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1980ww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让兴趣培养贯穿于始终
  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教师用形象、直观的三球运行仪、幻灯、模型、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学生很感兴趣。
  有的教材内容,不太好理解,或是难记易忘,学生往往没有兴趣。
  教学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把势均力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准静止锋比喻成两个手劲差不多的同学掰腕子,手势将保持不变,以此说明锋面较长时间停留在某地区,从而影响该地区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讲我国占世界首位的八种矿产资源时,学生记起来往往丢三落四,可采用谐音让学生记忆,并形象地描述为“我的心太烦,烦得鼻涕眼泪一起往下流”,谐音为“吾(钨)心(锌)太(钛)烦(钒),目(钼)泣(锡)稀(稀土)涕(锑)”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八种矿产资源。有的内容,编成顺口溜,也可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结合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断探险、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会是只背矿产、山河等。对学生来说,掌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弄清其发展演变规律是比较困难的,也容易由此产生不愿学的想法。
  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提出学生们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进行分析:晴朗时天空呈蓝色,阴天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这也正是红、橙色光作为停车信号的道理,它使人们在较远处就可看见,以减少交通事故。在讲气旋、反气旋、气团和锋面活动时,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可结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观云看天气的谚语和天气预报及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叫学生观察、分析,用所学知识解释,得出结论。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同时结合这些实际,学起来会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引用资料,适当补充,在兴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好,兴趣也就越浓。在课堂上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搜集的资料,还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趣味性。
  如讲地球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时,可引用以下一些数据:若把银河系缩小一万亿倍,那时太阳半径仅0.7毫米,地球半径则为0.0064毫米,日地距离仅15厘米,整个太阳系直径也只有12米,但银河系的直径仍有100千米之大;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仅观测到的就在十亿个以上。地球在银河系以至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就可想而知了。但地球对我们人类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星球。然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也并非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向月球进军,不久,人类可望移居月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计划分六步将火星改造成人类生存的又一故乡。补充这些资料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还能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探索宇宙奥秘、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欲望。在讲生态平衡时,可引用三类事实资料:一类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体数量变化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实例,如棉花、蚜虫、蜻蜓与瓢虫的关系;第二类是在一定限度内,建立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实例,如澳大利亚引进专食牛粪的屎克螂,把压在草原上的牛粪推进土洞,使草原重新茂盛,促进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第三类是国内外破坏生态平衡而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的事实资料,如日本水俣湾出现猫集体自杀的事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追问其原因,是由于猫吃了被污染的鱼导致神经错乱,人吃了被污染的鱼,精神受损伤,行动失控,以至死亡。这也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危及人类本身,可见保护环境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这对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有很大作用。如:组织学生观察星座,寻找重要亮星;开展日、月食讲座,使学生懂得其形成的原理及日、月食的过程,并适时进行观察。在讲第二章大气时,可组织学生参观气象台站,让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节目;结合第四、五章内容,可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使学生对地壳演变史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巩固了所学地理知识,而且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试卷评讲是各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在当前的数学试卷评讲教学中,普遍存在机械地采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的问题,如何把握一堂试卷评讲课,使之能够充分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评价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现结合本人这些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数学试卷评讲课的一般策略  要上好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面对学生的多样化我觉得实验教学更重要、更应该多样化,则实验教学应“因材施教”,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
期刊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新课标》对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期刊
新疆是个多民族的地区,通过宣传舆论的影响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早日实现全省区小康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符合各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对于维护稳定、促进发展、防止和粉碎敌对势力的渗透及分裂阴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利用地理课堂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内容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课题。  一、借助地理学科优势,恰当地宣传国家
期刊
一、我们的课堂中有哪些错误表现  1、满堂灌成了满堂问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而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   2、精讲精练成了少讲少练  课堂教学中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体。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学生的一生中要花费16年的时间在学校,每天都要面对45分钟的课堂时间。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的眼光能够在黑板(屏幕)上停留几分钟?如何才能捕捉到学生的眼光?怎样才能使学生的眼光长久地停留?如何能够使学生在短短45分钟的戏剧表演中成为主角?我想这是一个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深思的问题。  一、老师要从心里
期刊
写字、画画都有临摹阶段,小学生初学作文也需要仿写作为过渡,这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所谓仿写,就是仿照着样子写,可以仿写整篇文章,也可以仿写一个片段。这里提倡的还是先仿写片段为准,因为一下子就成篇仿写,难免会出现写不具体、说空话、说假话等弊端。再说,大篇作文也只不过是由许多不同角度的片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而已,只要各种片段都样样拿手,写整篇作文还有何难?因此,仿写是以最简便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最
期刊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常发现雷同率高得惊人,内容雷同、手法雷同、思维雷同……让人很难感受到个性智慧的闪耀。有的学生作文已成为一种应付,胡编乱造,生搬硬套,模仿抄袭,实在是触目惊心。反思之余,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地绽放出个性的奇花异彩?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勤积累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好文来。  写作积累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指能够反映学生个性的开放式阅读。接受主义理论认为:任何作品都会经历一个读者创作的过程,读者阅读中产生的认识有时作者不曾想到,是对作品的升华想象创作。所以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注意力、兴趣、经验基础、课文特点、教师指导及拓展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
期刊
摘要:中国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把考科举作为敲门砖,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耗在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中。一旦敲开了这个大门,就意味着青云直上的荣华富贵;敲不开,就撞得头破血流、身败名裂,甚至沦落为身心俱残的社会渣滓。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他们热衷功名,对功名富贵如痴如醉。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揭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以及从人物形象上表现出来的风格迥异的艺术美。  关键词:科举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