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一个施工在即的工程项目,尤其是水利工程,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做到材料的供应到位,还应做到保证质量,做好资源配置;不仅只做表面、局部工作,还应做到深层次,全面细致工作。同时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环节控制也至关重要,从施工材料到施工工艺的控制,无一不影响工程质量。比如混凝土,从制备、运输浇筑及养护等各环节,都严格制约和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对混凝土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就能够使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还能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现就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做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质量控制
首先,混凝土的制备
(一)配合比。实际施工中,因水利工程野外施工条件恶劣,不具备试验条件,部分施工队在施工前仅根据经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参数或直接使用其他工程成果,未按SL352-2006要求进行配合比选择试验;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场试拌也只当做了口头要求,致使各种材料配合比例不当;有的虽做了试验,其结果未经监理审核批准。还有就是未设工地实验室或检测资质不满足要求,对进场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减水剂、掺和料、钢筋、止水带等材料进行检测或检测频次不足。所以在工地建立检测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或进场后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及时开展检测工作;同时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选择,经由有资质的单位通过实验确定,并出具正式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不抄用其他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成果;对于大型工程,应按照SDJ207的规定,选定配合比在投入使用前宜在现场拌和系统上进行试拌调整,同时进行拌合均匀性试验,确定拌和时间;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二)拌合过程。拌合站是制备混凝土的重要施工场所,是混凝土质量好坏控制的关键环节。很多施工单位不重视拌合站的管理,尤其是小工程,施工中现场不用称重器具,不采用称量法配料,砂石骨料用手推车采用体积法上料,加水量用出水时间估计,误差大;或称量设备不定期校验;设备故障多;以及任用未经岗前培训的人员进行拌合操作。造成现场施工骨料中误差超过±2%,加水误差超过±1%,水泥称重误差超过±1%,因此拌合站必须重视骨料的称重,计量器具的定期校验,严格配料系统称重误差超标。采用称量法配料;定期抽查各称重设备的称重误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不可忽视,由于实际施工中不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或拌和时间不够、人为因素等。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等力学性能指标不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就会造成混凝土外观粗糙可抹平性、保水性差,易泌水,黏聚性差、易离析、不易插捣;或过于黏稠,流动性小,卸料、摊铺、振捣困难,黏罐严重;如果水泥浆或砂浆少,砂石多,就不能充分包裹砂石料,空隙填充不足,振捣不出浆;拌合物干涩,振捣器拔出后孔洞不能闭合;混凝土强度低;或拌和出“生料”,拌合物不均匀等现象。就需要拌制过程中1)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用量,保证称量准确;2)通过试验确定拌合时间,不宜少于SDJ207规定的拌和时间;3)拌合物出机后及时测定坍落度、含气量等各项力学参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4)保证拌合站混凝土制备人员相对稳定,并定期培训;5)经常维护运输道路,保证道路平整。
其次,混凝土浇筑。
(一)铺料由于施工中资源配置不足,现场无平仓设备,或浇筑仓面面积大,下料口少,又不及时移动下料口;会造成入仓混凝土堆积,铺料厚度过大,如果再加上人为的惰性,直接以震动泵赶料,以振捣代替平仓,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重视铺料过程,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
(二)入仓振捣混凝土入仓浇筑时由于建筑物钢筋间距布置不合理,使得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钢筋净间距的2/3,振捣困难。还有受埋件、止水、预留孔洞等对混凝土拌合物布料、振捣的影响,埋件附近骨料窝集,气泡无法排出,再加上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过程产生离析,入仓时混凝土拌合物自由落差较大、布料不均匀、分层过厚、次序方向混乱、漏振,造成骨料分离、窝集。振捣器插入布点不合理,深度不足。出现这些情况,必须在施工上注意提高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入仓、布料、振捣等工艺,并与生产能力相匹配;要有序布料及振捣,防止漏振;对建筑物施工,注意埋件、止水、预留孔洞模板、钢筋较密或接头较多的复杂部位,可浇筑同强度等级、小骨料、低级配、较大坍落度的混凝土拌合物;不影响埋件、预留孔洞模板的情况下,加强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机械和人工振捣。禁止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不良因素产生。
