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高中教育焕发活力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动教育,首先是“生”动的教育,只有学生动起来参与教育过程,教育才可能生机勃发;其次是“生动”的教育,只有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情境,教育才能臻至理想之境。而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激活生动教育的主要契机与动力当属对数据的有效利用,只有让大数据与生动教育同频共振,生动教育才能焕发活力。
  关键词:生动教育 大数据 助力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点之一。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运用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助力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运用好学校教育的大数据,让大数据与“生动教育”协调律动,我们做了些实践探索。
  “生动教育”是我校实施课改后反复敲打出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改符号,其主要精神是让学生活动起来,让教育生动起来;给学生创设机会,促他们创造“奇迹”。
  一、大数据助力“生动教育”的实践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伴随著教育数据的不断积累与纵横向的挖掘,大数据在构建新型教学生态、助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优化选课走班流程、推动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大数据助力教学样态的变化
  多年来的教学样态有它一定的作用和价值,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学生整体情况的变化,教学样态的变化理当必然。为此,学校反复召开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借助已有的数据,掘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致使学生活动不充分的弊端和问题,决定加大了对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力度,注重积累教育教学的大数据,促使课堂教学及相关活动的设计、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课业的辅导等教学方式及内容朝着走向精准化、精细化和精益化迈进,进而形成了具有我校课改特色的“生动课堂”的新样态,即启动(导入)——自动(独学)——传动(对学)——波动(群学)——舞动(展示)——互动(质疑和对抗)——牵动(点拨与评价)——驱动(任务下达)。这些教学环节始终贯穿一个“动”字,力争使“动”的方式多样化(学生不仅要动口、动手,还要动脑、动心);“动”的对象关系多元化(不仅有生生间的合作互动,而且有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质疑探讨),“动”的时空范围开放化(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拓展等等)。有了“生”动的体验,就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路径,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的源泉。
  (二)大数据助力个性化的学习
  教育强调个性化发展,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千差万别,传统教育只能让学生按照统一的要求,像工厂一样去生产一堆相似的“教育产品”,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一直困扰着教育界的难题,如何破解?科学用好教育教学大数据无疑是较为理想的办法。
  在这方面,我校通过实施开展的“生动教育”,让教育教学借助大数据思维,利用“提分宝”等平台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使得“生动教育”的环境更为开放高效。利用大数据构建错题本是其中的亮点之一。第一,错题本保留学生作答及教师批改原笔迹,可以让学生清晰看出当时做错的步骤及答题思路,根据所错题型、知识点以及系统记录的该生过往的学习数据,针对性给出相对应的习题,拓展解题思路生成“药卷”,便于师生对症下药,解决个性问题;第二,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档案及个性化复习材料,科学整理、完整归纳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错题资料而形成的个性化复习资料,能在学生高考复习阶段发挥巨大作用;第三,针对每个学生一个学期的薄弱点,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围绕错题考点,推出个性化的假期作业,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实现学习上的弯道超越。
  未来,借助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平台,高中的教育将会发生更多的变化,可以预见,其中的一些变化将使个别化的深度学习及学习评价多元化成为现实,它不仅让学生的学业水平显性化,而且也让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自身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个性技能、成长体验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小数据助力选课走班
  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在进行中,国家已出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中教育走班选课制度已在上海等地实验的基础上推及全国。如何科学地进行走班选课,不少学校都十分困惑。可以设想,一旦实施走班选课,不少学生将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为此,学校需要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更需要借助对本校师生实际情况的大数据的分析,从而做出积极的准备。如教师的配备,资源的整合,学生的意愿,课程的开设,家长的配合,等等,所有这些,无不需要精准的数据支撑。至于走班选课的具体操作,如课表的个性化处理,学生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班级干部的产生及管理,学生学业评价及综合素质评价等也都需要教育教学的大数据。当然,仅是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还显不足,因为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以数据的形态反映出来,这就需要学校组织师生广泛讨论,积极征求意见或建议,甚至要找出构成大数据的若干小数据,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数据进行纵横向的分析挖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但因区位及所属划为区管等因素,生源是中考成绩中等的学生。正因此,学校一方面积极推动“生动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未雨绸缪,提前进入选课走班的实验,以期借助新高考改革的契机实现弯道超越。在2018级新生入学不久,学校做了一次选课走班的预测摸底,结果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不少学生的选课设想与他们的初中升学的成绩以及进入高中后所做的生涯规划相距甚远。为此,学校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与广大学生的座谈及借助信息平台的问卷分析,从中获得了决策重要数据——“小数据”。原来不少学生对“我自己适合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我的家庭成长环境如何?”等问题毫不知晓,他们多数仅是把高一看作是初中的延伸,在学习方法上仍袭用初中的经验。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专门组织了导师团队帮助同学们熟悉相关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加强体验活动。这些做法,将有助于广大学生在进入高一下学期正式选课时做出更加切合自身学情及兴趣的明智选择。   (四)大数据推动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状态。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多元,事关学生的未来及发展。以前,学校的评价常常是分散的、零碎的,缺乏整体性、连贯性和全面性,存在着不足和问题。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则为克服传统教育评价中的不足提供了效果良好的解决方案。我校在开展“生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不同部门(政教处、团委会、体卫处、教导处、宿管办、教导处等)对学生评价的数据之间难以整合,且数据缺乏持续性,难以形成科学而全面的评价,于是着手于用大数据思维助推多元评价制度的建设。
  在指导思想上,通过构建指向中小学生核心素養多元发展的评价体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校教育教学变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在具体实施上,依托国家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基于本校和学生的特点,依据大数据分别确定本校学生的“培养重点”,借助校本培养载体,确定学生多元评价依据,共分三大类(社团活动类、优宝课程类、主题活动类)十二小类,每类都有具体的评价依据及积分办法。按照积分方法运用大数据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应用协同过滤工作,然后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总结学生的特征,给予学生以综合性评价。
