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暖,饭菜香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客观上说,饭菜香不香,可不可口,与厨师的手艺有关,甚至与做饭用的水质有关。从主观上来说,饭菜香不香,可不可口,与人生际遇、环境氛围有关,与一个人的心境有关。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窗外飘着鹅毛大雪,窗内温暖如春。一家人围坐在冒着热气的丰盛的饭桌前,吃着菜,喝着汤,抑或品着家酿的小酒,享受着亲情的温馨。屋子里热切着的,有含笑的老人,有说笑的后辈,有吃饱了,喝足了,在一边玩耍的孩子。应该说,这是一家人得以聚集最和谐最美满的情景。
  有首儿歌这样唱道:“饭菜香,饭菜香。吃光光,吃光光。吃呀么吃光光呀!身体棒,做栋梁。国富强,国富强。国呀么国富强。嘿!”这样一首简短的儿歌中,包含有长辈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也包含有对粮食的珍惜之情,更包含着生而为人应该具有的爱国之情。孩子们也就是在这一餐一餐的饭菜香中,学会尊老爱幼,学会爱家爱国。当然,孩提时期,一个孩子吃饭香不香,从侧面说明了这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同时,一个孩子吃饭的习惯好不好,也会影响他的品性以及以后涉世处事的作风。
  故园,始终是一份抹不掉的人间暖情。清晨,温煦的阳光照着,菜畦透着碧绿,一些熟悉的花儿在风中招摇。门口池塘碧荷田田,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红蜻蜓在小荷尖尖处纷飞抑或伫立,小鸭子自在地在荷叶下嬉戏觅食,时不时发出几声欢叫。
  晚炊的炊烟升起来的时候,丝丝缕缕诱人的饭香菜香,和着乡土气息飘溢在了空中,又到一天中最温馨的晚飯饭点了。
  以前的乡村夜晚,晚饭后讲故事、听故事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生活内容,这也是孩子们一天中最翘盼的时分。庄爷肚子里的故事多,《三国演义》《水浒传》《白蛇传》《二度梅》《岳飞传》等等,他都记得滚瓜烂熟,讲起来也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孩子们总是不依不饶地围着他,听得津津有味。直到大人们一催再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人情暖、饭菜香的感觉是美妙的。记得有次一家三口外出南宁旅行,原定到达目的地再订房间的。哪想火车晚点,原想住的位置已经客满。情急之下,跟一位当地朋友打了个电话,他二话没说,就开车赶了过来,帮我找到了房间,还开着车子在市区有得一看的地方全部转了一遍,当了一次免费导游。
  最后,他带我们去了一处繁华的饮食区,进了小店一个雅致的小间,里面的桌子擦得很干净,精致的玻璃瓶中装着小巧的绿色植物摆在桌面上,室内轻音乐回绕,给人爽洁清雅的感觉。坐下来,点了足够份量的美食。品尝着他乡美食,听他侃侃而谈当地风土人情,我们于顿然之间,体味到了身在异乡拥有朋友的温暖和快乐。
  告别时,我握着他的手,说,我所在的城市有山有水,有温泉,有桂花,也有别致的风情休闲小吃,你有空闲去的话,我一定带你好好领略一回,请你好好品尝一番。
  人情生暖,饭菜生香。是人,都明白“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我想,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注定会落实到一饭一菜之中。怪不得有人说:“人情是扇窗,飘着饭菜香啊!”
