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搞笑艺术类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的步骤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以摄影课程为例,面向高校艺术类学生开展的摄影教育具有整体性和特殊性,其本身所涉及到的许多认知或实践领域,与学校德育、智育和美育有着紧密联系,在辅助艺术类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及提高自我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都能发挥作用。目前基础摄影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基础类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从摄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来看,摄影大众化发展趋势对高校摄影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基础摄影课程中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不够合理,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在经过对学生情况调研分析总结后,提出较为细致的基础摄影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明确基础摄影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其次,应以学生为本位,结合摄影大众化发展的大环境,随时调整讲授内容和授课方法;再次,在分析教学对象的基础上调整适宜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比例;最后,加强摄影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建立便捷的学生使用借用制度。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 基础摄影课程 艺术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12-02
  高校基础课程对于新入校的大学生而言具有影响他们专业发展方向、未来长远发展、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以基础摄影课程为例,面向高校艺术类学生开展的摄影教育具有整体性和特殊性,其本身所涉及到的许多认知或实践领域,与学校德育、智育和美育有着紧密联系,在辅助艺术类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及提高自我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基础摄影课程尤其在辅助其他艺术类课程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字化的广泛应用、网络的高效与便捷摄影大众化趋势的发展,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紧跟时代的潮流,合理利用数字化资源,不断的采用新方法,提升教学的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应用技能。
  一、目前基础摄影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摄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来看,摄影大众化发展趋势对高校摄影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的进步让摄影从工具到操作技术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相机元件的集成化水平越来越高,推动相机越来越小且轻,技术的成熟与生产成本的降低也让相机的售卖价格降低,这让专业及准专业相机设备进入大众生活成为了可能。网络的便捷化高效化让摄影知识与摄影技术不再神秘。高速的网络和便捷搜索让海量信息加速了传播速度,也拓宽了传播的范围。由此二者构成的摄影的技术壁垒,基本被破除了,摄影的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后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人的自我意识影响和对审美观念的影响。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观念强调人的个性,强调每个人独立性完整性与个人价值,每个人应该有个性化的表达,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每种美都值得被欣赏,美与丑的界限也逐渐模糊,某种程度上来说,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多角度的审美势必会让什么才是美很难界定。
  其次,基础摄影课程中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不够合理,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经过对学生问卷调研,71%的学生认为课堂内的摄影知识对学习有帮助,但是,同时有67%的学生认为课堂内知识与自己拍摄实践的结合不够顺畅。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摄影知识随处可见,对课堂内摄影知识的传授讲解也有很大的影响。此次调研还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学习摄影急功近利——急于想学到把自己拍“美”的技术;2.摄影知识零散琐碎且无条理;摄影理论知识储备少且忽视了其作用;3.眼高手低——认为摄影很简单不学都会拍,但实际操作却不会;4.理论与实践结合受挫——上课听懂理论知识下课还是不会拍;看得少、练得少、想得少;过度依赖后期对摄影的作用。摄影课中实践课过多理论课过少,会让学生陷入盲目拍摄的、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理论课过多实践课过少,会让学生听课热情和学习热情下降,同时课程的趣味程度减弱。
  最后,从学校、授课教师、学生角度来说,基础类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础摄影课程由于授课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处于起步阶段,拍摄水平有限不能通过单独一门的课程学习“出作品”、“有成果”,学生的成就感较低,对课程的兴趣度度也就不够。另外,由于其课程性质,摄影知识主要以简易通俗、基础性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知识难度、广度较难把握,基础性的知识看似与网络上的知识碎片类似,学生似懂又非懂易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二、探讨基础摄影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先,明确基础摄影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核心课服务的,基础摄影课对培养学生的构图、用光、曝光、色彩等视觉元素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且对后续课程有重要影响,从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的角度来说应予以充分重视。以笔者教授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以下简称上外贤达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为例,基础摄影课的后续课程有数码摄像课和数字图像编辑课,摄影课中的光圈、快门、用光、构图与摄像课有很多共性,部分学生由于摄影课没上好,导致后续的摄像课也很难掌握,实践拍摄部分就无法完成练习,摄影与摄像知识的不扎实直接导致不同专业方向在静态、动态数字影像的制作与把控方面出现严重问题,这是恶性循环。明确基础摄影课的作用的同时,有利于教师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其次,应以学生为本位,结合摄影大众化发展的大环境,随时调整讲授内容和授课方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重点,分析学生特点就成为首要任务。在问卷调研中显示,72%的同学认为大学摄影课堂还是获取摄影知识的主要途径,37%的同学有过网络摄影课程的培训,培训内容以讲解知识和分析作品为主,缺乏实践指导。5%左右的同学参加过线下摄影机构培训,主要以主题实践为主,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讲解,同时从学生的反馈中还发现,同时具备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的摄影培训有时间长培训价格贵的特点,不适宜学生群体学习。根据调研结果与对摄影大众化生态的思考,从理论讲授方面讲,基础摄影课的教學过程中让摄影知识成体系,防止网络知识的碎片化与只讲求实用主义的学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还应注重运用讨论法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利用网络资源补充课堂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梳理从网络中获得的知识,教师不应抵触学生从除课堂外其他渠道获得摄影知识,而应多了解,正确指导。同时利用网络和新媒体逐步建立学生自学的机制,在课下加强学生参与互动、交流,拓展知识内容。另外,适当开展趣味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如手机摄影教学、直播形式,微短视频形式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向发散的艺术创意,对学生作品尽量不否定不批评,鼓励学生培养多元化的审美。   再次,在分析教学对象的基础上调整适宜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比例。宏观上讲研究型大学应更加侧重理论的学习,适当加大理论课的比例,而应用型大学则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重,但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以本校为例,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上外贤达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层次大学,要适应办学方针制定适宜的改革措施,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以理论带实践、以实践证理论再以理论析实践,将实践与理论揉和在一起不予区分。摄影本身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拍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拍摄、分析、再拍摄这样四个学习步骤中更快的理解影像。