(三)建基面及二次浇筑结合面处理不符合规定是由于建基面开挖施工不当,造成起伏差超过规范规定;再次浇筑混凝土前未对已浇筑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以致混凝土层间结合薄弱,基岩约束不均匀,裂缝产生较多。还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泌水未处理;混凝土冲毛时机选择不当,冲毛水压力达不到要求。都会造成施工缝漏水,或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沉陷。初凝期的混凝土表面被雨淋,积水。所以要严格按保护层开挖要求进行基岩面开挖,防止基岩起伏超标。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基础,应置排水系统,及时排出混凝土泌水和外来雨水。按规范要求处理好已浇筑混凝土面,做好结合面的处理。
(四)浇筑间歇时间因初凝时间未经试验确定,浇筑前不充分做好相关准备。施工中间歇时间超过SDI207的规定。或先浇混凝土已终凝,未采取处理措施即覆盖新混凝土。使得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存在层面并形成冷缝。发生这些情况,就要求施工前需通过试验确定初凝时间,间歇超过允许时间时,要对已浇筑混凝土处理后再铺筑新混凝土,同时加大混凝土的拌合、运输能力,调整混凝土浇筑方法(如薄层浇筑、斜层浇筑或台阶浇筑等)。防止间歇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最后,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后一个关键工序,如果不给于重视,势必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中往往不重视养护,随便洒点水就算养护,甚至作业指导书中未曾提到根据混凝土结构、体型、施工资源配置或极端天气下的养护等要求制定的具体养护与保护措施。混凝土结构缺棱少角,产生塑性裂缝,混凝土强度低。还有些混凝土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度,就强行拆模,也不按连续养护要求进行养护。造成混凝土质量差,强度不达标,所以我们应将混凝土养护与保护作为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详细的养护与保护施工方案,及时了解当地气象历史资料,随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法,保证养护的连续性。并将养护方案编入指导书;作为施工技术指导。同时做好已浇筑的混凝土面保护措施。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差,质量要求高。尤其是混凝土工程,从制备到浇筑、养护。无不影响混凝土的表观和结构质量,因此,重视施工各环节,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施工,确保施工工序质量,是每一个施工管理人员,尤其是质量检查监督人员的职责所在。更是每一个施工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质量控制
首先,混凝土的制备
(一)配合比。实际施工中,因水利工程野外施工条件恶劣,不具备试验条件,部分施工队在施工前仅根据经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参数或直接使用其他工程成果,未按SL352-2006要求进行配合比选择试验;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场试拌也只当做了口头要求,致使各种材料配合比例不当;有的虽做了试验,其结果未经监理审核批准。还有就是未设工地实验室或检测资质不满足要求,对进场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减水剂、掺和料、钢筋、止水带等材料进行检测或检测频次不足。所以在工地建立检测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或进场后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及时开展检测工作;同时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选择,经由有资质的单位通过实验确定,并出具正式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不抄用其他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成果;对于大型工程,应按照SDJ207的规定,选定配合比在投入使用前宜在现场拌和系统上进行试拌调整,同时进行拌合均匀性试验,确定拌和时间;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二)拌合过程。拌合站是制备混凝土的重要施工场所,是混凝土质量好坏控制的关键环节。很多施工单位不重视拌合站的管理,尤其是小工程,施工中现场不用称重器具,不采用称量法配料,砂石骨料用手推车采用体积法上料,加水量用出水时间估计,误差大;或称量设备不定期校验;设备故障多;以及任用未经岗前培训的人员进行拌合操作。造成现场施工骨料中误差超过±2%,加水误差超过±1%,水泥称重误差超过±1%,因此拌合站必须重视骨料的称重,计量器具的定期校验,严格配料系统称重误差超标。采用称量法配料;定期抽查各称重设备的称重误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不可忽视,由于实际施工中不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或拌和时间不够、人为因素等。