  选自“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都城长安未央宫大殿上,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在侃侃而谈。他说,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施仁义,行仁政,保证老百姓都有地种……年青人语句铿锵,说理透辟,勾画出一幅仁以爱民、礼以尊君、四海清平的图景。汉文帝越听越爱听,越听越喜欢,当即任命这个青年人为博士,使之成为自己身边最年轻的智囊人物。这个青年人,就是贾谊,西汉洛阳人。汉朝的博士,相当于后来的翰林,主要负责筹划治国方略,供
前些天,看一朋友发的微信圈:在2000年来临的时候,觉得又一个世纪真的就在眼前;那时候,2020年还是遥不可及。没想到,2020,现在,就在眼前。看了朋友的感喟,我也不由地心生些许感慨:年轻时只觉得每天活得很单纯,时间大把大把的足够用;到了中年只觉得时间真的就象白驹过隙,昨天、今天、明天交织如流,让人感觉有些应接不暇。常常总生出些时间不够用、时光不等人的感叹!经常听许多老年人说,昨天就在眼前。过去
光屁股游泳算不算裸泳?不算。光屁股游泳是一件很原始的事,裸泳呢?却是城里的年轻人所玩的时髦游戏。  我记不得我是几岁开始游泳的了,我的父母怎么从来就没有过问过这件事的呢?我至今还记得我带领我的孩子去学游泳的情形———教练就在他的身边,可我依然不放心,一步也不肯离开泳池。我不能说我的父母不关心我,我只能说,在他们的眼里,夏天来了,他们的孩子泡在河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和一条泥鳅泡在水里绝对没有什么
儿时赖在炕头上,每日里最先听到的,是屋檐下广播的动静。印象最深的那首歌,旋律的确优美而富有感染力,歌词里描画的生活虽然仍是典型的“农业叙事”,但真是能让听者感到是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的。那支歌让我倍觉振奋的同时,也对那位叫施光南的作曲家佩服不已,还连带着对那只音质粗糙的喇叭都颇有些感激。  后来,好不容易盼到家里添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虽说屏幕比鞋盒子大不了多少,但總算是能让我们得着点儿“视听享受
对于我一个长年在外的人来说,秋天是一个可爱的季节,先不要说我的家乡湖南,一片金黄的季节,还是首都北京,现在已是摆着花篮,只是我现在所以在中山,没有感到了一丝丝的秋天的味道,每天还是短袖,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要开风扇,只是没有酷暑那样的让人不得安宁。  今晚,终于起风了,虽然没有降温了,但是心中隐隐约约地感到明天也许要穿长袖才是。就是这样,南方的秋天也好,冬天也罢,就是没有让人心动的四季分明,只是看
赖显增,一个人过,只有40多岁,无残无疾,半傻不傻,在贫困户中是一个特例,没有通水、通电,危房也没有改造。我第一次去看他时,他蹲在自家屋前的水田下面的水渠里洗手,双手使劲儿压低往水渠中伸,腰身拉得长而直,隔老遠看真像一只黄狗一样埋头在水渠里喝水。说起用水的事,村里原来没有统一规划的自来水,都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一伙分别搞的自来水。最早搞的只要每个人头摊上200块钱,就能接上白花花的自来水。接到赖显
我爸生前是个电工,春夏秋冬,腰上永远别着个牛皮做的套子,里面永远插着几把锃亮的钳子和螺丝刀,人一动,就叮叮当当地响。搬迁之后新村里大半人家的电线都是他拉的。他熟悉每戶人家的线路,电路坏了,往往别人无法找到埋在墙壁里的电线。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找他修电路,他都很高兴,放下手里的活,就叮叮当当地去了。他一个很好求的人。不用别的,管一顿饭就可以。有趣的是别人家的电线从没出过问题。拉电线的人自己家却差点失火
我一直忘不了三十年前的一件小事。原本我觉得它微不足道,但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并且不为我所控。我读七年级那年,每天走路去上学。由于经常晚起,再加上路上贪玩,所以我经常迟到。那天,琼斯老师严肃地对我说:“佩克,你已经连续迟到一周了,如果你明天再迟到的话,班里所有的杂活全部由你一个人干。”不幸的是,第二天,我又迟到了。我可不愿意一个人干那么多活,摆椅子、擦黑板、收拾桌子……于是,当琼斯老师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
说南京人不讲究吃,真是冤枉南京人。  当年夫子庙的一家茶楼上,迎面壁上有一副对联:“近夫子之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傍秦淮左岸,与花长好,与月同圆。”  这副对联非常传神地写出了南京人的闲适,也形象地找到了南京人没出息的根源。传统的南京人,永远是一群会享受的人。这种享乐之风造就了六朝金粉,促进了秦淮河文化的繁荣,自然也附带了一次次的亡国。唐朝杜牧只是在“夜泊秦淮近酒家”之后,才会有感歌女“隔江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