因此,侧重实践课,将理论课与赏析作品课分解变短,穿插进实践的过程中,是比较适宜应用型大学学生的方式。同时,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也应创新教学方法:1.在讲授过程中,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时下热点为案例,融入理论知识,尤其以摄影拍摄的台前、幕后制作为例演示讲解。以课堂外的世界+课堂内的知识结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在实践过程中,设计学习情境、设置项目或结合摄影比赛项目,以项目形式激励学生运用讲授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3.重视讲评,在讲授中分析时新案例,在实践中跟随学生,随时指导分析学生作品,实现随讲随改,这部分的分析讲评比经典作品的讲评还要重要。讲授、实践、讲评三个教学环节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最大程度鼓励学生进行结合理论知识的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最后,加强摄影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建立便捷的学生使用借用制度。数码时代对摄影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數字化环境下摄影实验室的使用也是艺术类大学教育的必要环节。目前我校已为学生提供数码单反相机、三脚架、影棚的无偿借用,这对学生开拓眼界,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拍摄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设备的使用还存在借用手续较复杂、环节较多,学生个人借用不方便,课下不能借用设备等问题。因此,完善实验设备借用制度,发挥已建成摄影实验室的功效,对于基础摄影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效果都大有裨益。
  总之,高校基础课程的建设就如建筑的地基一般,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为高年级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化和高效化,对基础摄影教学充满挑战,切实落实好各项改革方案,对教学效果将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鲍崇高,张健,赵欣,朱继洲,胡奈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17-03-15
  [2]高芳.民办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现代交际.2015-01-15
  [3]刘福元.高职艺术类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大舞台.2013-09-20
  [4]邓俊峰,梁婷.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基础课程改革.课程教育研究.2016-10-05
  [5]左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分析.大众文艺.2017-09-15
其他文献
【摘要】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人才、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改进,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對学校、企业和社会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83-02  1.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要在激烈
期刊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之一。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本文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现状出发,对专业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希望对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转型 数字媒体技术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20-01  近年来,随着以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数字媒体已渗透
期刊
【摘要】在舞蹈教学中,舞蹈基础教学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舞蹈基础教学对于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以及舞蹈理论知识的实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很多的中专院校在中国古典舞集训中任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对于中专阶段的古典舞基训教学,有许多教师仍然没有掌握好要领,在学生的舞蹈水平上不够了解,所以在开展教学时,容易产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把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脱节的状况。  【关键词】古典舞 中专 集训教学 
期刊
【摘要】近年来,小学生自信心培养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关注。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信心的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方面的管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班主任没有执行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成果,还会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班主任管理,要按照策略化的模式来应对。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自信心 培养 班主任 管理  【中图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传热学教学,分别介绍了融研于教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基本概念,实施步骤及其优势;最后也指出了融研于教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融研于教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实施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传热学 融研于教 教学模式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21-02  传热学课程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及网络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化学与社会各方面的结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化学知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化学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有重大意义。本文探讨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法上进行化学与社会课程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思考将传统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与MOOC进行有机结合的设想,使化学学习更加灵活生动和实用。  【关键词】化学思维 化学与社会
期刊
【摘要】实验艺术作为新兴艺术形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实验美术在重点美术高校成立开课,近来中国美术家协会又成立了实验艺术委员会,说明实验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性。特别是泉州籍艺术家蔡国强、黄永砅在国际美术界的卓越影响,对泉州从事美术工作者而言有着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作者立足校园根据中学生自身特性提出了以文化衫手绘、美术装置和校园涂鸦墙作为中学实验美术的开发和探索性教学的尝试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机制深化改革,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健全学生心理意识,促进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能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认知观念,提高学习成绩。鉴于此,本文就高职院校班主任视角下如何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路径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针对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局面,以及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提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教学的方法、持续性学习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43-01  1.引言  随着云计算的
期刊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将SP融入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的过程及方法,并评估了其教学效果,同时根据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优势与劣势提出一些反思。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高职护理专业 病理学教学 构建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40-01  《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
期刊