食,能用槐花做出好多种美食。我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做的槐花糕、槐花饼和清炒槐花。
  每到槐花盛开的时节,奶奶格外忙碌,东家请,西家拉,请她蒸槐花糕的人特别多。蒸槐花糕制作工序很讲究,先要将洗净的槐花浸在清水里泡上一夜,捞去槐花,留下那飘着清香的槐花水。然后将糯米粉与粳米粉按比例调和,加槐花水拌匀。加槐花水要适中,水多则粉太软,蒸出的糕软绵绵的没有咬劲,水少则粉太硬,蒸出的糕不易成形。村里人常将槐花糕浸在放有明矾的清水里,等到割麦季节,捞出切成一片一片的,用油煎得金黄,蘸着槐花露当午饭,口感绵软,香甜爽口,滋味极美。
  奶奶做的槐花饼更是别有风味。奶奶用洗净的槐花和上玉米面,再兑上些小麦面粉,拌匀,做成扁圆形,放在油锅里煎,做出的槐花饼黄澄澄,热腾腾、香喷喷的。
  奶奶不仅可用槐花制作糕点,还能烹制槐花菜肴。如清炒槐花:把槐花放进开水里过一遍,再加虾仁,用油炒,加入少许盐和醋,盛到碟子里,宛如一盘碎玉,不但赏心悦目,而且味道鲜美,清香可口。
  槐花糕、槐花饼、清炒槐花是苏北农村的风味美食,不仅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槐花在中药里称为“槐米”,古人认为服用槐花可以抗老延寿,《抱朴子》云:“槐子服之补脑,令人发不白而长寿。”中医认为,槐花有凉血、止血的功能,对治疗出血病症和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效果。
  在那个没有好东西吃、没有好地方玩的年代,采摘槐花和品尝槐花美食的日子俨然成了我们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乐和享受。好多年过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槐花美食离我们渐渐远去,但每到五月,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树和满树洁白如玉的槐花,还有奶奶做的槐花美食……
其他文献
一前年,有关“官二代”被“火箭提拔”的报道扎堆儿争上报纸头条。如湘潭27岁的副县长徐韬,湖南耒阳80后副市长王卿,广东揭阳27岁的副县长江中咏,安徽望江22岁的县团委书记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从咿呀学语时起,语言就植入了我们的记忆。无论你在乡村或城市长大,我们最初始的语言版本,无不被打上地方特色的烙印。我们的语言生命便根植于一片特定区域的地理人文,一方特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经给他的美国“粉丝”写过一封信,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无论我何时看到孔雀羽毛,都让我觉得难受!”但国人却没有这样的体会。清代
莫言:  “民间外交官”的日本想象  超越国界的文学交往,促成了莫言作为一名“民间外交官”的身份。  1989年,《红高粱》便被介绍到日本,日本读者对“父老乡亲们,日本鬼子就要来了”这样的字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心理,莫言说:“这说明,那些日本读者有胸怀,有自省能力。”  1994年,大江健三郎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演说上说:“正是这些形象系统,使我得以植根于我边缘的日本乃至边缘的土地,同时开拓出一
《几江》《几江》诗刊2007年9月由杨平发起,自筹资金在重庆创办。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很多著名诗人和评论家的支持和帮助,如梁平、傅天琳、李元胜、李钢等。《几江》诗刊以“植
福文化传承千年,福禄喜寿祥瑞,构成中华民族的祈福六字真言。今天,幸福仍是个人追求,幸福指数仍是安居指标,人民福祉仍是国家使命。  对中国人而言,经过几千年的浸淫,“福”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和谐的集合,同时又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是社会生活必须面对的东西:健康是福,平安是福,长寿是福,食得是福,甚至吃亏也是福。好消息是福音,好居所是福地,好相貌是福相,连发胖也是发福。在中国人的逻辑中,自身要惜福,对他人
在老家的饭店吃饭。一道菜上来,服务员报菜名:红烧水牛肉。牛肉常吃,但水牛肉却比较稀罕,市场上流行的牛肉,都是黄牛主打的菜牛屠宰所得。这次吃的,据说是正宗的兴化水牛肉,
宁为玉推荐:每次看完麦九的短篇,我就忍不住感叹:小麦同学的脑袋要是长在为玉我的脖子上就好了。每篇文都出其不意的精彩,每个故事都让人唏嘘感怀。譬如这篇原名叫“孤单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