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问题意识学会探究学习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已越来越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诸方面能力的高效学习方法,若能把这种先进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到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可以使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展,并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里必将更有用武之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思考,并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根据课堂教学理论,结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征,对构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作初步探讨。
  一、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初中阶段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成绩或探究成果,而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初中阶段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不能太高,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与初中学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吻合。
  二、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什么是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学习历史绝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历史常识,重要的是“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对过去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其次,要知道我国大力倡导包括探究性学习在内的新型学习方式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否定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是: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
  任何探究都有一个基本前提:提出问题。从历史来看,我们不是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民族,古代文化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过世界,但是自明代以来,极端的君主专制、文字狱,逐渐造成了我们民族的麻木和迟钝,创造性的缺失。于是,对任何事物是见怪不怪,习惯于服从和接受,哪里还能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从振兴中华的高度讲,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第一要务。要完成这第一要务,必须使全体国民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所依赖的心理基础,就是强烈的问题意识。
  三、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
  围绕培养“问题意识”这个核心任务,我们在初中学段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和“交流评价”三个基本步骤来实施。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所提出的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题。提出问题是为了明确所要探究解决的目标,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就历史教学而言,学习生成问题的渠道有三。
  首先是教材。从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处生成问题。如学生在学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通过课文了解了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却对拿破仑称帝以及后期对封建势力的妥协等问题不理解,于是教师将之转化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还是历史的倒退?”
  其次是不同的历史材料。如从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史料中生成问题。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播放时,恰逢学生学到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的探索”这个单元,电视中塑造的人物与教材中的介绍有一定的出入,特別是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出入很大。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不时地提到了电视剧中的事情。究竟是教材中的人物介绍真实还是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真实,还是二者都距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距离?教师于是引导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李鸿章”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论证教材中对李鸿章的介绍,论证电视剧中对李鸿章人物的塑造,力求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立体的李鸿章形象。
  再有是社会生活。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政大事中生成问题。如,伊拉克战争是近几年来学生在历史课上最愿意发表观点和看法的事情。有的教师结合世界历史教材“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开展了“巴格达在哭泣”的探究性学习,讨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从教学角度看,此过程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活动,可以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进行的探究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创造角度来看,此过程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环节。
  所以问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具体的、可行的探究计划。探究计划中要明确探究目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和必备的工具书。如是集体探究的还要明确各参加成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信息。历史结论的得出,离不开史料作为依托,由于相对一个探究性题目而言,教材提供的信息及史学界较有代表性的论点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在这方面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实地调查、实验操作和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并做好相关记录。
  总结整理。材料的收集,仅是准备的第一步。在此之后,还应指导他们认真研究,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总结,进一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取有效的信息;能够应用史料印证、丰富某一历史现象,说明、修正某一历史观点。根据经验,初中阶段探究性学习之中的探究史料实施“讨论分类法”较好。对所搜集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将其归纳在某一类(对历史资料按其性质、特性、特点等分类)。这一过程需要分辨筛选、论证比较,这样一个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这一分辨筛选、论证比较的过程,又是在学生相互讨论之中完成的,因为学生之间认识的差异性,就更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学生在得出观点后,由于必须进行课堂交流或阐述或提纲 ,以便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以准确而简洁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交流评价。交流是观念、智慧的分享。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小论文、主题演讲、小品演出、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果的分享过程看作是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带有功利性质的表演。在研究成果分享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且客观的评价他们的探究成果。
其他文献
《日有所诵》是亲近母语研究院基于儿童诵读课程的内容建设,为儿童精心编选的诵读教材,是亲近母语总课题组历经十年研究而得的倾心之作。《日有所诵》这套书编选了适合儿童的,有节奏、有意韵、具有文学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诗性文本,让儿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语言潜能,提升语言素养和母语能力。童谣童诗、浅易的五言诗、晨读对韵,泰戈尔《飞鸟集》、七言诗、纪伯伦《沙与沫》、中国现代诗歌、外国诗歌、宋词、外国散文、中外
期刊
《课程指南》中指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手段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建立由教学辅助软件和多媒体学习软件交织构成的立体的信息环境,发挥各种网络技术手段的作用,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时空。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及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
期刊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典型的事例或人物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人其事的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来了解其人其事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来促进其人其事的发展,然后把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认识与结论,推论到对一般化的人或事的发展变化的认识上去。它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
期刊
摘要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自动化过程,其中学生养成识字习惯很重要。 论文第一部分从“看图识字”“听读识字”两部分进行举例论述从“感知”角度的识字习惯养成计划;第二部分从“阅读识字”“活动识字”两个方式举例说明学生在识字习惯培养的过程中“理解”这一环节的把握和落实方法。  关键词:识字习惯 小学阶段 年龄特点  绪论  叶圣陶先生说过:
期刊
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人才。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过去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实践少,“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这样下去,学生将来是不能参与激烈竞争,挑起建设祖国重担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
期刊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的学习不同于汉语。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有广阔的环境,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上学前就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英语则没有这些优势,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接触的就更少了,几乎是从零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那么,如何培养和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
期刊
根据近十七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针对学生情形,我遵循以下原则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目标性原则  我知道,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一个良好的起点,只要你的人生目标一经选定,就应该终生为之努力,所有成功伟人的经验已经表明,勤奋和毅力是人生成功的两大基石。世界只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下定决心三山五岳会让路!……我时常对学生灌输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新课标》也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所谓良好的写字习惯,指的是端正的写字姿势,做到“提笔即是”,写字时,一笔一划都要符合汉字的规范,具备一定的美感。俗语有云:“字如其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可以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体,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素养。  学生养成良好的
期刊
《新课标》中提出“一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已日臻完善化、系统化。中、二中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确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它的明显缺陷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逐渐产生依赖教师的习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低水平。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来看,从21世纪对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改革的生命点。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多向交流、合作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发展,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思路[1]。为适应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重点。为此我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双案教学,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本文就自己实践双案教学的一些成功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什么是双案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