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茶盘讲述石与茶的故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石雕茶盘,便是用那些色彩黝黑、纹路深邃的各色石头为素材,再加上崭新手法的浮雕手法,主要目的是为凸显出茶道的意境及品茶的诗情画意,对喜爱茶艺的民众而言,艺术极品的石雕茶盘,不但值得观赏,拥有一方茶盘与三五好友沏上一壶上品茶畅谈人生,更是人间一大章受。
  
  石与茶的渊源
  
  石不能言,却自然造物,茶出山涧,承天地雨露,饮者益知。
  说起石与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先民有一种原始的烹饪方法,名为“石烹”,即以石板、鹅卵石作炊具,将之充分加热,煮熟食物。或需良医成药,便可加以苦茗烹煮。
  古时文人墨客嗜茶成痴,又好在山野中品饮。堆积柴火投石其中,烹石,而待石热,着清泉溪水沏茶,一时间,清泉、白石、绿茶交融合三为一,个中味道使得山嫉水妒。如果与几位同道中人结伴。不仅有拾柴积石之趣,又能以茶代酒推杯换盏,要知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而且是入心而醉。清寒之石,可祛茶燥,高山之水清澈甘香,若得其水,且煮之得其宜。当然,一切在心,品尝者自知。
  
  石为茶做嫁衣
  
  石与茶渊源颇深,无论是“烹石煮茶”,还是用石器盛茶品饮,石在茶的面前总是扮演着“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角色。石雕茶盘的出现,把喝茶的美感享受又提高了层次。那天然特异的凹凸形态,明暗色彩的层次跃动,还有瓷杯与石轻触的悦耳声,令人赏心悦目,修身养性。
  石雕茶盘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设计加工精雕细琢而成。因为石头具有硬度大、密度强、颜色天然、遇冷遇热不变形、不开裂、不褪色、磨光后不会吸茶色等优点,所以用石头雕刻制作而成的石雕茶盘,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实乃赋石头以灵性,兼水土并窖,五行相行,让茶叶回归自然。
  灵壁石·苍岑
  
  灵壁石天然成形,有大有小,一般以小者居多,主要作为斋室厅馆的清供,也可装点盆景。灵壁石的肌肤往往沟壑纵横,粗犷雄浑,给观赏者一种凝重感。石色以黑、褐黄、灰为主。一般以黝黑如漆者为佳,但也有的白灵壁、五彩灵壁更夺目。灵壁石的音质堪称独步,灵壁石之音有“玉振金声”之美称,品饮时瓷杯与之触碰可以发出优美声音,且余韵悠长。
  此款灵壁石茶盘名为苍岑,谈及设计理念,作者说是这块石头带给他的最初的感觉。石纹纵横,色泽斑驳,像极了年岁悠远的苍老山脉。但是那些凸起的形态就像连绵起伏的山峦。活波生动,有一股生命在激荡。
  用这款石制成的茶盘与山相似。有山峰,有洼地,喝茶的时候把杯放在“山”的凹处。茶杯恰好可以嵌入其中。与石盘相映成趣,如同山水墨画,享受之极。设计者解释这款石盘安装了下水管,少量漏滴能流到最凹处,通过下水管流走,但是切勿大水量烫壶。
  
  龟甲石·茶人们
  
  龟甲石出产的地方都属活页岩较密集的地区,所以要先找活页岩的地,再找龟甲石的石脉,但运气是最大的关键。龟甲石的选择以纹路是否凝结得恰到好处、造型是否奇巧可爱为标准。
  龟甲石圆润可爱。搭配几尊形态各异的茶人,更是趣味十足。设计师说这些茶人职业不一,有渔人,有伶人,有妇人,有小孩,有富人,也有穷人,但是都没有身份地位之分。因为做客石盘上就只有一种茶人身份了。
  这些茶人们虽然姿势各不相同,但都给人一种闲适享乐之感。欧阳修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无论身份如何,与茶相伴都可同饮共乐。这款龟甲石茶盘正是体现这一种大众大乐的喝茶之道。
  作者建议如遇此类盘可加做木托盘,木的选择如黑檀、榆木都可。或盘下垫茶布,沏茶时,杯放石上,壶独放水盘里,沏好再用。
  
