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一件小事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忘不了三十年前的一件小事。原本我觉得它微不足道,但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并且不为我所控。
  我读七年级那年,每天走路去上学。由于经常晚起,再加上路上贪玩,所以我经常迟到。那天,琼斯老师严肃地对我说:“佩克,你已经连续迟到一周了,如果你明天再迟到的话,班里所有的杂活全部由你一个人干。”
  不幸的是,第二天,我又迟到了。我可不愿意一个人干那么多活,摆椅子、擦黑板、收拾桌子……于是,当琼斯老师问我为什么迟到时,我突然想起几个星期前学校里开过一次大会,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之类的。我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我走到学校操场的时候,有个陌生男人开着车停到我身边,问我想不想跟他一起去看小狗。因为说了几句话,就耽误了时间。”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理由完美极了!学生撒个小谎以逃避惩罚,本来就是一件小事情嘛!可是,当我看到琼斯老师惊慌失措的表情时,我突然觉得事情可能不会那么简单了。果然,接下来琼斯老师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了校长。然后,整个学校立即就停课了。接着,警察被叫了过来,同时,我的爸妈也被叫了过来。我一整天都在被询问那个陌生人长什么样子、车是什么样子等细节。
  好几次,看到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都差点儿想要说出真相。可后来,因为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氣,我还是忍住了。第二天,学校就在操场安排了一个保安,装了几个监控摄像头,而且每个月学校都要开大会,对我们反复重申安全问题。直到我毕业那年,学校还在追查我口中的那个“陌生男人”。
  三十年来,我的内心一直很不安、很愧疚,我没想到自己随口编的一个谎言竟然受到这样的重视。我总是告诫自己,一定不要随便撒谎,如果不幸撒了谎,要有勇气承担它所带来的后果,而不是一味逃避、任其发展。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当时所在的韦纳科学校此后从未发生过学生安全问题。
  选自《山东青年》
其他文献
诗人在时间的长廊里随心所欲地行走,应该是对空间的有意遗忘,对另一个生命的极端漠视。当时间的利刃进入孤独的心灵时,生命的意义变得含混不清,就如同一块石头被自己的光芒照亮,没有参照系,没有支撑点,只有无限拉长的影子,在灰暗的走廊里,自由自在地默吟。   诗人的时间是永恒的,也是稍纵即逝的。确切地说,诗人是无法看清自己面孔的。空间對诗人而言,永远是预设的,他在的。当诗人穿过内心茂密的丛林,就会进入无休止
弦高是春秋时郑国的一个商人,平时以贩牛为生,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牛贩子,却因为在关键时刻舍弃自己个人的利益,挽救国家于危亡,而成为了一个名垂青史的人。   公元前628年,郑国公去世,一心想要扩张领土的秦国,想趁郑国国丧之际,攻占郑国。于是,秦穆公召集大臣商议,最后决定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几千精兵偷袭郑国。   这天,当秦军行到滑国境内时,正好弦高也赶着牛来到这儿,见这么多秦军,弦高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招贤纳士。山东六国的能人名仕纷纷渡黄河过函谷关,到秦国应试,商鞅也在其中。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商鞅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或者一上来就被淘汰,或者先做地方小官。是景监发现了商鞅,他认定商鞅正是秦孝公苦苦寻找的治国奇才。景监何许人也?《史记》上只是讲他是秦孝公的宠臣,祖籍楚国,仅此而已。而司马迁对景监举荐商鞅的描写却很细致:商鞅经景监引荐见到了秦孝公。一上来,商鞅口若悬河,
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都城长安未央宫大殿上,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在侃侃而谈。他说,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施仁义,行仁政,保证老百姓都有地种……年青人语句铿锵,说理透辟,勾画出一幅仁以爱民、礼以尊君、四海清平的图景。汉文帝越听越爱听,越听越喜欢,当即任命这个青年人为博士,使之成为自己身边最年轻的智囊人物。这个青年人,就是贾谊,西汉洛阳人。汉朝的博士,相当于后来的翰林,主要负责筹划治国方略,供
前些天,看一朋友发的微信圈:在2000年来临的时候,觉得又一个世纪真的就在眼前;那时候,2020年还是遥不可及。没想到,2020,现在,就在眼前。看了朋友的感喟,我也不由地心生些许感慨:年轻时只觉得每天活得很单纯,时间大把大把的足够用;到了中年只觉得时间真的就象白驹过隙,昨天、今天、明天交织如流,让人感觉有些应接不暇。常常总生出些时间不够用、时光不等人的感叹!经常听许多老年人说,昨天就在眼前。过去
光屁股游泳算不算裸泳?不算。光屁股游泳是一件很原始的事,裸泳呢?却是城里的年轻人所玩的时髦游戏。  我记不得我是几岁开始游泳的了,我的父母怎么从来就没有过问过这件事的呢?我至今还记得我带领我的孩子去学游泳的情形———教练就在他的身边,可我依然不放心,一步也不肯离开泳池。我不能说我的父母不关心我,我只能说,在他们的眼里,夏天来了,他们的孩子泡在河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和一条泥鳅泡在水里绝对没有什么
儿时赖在炕头上,每日里最先听到的,是屋檐下广播的动静。印象最深的那首歌,旋律的确优美而富有感染力,歌词里描画的生活虽然仍是典型的“农业叙事”,但真是能让听者感到是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的。那支歌让我倍觉振奋的同时,也对那位叫施光南的作曲家佩服不已,还连带着对那只音质粗糙的喇叭都颇有些感激。  后来,好不容易盼到家里添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虽说屏幕比鞋盒子大不了多少,但總算是能让我们得着点儿“视听享受
对于我一个长年在外的人来说,秋天是一个可爱的季节,先不要说我的家乡湖南,一片金黄的季节,还是首都北京,现在已是摆着花篮,只是我现在所以在中山,没有感到了一丝丝的秋天的味道,每天还是短袖,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要开风扇,只是没有酷暑那样的让人不得安宁。  今晚,终于起风了,虽然没有降温了,但是心中隐隐约约地感到明天也许要穿长袖才是。就是这样,南方的秋天也好,冬天也罢,就是没有让人心动的四季分明,只是看
赖显增,一个人过,只有40多岁,无残无疾,半傻不傻,在贫困户中是一个特例,没有通水、通电,危房也没有改造。我第一次去看他时,他蹲在自家屋前的水田下面的水渠里洗手,双手使劲儿压低往水渠中伸,腰身拉得长而直,隔老遠看真像一只黄狗一样埋头在水渠里喝水。说起用水的事,村里原来没有统一规划的自来水,都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一伙分别搞的自来水。最早搞的只要每个人头摊上200块钱,就能接上白花花的自来水。接到赖显
我爸生前是个电工,春夏秋冬,腰上永远别着个牛皮做的套子,里面永远插着几把锃亮的钳子和螺丝刀,人一动,就叮叮当当地响。搬迁之后新村里大半人家的电线都是他拉的。他熟悉每戶人家的线路,电路坏了,往往别人无法找到埋在墙壁里的电线。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找他修电路,他都很高兴,放下手里的活,就叮叮当当地去了。他一个很好求的人。不用别的,管一顿饭就可以。有趣的是别人家的电线从没出过问题。拉电线的人自己家却差点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