  在结果运用上,一是学校在电子化平台上以“成长树”的形式呈现学生个人核心素养六个板块的发展变化,以柱状图、雷达图等形式呈现学生个人、班级整体、级部学生发展变化比较,学生、家长、教师可以随时通过校园平台查看相关信息;二是学校把学生所得的优宝卡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入团、高三综合素质评定等依据;三是学校同时根据每个年级(或班级)学生优宝卡积分数量及获卡人数比例,对年级组(或班级)实施奖励,在优秀年级组(或优秀班级)评比中予以适当加分。
  这种方式推动了“生动教育”的评价活动向多元化转型,深受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及支持。
  二、运用大数据助力“生动教育”的思考
  (一)运用大数据要有温度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教育可以依托大数据的助力,但不能以此替代教育的温暖与爱心,教育的初心及旨归是立德树人,而人是复杂的多面体,因此运用大数据助力教育要有丰富、多元的角度,更需要厚度、宽度和温度。这就需要教育者摸清大数据的“脾气”“习性”,有效推动大数据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畅享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红利”。
  (二)运用大数据要能“三知”
  大数据能助力教育教学的更好发展,但如何运用好教育大数据,关键是要能“三知”:第一是知己,运用大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懂得老师,知晓家长等方面的需求,也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否找到了契机,进而走进学生的心里;第二是知往,平时积累并分析大数据,就是要了解工作的对象及方法成效,及时矫正工作中的偏差,进而为多元评价找到正确路径和导向;第三是知痛,通过学情大数据的分析,能破解了德育的痛点——空泛抽象,进而拓展学校的媒体平台,创新鲜活的话语体系,能够让学校的各个部门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三)运用大数据谨防走偏
  大数据能助力教育教学的飞跃发展,但如果过于依赖数据,甚至用数据过多地干涉教育教学,那就会走向不利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善于通过大数据生成测评报告,跟踪和管理师生的行为举止,用数据驱动课堂、诊断教学行为,让课堂问题可视化、清晰化,让课后活动灵活化、个性化,否则,利用数据干涉过多,必然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可能会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葆萍,周颖.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6).
  [2]陈雨亭.选课走班成新高考必选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80418(7).
  [3]罗清红.大数据与教育同频共振[N].中国教育报,20190216(3).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时代,幕课、翻转课堂、远程教学、信息技术等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习方式与培养核心素养深度融合?本文试以《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的实验为例,阐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学导课堂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学导课堂  一、推送“微课+探究单”,实施个性化探究  (一)微课——使课前预习变成课前探究  教师运用屏幕捕捉功能录制微课,在微课中阐明探究目标、方法和具体任务。与以往
期刊
摘要:梳理已学的知识,让学生形成富有结构性的知识体系,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终极目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从而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所思、有所获?本文从“教学目标的串点成线”“教学活动的妙趣横生”“巩固练习的升档提速”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教学策略  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融会贯通、串点成线,从而构建立体、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以往的复
期刊
摘要:新课改呼唤“新”老师,而“新”老师需要培育。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把学校和教师也推向了研究、创新的前沿,因此开展立足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校本教研活动,就成为一种现实需求。实践证明,同课异构式教研、问题式教研、共享式教研、“沙龙”式教研、家长学生参与式教研、随笔式个体教研、博客式教研等多元化的教研形式,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校本教研 多元化 教师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便捷、高效等特点,利用“智慧校园”,能帮助肢体残疾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引发肢体残疾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笔者就“智慧校园”在肢体残疾学生教学中的应用作了部分研究,通过应用发现,它不仅能提高学生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更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校园” 肢体残疾 教学模式  一、研究意义  (一)时代发
期刊
摘要:新时代,新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界限,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验 快乐 成长  体验教学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所学知识产生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再由此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感染,从而获得思想启迪。这样,他们的审美情趣、判断能力、认知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如何有效地开展体验教学活动,引领学生从传统的教
期刊
摘要: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丰富的功能,易于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奠定了基础。教师巧用希沃白板的交互功能,导入时激发学生兴趣,课中指导学生习得语言学习的方法,结课时学生乐于巩固学习成果,从而有效促成教师课前预设的达成,课堂上常常有学生智慧的火花迸发,营造出灵动课堂。  关键词:善习 交互 灵动  一、巧激兴趣,播撒灵动课堂之种  “兴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引企入校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本文主要分析“工学交替—引企入校”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一模式中校企双方优势,提出“引企入校”的管理模式,指出其带来的功能效益。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引企入校  一、 背景描述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潮流和趋势。然而部分学校和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形式,校方往往看中的是合作企业的头衔,与企业签订了多少合同、合作意向书,企业
期刊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将教师、学生、教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指向明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发散性与开放性,还应适时、适度、适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数据收集  引言  日前,在一次学术活动中,有幸听到了一位优秀教师执教的“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的研讨
期刊
摘要:微课虽“微”,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可谓“小中见大”。微课介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改善了传统学科教学枯燥乏味的缺点。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教师善用微课,能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课 道德与法治 应用策略  现代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促使微课应运而生,并且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越来越多
期刊
摘要:由于审美习惯的延续性,高一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仍习惯于关注“故事”,偏好从“故事”中鉴赏文本、感知形象。因此,高一学生有必要在审美意识上完成从“关注故事”到“品味语言”的转变,以养成新的审美习惯,更好更快地提升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审美鉴赏语言表达  一、“关注故事”:高一学生亟待改变的审美习惯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在教《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都会发现,读过《红楼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