  吕梁石·独尊
  
  吕梁石表粘附有一层古色古香的黄土颜色,并渗透其纹理。色彩与洞穴相互层叠,清晰易见。吕梁石形色浑厚,苍古奇崛,有山石的棱角和水石的圆润,融刚柔于一体,是较为独特的石种。吕梁石石质细腻,肤滑如玉,温润可人,叩之无声。石体大的数米,小的寸许。外观以黄色为主,黑、绿、红等色点缀其间;一般为黄黑相问,黑的是岩石本体,黄的是牢牢附着在岩石上的极细泥沙;带有红色、紫色者属稀少品种,若再具一定形状则为珍品。
  这块吕粱石黄黑层次明显,共由七个层次组成,虽然黄黑是两个完全不同色调的颜色,但是如此交错搭配,倒也不显生硬,通过整体表面弧形过渡。冷暖之间,恰能浑然一体。茶盘顶部定格于黄色,更突显其尊贵感,因为自古黄色便是帝王之色。此款吕梁石茶盘形状酷似山形,圆润挺拔,气势雄浑,茶器摆放“山”顶,确有“一览众山小”的独尊感。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文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而且还留下了不少趣味盎然的吟茶联。  茶联在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中,可谓是芳香四溢的一朵奇葩!旧时茶馆有:  金鸡未唱水先沸;旭日初升茶溢香。  又有“煮沸三江水”之技,使客人有“同饮五岳茶”之乐。  喝茶的原因是:  身健都缘餐肉少;诗情却为饮茶多。  文人雅士更有: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共谈心。  慢品细研时,则:  薰心只觉浓
期刊
说到茶,说到茶道,大家都会联想到广东、福建、四川、云南这样既产茶,又有喝茶传统的地方。可能不太有人会把清韵悠远的茶味跟粗放豪迈的边疆联系在一起。北漂了若干年的我,走过了无数茶乡,喝过不少名茶。而在我心中刻骨的茶香。却是在天山下的那一碗香浓的砖茶。  好像只有西北人才喝那又黑又硬的砖茶,养尊处优的内地人尤其是茶道中人对于这种粗茶尤其不屑。的确,用“下脚料”凑合而成的廉价茯砖是不太上得了台面,可是在我
期刊
受聘“闽北慈善会”顾问,我有缘结识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的住持释泽道法师。每次访问祥寺,存素心、悟茶道的住持总是煮茶礼待,把茶当酒,与我谈禅论道,说理释经。讲述人与茶的自然和谐。  引茶入禅,源于禅宗寺院经济。禅机深厚。法缘殊胜的泽道施茶于我而言道:“茶佛一家,天心永乐也!”自北魏到隋唐,由于政教失融,儒、释、佛三教的论争,佛教曾经历几次毁与兴的洗礼。佛教子弟限于当时的社会实际。开始了佛教世俗化、大众
期刊
禅是什么,禅是拈花一笑的顿悟;茶是什么,茶是举杯轻呷的淡泊;而画,是那心灵感悟在笔尖的坦露。曾几何时。我期待有人能将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一幅表现“茶禅一味”的茶画,悬挂于茶室之壁,助我茶兴,引我逸思,那该多好。当然,我的愿望在遇到《一品茶画》之日,终得实现,此虽我之幸,诚也为众茶人之幸事也。  作为潮汕人,自幼喝着“工夫茶”,对茶之偏好已久,是至不可一曰无茶。但近年来我非闲暇之余,从不喝
期刊
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之中。我端起一杯清水。啜上一口,有点甜。自恢复上班以来。上班时间很少品茶,连热水都觉得麻烦,只喝些纯净水。喝白水,也喝出了味道。谁说清水不是茶?  越来越厌倦所谓的茶道、茶人、茶文化,更对所谓的茶主义不明所以。觉得如今茶界中的很多人。不是钻进金钱的洞眼,就是玷污着古人的文化尸骸。平静是从内心散发到茶水中的,而不是一杯茶水可以带来,更不可能在汉服美人的茶艺表演中获得。有人说
期刊
有机茶作为茶叶发展的一个方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理念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在那么多茶人津津乐道“有机茶”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在想,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茶农选择,茶商选择,茶人选择……在此,我们邀请了武夷山茶界的权威人士对四款不同山场、选用不同肥料培育的肉桂进行品鉴,为广大读者揭开有机茶的美丽面纱。    品鉴地:武夷山风情商苑钦品茶庄    品鉴专家  赵大炎:福建著名茶人,原武夷山岩茶总公
期刊
从来佳茗似佳人    女人与茶的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女人是水做的,而茶也只有在水中才舒展、绽开、散发出幽幽清香。女人虽然柔情似水、温婉可人,却依旧不失柔中带刚的韧劲,就像茶泡开后照样是挺秀有姿。茶水一样的女人有着茶一样的清新悠远的美。优雅、脱俗,需要细细品味。    闻茶识女人,茶解女人心  女人这杯茶,也许不是一遍就能品透的,需要用心去细细感悟与体味,茶水一样的女人有着茶一样清新悠远的美。闻茶
期刊
炎炎夏日,酷暑当空,知了长鸣。心烦。难得周末得一闲,想起约上三五好友,躲避着俗界杂事,找个地方泡茶发呆去。一通电话过去。老板们昨夜忙于应酬现在还在梦乡;上班一族们想必也忙于补休,大清早一切通信手段皆不通。信手再拨通死党茶友的电话,说明来意,居然不谋而合。于是赶紧收拾茶叶茶具,一溜烟地小跑下楼,和两位斋友直奔目的地。  紫竹林寺,坐落在鹭岛市区内金傍山附近,也算闹中取静。沿着水泥小道,绕过金傍山后面
期刊
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的美誉,品种的优良成为武夷岩茶优良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武夷岩茶繁多的品种有的是历史上保存流传下来的,有的则是近代人选育培植的。武夷山历代的茶师、茶农,从武夷原始“菜茶”品种的有性群体中,经过反复选育,积累了名目繁多的优秀名枞。历史上武夷岩茶的五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半天腰、水金龟,都是从“菜茶”中分离出并经过选育的优良茶种。除此之外,武夷山还有数不胜数的花名品种。 
期刊
安溪铁观音在逐渐被大江南北的茶客接受并喜欢之后,也根据各地域茶客口感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铁观音产品,其中多以清香型为主。而从去年开始,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浓香型铁观音又卷土重来,相比清香型铁观音的清爽,浓香型略带火候的香气和回味无穷的韵味,也迅速成为一些老茶客的最爱。  为了让读者对清香型和浓香型茶叶有一个更直观和全面的认识,本期鉴茶栏目把视角对准了在茶客中颇有口碑的溪香茶庄。并邀请陈郁榕老师和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