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等力学性能指标不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就会造成混凝土外观粗糙可抹平性、保水性差,易泌水,黏聚性差、易离析、不易插捣;或过于黏稠,流动性小,卸料、摊铺、振捣困难,黏罐严重;如果水泥浆或砂浆少,砂石多,就不能充分包裹砂石料,空隙填充不足,振捣不出浆;拌合物干涩,振捣器拔出后孔洞不能闭合;混凝土强度低;或拌和出“生料”,拌合物不均匀等现象。就需要拌制过程中1)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用量,保证称量准确;2)通过试验确定拌合时间,不宜少于SDJ207规定的拌和时间;3)拌合物出机后及时测定坍落度、含气量等各项力学参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4)保证拌合站混凝土制备人员相对稳定,并定期培训;5)经常维护运输道路,保证道路平整。
其次,混凝土浇筑。
(一)铺料由于施工中资源配置不足,现场无平仓设备,或浇筑仓面面积大,下料口少,又不及时移动下料口;会造成入仓混凝土堆积,铺料厚度过大,如果再加上人为的惰性,直接以震动泵赶料,以振捣代替平仓,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重视铺料过程,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
(二)入仓振捣混凝土入仓浇筑时由于建筑物钢筋间距布置不合理,使得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钢筋净间距的2/3,振捣困难。还有受埋件、止水、预留孔洞等对混凝土拌合物布料、振捣的影响,埋件附近骨料窝集,气泡无法排出,再加上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过程产生离析,入仓时混凝土拌合物自由落差较大、布料不均匀、分层过厚、次序方向混乱、漏振,造成骨料分离、窝集。振捣器插入布点不合理,深度不足。出现这些情况,必须在施工上注意提高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入仓、布料、振捣等工艺,并与生产能力相匹配;要有序布料及振捣,防止漏振;对建筑物施工,注意埋件、止水、预留孔洞模板、钢筋较密或接头较多的复杂部位,可浇筑同强度等级、小骨料、低级配、较大坍落度的混凝土拌合物;不影响埋件、预留孔洞模板的情况下,加强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机械和人工振捣。禁止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不良因素产生。
(三)建基面及二次浇筑结合面处理不符合规定是由于建基面开挖施工不当,造成起伏差超过规范规定;再次浇筑混凝土前未对已浇筑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以致混凝土层间结合薄弱,基岩约束不均匀,裂缝产生较多。还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泌水未处理;混凝土冲毛时机选择不当,冲毛水压力达不到要求。都会造成施工缝漏水,或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沉陷。初凝期的混凝土表面被雨淋,积水。所以要严格按保护层开挖要求进行基岩面开挖,防止基岩起伏超标。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基础,应置排水系统,及时排出混凝土泌水和外来雨水。按规范要求处理好已浇筑混凝土面,做好结合面的处理。
(四)浇筑间歇时间因初凝时间未经试验确定,浇筑前不充分做好相关准备。施工中间歇时间超过SDI207的规定。或先浇混凝土已终凝,未采取处理措施即覆盖新混凝土。使得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存在层面并形成冷缝。发生这些情况,就要求施工前需通过试验确定初凝时间,间歇超过允许时间时,要对已浇筑混凝土处理后再铺筑新混凝土,同时加大混凝土的拌合、运输能力,调整混凝土浇筑方法(如薄层浇筑、斜层浇筑或台阶浇筑等)。防止间歇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最后,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后一个关键工序,如果不给于重视,势必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中往往不重视养护,随便洒点水就算养护,甚至作业指导书中未曾提到根据混凝土结构、体型、施工资源配置或极端天气下的养护等要求制定的具体养护与保护措施。混凝土结构缺棱少角,产生塑性裂缝,混凝土强度低。还有些混凝土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度,就强行拆模,也不按连续养护要求进行养护。造成混凝土质量差,强度不达标,所以我们应将混凝土养护与保护作为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详细的养护与保护施工方案,及时了解当地气象历史资料,随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法,保证养护的连续性。并将养护方案编入指导书;作为施工技术指导。同时做好已浇筑的混凝土面保护措施。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差,质量要求高。尤其是混凝土工程,从制备到浇筑、养护。无不影响混凝土的表观和结构质量,因此,重视施工各环节,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施工,确保施工工序质量,是每一个施工管理人员,尤其是质量检查监督人员的职责所在。更是每一个施工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